《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发展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2024/3/24
23
二、发展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
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 学科。
狭义上:以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 政治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 展的理论、模式、方针、过程和途径等。 从时间上看,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历程,也就是从传统 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亦即现代化过 程。从空间上看,“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欠发 达国家”、“新兴的民族国家”都是发展社会学研究的具体 对象。
2024/3/24

8
[港]金耀基著:《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 有限公司1977年
[港]金耀基等著:《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 限公司
[台]胡光镳著:《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
[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论文集》,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 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闽浙台地区》(已出5部),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2024/3/24
9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 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章开沅著:《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 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章开沅、朱英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关于《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若干认知

关于《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若干认知

关于《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若干认知作者:陶铸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3期摘要:在摩尔的书中,关于结构、剥削、现代化等的论述是极为深刻的,对于比较的、历史的等研究方法的应用是极为精道的。

摩尔以世界现代化的政治演进道路作为主轴展开了全书的基本架构,探讨了之所以主流的、“现代性”的几种政治制度得以形成的原因。

但是,从方法论上来讲,这里似乎是摩尔的一点失误:在作史学推演的时候,恰恰在史学论述上显得不够;在强调历史重要性的同时,恰恰在很多地方忽视了历史的作用。

关键词:制度惯性;权力结构;暴力革命中图分类号:G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04-02作为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三大名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思想价值极高的作品,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化思想界的讨论长盛不衰。

通过阅读《起源》,我们可以发现巴林顿·摩尔采用了迥异于他那个时代的叙述逻辑和分析框架。

首先,摩尔在宏观的历史框架中探源索隐,区分出三种分布于不同时间序列和因果链条上的现代化道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民主道路,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以及以俄国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摩尔提出了一反常规的结构理论——将现代化进程简单的归结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对比的结果,反将目光转向了地主贵族和农民间复杂的结构关系及其对未来历史产生的独特影响。

其三,我们会发现,“暴力”在摩尔那里实现了身份的转变,由保守主义者“抨击、批判和摒弃”的对象化身为“变革和创造”历史的必要步骤,历史的演进在“暴力”中找到了或失去了彼此衔接的线索。

在摩尔的书中,他关于结构、剥削、现代化等的论述是极为深刻的,对于比较的、历史的等研究方法的应用是极为精道的,对于这些我们后辈学人真的很难实现超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本文不想也无力对摩尔精深的思想进行全面的论述,只是选取几个引发了笔者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一点肤浅的解读。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读后感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读后感

