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的若干问题
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电气技术的发展,低压电气装置成为了现代化工业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接地系统是低压电气装置中重要的安全部件,一旦存在问题,可能会引发电气事故,给人员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接地电阻高保护接地系统是一个有严格接地要求的电气系统。
由于接地电阻高,会导致接地电流增大,从而引起母线及其它设备的感应电势升高,产生危险电压,从而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接地电阻高的原因可能是地下土壤含水率低,土质松散,接触面积小等。
要解决高接地电阻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大接地体的规格,提高接地面积;2.采用接地阻抗较小的压接式接地体;3.使用化学接地剂减少接地电阻;4.加强整个接地网络,减小接地回路电阻。
问题二:接地体锈蚀接地体的锈蚀是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接地体在表面造成了大量氧化物,增加了接地电阻,影响了保护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了加强维护以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采用不锈钢接地体或其他防锈材料替代铁质接地体;2.采用化学方法清除铁质接地体表面氧化物,如采用酸性物质清除接地体表面锈层;3.使用防腐保护剂,增强接地体的防锈能力。
问题三:接地线路短路接地线路短路是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最为危险的问题之一。
一旦出现短路,会导致保护接地系统失效,电气设备或人员受到电击的危险。
要避免接地线路短路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接地电阻的测量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2.采用带有短路保护功能的接地线路或保护器材;3.定期对接地线路进行维护,检查是否存在毛刺、腐蚀等问题;4.在施工中避免破坏地面接地线路,确保设备连接不误。
问题四:接地故障测试不准确对于保护接地系统来说,接地故障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测试,我们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关于电气接地标准中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电气接地标准中若干问题探讨摘要:通过将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与相关国际标准及电气专家的建议对比分析,对高低压电气装置接地电阻及低压系统接地型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接地标准电阻引言《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是我国关于电气装置接地设计的国家标准。
作为国家标准,在我国建筑电气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电气装置接地的合理与否,涉及到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正常运行。
所以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人身设备财产安全及避免各类电气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和分析本标准的部分内容及有关技术问题。
1变电站接地电阻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中4.2.1条[1]规定:对于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接地电阻应符合下述要求:R≤2000/Ig,(1)其中R—考虑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Ig—计算用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A);同时要求低压系统采用TN系统且低压电气装置应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保护总等电位联结系统。
2000V这个数值主要是考虑低压电气设备出厂时都是经受2000V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而规定的。
关于此规定,业内专业人士意见并不相同。
某专家建议“规定统一为R<1200/Ig”[2],理由是国家标准GB/T16935.1[4]规定“低压电气绝缘应能承受短时工频过电压为U0+1200V”。
而另外一位专家则认为“可以将地电位升高至2000V甚至更高”[5],前提条件是“采取TN系统及等电位联结系统且只应用在高压低压共用接地装置的电力系统内部的有限区域内。
”笔者认为,根据GB16895.1144.A1条,TT系统无论是否共用接地系统,都有可能产生Ig*R+U0=2000+220=2220V的应力电压,而TN系统在采用共用接地情况下则不会产生。
所以公式(1)的2000V的规定在TN系统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且条文说明已作出充分解释。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进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常见问题。
1. 接地电阻的确定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接地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接地系统的工作性能。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系统的电阻值,是评价接地系统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进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时,需要通过计算或测试来确定接地电阻的数值。
在确定接地电阻时,需要考虑土壤的电阻率、接地体的材质和形状、接地体的埋深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
2. 接地体的布置接地体的布置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接地体的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周围地形地貌、土壤电阻率等因素,使得接地体能够确保安全、可靠地将异常电流引入地下。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接地体的数量、位置和形状,避免因接地体布置不当而影响接地效果。
3. 接地系统的连接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接地系统的连接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接地系统的连接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以确保接地体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导通路径,使得异常电流可以顺利流入地下,避免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在进行接地系统的连接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连接方式的设计等因素,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4. 接地系统的保护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接地系统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接地系统的保护旨在避免接地系统受到外部损害或因其他原因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在进行接地系统的保护设计时,需要考虑接地系统的绝缘保护、雷电保护等方面,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5. 接地系统的监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接地系统的监测,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接地系统的监测包括接地电阻的定期测试、接地体的外观检查等内容,以及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接地系统的工作状态。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进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一些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简要说说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1. 接地电阻的要求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中,接地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的要求,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电阻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接地方式的选择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中,接地方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包括TN系统、TT系统、IT系统等。
