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公文文体的区分文档

合集下载

公文种类及其主要区别

公文种类及其主要区别

公文种类及其主要区别⏹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或者撤销下级单位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单位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批复与复函的区别:批复属下行文,复函是函的一种形式,属平行文;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对不相隶属的单位请求批准事项不使用批复,而应使用复函予以答复。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公文格式定义:公文格式就是公文的表现形式。

它相对于公文的内容而言,既由公文的内容所决定,又服务于公文的内容需要。

⏹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纸型,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边距)为37±1mm⏹公文用纸订口(左边距)为28±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行数与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并撑满版心。

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字体和字号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3号仿宋体字。

特定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文字的颜色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版心内公文格式要素: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

→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门为版头。

→主体: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部分称为主体。

→版记: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为版记。

→版心外格式要素:页码行文规则⏹行文原则: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文权限→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单位。

公文种类及格式

公文种类及格式

报告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各级党政机关 上行文, 反映情况; 不要求上 级答复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 各级党政机关 上行文, 批准 上级应予 答复 批复 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各级党政机关 下行文
10.报告
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回复询问。 事后报告
返回
11.请示
请求指示、 请求批准。 事前请示
例》取消了这种发文机关标志。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 合发文机关名称。 如有“文件”二字,则相对于发文机关 名称上下居中排布,字体与发文机关名 称相同。
4mm
发文字号下方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156mm)的红色分隔线。
行政机关不加★ 。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 关的发文字号。
4mm
联合行文时,签发人姓名按发文机 关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 次均匀排列,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 个签发人姓名对齐,一般每行排列2 个姓名,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与发 文字号处于同一行,下边缘距下方 的红色分隔线4mm。
返回
12.批复
答复请示。 针对请示批复
(六)议案
文种 议案 适用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 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 审议事项 发文机关 行文关系
各级人民政府 平行文
13.议案
主体法定
(七)函
文种 适用范围 函 发文机关 行文关系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 各级党政 平行文 机关 询问和答复问题; 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返回
3.命令(令):
包括公布令、行 政令、嘉奖令等
(二)公报、公告、通告
文种 适用范围 发文机关 行文关系 公报 公布重要决定或者 会议公报:党的全国代表 公开发布 重大事项 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 联合公报:政党、国家 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 国家或省区市职能部门 公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 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 公开发布 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及被授权的部门 通告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各级行政机关、人民团体、 公开发布 应当遵守或者周知 企事业单位 的事项

公文写作文种分类表(共36种)

公文写作文种分类表(共36种)

一般来说,省、市以上领导机关 使用较多,其他级别的机关若需 答复下级的请示事项,多用“复 函”,而且即使是高级领导机 关,若非重要或涉及面较大、影 响较大的事情,通常也不使用“ 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正文一 般包括缘由、意见和结语三方面的内容。

会议纪要 情况及议定事项的行政公文
求职信
(1)自荐性; 求职信是寻求职务的人向用 (2)真实性; 人单位书写的一种信函文书 (3)语言礼貌客 。 气。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 表达愿望,向机关、团体提 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信函文 书。
求职信由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署时、附件等 部分组成。正文内容包括表态求职、自我推荐、希 望要求等三项。 按形式分,有文章式申请书和表 申请书由标题、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署时等 格式申请书两种。按申请者分, 要素构成。申请书的正文主要包括申请事项、申请 申请书有个人申请和单位申请之 理由、申请态度三项。 分。
介绍信
介绍信是机关、团体介绍本 (1)格式书信 单位人员到另一单位或团体 化;(2)具有介 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信函文书 绍和证明作用 。 证明信是以单位或个人名义 书写的、用以证明有关人员 (1)格式的信函 身份、职务、经历及有关事 化;(2)作用的 凭证性。 项真实情况的一种信函文书 。 邀请信是邀请客人出席比较 隆重的庆典、较重要的会议 以及喜庆、宴会等活动时发 送的一种信函文书。 (1)庄重性; (2)明达性; (3)美观性。
申请书
(1)请求性; (2)单一性。
公文写作文种分类表
倡议书
倡议书是公开提倡某种做 法,倡导某项活动,鼓动别 人响应的一种信函文书。 (1)广泛性; (2)鼓动性。 从传播角度纷纷,倡议书有传单 倡议书由标题、称谓、正文、署名署时等内容构成 式倡议书、张贴式倡议书、广播 。正文是倡议书的主体,它主要包括倡议目的和倡 式倡议书和登载式倡议书。 议事项。 综述的写作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综合的基本技 巧,它包括内容概括法、归纳概括法、汇集概述法 、纵缩综合法、对比法、纵横法;二是综述的基本 关于简报报头的设计和参 照P237-241. 结构,综述由标题与正文组成,正文的基本写法有 一文一段式、一文多段式、序码排列式、小标题式 。 简报一般分为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主要的三 种报头设计是文件式、杂志式和报纸式;简报正文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文一报形式、编者按和转载文 结合式以及多文一报式:简报有设报尾和不设报尾 两种。简报的编辑要遵守三条原则:配合中心工作 原则、认真把好稿子质量关原则和版面设计讲究美 观庄重原则。 会议记录由标题、会议组织情况、会议进行情况、 尾部构成。标题有两种,一是会议名称加“记录 ”,二是会议内容加“记录”。会议组织情况包括 时间、地点、出席人、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 记录员、议题等八项内容;会议进行情况包括主持 人开场白、大会主题报告、讨论发言和决议等内容 、尾部略。 章程有严格统一的规范格式,它一般由标题、签署 、正文三部分组成,章程的签署是将批准机构和时 间置于标题之下,并加注小括号,正文写作要求包 括章条排列要有条理,条款的内容要完整和单一, 章程的语言要简洁、准确、庄重。 启示通常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正文有 一段式、分段式、标题式及条款式等写法;结尾一 般包括联系地址、电话、联系人姓名或者签署启事 者姓名、时间等。启事的写作要求是内容要简而 明,用语讲求礼貌。 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海报的 正文要用简洁的文字写清楚活动内容、时间、地点 、参加办法等。