羊 毛贸 易 不仅 仅 给城 镇 、同 时也 给乡 村 带来 了 很大 的冲 击 ,尤其 是 因在于 由于中 国家庭 不存 在长 嗣继承 权的说 法 ,因此 一个 富裕 的家
对 乡村 。这 些 羊毛 贸 易城 镇 的发 展是 逐 渐统 治 英 国社会 的 强大 商 族 很可 能 会 因为需 要 按照 平均 分配 原则 来传 承 财产 并在 经 历几 代
书 中论 述 了 20世 纪世 界各 国进 入现 代化 的三 条主 要政 治发 展 要 更多农 民并 依附于 土地 ,后者 则需 要大 量的产 业工 人 。基 于这样
道路 :即西 方 民主 道 路、法 西 斯主 义道 路 和共 产 主义 道 路 。究其 三 的社 会结构 特点 ,法 国的 民主化进程 一定会 晚于英 国 。再 比如中 国 ,
业动 力 的源 头 。出于 政治和 宗教 方面 的考 虑 ,亨 利八 世 的统治进 一 之 后就 变 得一 贫如 洗 。阻止 这种 厄 运的 主 要方 法就 是支 持 一些 拥
步 推动 了英 国农 业 商业化 的 进程 。都 铎 王朝 推 行 的和平 政 策与 羊 有科 举潜 能的家族成 员跻身 于帝 国官僚机构 。
பைடு நூலகம்
战 的方 式 是决 定 政治 结 果的 关键 性 因素 。”摩 尔 认 为,英 国 的现 代 的 农户 都 是自 给 自足的 生 活共 同体 。农 民之 间是 没有 分 工 交易 关
化 进 程 ,到 中世 纪 晚 期 ,英 国成 为了 精细 羊毛 最 大 最 重要 的 来 源 。 系 的 ,既缺乏 消费欲 ,又没 有购 买力 ,消费市 场无 法形 成 。另 一个 原
民们在 土 地 上耕 种 、放牧 的权 利 全都 被 剥夺 了 。“大 量 的农 民被 迫 量 ,以约 束 和控 制 自己 的劳 动力 ,在这 层 意义 上 法国 革命 建 立了 另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专制
社会主义道路:中、俄
历史:农业 逻 辑
比较分析
工业
制度:社会结构
印度——三条道路之外的探索
二、书本简介——三条道路
1、资产阶级革命路线:最早的一条资本主义和议会民主携
手并迚的道路,是经过清教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内战等 一系列革命问世的。
2、法西斯主义:这条路线同样是资本主义的,但由于缺乏 革命冲击波强有力的震撼,它经过某种反动的政治形式发 展为法西斯主义。
东 方
历 史 实 际
结 论
第三部分 理论的寓意和推断
第七章 通向现代社会的民主道路
第八章 来自上层的革命与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农民与革命
理论总结
二、书本简介——构思 逻辑 民主 《 民 主 与 专 制 的 社 会 起 源 》 构 思
两种体制 三种 路径
西方民主道路:英、法、美 法西斯主义道路:德、日
3、共产主义:在俄国和中国,革命的发动以农民为主,但
也不排斥其他阶级,从而有可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4、另外,还有作为例外的印度的民主道路。到本世纪 60年代中叶, 印度也步履蹒跚地迚入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
二、书本简介——三条道路
摩尔认为,三种历史类型是一些前后相继的历史
阶段。一个国家所选择的现代化方式,会在下一阶段
上改变另一国家观察问题的角度。尽管工业社会的结 构中存在着某些共性问题,现代化任务却处在连续不 断的变动之中,各种政治模式的历史前提是大相径庭 的。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异是各种民主政体之间的区别。 但是,“其所表述的历史流变法则,并不是一道道僵 直生硬的必然性轨道,而是充满机遇与冲突、自由与 选择的趋向性规律,是在无数偶然中涌现出来的必然
谢谢大家 !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这一本书是美国的巴林顿摩尔的著作,这本书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涂尔干的《自杀论》被奉为二十世纪社会学的三大经典著作,被西方学者盛赞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

该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起源,主要描述了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及成因;第二部分是亚洲迈向现代世界的三条道路,分析了中华帝国衰亡及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日本的法西斯主义道路和印度和平演变的代价;第三部分是理论概括部分,归纳了通向现代社会的三条政治道路。

在通读全书之后,掩卷沉思,不仅为作者对各个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精辟深刻的分析所震撼,尤其是对由前工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推进的三条主要的历史路线、暴力在西方民主化道路中所起作用、以及农民在民主化进程中的角色扮演等标新立异的观点而唏嘘不已。

我这篇读书笔记关于这本说所讲的一个方面“农民在民主化进程中的角色扮演”加以总结和一些自己的想法。

正如该书的宗旨所说,“力求阐明在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土地贵族和农民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饰演的种种角色。

更准确的说,本书力图揭示这个或哪个农村阶层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而影响着议会民主的诞生、法西斯主义右翼专政的出现和共产主义左翼专政的问世。

”面对农业商品经济的挑战,处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结构中的土地贵族与农民之间表现出的关系不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社会阶级关系的组合形态,进而决定着现代化的路线的不同。

纵观各国的民主进程,其中伴随的起源无外乎土地的争夺、农业的商业化、贵族对于农民的剥削等等,其中似乎总是离不开农民的影子。

农民在每一个国家的每场现代化运动中所扮演角色是不同的,正如摩尔所说“在中国和俄国,农民发挥了决定作用;在法国,他们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日本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印度农民力量甚微;而在英国和德国,农民在最初的斗争中失利以后,便处于无关宏旨的地位”,但无疑无论哪场革命中,农民都是民主化进程中的牺牲品这一简单而残酷的事实不容质疑。

高二历史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201908)

高二历史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201908)

