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电大考试《闽文化概论》客观题
2021年电大闽文化概论

客观题共50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取题(共2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 清代上杭人华嵒()描绘一只画眉鸟栖止在秋树干上,引吭高鸣,体现出不畏秋霜气派,下面坚石和劲竹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这种豪迈氛围。
小鸟和秋树以“没骨法”画成,别有一种柔和、蕴藉、闲逸韵味。
A.《鸟鸣秋树图》B.《山水图》C.《春水双鸭图》D.《红叶画眉图》【参照答案】A【答案解析】参照课本第2题(已答).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泉州B.漳州A.福州港B.泉州港C.厦门港D.龙海月港【参照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学者,她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怀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以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种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罗从彦B.真德秀C.朱熹D.C.蔡襄D.郑思肖【参照答案】A【答案解析】第8题(已答). 天上圣母也称为妈祖海神,原名林默,相传她去世后经常显灵护佑过往船只,救济海难,因而被渔民视为()A.航海保护神B.健康保护神C.妇女保护神D.和平保护神【参照答案】A【答案解析】第9题(已答). 清末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直接聘请洋教习,使用洋课本,按洋式课程设立和教学法教学。
A.宗学B.番学C.外文书塾D.福建船政学堂【参照答案】D【答案解析】第10题(已答). ()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
城内依山势铺设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时10年始修筑而成。
A.惠安崇武古城B.福清万安古城C.东山铜山古城D.湄洲湾莆禧城【参照答案】B【答案解析】B.泉州C.厦门D.龙岩【参照答案】A【答案解析】第15题(已答). 近代(),字枚如,长乐人,曾主江西白鹿洞书院、福州致用书院,诗歌大多体现鸦片战争先后社会现实,其《赌棋山庄词话》论词不囿成说,敢于置疑,在词话史上有重要价值。
闽文化概论作业1答案

第4题(已答). ()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或纯朴深厚、或精巧玲珑,精品多为宫廷所收藏。
A. 唐代B. 宋代C. 元明D. 清代【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参照书本第5题(已答). ()年画《小上坟》取材于民间传说:刘禄敬入京应试中举后未归,其妻肖素贞疑已亡为其上坟,后刘任县令返家途中遇一孝服女子哭祭于荒冢间,审之才知是妻。
图中刘禄敬戴团纱,穿官家,肖素贞穿大襟清装,头扎素巾,手举香烛祭盘,后有二衙役,绘刻精美,为年画中孤本妙品。
A. 福鼎B. 泉州C. 厦门D. 龙岩【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参照书本第6题(已答).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泉州B. 漳州C. 福安D. 福鼎【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题(已答). 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B. 白多禄C. 颜珰D. 雅禆理【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8题(已答). 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
A. 福州于山九仙观B. 泉州玄妙观C. 莆田江口东岳观D. 武夷山冲佑观【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9题(已答). 泉州拓庆寺沙门静、筠二师于南唐中主保大十年(952年)合撰的()二十卷,为禅宗现存最古的灯史。
A. <高僧传>B. <释门正统>C. <宋高僧传>D. <祖堂集>【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0题(已答). 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 高甲戏B. 歌仔戏D. 竹马戏【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11题(已答). 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闽文化概论》形成性考核

4、简述历代福建道教发展简况。
5、简述福建民俗丰富多姿的原因。
6、简述福建教育发展状况。
二、论述题
1、论述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
2、论述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表现及原因。
《闽文化概论》作业(4)
一、简答
1、简述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
2、简述福建古代寺观在建筑史上价值。
3、简述福建经济特点。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闽文化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科)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
所属电大:________分校_______工作站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编制
《闽文化概论》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2、闽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闽学特点有哪些?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6、福建史学兴盛原因。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2、试述为什么要学习《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闽文化概论》作业(2)
一、简答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4、简述历代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5、简述福建雕版印刷的特点。
6、简述苏颂对我国科技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论述闽台贸易特点。
2、结合辅教材《闽文化续论》上的有关知识,略举一两个例子阐述你所熟悉的福建某个区域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或民间谚语?以及它形成的原因。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电大作业汇总-闽文化

