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人教版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篇1: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读出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角色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学生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并把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一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概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亚洲地理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具体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亚洲的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难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以及亚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的课件,以便于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地图:准备亚洲地图、世界地图等,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入。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地图,呈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本节课的教材以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为主题,通过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图和大洲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也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亚洲的多样性,增强对亚洲各国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2.难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推理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

3.推理法: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推理和判断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2.地图:亚洲地图。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世界地图、大洲的概念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面积、人口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位置和范围审核盖章: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及范围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及范围优秀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基础目标)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基础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和范围;(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基础目标)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升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亚洲的位置特点;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片、自制教具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

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儿?(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或读一段文字材料) 生:(发言积极)中国、亚洲、日本……师: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

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师:请指图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

生:(上讲台,指图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展示。

1.半球位置: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亚洲跨带、带、带,大部分位于带;经度位置约在至,范围广大。

3.海陆位置: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

亚洲西南与洲以运河为界,西北与洲相邻,东北以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4.范围:亚洲是世界上跨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经纬度判读、大洲和大洋等相关基础知识,但未知如何将之运用于具体区域学习中。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章节,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具体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课时】20 分钟【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健康生活,从运动开始!今天我们的课从亚运会说起。

我国有两大城市曾经举办国亚运会,分别是北京和广州。

亚洲还有哪些城市举办过亚运会吗?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过程提问过渡:从哪些方面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呢?首先,我们可以描述亚洲所处的半球。

从图 6.1 可以看到,地球被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提问:那亚洲位于南北哪个半球呢?首先我们要找到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由此可知,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过渡:现在来看看我们有哪些邻居。

先来看看有哪些陆上邻居。

提问:洲界线符号我们西边跟两个大洲接壤,分别是欧洲和非洲。

我们与欧洲属于统一大陆,洲界线比较复杂,从北到南依次是乌拉尔ft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ft脉、土耳其海峡。

我们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东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隔海相望。

提问:我们三面濒临大洋,分别是?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和非洲。

这是亚洲的海陆位置。

过渡:我们还可以说出亚洲具体的经纬度范围。

复习:横纬竖经、南北纬、东西经(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180°经线只有一条不需要分东西经)现在我们来找出亚洲的最东端和最西端,读出它们的经度。

最西大约是26°E。

最东端,注意,经度逐渐增大到180°后逐渐减小,并从东经变为西经,所以,最东端大约是170°W。

七下人教版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七下人教版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半球位置,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以北美洲为例与亚洲对比分析。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析图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而归纳总结出掌握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与其他大洲的比较,了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通过对亚洲进行地理分区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认识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

教学重点: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学难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吗?对,是亚洲,那你们知道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多大吗?看来有些同学略有了解,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板书: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我们知道认识一个区域,首先需要认识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个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主要在哪里呢?下面请同学们读图6.1和图6.2来告诉我一下。

课件: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的位置”图学生:亚洲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学生: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学生:亚洲北部约达到北纬81°,南部达到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教师小结:刚刚三位同学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个角度帮大家明确了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位置和范围 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位置和范围 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重点落实“运用地图等资料阐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一课标要求.“雄踞东方的大洲”从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重点是突出描述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世界第一大洲”突出说明了亚洲范围之大,介绍了亚洲地理分区,并以图画辅以说明的形式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同时以北美洲地理位置和范围和亚洲进行对比.【学生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和范围.2.知道亚洲的面积,地理分区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概况及及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大洲的自豪感.【学习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亚洲的地理分区.2.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学习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亚洲位置和范围》课件;《亚洲位置和范围》图片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识讲解:多媒体展示:教学三维目标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播放多媒体课件:1.指导学生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老师提问):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学生回答):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板书1、半球位置2.指导学生读图6.2《亚洲的范围》(老师提问):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温度带,亚洲所跨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数?亚洲位于五带中的哪几个带?(学生回答):跨经度:26°E--180°--170°W;跨纬度:81°N---11°S;跨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板书2、经纬度位置3.指导学生读图6.2《亚洲的范围》(老师提问):描述亚洲的海陆位置,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和大洲.(学生回答):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老师提问):在图中找出亚洲和其他大洲分界.(学生回答):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板书3、海陆位置(教学小结):以上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分别介绍了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明确了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亚洲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读图6.1,简述北美洲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2、读图6.3,说出北美洲经纬度位置.81°N——10°N,170°W——20°W3、读图6.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海与欧洲相望,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承转):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亚洲各地理分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半球位置,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以北美洲为例与亚洲对比分析。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而归纳总结出掌握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与其他大洲的比较,了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通过对亚洲进行地理分区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认识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

教学重点: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教学难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吗?对,是亚洲,那你们知道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多大吗?看来有些同学略有了解,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板书: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我们知道认识一个区域,首先需要认识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个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主要在哪里呢?下面请同学们读图6.1和图6.2来告诉我一下。

课件: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的位置”图
学生:亚洲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学生: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学生:亚洲北部约达到北纬81°,南部达到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教师小结:刚刚三位同学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个角度帮大家明确了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板书: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读图分析: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读图6.1和6.3分析一下北美洲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并出示问题。

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后回答:北美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主要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从海陆位置关系看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边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

从经纬度位置:北纬84°到北纬7°,东经171°到西经22°。

过渡:上个学期我们学习过,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
学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七个大洲中,哪个大洲号称“世界第一大洲”吗?
亚教师: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亚洲是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课件:显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并出示问题。

板书: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课件:显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并出示问题。

生答:亚洲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北亚、西亚。

教师:请同学在地图上找到并圈画出来,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什么特色?
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

课件:显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教师:教师结合相关图片总结概括。

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范围和位置,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主要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都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介绍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课件:显示表格“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课堂练习:读图分析,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
教学反思:可以说,本节课我是在充分学习并理解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所以始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