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剪力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540
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 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 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m3 180t K3 98MN/m m2 270 t K2 195 MN/m m1 270t K1 245 MN/m
6.0
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 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 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m3 180t K3 98MN/m m2 270 t K2 195 MN/m m1 270t K1 245 MN/m
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eq 5997 .6kN
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eq 5997 .6kN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max 0.16 Tg 0.4s
Tg T1 5Tg
1
(Tg T
) 2 max
场地类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Ⅰ 0.25 0.30 0.35
Ⅱ 0.35 0.40 0.45
n
Geq 0.85 Gk k i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查表,查图)
(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 1Geq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n
(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 用标准值
Fi
H iGi
n
FEK (1 n )
H kGk
k 1
(6)计算各层的层间剪力
n
Vi Fk Fn
Fi
H iGi

第11讲底部剪力法

第11讲底部剪力法

影响系数;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 Gi ---i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 响系数最大值;
Hi
---
i质点的计算高度;
2
四、底部剪力法适用范围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一般的多层砖房等砌体结构、内
框架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单层空旷房屋、单层工业 厂房及多层框架结构等低于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规则 房屋。
Fn
Fn
当结构层数较多时,按上式计算出的水平地
Fk
Gk
H k
震作用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小。
为了修正,在顶部附加一个集中力 Fn 。
Fn n FEK
F1
G1
H1
n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内框架
砖房取0.2,多层刚混、钢结构房屋按 下表,其它可不考虑。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Tg (s)
T1 1.4Tg T1 1.4Tg
m3 180t K3 98MN/m m2 270 t K2 195 MN/m m1 270t K1 245 MN/m
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eq 5997 .6kN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max 0.16 Tg 0.4s 1 0.139
(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 833 .7kN
T1 1.4Tg T1 1.4Tg
0.35 0.08T1 0.07
0
0.35 ~ 0.55 0.08T1 0.01
0
0.55 0.08T1 0.02
0
用标准值
Fi
H iGi
n
FEK (1 n )
H kGk
k 1
7
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 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 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b. 9度地区,可采用下沉式天窗;
c. 突出屋面的钢筋砼天窗,侧板与柱宜采用螺栓连接。
(5) 支撑系统
(6) 柱 单层砖柱房屋:
6、7度地区可采用十字形无筋砖柱; 8度地区Ⅰ、Ⅱ类场地采用竖向配筋组合砖柱; 8度地区(Ⅲ、Ⅳ类场地)和9度地区的中柱采用钢 筋砼柱。 单层钢筋砼柱厂房:
厂房中的各种柱采用钢筋砼柱。 a. 截面形式和尺寸:矩形、工字形、双肢形、管柱形等。
排架的侧向柔度d11按下式计算:
11

F


a 11
11

F
(1
-
x1
)


a 11
11
F=1
x1
11
11
F=1
x1
11
x2
11
a11
F=1
⑵ 两跨不等高厂房
采用能量法计算并考虑KT影响,计算自振周期:
T1 2kT
Gi ui2
K i ui2
式中
u1、u2-将结构简图转动900,将G1、G2视为垂直于 杆件的荷载,在G1、G2处产生的水
e. 在满足有关抗震构造措施时,规范规定下列建筑 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a) .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4.5m且 两端均有
均有 2.
(b).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10m且两端
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钢筋砼柱厂房。 设计计算内容 自振周期的计算; 内力计算; 强度计算。
3. 厂房质量集中系数的确定
平位u移1 。 11G1 12G2 u2 21G1 22G2
⑶ 三跨不对称带升高中跨的厂房结构:
T1 2KT
G1u12 G2u22 G3u32 G1u1 G2u2 G3u3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 -1.040 (度)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 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 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第2章 结构抗震计算
§2-1 计算原则 §2-2 地震作用 §2-3 设计反应谱 §2-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5 底部剪力法 §2-6 时程分析法 §2-7 竖向地震作用 §2-8 结构抗震验算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步骤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 周 期 转 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5059 178.50 0.65 ( 0.65+0.00 ) 0.35
2 1.3294 0.56 0.37 ( 0.37+0.00 ) 0.63
3 1.1881 89.33 1.00 ( 0.00+1.00 ) 0.00
不规则结构——平面不规则
位移比: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 位移)平均值的1.2倍。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不规则结构——平面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控制凹凸不规则就是控制房屋局部的外伸长度。 结构平面上的两端相距太远,地震时由于输入相位差容