第 1 大题填空题40分1 . (4分)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发展 (海上贸易交通),因而此时闽、台经济交往均有所发展。
2 . (4分)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隋书》出现我国历史上对台湾位置的第一次明确3 . (4分)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
4 . (4分)王审知在位29年,十分重视发展海外贸易,在福州港置有(榷货务),专门管理舶货征榷事务,还使泉州从原来中转港口变为直接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5 . (4分)商周时期闽台原始住民已经生息繁衍出一支大的族群,即(闽族或“七闽”)。
6 . (4分)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福清(东张)遗址发现稻草痕迹,台湾凤鼻头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当时的闽台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7 . (4分)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大陆人民和 (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之间。
8 . (4分)甲午战争后,日本占据了台湾,直到(1945 )年,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9 . (4分)1662年—1688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进入(明郑)时期,郑成功采取了有利措施推动了台湾田地的开垦,还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10 . (4分)在荷据38年间,殖民主义势力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第 2 大题单选题20分1 . (4分)近现代台湾对闽贸易的商品以()为台湾最大宗的产品。
1 . 米2 . 糖3 . 煤4 . 木材正确答案:12 . (4分)古代官方政府采取很多措施加强对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
1 . 市舶司2 . 巡检司3 . 榷货务4 . 对渡口正确答案:13 . (4分)史书记载的闽台之间人口交流的第一次是()1 . 明代颜思齐、郑芝龙集团对台湾的开发2 . 孙权“夷州数千人”到大陆定居3 . 隋朝时大陆与“流求”之间的交流4 . 秦汉之际百余年间两次实行的“虚地迁民”正确答案:24 . (4分)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
最新福建电大形成性评测系闽文化概论试题3

福建电大形成性评测系统-闽文化概论试题1.单项选择:1、宋代蔡襄撰写的( )不仅为我国第一部果树志专著,也是流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
《荔谱》《荔枝话》《茶录》《荔枝谱》2、明代晋江人()对肖像画有独到贡献,能突破成法,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人称“凹凸法”。
周文靖郑文林郭汉曾鲸3、在表现事理的谚语中,讲求稳妥第一的谚语“马背没有牛背稳”出自( )。
武夷山龙岩石狮晋江4、(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唐末五代宋代元代明代5、在表现志向的谚语中,鼓励心怀大志的谚语“活人没志气,只比死人多口气”出自( )。
清流武平永泰古田6、福建古代对外贸易钱货交易的形式代,始于( )。
唐宋元明清7、农历正月二十九,()要过“拗九节”,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等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邻戚友,已嫁的女儿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泉州福州漳州龙岩8、台湾布袋戏。
也称“掌中戏”,顾名思义,即掌上搬演之戏,台湾布袋戏由( )传入。
漳州龙岩福州泉州9、福建闽越人图腾()蛇鸟猴狗10、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
创始阶段成熟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创造性发展11、台湾的跳加官舞蹈,为文戏的戏曲舞蹈,与长期流行在福建( )等地的跳加官是同一舞种。
将乐诏安华安德化12、纽约曼哈顿华埠的( ),华文招牌林立,福建摊店密集,福州小吃店、福州味中味,福建人开的杂货辅、礼品店、照相馆,再加上满街不绝于耳的福州话使人恍惚回到了福州东街口。
法拉盛缅街包厘街东百老汇路13、()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泉州东岳行宫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龙海白礁慈济宫14、福建的方形土楼也称方楼,闽西俗称四方楼,闽南俗称四角楼,这是一种以长方或正方形造型的土楼。
闽文化概论续论任务1答题答案

任务1(已评阅)总分98总共50题,客观题98.0分,主观题0.0分这是第1次答题,你共有3次机会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第1题. ()流行于闽北和闽东,因主要乐器为长膜笛,故又名“横哨戏”。
A. 北路戏B. 词明戏C. 小腔戏D. 山歌戏第2题. 福建曲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大、最古老、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是()。
A. 南音B. 锦歌C. 南词D. 评话第3题. 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
属于()。
A. 海上渔歌B. 水上渔歌C. 闽南渔歌D. 闽东渔歌第4题. 惠安石雕名作《鹰蛇搏斗》属于()。
A. 圆雕B. 浮雕C. 沉雕D. 影雕第5题. ()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或纯朴深厚、或精巧玲珑,精品多为宫廷所收藏。
A. 唐代B. 宋代C. 元明D. 清代第6题.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 泉州B. 漳州C. 福安D. 福鼎第7题. 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A. 艾儒略B. 白多禄C. 颜珰D. 雅禆理第8题. 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繁荣B. 人民生活安定C. 外省高僧大量入闽D. 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第9题. ()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 泉州东岳行宫B. 德化石壶殿C. 惠安青山宫D. 龙海白礁慈济宫第10题. 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
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福建莆田()创建的。
A. 林兆恩B. 吴崇岳C. 王中正D. 杨万大第11题.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电大闽文化概论

