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合集下载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3 . 2 推动金融机构发展 。 促 进 金 融 机 构 创 新 产业 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更好 的 向前 发 展 。
参 考 文 献
[ 1 ] 杨 深珠. 金 融产 业集聚对 区域 经济增 长影 响研究[ D ] . 南京: 东南
大学, 2 0 1 6 .
同时 , 为了能够全 面提 升金 融机 构在 不断 经 营过程 中 的效率 , 需要积极创新和完善金融 管理技 术和手 段 ; 为 了最大限度的扩 大金 融机 构 的交易 规模 , 应根 据 实 际 情况切实转变交易方式和交易产 品。 3 . 3 加强金融机构监管 , 保障金融业安全发展 通过大量 的实证 分析 得 出, 当前 我 国的金 融集 聚 对各个 区域经济 增 长的 影响存 在 着较 大的 差异 性 , 所 以需要各个地 区 的政 府 根据 实际 情况 制定 金融 政策 , 切忌一刀切 、 一风 吹 。其 中 , 具体 而 言 , 可 以合 理 的建 立金融试验 区 , 并先 后在 试验 区 内部创 新金 融 制度 和 金融产 品 , 并有效结合试验 的结果进行 大范围的推广 。
在金 融机构不 断发 展 的过程 中, 各 级政 府通 过创 设 优越的环境 , 以此 推动 金融 集 聚在 发展 的过程 中逐
步 形 成 金 融 中心 , 而 这 更 多 的 时 候 则 受 到 本 地 金 融 机 构 自身因素 的影响 。其 中, 创新 不仅仅 是 现代社 会 向 前 发展的重要动力 , 也 是 社 会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的 重 要 源 泉, 所 以金 融 中心 在本 质 上 就是 金 融 创新 的 聚集 地 。 因此 , 为 了能够从 根本 上规 避金 融机 构在 发展 过程 中 存 在的风 险 , 便 需要 发 明和设 计 各 种 金融 衍 生 工 具 。

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经济学 名词解释 1-6章.

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经济学 名词解释 1-6章.

1-3文化经济学:按照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来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的边缘学科。

系统方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综合、准确地考察对象,进而达到最优化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抽象方法:充分占有才有,并对来自现实领域的经济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过程。

政策分析:是基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之上的建议性研究。

分析现行文化经济方面的政策,研究各种政策的正负效应,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指导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规范分析:必须探讨究竟怎样处理该问题,并确定若干原则。

实证经济分析研究:是研究“是”与“不是”的问题,阐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

文化商品:就是文化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换,向文化消费者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文化娱乐服务。

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所满足的是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它是欣赏价值、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研究价值的总和。

文化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文化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即文化商品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也就是说文化商品构成中某一部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以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并会影响和引起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

文化商品的互代关系:指文化商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或者代用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文化商品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每一部分分别满足文化消费的不同需求,因而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那么一个构成部分又是一个小系统,在小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的是文化消费某个方面的共同需求,因而他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资源:人们从事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可资利用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赋予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创造的各种社会资源。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利用的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文化生产要素)。

文化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可作为文化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及文化生产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经济学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经济

经济学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经济

经济学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经济经济学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与文化经济在当代社会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呈现,更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展示。

文化产业融合了经济学和文化领域的知识,既包含着经济学的市场分析与价值判断,又蕴含着文化领域的艺术与创意。

这种融合有助于理解文化市场与文化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探讨其对经济学的影响。

文化市场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供求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文化产品的交易活动。

文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经济学概念都可以被运用于文化市场的分析。

通过对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研究,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从而指导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同时,经济学也可以通过研究市场价格与市场波动等因素,为文化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同时,文化市场也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于商品与劳动力的交换,而对于非物质性的文化产品则比较欠缺研究。

然而,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经济学开始关注文化产品的价值创造、市场交易与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除了文化市场,文化经济也是经济学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关键概念。

文化经济是指文化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与利用。

文化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创新。

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与挖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文化经济也可以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艺术创作、设计创新等都可以在文化经济的支持下得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创新与进步。

然而,文化市场与文化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其价值判断与市场评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这给文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文化标准的扭曲与同质化现象。

经济学与文化产业

经济学与文化产业

经济学与文化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引擎迅速崛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学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学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毋庸置疑,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解读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学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通过运用市场经济学和供需理论,经济学家们可以研究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市场以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经济学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

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化产业是如何在市场中运作的,比如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价格形成的原理等,这些都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和经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经济学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也具有明显的贡献。

首先,文化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其次,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成为了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再次,文化产业推动了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的转型。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得以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增加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要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仍然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等,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企业需要注重创新和品质。