不同的接地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接地电流的处理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中,接地电流的处理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由于接地电流可能会引起接地系统的热危害,因此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接地电流,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通常可以采取接地电流分流的方法,或者采用合适的接地电流处理设备,来降低接地系统的热危害。
4. 接地电极的布设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中,接地电极的布设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般来说,接地电极的布设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接地电极需要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度,以确保与地下土壤有良好的接触,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并且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土壤湿度、土壤类型等因素。
5. 接地系统的维护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中,接地系统的维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旦接地系统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接地系统的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的问题探讨

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的问题探讨摘要:基于确保低压电气设备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目的,该装置要求使用一个保护接地系统,这种保护接地系统对于建筑物低压电气设备使用影响较为显著,假使其出现问题,便会影响建筑物低压电气设备使用效果,因此开展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的问题探讨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简介低压电气装备保护接地系统,然后解析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常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升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使用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低压电气装置;接地系统;TT;TN-C一、低压电气装备保护接地系统简介1.1 当前常见的低压电气装备保护接地系统现阶段低压电气装备保护接地系统类型较多,其中TT接地系统及TN-C接地系统使用量较多,两种系统具体特点如下所示。
1.1.1TT接地系统该系统具体在低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利用直接接地方式构建保护接地系统,其将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外露,但并非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门接触,而是采用和大地直连的方式。
上述接地系统使用优点在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与大地直连方式,可明显降低触电事故出现频次。
而缺点则是该接地系统的低压断路器出现故障后,跳闸功能经常性失灵,致使漏电设备外壳对地电压明显超过安全电压,并且实际花费材料及工时很多。
1.1.2TN-C接地系统这种接地系统具体将工作零线用作接零保护线,并会基于三相负载不平衡致使工作零线上出现一定的不平衡电流,这样会和保护线相连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有一定电压。
同时工作零线出现断线情况,也会出现上述带电情况。
1.2不同接地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如果不同建筑物采用同一电源进行供电时,其可以使用TN及TT系统,而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则可选择TN系统或TT系统,假使采用分设接地极方式,这两个系统能够实现有效兼容,其可从TN系统对于局部TT系统进行供电,诸如建筑物外室外照明。
如处于同一电源供电范围内使,IT系统不能与TN系统或TT系统兼容。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在进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下面我将就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接地方式的选择。
接地方式包括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无接地三种方式。
在选择接地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配电系统要求和现场情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于一些对电源系统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所,如医院、航空航天等重要场所,通常会采用单点接地方式,以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而对于一些一般性的低压配电系统,多点接地或者无接地方式可能会更加合适。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二是接地电阻的计算。
接地电阻是评价接地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接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通过实际的测试和计算来确定接地电阻的大小,并且要保证接地电阻符合国家标准和配电系统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系统的性能。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三是接地网格的布置。
接地网格是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布置直接关系到整个接地系统的性能。
在进行接地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接地网格的布置位置、尺寸和材料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网格能够起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还需要注意接地网格与其他金属结构的连接方式,以减小接地网格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问题之四是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工作对于保障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性能符合要求。
还需要及时处理接地系统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保证接地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综合考虑配电系统的要求、现场条件和国家标准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1TT接地系统不应要求中性线重复接地;2在TT系统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中性线断线;3不应要求采用TN-C系统;4低压电网保护接地系统选用原则.关键词:低压电气装置接地在两网改造中,有的单位在设计安装低压电气装置接地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给今后运行中带来不应有的弊端,现分述如下:1TT接地系统不应要求中性线重复接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49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采用TT系统时应满足如下要求: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接地,且保持与相线同等的绝缘水平。
但是,一些单位在两网改造中要求将TT系统中性线作重复接地,理由是防止中性线断线后中性点漂移带来的三相电压不平衡。
这是直接违反"规范"规定的。
实际上,此做法效果有限,问题不少。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投入使用:中性线重复接地后,部分正常负荷电流将流经大地,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形成剩余电流而。
