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集》答案第四章串
严蔚敏数据结构-第四章 串

15
(2)S1串长 最大串长 串长<最大串长 串长 最大串长; S1,S2串长和 最大串长 串长和>最大串长 串长和 最大串长;
S1 6 a b c d e f S2 6 g h i j k l T 8 a b c d e f g h
3
串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 串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 ADT String{ 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D={ai|ai∈CharacterSet, i=1,2,...,n, n>=0} 数据关系: 数据关系:R1={<ai-1,ai>|ai-1,ai∈D, i=2,...,n} 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 StrAssign(&T, chars)
11
作业: 作业: 1.用5种串的基本操作(StrAssign、StrCompare、StrLen Concat、SubString)来逻辑实现StrInsert(&S, pos, T)操作 、 操作. )
Status StrInsert(String S, int pos , String T) { if ……….. return error; , , ); ); ); );
chars是字符串常量。生成一个其值等于chars的串 。 是字符串常量。生成一个其值等于 的串T。 是字符串常量 的串
StrCopy(&T, S)
存在则由串S复制得串 串S存在则由串 复制得串 存在则由串 复制得串T
StrEmpty(S)
存在则若S为空串 串S存在则若 为空串 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存在则若 为空串,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Sub返回串 的第pos个字符起长度为 返回串S的第 个字符起长度为len的子串 用Sub返回串S的第pos个字符起长度为len的子串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集》答案第四章 串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说课稿林银花一、教材说明:1、课题:《一定能摸到红球吗?》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作出合理的决策,概率正是通过对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为人们更好的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本节内容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生活.3、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A)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B)体会事件的发生的不确定性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2)、能力目标:(A)经历游戏等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B)在与其它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情感目标:(A)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B)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C)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确定和不确定两方面分析一件事情.4、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学习的重点是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习的难点是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学习本节知识应注意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二、教学对象分析:1、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3、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策略】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概率有关内容。
严蔚敏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严蔚敏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课后习题的巩固和答案解析是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
本文将针对严蔚敏老师所著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中的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进行介绍和总结。
1. 第一章:绪论(略)2. 第二章:线性表(略)3. 第三章:栈和队列3.1 课后习题3.1.1 课后习题一:给定一个整数序列,请设计一个算法,其中删除整数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元素,使得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
要求空间复杂度为O(1)。
3.1.2 课后习题二:使用栈操作实现一个队列(其中队列操作包括入队列和出队列)。
3.2 答案解析3.2.1 答案解析一:我们可以使用双指针法来实现这一算法。
设定两个指针,一个指向当前元素,另一个指向当前元素的下一个元素。
比较两个元素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删除下一个元素,并移动指针。
如果不相等,则继续移动指针。
这样,当指针指向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时,算法结束。
空间复杂度为O(1),时间复杂度为O(n)。
3.2.2 答案解析二:使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
一个栈用于入队列操作,另一个栈用于出队列操作。
当需要入队列时,将元素直接入栈1。
当需要出队列时,判断栈2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将栈1中的元素逐个弹出并压入栈2中,然后从栈2中弹出栈顶元素。
如果栈2非空,则直接从栈2中弹出栈顶元素。
这样,就可以实现使用栈操作来实现队列操作。
4. 第四章:串(略)5.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略)6.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略)7. 第七章:图(略)通过对严蔚敏老师所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中的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的介绍,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
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更加于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和应用水平。
希望本文对于学习者们有所帮助。
(文章结束)。
《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课后习题作业参考答案(1-7章)

《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课后习题作业参考答案(1-7章)【第一章绪论】1.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研究的是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通过高效的算法进行数据的操作和处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线性表】1. 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结构,它的特点是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本章主要介绍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及它们的操作和应用。
【第三章栈与队列】1.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的特点是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本章主要介绍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及栈的应用场景。
2. 队列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的特点是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本章主要介绍了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及队列的应用场景。
【第四章串】1. 串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它是一种线性表的特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串的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以及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第五章数组与广义表】1. 数组是一种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它的特点是所有元素都具有相同数据类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以及广义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第六章树与二叉树】1. 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的特点是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树的基本概念和属性,以及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算法。
2. 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它的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子节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算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二叉树。
【第七章图】1. 图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由顶点集合和边集合组成。
本章主要介绍了图的基本概念和属性,以及图的存储结构和遍历算法。
【总结】1.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通过算法进行数据的操作和处理。
本文对《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的课后习题作业提供了参考答案,涵盖了第1-7章的内容。
数据结构习题及答案(严蔚敏C语言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A)数据项(B)数据类型(C)数据元素(D)数据变量2.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理想结构,物理结构(B)理想结构,抽象结构(C)物理结构,逻辑结构(D)抽象结构,逻辑结构3.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4.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①)以及它们之间的(②)和运算等的学科。
① (A)数据元素(B)计算方法(C)逻辑存储(D)数据映像② (A)结构(B)关系(C)运算(D)算法5.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6.计算机算法指的是(①),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②)等5个特性。
① (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C)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D)调度方法②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二、判断题1.数据的机内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2.算法就是程序。
()3.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4.算法的五个特性为:有穷性、输入、输出、完成性和确定性。
()5.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三、填空题1.数据逻辑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四种类型,其中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合称为_____。
2.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____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___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______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____个后续结点。
3.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_______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____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________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结点可以_________。
严蔚敏版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完整答案