《底部剪力法 》课件

《底部剪力法 》课件

六、结语
总结底部剪力法的优点和不足,并展望底部剪力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七、参考文献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
列举底部剪力法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的 引用。
桥梁、建筑等相关工程实例的设计手 册及规范
提供桥梁、建筑等相关工程实例的设计手册和 规范的参考文献。
《底部剪力法 》PPT课件
底部剪力法是结构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本课件将介绍底部剪 力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实例,以及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
一、前言
介绍底部剪力法的背景和现状,阐述本课件的目的和意义。
二、基本概念
底部剪力的定义
解释底部剪力的概念和意义。
底部剪力的作用
说明底部剪力在结构中的作 用和重要性。
以某建筑结构为例,说明底部剪 力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底部剪力法在工程实践中 的应用案例
介绍多个工程实践中的底部剪力 法应用案例。
五、注意事项
1 底部剪力计算中常见的误区
指出底部剪力计算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和注意 事项。
2 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阐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帮助 读者合理使用该方法。
底部剪力与弯矩的关系
探讨底部剪力与弯矩之间的 相互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底部剪力法的原理
1
底部剪力法的基本原理
介绍底部剪力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2
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方法
讲解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和公式。
四、应用实例
桥梁结构的底部剪力计算 实例
以实际桥梁结构为例,演示底部 剪力法的应用过程。
某建筑结构的底部剪力计 算实例

第11讲 底部剪力法

第11讲 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Fj 3
一、底部剪力的计算
Fj 2
FEK 1Geq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0.85G 二、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
Fi H i Gi
F j1
Fn Fk
Gk
H
k 1
n
FEK
F 1
G1
n
k
Gk
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
Vi Fk
F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 ---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 影响系数;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 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 响系数最大值;
Geq ---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Fi --- i质点水平地震作用; Gi ---i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
H i --- i质点的计算高度; 3
9
m3 180t
K3 98MN/m
K 2 195MN/m
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 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 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m2 270t
m1 270t K1 245MN/m
.6kN 解: (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eq 5997 1 .8 0.139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max 0.16Tg 0.4s335
四、底部剪力法适用范围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一般的多层砖房等砌体结构、内 框架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单层空旷房屋、单层工业 厂房及多层框架结构等低于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规则 房屋。
五、鞭端效应 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如电 梯间等,都将遭到严重破坏。这类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 刚度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会产生鞭端效应。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 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 分不应往下传递。

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2.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
❖按照结构的地震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的假定,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可近似地取为对应于第 一振型各质点的地震作用,即
Fi F1i 1 11iGi
❖再根据第一振型近似为直线(倒三角形),取 1i Hi
式中,η—比例系数;Hi—质点i的计算高度。
m2 270 t K2 195 MN/m m1 270t K1 245 MN/m
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eq 5997 .6kN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max 0.16
335.8
(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 83367.71.k6N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n 0
Fi n HiGi 845F.E8K (1 n )
(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H kGk
k 1
F1 166 .7 F2 333 .5 F3 333 .5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
(6)计算各层的层间剪力
333.5
333.5
V1 F1 F2 F3 833 .7kN V2 F2 F3 667 .0kN V3 F3 333 .5kN
FEK 833 .7kN
Fn n FEK 1.4Tg 0.56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Tg (s)
T1 1.4Tg T1 1.4Tg
T1 1.4Tg
n 0
0.35 0.08T1 0.07
0
(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i
H iGi
n
FEK (1 n )
j 1
式中,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i—所求水平地震作用的质点序号。