使其误动作,如图1所示图1TT系统中性线重复接地引起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误动"规范"规定,采用TT系统低压电力网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和末级保护,而TT系统中性线作重复接地后是不能装设总保护的,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或触电事故时无法断开电源,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个别供电单位为了解决总保护器投运问题,竟将变压器中性线工作接地断开,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其目的是配电变压器高、低压绕组一旦因绝缘损坏被击穿时,则可抑制低压侧电压的升高;在单相接地故障中,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会升高;易实施单相接地保护。
(2)把TT系统变成了TN-C系统在TT系统中,若把中性线作重复接地,就是把形式上的TT系统,变成了实质上的TN-C系统,如图2所示。
图2TT系统中性线重复接地后变成了TN-C系统从图2可以看出,若N线重复接地点与用户设备接地较近,两个接地电阻是并联电路,也就是把设备外壳接到了中性线上,形成了TN-C系统。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的几个问题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是电气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系统的安全可靠
运行。
在进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时,通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下面将就低压配
电系统接地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简要的说明。
第一个问题是接地电阻的选择。
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接地电阻的选择直接关
系到系统的接地性能。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要求是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要求,比如一般
情况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
在选择接地电阻时,需要考虑接地电阻的材质、
尺寸、敷设方式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系统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接地装置的布置方式。
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中,接地装置的布置方
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理的接地装置布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性能,减少接地故障的发生。
在进行接地装置的布置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布线方式、地形
地势等因素,以确保接地装置的布置符合系统的要求。
第四个问题是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后,需要进行接地系统
的监测与维护工作,以确保接地系统的良好运行。
在进行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时,需要
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清理,及时发现接地故障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计是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接地电阻的选择、接地电
流的计算、接地装置的布置方式以及接地系统的监测与维护等问题,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类设备
电气设备的分类
设备类别 0 类 防 护 措 施 设备与装置的连接条件 非导电环境 每项设备单独提供电气分隔
采用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没有故障防 护措施。
I 类
采用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采用等电 该端子连至装置的保护等电位 位保护联结作为故障防护措施。 联结 采用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附加绝缘 不依赖装置的防护措施 作为故障防护措施,或提供基本防护和故障 符号为双正方形 防护功能的加强绝缘。 采用特低电压作为基本防护措施,兼故障防 仅接到SELV或PELV系统 护措施。 符号为菱形内标出数字Ⅲ
注:1.中性线(N)可配出或不配出; 2.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3.一相接地,其余两相对地电压升3倍; 4.PE线可附加接地。
IT系统
IT系统
IT系统
外露可导电部分的PE线共同连接至同一的接地系统
IT系统
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地或分组地接地
IT系统
第2次发生N线接地故障时,则IT系统变为TN系统。
TN系统自动切断电源
●
保护动作电流 Ia U0 / ZS
式中:
ZS : 故障回路的阻抗,Ω,它包括下列部分的阻抗:
—— 电源; —— 电源至故障点的相线;和
—— 故障点和电源之间的PE线;
Ia :在前述规定的时间内能使切断电器自动动作
的电流,A。
U0: 标称对地电压,V。
TN系统
式中: RB --- 所有与系统接地极并联的接地电阻(Ω); RE --- 相导体与大地之间的最小接触电阻 Ω)。
保护等电位联结
●
总等电位联结
每个建筑物的接地线、总接地端子(MET)和下列可 导电部分应接成保护等电位联结: — 进入建筑物的供水、燃气等金属管; — 正常使用时可触及的电气装置外可导电的构筑 物和集中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的金属部分; — 可利用的结构钢筋等; — 通信电缆金属护套应作保护等电位联结,这时 需考虑业主和管理者的要求。 总保护等电位联结线的截面 = 0.5×PE线的截面; 最大为25 mm2; 最小为 6 mm2。
中性线(N)可配出或不配出 高阻抗值 一相接地,其余两相对地电压升3倍 PE线可附加接地
IT系统自动切断电源
●
保护整定值: RA Id 50 V
式中:RA — 接地极和外露可导电部分的PE线的电阻之和, ;
Id —不计相线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阻抗的第一次接地、 故障电流,计入泄漏电流和电气装置的接地阻抗的总和,A。
●
采用过电流保护器
ZS Ia U0
式中:ZS — 故障回路阻抗(包括电源、相线、PE线、接地线、
用电设备和电源接地极的阻抗) ; Ia — 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切断电源保护电器自动动作的电流,A; U0 — 标称线对地电压,V。
●
IT系统
IT供电系统中所有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中性点通过足够 大的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地或成组 地或集合地接地。
低压系统接地故障 与电击防护
低压系统接地故障与电击防护
● 电击防护 = 基本防护 + 故障防护
(直接接触防护)(间接接触防护)
● 基本防护(直接接触防护) — 带电部分的基本绝缘; — 遮拦或外壳(外护物); 防护等级至少为 IPB或IP2;
— 阻挡物(用于专业人员);
— 置于伸臂范围之外 (用于专业人员) 。
图1 高压系统与低压TN系统共用接地
图2 高压系统与低压TN系统分开接地
图3 高压系统与低压TT系统共用接地
图4 高压系统与低压TT系统分开接地
图5 高压与低压IT系统共用接地
图6 高压系统与低压IT系统分开接地
— GB16895.10 – 2010 〈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的防护 〉
— GB 16895.10 – 2010
多电源中性线(PEN)两点和PE线连接后形成环流
TN – C - S 变成 TN - C
TN - S 变成 TN - C
无中性线的三相供电系统
PE线可多点接地
TN – S
(采用三相四极开关)
TN – C - S
(采用三相四极开关)
变压器PEN线的连接方式
单电源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所连接的接地 极,不与供电系统的接地极相连接。
Ⅱ类 Ⅲ类
置于伸臂范围之外防护措施
注:只适用于防止无意识触及带电部分(用于有电气熟练 专业人员监控的场所)。
安全净距
注意要点: 1.带电部分包括绝缘导体; 2.维护通道注意有无外壳或 遮拦的电气装置的安全措施; 3.最小水平和垂直安全净距 另应考虑运输等情况。
思考:举例有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和设备的水平净距 不应小于1.8 m,即可满足安全要求?。
TN TT
0.8 0.3
●
配电回路和不包括上述终端回路允许的切断电源 如果自动切断电源保护不能满足所有上述规定的
时间如下:TN系统: 5 s;TT系统: 1s。
●
时间,则要求作辅助等电位联结。
低压系统自动 切断电源 的 时间,s U0=230 V (220)
GB 16895.21 – 2004/IEC 60364-4-41:2001 (413.1.3.4;413.1.3.5; 表41 A) 向手持式或移动式设备供电 的终端回路 配电回路或向固定式设备供 电的终端回路
PE线可附加接地
由同一个保护电器保护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这些外露 可导电部分共用的接地极上。 多个保护电器串联使用时,每个保护电器所保护的所有外露
可导电部分,要分别符合这一要求。
单电源TT系统
多电源TT系统
路灯
思考:室外照明是否应采用TT系统?
