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稿之《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合集下载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实验小学罗叙读罢《情境教育的诗篇》,掩卷深思,脑海中即时浮现出三个关键词:李吉林、情境教育、追随。

一、李吉林李吉林老师是一个美丽又可爱的老师。

她年近古稀,身穿鲜艳的花裙子,头发染成黄,但似乎不是很整齐,发型一如几十年前,好象从来没有改变。

她步履轻盈,目光睿智、慈祥,声音亲切。

她的美丽由内而外,她的可爱尽在举手投足之间。

李老师经过了十年浩劫,1978年也就是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总结。

四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到了万事休的时候,但对于李老师,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她说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确实是这样,她的情境教学就缘与一次与蒋兆一先生的谈话。

蒋先生是一位中学的外语老师,他很欣赏李老师的一篇论文里介绍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他觉得那些方法在外语里也可以用。

李老师听了很高兴,随即就问他在外语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汉语里也可以用?蒋先生就给她介绍了当时外语里流行的一种情景教学。

那时的李老师正感觉到当时教育的弊端,重知识传授,重分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的发展。

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找来《中小学外语教学》这本杂志来看,并把它移植到了汉语的小学语文中。

这样,情景教学逐渐诞生了。

但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

此后,李老师又找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来读,在那里她知道了“意境说”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

所谓境中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于是,她汲取“意境说”的营养,改革作文教学,并逐渐延伸到阅读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

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

这一路,一走就是26年。

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现在李老师仍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情境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高文教授这样说李老师:浸润于错综复杂的人文脉络,感悟与生生不息的自然活力,你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人生六十七个年头一晃而过,其中十分之七将近半个世纪,你贡献了神圣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毫无迟疑与退避!对于人类,半个世纪只是瞬间,对于个人,它却意味深远悠长。

给学生成长的快乐——《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受

给学生成长的快乐——《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受

给学生成长的快乐——《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受翻开《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照片中那一张张笑脸,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簇拥在李吉林老师身边。

我想:正是这天真烂漫的笑容,才有了今天的情境教育吧。

而读完这本李老师自己编写的专著,在了解了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以及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后,我能够真切地感受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诗意人生。

穿越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已深深地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惊叹于李老师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创造中迸发的四射激情,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可贵童心。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

读完此书,感动、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一、童心永驻,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在李老师的眼中,孩子们就如同羽翼未丰的小鸟,他们人虽大却心存高远,他们渴求挂上一对柔软的翅膀,飞到小河,飞到大树,飞到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儿童,变成了李老师心灵的挂念和倾注。

为了儿童的发展,李老师已经开始了情境教育的积极探索。

李老师缔造的情境教学,总是那么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自学对孩子们来说就是那样的随心所欲、惬意,课堂变成了孩子们灵性民主自由舒展的空间。

岁月的推移,上涌不跑、也跳旺销李老师那颗律动的童心。

在同行的眼里,李老师就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玩耍嬉戏,一起回去野外踏青,一起回去草地上剥野花、捉住蝴蝶,校园内外,到处遗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

童心圣洁心间,李老师用童心回去体会童心,用童心回去病毒感染童心,用最帅的歌喉鸣声着心中理想的教育之歌。

与李老师较之,我们最缺乏的或许就是对孩子历久维持不变的爱情和永不抹杀的童心。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有感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有感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有感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郑秀《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一书,记录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教学的各种方法论、具体措施以及多项实例解说。

书中阐述了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特点和理论依据,又阐述了情境设计的途径和情境教学模式应运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的具体做法。

“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

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

”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

相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

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

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

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读书笔记《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范文)

读书笔记《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范文)

读书笔记《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读书笔记《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读书笔记《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我从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李吉林‎老师的教育历程,‎更有她的人格魅力‎她是怎样在教学‎改革的风雨中努力‎前行,怎样在学生‎中发现爱和进行爱‎的,从中我感受到‎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感受到研究的快‎慰与欣喜。

其中书‎中介绍了运用情境‎教学的一些经验更‎是显得尤为的珍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及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情境教‎育以课程教材为依‎据,从儿童无假、‎儿童爱美、儿童有‎情、儿童好问的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把识字、读书、作‎文的训练融入精心‎创设的境界。