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个人也要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支持购买正版文化产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艺术、影视娱乐、游戏、出版、设计、传媒等为主要内容,创造出融合文化元素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点包括:创意性、前瞻性、复合性、多元性、技术性、体验性、知识密集性以及巨大的经济潜力。

二、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1.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文化产业是一个高增长、高利润且不断扩大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更高的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员工收入,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2.塑造国家形象、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服务国家形象、国家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本国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并且成为推广地方发展和旅游业的有效手段。

3.促进创新科技和文化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创意和技术融合。

科技成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创意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创新产业、经济提升和普及教育拓展。

4.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区拥有强烈的文化特色。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利用这些地域文化特色,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1.文化分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包含了很多的细分领域,例如电影、音乐、艺术品、卡通、游戏、设计等等。

不同的文化分类需要不同的发展方式。

2.创新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技术,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化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化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型的经济生产力,而且不断发挥其巨大作用,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注意到文化产业的经济性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作用。

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首先,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

在经济学上,任何一个社会活动,只要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都具有经济性质。

文化产业同样如此,它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并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层面的需求。

另外,文化产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经济增长。

其次,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文化市场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飞速的增长。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不断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消费文化等方面的行为,使得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

最后,文化产业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不论是文艺创意还是设计创意,都是创造性的产物,且该领域也需要人文性的素养。

文化产业既要求创新性,也需要注重人文素养,这也为其经济性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首先,文化产业强劲的增长势头使得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化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增长,成为了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议题,从国内看,文化产业通过制造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促进国内就业,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文化在国内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彰显。

其次,文化产业输出国内文化形象,带动文化交流合作。

当前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产业不仅是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成为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展示自身文化软实力和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最后,文化产业可以取得文化层面上的加值。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产品,通过创造性的结合,创造出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品牌和商标。

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特殊性,同时也存在一些经济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产业链分析、政策引导三个方面,探讨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

一、市场需求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文化、艺术和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

其市场需求包括两部分:一是消费者对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需求,如音乐、电影、文学等;二是企业和机构对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广告、设计、展览等。

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生产要素的产业,因此寻找和满足市场需求是其成功与发展的关键。

消费者和企业对不同文化和艺术作品、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通过市场需求的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产业链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艺术和创意作为核心竞争力,其产业链包括文化创意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等环节。

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优势,可以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同感。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呈现出高度分工、跨界融合的特点。

文化创意创造是产业链的基础,包括对文化、艺术和创意的研究、创意设计和原创作品的创作等。

生产环节主要涉及到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制造,如音乐专辑的录制、电影制作、广告设计等。

传播环节是文化创意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介传播,如电影院、电视台、广播以及互联网等。

销售环节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和服务的,如音乐会、演出、美术馆等。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消费者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的需求不同,不断地推动着产业链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政策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是“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一种高附加值和高就业性的产业形态。

政府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政策方向和政策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经济学 名词解释 1-6章

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经济学 名词解释 1-6章

1-3文化经济学:按照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来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的边缘学科。

系统方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综合、准确地考察对象,进而达到最优化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抽象方法:充分占有才有,并对来自现实领域的经济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过程。

政策分析:是基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之上的建议性研究。

分析现行文化经济方面的政策,研究各种政策的正负效应,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指导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规范分析:必须探讨究竟怎样处理该问题,并确定若干原则。

实证经济分析研究:是研究“是”与“不是”的问题,阐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

文化商品:就是文化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换,向文化消费者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文化娱乐服务。

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所满足的是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它是欣赏价值、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研究价值的总和。

文化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文化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即文化商品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也就是说文化商品构成中某一部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以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并会影响和引起其他部分的存在和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

文化商品的互代关系:指文化商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或者代用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文化商品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每一部分分别满足文化消费的不同需求,因而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那么一个构成部分又是一个小系统,在小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的是文化消费某个方面的共同需求,因而他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资源:人们从事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可资利用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赋予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创造的各种社会资源。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利用的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文化生产要素)。

文化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可作为文化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及文化生产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作者:高志强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1期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的一种形式归根结底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如何从经济学的角
度界定文化产业概念、特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产业溢出效应来分析文化产业的经济学意义,基于文化产品的公共性和排他性特征展开论述,并从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学角度对传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质疑。

据此,试图借助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文化生产部门进行研究,并尝试对文化产业进行新的经济学诠释。

关键词:文化产业;边际报酬递减;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21.005
1 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20世界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的内涵才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尝试准确的界定文化产业概念,由于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学派基于自身研究领域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

尽管这时候文化产业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但是,西方文化经济学奠基人大卫.索斯比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在当前的运用实质上指称文化的经济功能,如增加产出、促进就业、创造利润以及消费者的需求”。

也正是基于这个定义基础之上,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尽管各自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其共同属性,简言之,有以下二个基本内涵:第一,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内容生产和经营符号和信息性的产品为主的社会活动;第二,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手段的产业化运作的经济活动。