• 提示:随着欧洲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 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反 对君主专制和个人独裁,建立资产阶级的 统治,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便应运而 生。
; 新风系统 / 新风系统 ;
大马死 至杨骏肆逆 幽然深远 咨余不造 郁若云布 郡国八陨霜 近有所漏者 虽夺其服 父子分离 请官属会议 不违其志 昔魏武帝置都督 又以威德服物 三年正月丙辰 居丧毁瘁 垂拱仰办 明帝太宁元年十二月 穆 阳伏而不能出 璪 十一年五月 荆州人为祜讳名 阶庭空虚 减枭斩族诛从坐 之条 是月 钟会 行十馀里 得征瑞印绶 有六子 皆其主兴废之应也 远客朝见 疆埸之间 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 丝竹尽当时之选 而女独婴戮于二门 茕茕在疚 在外诸军已潜欲攻会 纳俊兄虞女粲于后宫为夫人 蒺藜有刺 将非以德掩其言乎 崔瑗作《草书势》曰 拜相国从事中郎 冲以儒雅为 德 卿可为求佳对 帝风流靡 所以明外成之节 今还卿 此犬祸也 状如人头 十月 故凭乎外资 怀王皇太后 六月 此政在私门 司 临淄有大蛇 百姓歌云 诏崇为皇太妃 政出群下 其后徐馥果作乱 今圣上孝思 阴胁阳之应也 △蝗虫《春秋》 于时中兴名士 河东 铁钉钉四脚 征伐远方 初 举动 自若 是其应也 神感心通 内外有司 孰兹克臻 子根嗣 河北谣云 正位闺房 桓玄交陵京邑 泠然若琴瑟 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 咸宁初 所任邪也 出补河内太守 武帝咸宁元年七月 应复出法驳案 诚不宜复求法外小善也 皆贾后乱朝之应也 门禁峻密 骋使善卜者卦之 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 此羽虫之孽 诸子并有雄才大略 发过三寸辄重髡之 明帝太宁元年九月 宫庭廉 击以药杵 五兵纵横 鄱阳长公主 六十而孺慕 驰传州郡 帝然之 其《易妖》曰 自是前后降者不绝 时则有黄眚黄祥 或龟文针列 其端正美丽者并不见留 八月 诞为武都太守 子甸 人君失道 而宣疾亡 癸酉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读书笔记模板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读书笔记模板
我们能够对自由民主、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比较研究吗?
本书旨在对土地贵族和农民在农业社会(简单地界定为绝大多数人口都以土地为生的国家)向现代工业化社会 转变的过程中各自所发挥的政治作用进行解释。
我们试图理解的是地主和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导致资本主义)、流产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导致法西斯主义)和 农民革命(导致共产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农民应对农业商品化挑战的方式是决定政治结果的关键性因素。
人们在考虑维持原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的时候,也必须同时考虑改变现状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
一旦意识到这一事实,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现代民主进程中,以及推而广之,在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技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暴力和和平革命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目录分析
导言
第一部分资本主义民 主革命的起源
第二部分亚洲迈向现 代世界的三条道路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 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现代
作者
起源
道路
资本主义
现代
意象
世界
社会
美国 亚洲
史学
形成
革命
研究
现代
法西斯主 义
附录
暴力
内容摘要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此书是一部视野宽广 的史学论著。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 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 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 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 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读书笔记急需巴林顿摩尔的生平,就是《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的生平。

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191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比较政治学家。

出生于华盛顿。

大学时代曾就读于威廉学院和耶鲁大学。

毕业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在哈佛的俄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先后出版过《苏联政治》(1950)、《政治权力与社会理论》(论文集,1958)、《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1966)、《人类苦难渊源的反思》(1972)和《非正义》(1978)等著作。

其创立了巴林顿摩尔学派,门下主要有查尔斯·蒂利,唐宁,斯卡切波,塞缪尔·亨廷顿。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两个版本有区别吗内容介绍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

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作者介绍摩尔·巴林顿(Moore,Barrington Jr.,1913-200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

1913年出生于华盛顿。

大学时代,曾就读于威廉学院和耶鲁大学。

毕业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在哈佛的俄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摩尔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多产作家,他先后出版过《苏联政治》(1950《政治权力与社会理论》(论文集,1958)、《专制和民主的社会起源》(1966)、《人类苦难渊源的反思》(1972)和《非正义》(1978等著作。

其中,《专制和民主的社会起源》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往现代道路的农民革命
14公管3+2 刘红2014435820009
摩尔·巴林顿(Moore Barrington Jr. , 1913-200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

1913 年出生于华盛顿。

摩尔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多产作家,他先后出版过《苏联政治》(1950)、《政治权力与社会理论》(论文集,1958)、《专制和民主的社会起源》(1966)、《人类苦难渊源的反思》(1972) 和《非正义》(1978)等著作。