第三章4_多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的底部剪力法

第三章4_多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的底部剪力法
因此,底部剪力法采用如下假定: (1)计算时仅取第一振型。 (2)第一振型为倒三角形。
4
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于第1振型第 i 质点的水平地
震作用为:
Fi F1i 111iGi
(a)
Fn mn
1n
由于第1振型为倒三角形,则
11 1i 1n c
H1
Hi
Hn
1i c Hi
(b)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5
例题3-5-1解答——续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F2i 2 2 X 2iGi ( i 1, 2 ) F21 2 2 X21G1 0.160.2331.71609.8 37.5 kN F22 2 2 X22G2 0.160.233(1)509.8 18.3 kN
FEk Geq1
1: 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对质量及层高均匀者:
Gi G j G
H j jh
3(n 1)
2(2n 1)
单质点: 1, FEk GEq1 G1
多质点: n 2 0.75 ~ 0.9
规范规定: 0.85
(四)地震作用分布
Fi mi 1i
Hn
F1 m1
Hi
11
H1
5
Fi F1i 111iGi
(c)
n
11TTMM111i1Gi
m j1 j
j 1 n
1i1Gi
m
2
j 1j
j 1
n
c Gj H j
j1 n
cHi1Gi
c2
G
j
H
2 j
j 1
n
GjH j
j1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上式代入可得:
Fi
Gi H i
n
FE k
GjH j
j 1
式中,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i—所求水平地震作用的质点序号。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3.房屋建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按上式计算得到的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可较 好地反映刚度较大的结构,如砌体结构的地震 作用。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按SRSS法的振型组合原则,结构底部的总水平 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n
FEk S
S
2 jE
j1
1GE
n
j1
n i 1
j 1
j
ji
Gi GE
2
1GE q
式中,q—高振型影响系数,即
q
n j1
n i 1
j 1
j ji
Gi GE
2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研究表明,当结构体系各质点质量相等、并在 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时, q=1.5(n+1)/(2n+1) ,n 为质点数。如为单质点体系,q=1;如为无限 多质点体系,q=0.75。
❖为简化计算,当n>1时取q=0.85。因此,上式结 构底部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简化为: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j振型i质点的最大水平 地震作用为:
Fji j j jiGi
❖j振型结构底部的总水平剪力为:
S jE
n
j
i1
j jiGi
1GE
n i1
j 1
j ji
Gi GE
式中,α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水平地震影 响系数;
GE—结构总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E n Gi ,
其中Gi为质点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i。1
Gn
Fi
Gi H i
n
GjH j
(1 n )FEk
X 1n
Gi
j 1
X 1i =ηH i
Gj❖此时,结构顶部的水X平1j 地震作用
G2 为按上式计算的Fn和XΔ12 Fn之和, 如图所H示i 。
1
Hj
X 11
FFn++ΔΔFFn FFEEkk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课
工程抗震原理
Principles of Seismic Engineering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工程抗震基础知识 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原理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第六章 桥梁结构抗震原理 第七章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原理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1 概述 §2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3 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4 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5 地震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7 考虑扭转的水平地震作用 §8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9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10 结构自振周期和频率的实用计算方法 §11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方法 §12 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
➢ 底部剪力法应用举例
[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 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 期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 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6.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底部剪力法
1.建筑结构的底部剪力 ❖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建筑结构,或满足下述条
件的建筑,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其水平地震 作用效应: (1)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2)高度不超过40m; (3)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4)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Tg(s) ≤0.35 =0.35-0.55
T1>1.4Tg 0.08T1+0.07 0.08T1+0.01
>0.55
0.08T1-0.02
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T1≤1.4Tg 不考虑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而将余下的水平地震作用 (1n )FEk ❖按下式分配给各质点:
❖当结构的基本周期较长,场地特征周期Tg较小 时,由于高振型的影响,按上式计算出的结构 顶部地震作用偏小。
❖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建筑结 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4Tg时,在顶部附加水 平地震作用,取:
Fn n FEk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式中,Δ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 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下表采用,多层内框 架砖房可采用0.2,其它房屋可不考虑。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满足上述条件的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 反应通常以第一振型为主,且第一振型接近为 直线。
Gn Gi
Gj
G2 Hi
G1
Hj
FEk
X 1n X 1i =ηH i
X 1j X 12 X 11
FE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Fi F1i 1 11iGi
❖再根据第一振型近似为直线(倒三角形),取 1i Hi
式中,η—比例系数;Hi—质点i的计算高度。
❖由此可得: n
n
n
FEk Fi 1 1HiGi 1 1 HiGi
i1
i1
i1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因此,
n
1 1 FEk / Gi Hi i 1
FEk 1Geq
式中,Geq—结构FE等k 1G效eq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 质点体系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 点体系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GEk—建筑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2.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
❖按照结构的地震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的假定,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可近似地取为对应于第 一振型各质点的地震作用,即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第三章 建筑结构抗震原理
§1 概述 §2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3 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4 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5 地震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 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7 考虑扭转的水平地震作用 §8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9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10 结构自振周期和频率的实用计算方法 §11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方法 §12 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