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脑膜瘤【临床表现】脑膜瘤(meningioma)多见于40~60岁成年女性,儿童少见。

临床症状常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最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病程长,易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MRI表现】(1)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内缘可见有“皮质扣压征”(也称“皮质塌陷征”),肿块与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或合并有蛛网膜囊肿形成(图1)。

(2)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 FLAIR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DWI上多呈均匀稍高至高信号,沙粒型则呈DWI低信号。

(3)增强扫描肿瘤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2)。

(4)非典型征象:少数脑膜瘤可以全瘤钙化;囊性脑膜可表现为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呈囊壁环形强化(图3);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脑膜瘤,影像表现与单发脑膜瘤相似(图4)。

图1左顶部脑凸面脑膜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示左顶部大脑凸面实质性肿块,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

肿块边界清楚,内侧缘可见“皮质扣压征”;C.增强扫描矢状面,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D.灌注成像,示肿瘤区呈明显高灌注图2左额镰旁脑膜瘤A.左额镰旁肿块,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与大脑镰宽基底相连,T1WI呈等信号;B.T2WI信号与大脑皮质类似,内部信号均匀;C. DWI呈均匀的稍高信号;D.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大脑镰增厚并见有“脑膜尾”征图3右顶部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A.T1WI,示右顶部镰旁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呈均匀低信号;B.T2WI,呈均匀高信号,周边脑组织受压但未见水肿;C、D.增强扫描冠状面及横断面,病变以宽基底附着于大脑镰上,囊性部分无强化,内上缘见不均匀分隔状轻度强化图4多发脑膜瘤A.额部大脑镰双侧及右侧大脑凸面见多个肿块,T1WI信号与皮质信号类似,边界清楚,见“皮质扣压”征;B.T2WI与皮质信号类似,肿块与脑实质之间有脑脊液信号分隔;C.与A,B不同层面,DWI见多个稍高信号的肿块或结节影;D~F.增强扫描的不同方位,见多发均匀强化的肿块或结节影,边界清楚,部分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体积多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广基底与颅骨相贴,信号与脑灰质相似且信号多均匀,多具典型脑外肿瘤特征。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疾病,影像学诊断在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脑膜瘤的基本知识1·脑膜瘤的定义:脑膜瘤是发生在脑膜上的肿瘤,起源于脑膜的上皮细胞。

2·脑膜瘤的分类:根据脑膜瘤细胞的起源,脑膜瘤可分为脑膜上皮细胞瘤和间变性脑膜瘤等不同类型。

3·脑膜瘤的症状和体征: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三、脑膜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1·脑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最常用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对脑部进行断层扫描,可观察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2·脑MRI(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更详细地显示脑膜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对脑膜瘤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膜瘤供血动脉的情况,帮术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血管保护。

4·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瘤,通过检查液体中的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来确定脑膜瘤的诊断。

四、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1·阅读病史:了解病患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既往疾病史等。

2·分析临床表现:结合病患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瘤。

3·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脑膜瘤的诊断。

4·影像学结果分析:对获得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观察脑膜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5·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根据脑膜瘤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6·编写诊断报告:根据影像学结果和诊断分析,撰写脑膜瘤的诊断报告,供临床医生参考。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影像学检查报告、血液检查结果、病史记录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膜瘤:一种发生在脑膜上的肿瘤,常见的有脑膜上皮细胞瘤和间变性脑膜瘤等类型。

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通常为良性肿瘤。

不典型脑膜瘤是一种异常罕见的变异类型,其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常见的脑膜瘤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对照,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种罕见的脑肿瘤。

一、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1. CT表现不典型脑膜瘤在CT影像上呈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有囊状变化,也可见有钙化部分。

肿块周围可有小量水肿,但较少见较大范围的水肿。

边界模糊的肿块多见于高度恶性的脑膜瘤变异型。

2. MRI表现3. 血管瘤型4. 侧脑室内型少数不典型脑膜瘤可位于侧脑室内,且呈分叶状、波浪状生长。

MRI上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不均匀强化。

二、不典型脑膜瘤的病理特征1. 组织学类型不典型脑膜瘤通常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蛋白多糖沉积,有时伴有血管增生。