严蔚敏数据结构C 语言版答案详解第1章绪论1.1简述下列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解: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是对一般数据类型的扩展。
1.2试描述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类型概念的区别。
解:抽象数据类型包含一般数据类型的概念,但含义比一般数据类型更广、更抽象。
一般数据类型由具体语言系统内部定义,直接提供给编程者定义用户数据,因此称它们为预定义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通常由编程者定义,包括定义它所使用的数据和在这些数据上所进行的操作。
在定义抽象数据类型中的数据部分和操作部分时,要求只定义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说明,不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具体实现,这样抽象层次更高,更能为其他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接口。
1.3设有数据结构(D,R),其中{}4,3,2,1d d d d D =,{}r R =,()()(){}4,3,3,2,2,1d d d d d d r =试按图论中图的画法惯例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解:1.4试仿照三元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分别写出抽象数据类型复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其分子、分母均为自然数且分母不为零的分数)。
解:ADTComplex{数据对象:D={r,i|r,i 为实数}数据关系:R={<r,i>}基本操作:InitComplex(&C,re,im)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复数C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为re 和imDestroyCmoplex(&C) 操作结果:销毁复数CGet(C,k,&e)操作结果:用e 返回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Put(&C,k,e)操作结果:改变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为eIsAscending(C)操作结果:如果复数C 的两个元素按升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IsDescending(C)操作结果:如果复数C 的两个元素按降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Max(C,&e)操作结果:用e返回复数C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大的一个Min(C,&e)操作结果:用e返回复数C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小的一个}ADTComplexADTRationalNumber{数据对象:D={s,m|s,m为自然数,且m不为0}数据关系:R={<s,m>}基本操作:InitRationalNumber(&R,s,m)操作结果:构造一个有理数R,其分子和分母分别为s和mDestroyRationalNumber(&R)操作结果:销毁有理数RGet(R,k,&e)操作结果:用e返回有理数R的第k元的值Put(&R,k,e)操作结果:改变有理数R的第k元的值为eIsAscending(R)操作结果:若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按升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Descending(R)操作结果:若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按降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Max(R,&e)操作结果:用e返回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大的一个Min(R,&e)操作结果:用e返回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小的一个}ADTRationalNumber1.5试画出与下列程序段等价的框图。
串-第4章-《数据结构题集》答案解析-严蔚敏吴伟民版

串-第4章-《数据结构题集》答案解析-严蔚敏吴伟民版习题集解析部分第4章串——《数据结构题集》-严蔚敏.吴伟民版源码使⽤说明链接☛☛☛课本源码合辑链接☛☛☛习题集全解析链接☛☛☛相关测试数据下载链接☛本习题⽂档的存放⽬录:数据结构\▼配套习题解析\▼04 串⽂档中源码的存放⽬录:数据结构\▼配套习题解析\▼04 串\▼习题测试⽂档-04源码测试数据存放⽬录:数据结构\▼配套习题解析\▼04 串\▼习题测试⽂档-04\Data⼀、基础知识题4.1❶简述空串和空格串(或称空格符串)的区别。
4.2❷对于教科书4.1节中所述串的各个基本操作,讨论是否可由其他基本操作构造⽽得,如何构造?4.3❶设s = ‘I AM A STUDENT’,t = ‘GOOD’,q = ‘WORKER’。
求:StrLength(s),StrLength(t),SubString(s, 8, 7),SubString(t, 2, 1),Index(s, ‘A’),Index(s, t),Replace(s, ‘STUDENT’, q),Concat(SubString(s, 6, 2), Concat(t, SubString(s, 7, 8)))。
4.4❶已知下列字符串a = ‘THIS’, f = ‘A SAMPLE’, c = ‘GOOD’, d = ‘NE’,b = ‘ ’.s = Concat(a, Concat(SubString(f, 2, 7), Concat(b, SubString(a, 3, 2)))),t = Replace(f, SubString(f, 3, 6), c),u = Concat(SubString(c, 3, 1), d),g = ‘IS’,v = Concat(s, Concat(b, Concat(t, Concat(b, u)))),试问:s,t,v,StrLength(s),Index(v, g),Index(u, g)各是什么?4.5❶试问执⾏以下函数会产⽣怎样的输出结果?void demonstrate(){StrAssign(s, ‘THIS IS A BOOK’);Replace(s, SubString(s, 3, 7), ‘ESE ARE’);StrAssign(t, Concat(s, ‘S’));StrAssign(u, ‘XYXYXYXYXYXY’);StrAssign(v, SubString(u, 6, 3));StrAssign(w, ‘W’);printf(‘t=’, t, ‘v=’, v, ‘u=’, Replace(u, v, w));}//demonstrate4.6❷已知:s = ‘(XYZ)+*’,t = ‘(X+Z)*Y’。
严蔚敏版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完整答案