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其中的操作‎模式,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在‎课堂中交织、融会‎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

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品‎德素养。

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

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项实验,‎李吉林曾经半夜起‎床,孤身一人骑车‎,赶在黎明前到达‎白天选好的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实景设计;人们‎也不知道,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写‎好作文,她顶着烈‎日,到郊外、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为了‎孩子,为了情境教‎学,十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孩子‎醒来,她还在灯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今天我读了《情境教育三部曲》,感受很深。

读完之后让我知道:教师要把时间多放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并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情境教育三部曲》的作者是李吉林。

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教育三部曲,也就是让情境教育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提高了教育效果,让教育有意义。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补习班再多,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情境教育教材。

所以李吉林编著了这本《情境教育》,他针对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情境教育教材,非常受欢迎。

这套教材的内容共分为三大类,即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

学校部分通过教学生数学、学做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社会部分则让学生学到怎样与别人相处,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还设计了许多实例,通过不同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才能受人喜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想: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改变,把时间都留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去做人。

其实,教育应该像植树一样,在你未发芽前,就开始修枝剪叶;在你未开花前,就进行精心护理。

一、高尔基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发展阶段很关键,尤其是0— 12岁。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外也掀起了早期教育热潮,美国和加拿大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我们国家却无人问津。

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社会来说,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男孩子最重要的是长大成人,然后功成名就。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孩比男孩更需要一种全面的早期教育。

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现在独生子女特别多,大多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要自己动手做事,不懂得尊敬父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依赖性强。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吉林-给孩子有情教育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吉林-给孩子有情教育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吉林-给孩子有情教育
李吉林,中国情境教育思想体系探索者,一位从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儿童教育家。

“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否则就成了无情的教育,成了赤裸裸的知识传授。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殿坤20多年前为李吉林第一部学术专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所作序言中的一段话。

在这篇序言中,他高度评价了这位小学老师倾情投入的研究成果。

如今,李吉林8卷文集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她创造的中国情境教育思想体系也在广大中小学遍地开花:去牧场写观察作文;到田间丈量田亩;还有“走近科学”、“与时光赛跑”等花样繁多的活动课程,大大活跃了中小学的教育环境。

一个“情”字,是情境教育之魂。

回想李吉林与留级生小成成的一段往事,我们或许能从中悟到情境教育的内涵。

第 1 页共 1 页。

《李吉林与情景教育》读书心得

《李吉林与情景教育》读书心得

《李吉林与情景教育》读书心得最近,我有幸系统的学习了《李吉林与情景教育》教育教学专著,真是受益匪浅。

吉林出身贫寒,早年丧父,跟随母亲相依为命。

通过努力读完了高中,为了母亲,在1956年,她的同学们纷纷走进大学的时候,十八岁的她却选择了小学。

走上工作岗位,她一直是那么兢兢业业,从1958—1966年这8年时间里,她为了学生,不知开了多少夜车,放弃了多少假日。

可没想到她8年时间换来的是“文化大革命”。

当时学校到处贴着她的大字报,说她是“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黑线人物”,为了躲避灾难,她忍痛把日记本,备课笔记烧了。

学校里不能上课了,大字报,批斗会,学校里硝烟弥漫,这给了她重重的一击。

那是她才28岁,被调到农村小学去“改造世界观”.从1978年她开始研究“情景教育",在学校设了一个实验班。

当时她没有一分钱的课题费,需要教具自己动手制,需要教学用品自己掏钱买.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操作系统.在她与儿童相处的这十余年间,她创造性地将情感、意志、情操这些文化要素运用到教育中,使儿童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有了应有的位置,使“情境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情境教育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流派.情境教育的好处不仅是将教材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还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因此,情境教育是一个成功的探索,是实在的情感教育.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语文教法的运用和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素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她在《李吉林文集》中讲到:“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李老师设置的情境充满着“童真"、“童趣”,具有审美化特征。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作者:丁玲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6期丁玲《情境教育三部曲》是李吉林老师的力作。