病理学上可见到类似于横纹肌瘤(leiomyoma)、纤维肉瘤(fibrosarcoma)等恶性肿瘤的特征,细胞异型性严重。

2. 免疫组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于区分不典型脑膜瘤和其他颅内肿瘤至关重要。

常见的标记物包括:S-100、EMA、Vimentin、Ki-67。

阳性表达尤其是Ki-67蛋白,往往意味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加重。

3. 分子生物学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对于不典型脑膜瘤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BRAF 基因的突变与脑膜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 NF2 基因的丢失则是不典型脑膜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进行诊断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对照对于该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临床上,医生在观察到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后,应该结合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诊断不典型脑膜瘤首先要考虑到其影像学的特征。

若其表现为大块出血、血管瘤样病灶或侧脑室内型,应及时警惕不典型脑膜瘤的可能性。

而当CT或MRI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有钙化及水肿时,也应该高度怀疑不典型脑膜瘤的可能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发
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 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 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区。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也没有脑
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 病变明显强化, 冠状面(图2)与 小脑幕广基底相 连,可见脑膜尾 征(图2箭头)。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似假包膜, 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 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 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 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2020/7/9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一:引言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是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

影像学诊断在脑膜瘤的早期发现、定位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 磁共振成像(MRI)1.1 T1加权像1.2 T2加权像1.3 弥散加权像1.4 动态造影(DCE-MRI)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2.1 平扫2.2 增强扫描三: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1. 形态特征1.1 基底部脑膜瘤1.2 脑突出型脑膜瘤1.3 混合型脑膜瘤2. 强化特征2.1 强化方式2.2 强化程度3. 周围组织受侵特征3.1 邻近骨质侵蚀3.2 脑实质受压变形四:影像学诊断分析步骤1. 定位分析1.1 病灶所在颅骨位置1.2 病灶与邻近器官关系2. 形态分析2.1 病灶大小2.2 病灶形态2.3 病灶边界清晰度3. 强化特征分析3.1 强化方式分析3.2 强化程度评估4. 周围组织受侵分析4.1 骨侵蚀评估4.2 脑实质受压变形评估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颅内:指位于颅骨内部的区域或结构。

2. 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射线或波的物理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一种医学技术。

3. 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组织与器官的详细横断面图像。

4.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并由计算机重建成横断面图像,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和损伤。

5. 增强扫描:在CT扫描中注射有碘造影剂,以提高图像对疾病和病变的显示能力。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单发脑转移瘤 恶性淋巴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2)鞍区脑膜瘤 垂体腺瘤 实性颅咽管瘤 脊索瘤 动脉瘤
.
(3)中后颅窝区脑膜瘤 三叉神经结瘤或鞘膜瘤 听神经瘤 转移瘤
.
.
MRI表现特点
(1)肿瘤位于脑外,以宽基底与颅骨或硬 脑膜相连
(2)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或略 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等信号或 低信号
(3)肿瘤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 极少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
(4)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及扩大的蛛网膜下 腔,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 呈明显高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 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
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白质塌陷征: 广基征: 硬膜尾征: 颅骨增生变厚或变薄: 局部脑池脑沟变化:
.
(7)脑膜瘤特殊表现形式: 囊性脑膜瘤; 完全钙化或骨化性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病); 恶性脑膜瘤;
.
诊断要点
(1)中年发病,病程缓慢, (2)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3)形态呈规则圆形或卵圆形 (4)增强扫描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5)脑外肿瘤一些表现特点
(5)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 一致性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
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白质塌陷征: 广基征: 硬膜尾征: 颅骨增生变厚或变薄: 局部脑池脑沟变化:
.
(7) 脑膜瘤特殊表现形式: 囊性脑膜瘤; 完全钙化或骨化性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病); 恶性脑膜瘤;
.
脑 膜 瘤

钙 化 性 脑 膜 瘤
.
.
.
诊断要点
发病率:高 发生部位:颅外肿瘤,以广基与硬脑膜相连 发病年龄:成人 临床表现:缓慢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⒈简介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的肿瘤,一般为恶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是脑膜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特征等,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⒉影像学检查的准备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必要的准备。

这些准备包括禁食禁水、避免进食或服用特定药物等。

⒊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核医学检查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⑴ X线检查X线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头颅进行X线照射,获得头颅内部的断层图像。

然而,X线检查的分辨率有限,对于脑膜瘤较小的病变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较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头颅内部影像。

CT扫描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X线照射,产生多个切面的图像,进而重建三维图像。

