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PPT课件_6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测量水的温度》公开课PPT课件_0

一、教材简析《测量水的温度》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二课内容。
从单元安排上来看,本课处在承接和过渡位置:学生在第一课已经理解和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用处的基础上,本课借助测量水温,实践和掌握温度计的用法,从而加深对温度计的理解,起到承前的作用。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测温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学习用水温计对3种不同温度的水实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理解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该活动以水温降低为线索,将水内在的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的形式显现出来,理解到水温降低的过程中,热量在减少;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教师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这个活动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接触过玻棒温度计,也对玻棒温度计很感兴趣,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使用时是不规范的,如将温度计立在杯子底部或拿出来读数,视线在任意位置实行读数等。
学生已知热的水温度高,冷的水温度低,但尚无法将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变化相联系。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热水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2)放在桌子上的热水,热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桌子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1)根据不同的测温对象,选择使用相对应的温度计。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3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四、重难点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3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测量水的温度》优质课PPT课件_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测量温度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紧接表现人们根据不同需求设计的不同温度计,理解各种温度计的测量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测温计时要让学生思考,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
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实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考虑到整堂课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我只让学生实行自来水温度的测量。
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表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的印象。
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学生耐心的活动。
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理解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理解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持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在课的最后,应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去尝试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能够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课件

6、水和水蒸气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
①各加1小勺水
②点燃蜡烛
③在火的外焰加热
④吹灭蜡烛,放好勺子
哪个蒸发得更快
条件 看到的现象
水加热之后
水逐渐减少、最后没有
水没有加热
无明显变化
我们的发现
如果过了两天、三天……
如果周围空气温 度下降到很低, 那么水会变成什
么呢?
3、水结冰了
冰是什么样的?(观察2分钟) 你们认为冰和水有相同点和不
同点吗?
冰是固体还是液体?
答:冰是固体
❖测量试管里水的温度
❖将试管放入到冰块中, 等待温度下降停止后 读出温度,并作记录。
在碎冰块中加一些盐。
❖ 加盐的目的是让冰的温度更低。
水(液体)
5、水珠从哪里来
想一想、猜一猜: 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
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 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
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 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不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 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
点此播放视频
“不可能是从杯子里溢出来 的”
因为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 还没有满,不可能溢出来
凝结: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叫凝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 是从哪里来的。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 壁渗出来的。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 杯子上溢出来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 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 冰有什么关系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优质课课件_7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季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四季的特点。
生:温暖炎热凉爽寒冷师:大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生:因为四季的温度不同二、小组活动,获取新知1.温度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用水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什么感觉?生:有,冷水感觉比热水冷,热水感觉比冷水热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生;它们的温度不同师:那什么是温度呢?生:物体的冷热水准就是温度。
师:对,我们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
℃为摄氏度符号。
2.温度计的理解师:老师这里准备了4杯不同温度的水,请同学上来用手感受一下。
只凭感觉能准确的知道吗?可靠吗?生:不可靠。
师:那人们用什么方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呢?生:温度计。
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温度计吧!师:接下来,大家分小组观察温度计,看看温度计有什么组成的。
注意温度计是玻璃做的,请小心拿放,如有破损,请即时告诉老师。
请你来回答。
师:现在我们要带着以下2个问题继续观察温度计。
(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一遍)师:现在同学们要做一个小小实验家啦!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请你来回答。
3.温度的读和写师:同学们已经对温度和温度计有了基本的了解,你们想知道温度如何读写吗?出示图片:12℃-9℃(老师示范读)师:温度我们会读会写了,那温度计上的温度到底是几呢?我们能准确读出来吗?(师分别仰视、平视、俯视读同一个温度计上的温度,让学生看哪种准确)师:在读取温度计温度时我们要注意角度问题,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教科小学三年级课标版《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测量水的温度》公开课PPT课件_5