严蔚敏数据结构C 语言版答案详解第1章绪论1.1简述下列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解: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是对一般数据类型的扩展。
1.2试描述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类型概念的区别。
解:抽象数据类型包含一般数据类型的概念,但含义比一般数据类型更广、更抽象。
一般数据类型由具体语言系统内部定义,直接提供给编程者定义用户数据,因此称它们为预定义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通常由编程者定义,包括定义它所使用的数据和在这些数据上所进行的操作。
在定义抽象数据类型中的数据部分和操作部分时,要求只定义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说明,不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具体实现,这样抽象层次更高,更能为其他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接口。
1.3设有数据结构(D,R),其中{}4,3,2,1d d d d D =,{}r R =,()()(){}4,3,3,2,2,1d d d d d d r =试按图论中图的画法惯例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解:1.4试仿照三元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分别写出抽象数据类型复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其分子、分母均为自然数且分母不为零的分数)。
解:ADTComplex{数据对象:D={r,i|r,i 为实数}数据关系:R={<r,i>}基本操作:InitComplex(&C,re,im)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复数C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为re 和imDestroyCmoplex(&C) 操作结果:销毁复数CGet(C,k,&e)操作结果:用e 返回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Put(&C,k,e)操作结果:改变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为eIsAscending(C)操作结果:如果复数C 的两个元素按升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IsDescending(C)操作结果:如果复数C 的两个元素按降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Max(C,&e)操作结果:用e返回复数C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大的一个Min(C,&e)操作结果:用e返回复数C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小的一个}ADTComplexADTRationalNumber{数据对象:D={s,m|s,m为自然数,且m不为0}数据关系:R={<s,m>}基本操作:InitRationalNumber(&R,s,m)操作结果:构造一个有理数R,其分子和分母分别为s和mDestroyRationalNumber(&R)操作结果:销毁有理数RGet(R,k,&e)操作结果:用e返回有理数R的第k元的值Put(&R,k,e)操作结果:改变有理数R的第k元的值为eIsAscending(R)操作结果:若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按升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Descending(R)操作结果:若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按降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Max(R,&e)操作结果:用e返回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大的一个Min(R,&e)操作结果:用e返回有理数R的两个元素中值较小的一个}ADTRationalNumber1.5试画出与下列程序段等价的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说课稿
林银花
一、教材说明:
1、课题:《一定能摸到红球吗?》
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作出合理的决策,概率正是通过对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为人们更好的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本节内容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生活.
3、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A)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B)体会事件的发生的不确定性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2)、能力目标:
(A)经历游戏等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B)在与其它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情感目标:
(A)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B)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C)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确定和不确定两方面分析一件事情.
4、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的重点是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学习的难点是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学习本节知识应注意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3、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概率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试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辅助策略:借助实物模型、教具、实物投影仪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试验。
【教法】
试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事情的可能性的大小。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分层次教学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想一想,学习目标,练习(1)(2)(4);
2、准备实物:乒乓球、半透明的盒子、礼品,硬币,骰子.
七、课外拓展:
回答下面问题:
(1)从中任找一名同学,身高在1.6-1.69m
的同学与身高在1.5-1.59m 的可能性有多大?
(2)用语言描述,身高在1.4-1.49m 的可能性大小. (3)用语言描述,身高在1.4m 以下可能性的大小.
2.盆子中有
12个乒乓球,它们是橘红色的或红色的,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摸到的橘红色的球的可能性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那么盒中至少应有几个橘红色的乒乓球?
3.在51张纸牌上分别写着0――100之间的偶数,则任意摸出的一张上的数是2的倍数与4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