对于脑膜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⑶ MRIMRI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不依赖于X射线,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获得图像。

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膜瘤影像,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性质和周围结构的影响。

⑷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它可以通过注射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来观察脑膜瘤的代谢活动,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⒋影像学结果的分析影像学结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和解读。

医生将根据影像学特征、位置、大小等因素来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和治疗的可行性。

⒌附件本文档附带有以下附件:●X线检查报告●CT扫描影像●MRI影像●核医学检查报告⒍法律名词及注释●恶性肿瘤:指细胞生长失控,侵犯周围组织并能以血液或淋巴系统迁入其他部位的肿瘤。

●影像学诊断:通过保存疾病变化的图像方式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CT表 现((1占)2平5%扫)呈、均低匀密稍度高(密占度1%()占类7圆5%形)肿、块等,密边度界清
楚。以基底宽附于硬膜表面。
平扫右侧额叶 见等密度肿块, 外侧与颅板相 贴,周围见大 片水肿,占位 效应明显。增 强后明显均匀 强化. Nhomakorabea4
CT表 (2现)白质塌陷征:脑膜瘤较大时,压迫相邻部位脑实质,使脑灰
.
1
一般情况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与硬脑膜相连,占颅 内原发肿瘤的15~20%,属脑外肿瘤。
多见于成年人,男女比约1:2。
其好发部位与蛛网膜粒的分布一致:依次为矢状窦旁、 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海绵窦、 小脑幕、小脑桥脑角、斜坡和颅颈连接处等。
肿瘤多为单发、偶为多发,可与听神经瘤或神经纤维 瘤病并发。
.
6
CT表 现(6) 90%呈明显均一强化,约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
.
7
CT表 (现7)恶性者水肿明显,钙化少,囊变及瘤组织呈不均匀的显著
强化多见。
.
8
(1)肿瘤TlW、T2W多呈近似等信号,内部信号常不均一
左额部镰旁等T1,等T2肿块,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冠状面 显示病变位于嗅沟。
.
2
病理
•肿瘤有完整的包膜,血供丰富,供血动脉多来自脑膜中动脉或 颈内动脉的脑膜支,常为双重供血。 •常有钙化,少数有出血、坏死、囊变 •肿瘤邻近骨质可有增生或破坏 •细胞学分型:合体细胞型、纤维母细胞型、血管母细胞型、过 渡型、恶性型 •目前,WHO根据肿瘤增殖活跃程度及其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分三 型:典型或良性脑膜瘤(88-94%)、不典型脑膜瘤(5-10%)、 间变型即恶性脑膜瘤(1-2%)
.
9
(2)增强后脑膜瘤有显
著而均匀的增强,脑膜瘤 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浸润 有显著增强,叫“脑膜尾征” 有特征性。
.
10
脑白质塌陷征
流空血管
.
11
常起源于鞍膈、鞍结节、前床突及部分蝶骨嵴。好发于成人且发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见。脑膜瘤一般多为良性,生长较为缓慢, 但也可压迫并侵入附近的组织结构(如视交叉/神经、海绵窦等)引起 相应的症状。
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变薄,且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离增大, 此征象称为白质塌陷征,是提示脑外占位性病变可靠的间接征象。 灰、白质移位征。
(3)沙粒样钙化(占15%-20%),常见于沙粒体型。
(4)瘤周水肿较轻,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因静脉窦受压而产生 脑水肿,水肿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不在同一层面。
.
5
CT表 (破现5坏)。邻近骨质改变(占15%-20%),包括骨质受压变薄、增生或
.
12
多发脑膜瘤
平扫示顶部中线大 脑镰处及蝶骨右侧 鞍结节见两个等T1 等T2信号类圆形肿 块影,大小分别为 1.8cm×1.8cm×1.5cm 和 1.8cm×1.8cm×2.1cm, 边界清楚。增强后 病变明显均匀强化。
.
13
胶质瘤:位于大脑凸面的脑膜瘤需与鉴别。胶质瘤的总体 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左颞叶星形 细胞瘤Ⅱ级
病理,男54Y 平扫与增强
.
14
鉴别诊断:
左侧听神经瘤
.
15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
四脑室 室管膜瘤
左侧脑室体旁 室管膜瘤
.
16
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 男12岁,囊实性、钙化 发作性意识障碍
.
17
.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