① 自来水的温度
② 温水的温度
③ 烫手的热 水的温度
操作注意事项
听老师指令一齐测量。
八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测两次。
一人测量,三人检查测量同学的操
作是否正确。 及时做好记录。
水温测量表
估计 实际 2分 水温 水温 钟
自来 水的 温度 温水 的温 度 烫水 的温 度 水温有变化吗?怎样变化?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钟
6分 钟
8分 钟
……
我们的发现
除了自来水,其它几种水的温度都下 降了。 热水温度下降得快,温水温度下降得 慢。 温度越高的水,一开始下降的速度越 快。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 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 体热量增加。
三年级科学下册
3-2测量水的温度
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组成。
温度计的结构:
单位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液泡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和壁。 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课件_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一、导入:比较水的冷热师:老师这有两杯水,你们猜猜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1号杯,2号杯)生:(3-4名)师: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生:用手摸、用眼睛看、用嘴尝……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你来。
生:*号杯是热水,*号杯是冷水师:热水的温度……高,冷水的温度……低。
师:其实物体的冷热水准就是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板书:温度)师:如果老师想要知道热水的温度是多少,冷水的温度又是多少?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能够用什么工具协助我们?)生:温度计。
(板书:温度计)师:见过温度计吗?在哪里见过?生:我在医院见过体温计。
(医院里的叫体温计,是温度计中的一种。
当时那温度计在做什么?你还记得当时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吗?人体正常口腔温度为36.5~37 .2 ℃高于40℃就可能会有危险,大于42℃很可能就会死亡。
)可注意“度”和“摄氏度”的纠正。
师:还有哪里我们也见过温度计?生:我在家里见过气温计。
那是挂在室内测室内温度的。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温度计?想看吗?那能够看仔细了!(出示)它有什么特点?生:……师:这温度计看起来坚固吗?如果老师给你们用,你觉得该注意什么呢?生:轻拿轻放;捏牢不掉下;不争夺等。
师:没错,在用温度计时一定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或摔碎。
想要吗?但老师有个任务,仔细观察,看看温度计上有些什么?能完成吗?师:那老师开始发发温度计了。
学生观察(最低温度:在温度计上,越靠上面,说明温度越高;越靠下面,说明温度越低。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公开课PPT课件_0

【教案背景】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对“水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测量水的温度》温度和水的变化PPT教学课件

测量水的温度 1
2020/11/09
温度计由 玻璃管、玻璃泡、刻度 组成
2
2020/11/09
水 温
气
高温计
计
温
计
体
数温
字计
温
度
计 3
2020/11/09
思考:
测量水的温度,应该选择哪 种温度计?
液体水的温度会在 0℃~100℃之间。所以要选择 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 度计
°c
°c 正确!
错误!
8
2020/11/09
哪位同学的读数方法比较正确呢?
小明
小强
小芳
俯视
仰视
平视
9
2020/11/09
B平视
A俯视 C仰视
10
2020/11/09
1、手不要触摸温度计的玻璃泡 2、呼出的热气不要对着温度计 3、液面静止后,平视液面读数
11
自来水①的温度 温水的②温度
烫手③的热 水的温度
4
2020/11/09
●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
2020/11/09
°c 6
°c
错误
°c 错误!
正确!
°c
2020/11/09
7
2020/11/09
错误!
热水瓶里的 水的温度
12
2020/11/09
2020/11/09
水温测量表
2分钟 4分钟 6分 8分钟 10分 ……
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识读。
教具准备:实验室温度计7支、体温计7支、毛巾7条、烧杯21只、热水瓶1只与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下了一场大雨,气温变得凉爽了很多,今天太阳又出来了,又热起来了,跟什么相关?(温度)今天我们来学习温度与温度计。
二、实验感知
1.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猜猜那杯水热,那杯水冷,学生猜测。
2.我们怎样来验证?(用手摸,用体温计测量)
3.请学生上台触摸。
4.媒体出示并板书:物体的冷热水准叫温度。
5.温度能够通过用手摸或皮肤感觉到,请学生上台触摸杯壁与毛巾,并提出猜想。
6.实验
(1)师示范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完成实验记录单。
(4)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三、引导观察理解结构
出示实验室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准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理解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
1.小组实行观察。
媒体出示:仔细观察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师生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实行讲解,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教师要着重讲清:
(1)温度计上“C”的意义:表示摄氏温度,其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同时板书。
(2)刻度的由来及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小刻度所表示的摄氏度数。
教师要点及温度计是由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知识点及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四、课件模拟学会读写
教师出示课件模拟温度计(FLASH)
1.根据指示刻度读数、写数。
据课件模型中的显示提问学生。
教师适时板书。
2.纠正、巩固学生的反馈信息。
五、体验温度计的使用
1.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的变化。
再把手放开有什么变化。
2.尝试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3.交流使用要注意的问题(重点怎样准确读数)。
六、适时反馈巩固提升
1.学生读温度计度数。
2.理解体温计。
七.总结揭秘拓展延伸
其实课前我们触摸到的杯壁与毛巾的温度是一样的,仅仅温度的变化与吸热和放热相关,给了我们错误的感觉,下一次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温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