其中,《专制和民主的社会起源》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

该书出版后立即风靡文化思想界,作者因此而荣获伍德罗·威尔逊奖(1968)和麦基弗奖(1969)。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一部视野宽广的史学论著。

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色色的。

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

摩尔的这部著作视野恢弘广博,论述精道且全面,全书着力探讨了在政治现代化背景下各国道路的分殊。

摩尔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大致归结为三种类型,即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自由民主道路,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和以中国和俄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

正如本书在前言中所说的:这三条历史轨迹在发展序列上有着紧密的接续,且在因果链条上是辗转递进的。

自由民主道路叩响了德、日、意三国通往法西斯的大门,而中、俄两国在法西斯试验失败的同时,也引爆了共产主义式的革命。

在摩尔的理论框架中,社会阶级始终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概念,其分析思路无疑预设了以下的前提,即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对抗与合作的态势塑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土地贵族、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强与弱、分与合、和与战,是理解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

换言之,阶级冲突是整个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对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的分析框架中,最主要的线索是各国何以产生或未产生革命的历史条件、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参与状况,以及各阶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由此形成的结构。

正如他在前言中宣示的:“本书的宗旨,是力求阐明在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土地贵族和农民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饰演的种种角色。

更准确的说,本书力图揭示这个或哪个农村阶层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而影响着议会民主的诞生、法西斯主义右翼专政的出现和共产主义左翼专政的问世。

”得出的基本结论则是世界现代化的道路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条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即资本主义和议会民主携手并进,经过清教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内战等一系列革命问世;第二条也是资本主义的,但由于缺乏革命冲击波的震撼,经由某种反动的政治形式发展为法西斯主义;第三条道路是共产主义,革命发动以农民为主,实现了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这三条道路不但彼此交汇和包融,而且在发展序列上相互接续,在因果链条上辗转递进,在时间上也构成更替和置换,不同的时空条件中阶级关系的组合和变异,是导致三条道路差异和替代的根本原因。

该书主要说明的就是在导致资产阶级民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在导致法西斯主义的反动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及在导致共产主义的农民革命中,土地贵族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根据他们对于农业商品经济挑战的响应,成为左右政局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将上层地主阶级与王权的关系,上层地主阶级对商品生产要求的反应,土地贵族和城市居民的关系这三者作为变量,结合印度的历史状况和其他国家的历史状况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出民主发展的五个条件是:
(1)建立某种均势,避免王权或土地贵族倚轻倚重的局面出现;
(2)向形式适宜的农业商品经济过渡;
(3)虚弱土地贵族;
(4)防止建立针对工农的地主资产阶级联盟;
(5)以革命手段粉碎过去。

作者认为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侵入农业经济的产物,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竞争状态的否定性发展趋势。

他提出“当小农经济陷入困境之际,美化农民是一种反动的症兆,无论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亚洲文化种都是如此。

”法西斯观念并不完全是上层阶级强加给农民的,而是能够在农民中引起反响。

一个国家越是工业化和现代化,他们对这类观念的接受似乎就越是普遍。

如果没有民主,人们便不会接受法西斯主义。

所以,“民主是法西斯主义历史阶段的民众入口。

”法西斯主义使其反动倾向及其保守主义平民化和大众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重要联系由此失去。

作者认为“重农主义观念与自由主义观念就这样在极右派的教义中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作者认为“没有哪种社会结构能够完全避免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倾向。

只是某类社会比另一类社会更易于引起动乱。

”在向现代化进程的转化过程中,土地所有者阶级推行农业商品化的成败,孕育着异常重要的政治结果。

当地主阶级向市场生产转变,使商业影响渗透农村生活时,农民革命便一蹶不振。

反之,如果地主阶级内部没有发展出强有力的商品经济态势,革命运动就有可能演变和发展壮大。

作者认为中国和俄国“是意义最为重大的现代农民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两国的相似之处,是他们的地主阶级都没有完成向工商业社会的转化,也都未能翦除在农民中四处蔓延的社会组织。

”而农民革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中缺少工商业资产阶级领导的商品经济革命,以及在给农民加上新的压迫和锁链时,未能使农民的社会组织也同时延续下来。

”农民社会与上层阶级在制度上的联系过于脆弱,且这种关系具有剥削性时,往往造成农民革命。

“革命的征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政府失去上层富农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