IT系统
IT供电系统中所有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中性点通过足够 大的阻抗接地。
低压系统接地故障自动切断电源
●
应具备的条件: —— 基本保护:基本绝缘或遮拦或外壳(外护物)等; —— 每种接地系统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PE线; —— 保护等电位联结; —— 同时可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或集合地连接至
同一接地系统。
●
除有特殊规定,在有关回路或设备内的相线和外露可导
电部分(金属外壳)或PE线之间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保
总等电位联结示意图
辅助等电位联结线 联结两个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等电位联结 线,其电导不应小于接到该外露可导电部分较小的PE线的 电导。 联结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界可导电部分的保护等电位 联结线,其电导不应小于连接该外露可导电部分相应的PE 线二分之一截面所具有的电导。
●
● 无辅助等电位联结
式中:U0 — 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V; U — 线电压,V; ZS — 故障回路相线和PE线的阻抗,; Z‘S — 故障回路中性线和PE线的阻抗,;
Ia — 按TN系统规定的时间内使切断电源的保护电器自动 动作电流,A。
2. 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地或分组地接地:RA Ia 50 V
式中:RA — 接地极和外露可导电部分PE线的电阻的总和,; Ia — 按TT系统规定的时间使切断电源的保护电器自动动作 的电流,A。
GB 16895.21 – 2011/IEC 60364-4-41:2005 (411.3.2.2;411.3.2.3; 表41.1) 额定电流≤32 A终端回路 额定电流>32 A终端回路 和配电回路
≤0.4
≤5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
图20 电流路径左手到双脚的交流电流(15Hz至100Hz) 对人效应的约定的时间/ 电流区域
护电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断电该回路或设备的相线。
●
32 A终端回路 规定最长的切断电源时间,s
50 V < U0 < 120 V a.c. d,c.
不是防电击 所需的时间 同上
接地系统
120 V < U0 < 230 V a.c. 0.4 0.2 d.c. 5 0.4
230 V < U0 < 400 V a.c. 0.2 0.07 d.c. 0.4 0.2
在系统中一部分采用将中性线和PE线的功能合并成单个导体, 另有一部分采用单独的保护线。
PEN
●
单电源TN-C-S系统 同上;中性线和PE线不在电气装置进线端分开。
●
单电源T N-C系统
在整个系统中采用将中性线和PE线的功能合并成单个导体。
多电源TN系统
— GB 16895.1 - 2008
此处虚线不表示一定是双电源 “并 联”
GB/T 16895.1-2008/IEC 60364-1:2005
●
低压电气装置: 电击防护 GB 16895.21-2011/ IEC 60364-4-41:2005 低压电气装置: 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GB 16895.3-2004/ IEC 60364-5-54:2011 (注:将修订发布 GB 16895.3-2013) 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的防护 GB 16895.10-2010/ IEC 60364-4-44:2007
●
兼有基本和故障(接地)防护 — 安全特低电压 SELV 和保护特低电压PELV; — 功能特低电压 FELV。
基本绝缘
能够提供基本防护的危险带电部分上的绝缘。
附加绝缘
除了基本绝缘外,用于故障防护附加的单独绝缘。
双重绝缘 既有基本绝缘又有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加强绝缘 危险带电部分具有相当于双重绝缘的电击防护等级的绝缘。
IT系统
第2次发生N线接地故障时,则IT系统变为TT系统。
高低压系统 接地电阻的配合
高低压接地系统的配合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65:2011
注:式中的 R 相当于 RE;IG 相当于 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