客观题共50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清代上杭人华岩()描绘一只画眉鸟栖止在秋树干上,引吭高鸣,表现出不畏秋霜的气派,下面的坚石和劲竹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这种豪迈气氛。
小鸟和秋树以“没骨法”画成,别有一种柔和、蕴藉、闲逸的韵味。
A.《鸟鸣秋树图》B.《山水图》C.《春水双鸭图》D.《红叶画眉图》【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参照书本第2题(已答).()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泉州B.漳州C.福安D.福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题(已答).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繁荣B.人民生活安定C.外省高僧大量入闽D.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题(已答).明代()其因独特的地理条件,逐渐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走私贸易港口。
民间海商用多种方式隐蔽走私,参与走私者与日俱增,大小商船穿梭月港,该地一时成为闽南的一大都会,被誉为“小苏杭”。
A.福州港B.泉州港C.厦门港D.龙海月港【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第5题(已答).()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罗从彦B.真德秀C.朱熹D.黄道周【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6题(已答).明代长乐人()的《五杂俎( 十六卷)》记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材料,是研究明末社会的重要史料。
A.谢肇淛B.蔡保桢C.宋端仪D.余文龙【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题(已答).()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密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着,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A.严羽B.魏庆之C.蔡襄D.郑思肖【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8题(已答).天上圣母也称为妈祖海神,原名林默,相传她逝世后经常显灵护佑过往船只,救助海难,因此被渔民视为()A.航海保护神B.健康保护神C.妇女保护神D.和平保护神【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9题(已答).清末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直接聘请洋教习,使用洋课本,按洋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教学。
《闽文化》模拟试卷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课程《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纲要本课程为中央电大关于要开出有特色地域文化课的精神而编写,旨在使同学们通过学习此课,能对福建文化有大体了解,对今后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一、本课程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测试同学们在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考试内容基本在书本上,也有少量较为灵活的题目。
要真正理解、掌握,切忌生吞活剥。
二、考试方式为开卷。
三、考试试型和所占分数比例为:填空10%;名词解释20%;简答40%;论述30%。
四、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复习要点第一章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重点掌握:1、闽文化源流(1)古越文化的遗风(2)中原文化的传入(3)宗教文化的传播(4)海外文化的冲击(5)台湾文化的交融(6)邻域文化的渗透2、闽文化的特点(1)多元性(2)难融性(3)双向性(4)不平衡性(5)延伸性(6)易移性第二章闽学发展概述重点掌握:闽学特点(1)始终是动态、不断发展的(2)包容性(3)注重节义,勤政爱民(4)勤于著述,轻训诂重义理(5)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一般掌握:对闽学的多种解释,闽学在历代的发展。
了解:闽学的深远影响。
第三章史学重点掌握: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1)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2)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3)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
一般掌握:福建地方文献,历代福建地方志简况,福建其它地方文献种类,福建史学兴盛原因。
了解:福建历代藏书家简况。
第四章文学重点掌握:闽文化与福建文学:(1)科举考试使福建作家有机会走向全国(2)重视教育使福建作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3)理学的盛行对福建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4)福建作家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养料(5)刻书业的发达使福建作家在习书藏书方面得天独厚(6)外地宦游流寓入闽作家为福建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福建文学的特点:(1)长于文论(2)擅写山水诗一般掌握: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概述。
第五章艺术重点掌握:1、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1)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2)外地传入(3)脱胎于戏曲(4)宗教的影响(5)多方面的影响2、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1)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2)剧种的形成过程复杂,汲取营养丰富(3)保留不少稀有剧种(4)赴东南亚演出频繁(5)演出习俗多3、福建画家勇于创新的原因:(1)大多有外出经历,眼界开阔(2)家庭、同乡、师生之间承承相袭(3)画论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题共50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清代上杭人华嵒()描绘一只画眉鸟栖止在秋树干上,引吭高鸣,表现出不畏秋霜的气派,下面的坚石和劲竹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这种豪迈气氛。
小鸟和秋树以“没骨法”画成,别有一种柔和、蕴藉、闲逸的韵味。
A.
《鸟鸣秋树图》
B.
《山水图》
C.
《春水双鸭图》
D.
《红叶画眉图》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2题(已答).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
泉州
B.
漳州
C.
福安
D.
福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繁荣
B.
人民生活安定
C.
外省高僧大量入闽
D.
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明代()其因独特的地理条件,逐渐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走私贸易港口。
民间海商用多种方式隐蔽走私,参与走私者与日俱增,大小商船穿梭月港,该地一时成为闽南的一大都会,被誉为“小苏杭”。
A.
福州港
B.
泉州港
C.
厦门港
D.
龙海月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罗从彦
B.
真德秀
C.
朱熹
D.
黄道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明代长乐人()的《五杂俎( 十六卷)》记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材料,是研究明末社会的重要史料。
A.
谢肇淛
B.
蔡保桢
C.
宋端仪
D.
余文龙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7题(已答). ()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密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A.
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