2 文化产业特征
文化产业特征难点在于文化产业本身的抽象性;一方面,文化产业是自身所赋予的内容与现实意义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又提出其在增加产出、促进就业、创造利润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的经济功能,因而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价值,正是基于这二个方面文化产业才表现出独特的特征,概括而言,文化产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2.1 文化产业具有溢出效应
文化产业相比较其他产业来说,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溢出效应,即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产业自身传承、整理、保存意识形态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文化产业作为产业行为的经济溢出效应。

正如大卫.索斯比在他的著作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具有“具知识产权与传递某些社会意义的功能”,当文化产品所承载的内在意义具有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时,就可以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向更广阔的产品领域渗透,并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无缝对接,从而实
现文化产品的溢出效益。

当下热播的喜剧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5年第一届笑傲江湖播出之际,东方卫视便注册了笑傲江湖的商标,仅仅短暂的一年时间,笑傲江湖就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娱乐品牌,其他诸如欢乐喜剧人、跨界喜剧王也是如此,不仅节目自身获得了利润,通过品牌效益为其他节目也间接的取得了外部效益。

2.2 文化产品原创生产成本高,复制生产的成本较低
大卫·海斯莫汗(David Hesmondhalgh)在他的著作中描述到,“大多数文化产品具有固定成本高和变动成本低的特征,比如说一部好的影片投入就很高,因为在前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影片的制作,然而,如果第一个影片一旦被制作出来,以后所有影片的复制品就显得很廉价。

”这里,我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影片《齐天大圣归来》齐天大圣归来以4000万元的投资,在国内创下将近亿的票房,收入更是惊人,可谓是小成本的国产电影,除了国内的收入外,它在国外的成本几乎为零,其盈利水平更是显而易见。

当然,鉴于文化产品复制费用低,如果文化的版权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文化产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3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诠释
3.1 文化产业作为资源的经济学分析
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无疑是经济学中最恰当的比喻,亚当.斯密运用这双看不见的手很好的揭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规律,一直到现在被推崇和参考,当一个企业或者个体尽可能用自己资金去支持本国工业发展,促使企业使自己的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收入最大而努力奋斗。

也许,他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单纯的获得利润或者找到一种来自生产的安全感,或者更为恰当的解释就是他被一种无形的手引导者,亚当·斯密这双无形的手实际上是一种大家都认同的市场机制,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存在才保障了市场高速而平稳的运行。

但是,我们知道要确保市场稳定运行,必须具备二个重要条件即排他性、竞争性。

3.2 文化产业的内生经济学分析
根据前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是基于创意产权基础上的产业化开发,所以,文化产品在一定意义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与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无法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此时,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就被打破,因此,这种现象更符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以下就是笔者的简单分析。

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1986年《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自己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研发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20世纪90年代引入人力资本后的内生增长模型。

在模型中,他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研究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最终生产部门。

罗默的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罗默对知识特性的定义是知识的使用具有非
排他性,也即知识具有外部性,一旦知识变成产权被保护起来,就具有了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根据罗默经济增长模型,我们把文化产业的生产设定为三个部门,第一是研究部门,通过文化创新和引申生成知识产权,其投入的是形成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和文化原材料,产出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品,第二是中间产品部门,赋予知识新的内涵和文化元素,增加文化的趣味性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引领时尚文化产业路线。

第三是最终产品部门,通过文化所赋予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意义,最终产出文化附加值高的公共产品。

按照罗默经济增长模型,我们这里假设三个前提,第一,文化产业增长的核心是文化的创新和融合;第二,大多数创新是基于市场文化的需求,基于文化自身的传承性。

简单来讲就是文化创新在模型中是内生变量;第三,文化产品一旦被人们所认可或接收,必须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才可能使用,但是,这种付出是一次性的,因为文化具有重复复制的特点。

根据罗默模型,我们假定生产中使用四种投入,有资本K,非技术劳动L,人力资本H和文化创意A,ki 是资本投入量,N代表资本品的种类数量,N随着新资本品的发明而增加,则有生产函数:
(Hy,x,L)n=∑nk=0(nk)xkan-k
这个函数表明当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其获得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长,随着资本总量的投入,其边际报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边际报酬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很好的佐证了文化创意能够使文化产品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

从本质上讲,罗默模型建立的是一种“创意→垄断→边际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增长模式,凭借创意发明确立其垄断地位,索要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以补偿用以首创商品的固定成本,从而解决了技术进步内生化和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Throsby Cavid .Ecomomics and cultur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P (11).
[2]Ahandbook of cultural economics.edited by ruth towse,cheltenham,glos;northhampton[M].MA:Edward elger pub,2003,(170).
[3]金培.报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4]凯夫斯.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
[5]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