我在李老师身边工作,不仅第一时间读到李老师的书稿,还见证了这套书的诞生。

读这套书,我们还可以读到著作以外的一些东西。

每次读李老师的论文、著作,我们总觉得特别亲切,犹如在与李老师面对面交谈。

文如其人,李老师那看似朴素、浅近的文字,却不乏高屋建瓴的理论和令人钦佩的创新。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是李老师从1978~2018这40年间探索与研究跨越的四个台阶。

出于对儿童至真至纯的爱,李老师一路研究。

《情境教育三部曲》便是李老师沉浸其中,与儿童情与智互动的记录、反思和收获。

第一本书,《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以对话体展现,读来特别亲切。

它是李老师回顾、整理和反思几十年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作品,对一线语文教师开展情境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

第二本书《云雀之歌——纪实:情境教育的拓展》,李老师在原先《情境教育的诗篇》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删减,加入新的感悟、理论概括。

《美的彼岸——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是在《为儿童的学习》的基础上增删凝练而成,将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汇总结集。

认真。

读李老师的著作,抑或看李老师的为人,“认真”是我们读到的一大关键词。

李老师在带实验班期间,写下了大量论文、反思,积累了大量教案。

五年实验班带完,第一部专著《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出版。

带实验班期间,面临四面八方的压力,她还是挤出大量时间读书学习,著文立作。

看到李老师大量的课堂实录,我们常感叹,那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计,现在来看一点都不过时。

究其原因,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解释,“我做事确实很用心的,我就爱想主意,那时候每一堂课我都上得相当认真。

我一个人备课,做教具,做得真是有滋有味”。

这套书,从内容架构到封面设计,甚至照片的选择等,李老师都一一把关,其间每个环节都是经多次修改,精益求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书推荐稿之《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假期里,我看了一些相亲类的娱乐节目,从里面学了一个比较“潮”的词儿,那就是“眼缘儿”。

我读书也是讲究“眼缘”的。

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干借借不着。

”通过上学期参加“国培”的学习,我有幸看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的视频讲座,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境教育的观念,觉得很感兴趣,就到图书室试着借阅,还真的借到了。

闲言少叙,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的编写意图就是引领我们一线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
教学难题,尤其是她所提出的“情景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充满活力和美感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这本书共有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五部分内容,读完每一部分内容都让我感到有很大收获,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部分:李吉林的成长故事。

李吉林的履历在网上随处可见:儿童教育家、特级老师、中国情景教育理论的创立者,任教于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2011年,她因为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而使她的情感教育广为人知。

一同被社会了解的,还有她33年孜孜不倦的求索,她的信念和激情。

李吉林出身贫寒,五岁时父亲去逝,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身处困境的李吉林深深地懂得,眼泪是改变不了人的命运的。

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早早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进了小学校园。

她凭借对小学教育工作的热爱,刻苦钻研业务,很快崭露头角。

然而她的信念之源却来自于挫折。

文革中她备受冲击,不能上课,“只能每天踩缝纫机”。

尽管同事们都夸她衣服做的好,但是一个人民教师居然无学可教、无课可上,这是她最不堪回首的日子。

1978年,刚刚恢复二附小工作的李吉林,迫不及待找到老校长,要求从一年级教起,针对当时小学语文僵化和低效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试点改革。

她想把这十年空白找补回来。

她的想法得到老校长的支持,很快,李吉林试验班开学了。

这就是她著名的情感教育试验田。

在这里,她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并使之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相关研究先后被列为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

2011年9月,李吉林因在情境教育成果当选为全国教书育人的楷模。

我并不是在这里进行“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报告。

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被李吉林老师的坚强意志深深感染着、激励着,和李老师的成长道路来比较,我的成长之路上有和谐社会的大家庭为背景,分配后学校领导还为我们新教师安排了一对一的师傅指引迷津,我应
该更加努力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这里,引用高尔基《我的大学》中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我并不期待别人的救助,也不指望有什么偶然的幸运,我的意志变得逐渐顽强起来,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越觉得自个儿越加坚定,甚至越加聪明了。

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
不是在压力下奋起,就是在逆境中沉沦。

以后的教学之路,我会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读书的真谛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是看你是否深入思考,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你能否从中读出方向,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

除了个人成长故事能带给你感动和启迪,里面关于情境教育的细说也很值得细细品读。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你值得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