公文分类与公文文种课件

公文分类与公文文种课件
绝密公文是指涉及国家核心机密、需严格保密的公文,如国家安全相关的文件; 机密公文是指涉及重要机密、需保密的公文,如军事文件;秘密公文则是指涉及 一般机密、需保密的公文,如政府内部文件。
02
公文文种
命令(令)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公文文种
命令(令)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组织对所属单位、机关对内部机构和人员行文时使用的正式公文文种。它体现了上级机 关的权威性,要求受文者无条件服从,具有强制性。命令(令)通常用于发布重要行政规章、决定重大事项、任免干部、授 予荣誉称号、发布重大行政措施等。
04
公文写作技巧与规范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准确
公文的内容必须准确无 误,不能有任何歧义或
模糊之处。
简洁
公文应该简明扼要,避 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
构。
规范
公文应该遵循一定的格 式和规范,以确保信息
的清晰和准确传达。
具体
公文应该具体明确,避 免使用模糊或抽象的语
言。
公文的行文规范
01
02
03
04
标题
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公文文种
决定是下行文种,通常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如表彰先进、给予处分等。决定具有权 威性和指导性,要求受文者认真贯彻执行。在写作决定时,要明确表达意图,语言要准确、简练、条 理清晰。
公告
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 项的公文文种
VS
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 事项的公文文种,具有广泛的传播范 围和权威性。公告通常由高级别的国 家机关或组织发布,内容涉及国家大 事、法律法规、重大政策等。公告的 语言要庄重、严谨、准确,符合正式 公文的要求。
材料的名称和份数。发文机关署名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并加盖公章。

公文写作之文种区别、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公文写作之文种区别、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公文写作之文种区别、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的主要文种: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14个文种。

公文文种的选择根据:一是行文目的,二是发文机关的职权,三是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

经常出现的错误有:文种选择不当,混用文种,生造文种等。

几种常用文种的区别:(一)请示与报告“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

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作用不同。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

“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

三是容量不同。

“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

四是时间不同。

“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

“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

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

“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

“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公文种类介绍

公文种类介绍

公文种类介绍模板范本:公文种类介绍公文是指国家机关、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使用的文件。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公文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种公文的内容和使用范围。

一、决议决议是指机关、组织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所通过的决议文件。

决议通常包括标题、正文、决议部分和附件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决策的理由和目的,决议部分明确表达决策的内容和要求。

决议通常用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领导决策指示。

二、通知通知是用于向相关单位或个人传达必要信息或通告事项的公文。

通知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落款和附件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向对方详细说明事由、时间、地点、要求等具体事项,落款部分标明发出单位和日期。

通知通常用于组织活动、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安排等方面。

三、通告通告是用于公布重大决策、变动或重要事项的公文。

通告通常包括标题、正文、签发单位和发布日期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详细说明通告的内容、原因和意义,签发单位部分标明发出单位和发布日期。

通告通常用于公开信息、宣布政策等领域。

四、报告报告是指向上级或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问题的公文。

报告通常包括标题、内容概述、正文、结论和附件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详细陈述报告的目的、过程、分析和建议,结论部分总结报告的重点和提出建议。

报告通常用于汇报工作进展、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方面。

五、请示请示是指向上级提出问题、请求指示或征求意见的公文。

请示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请示部分和附件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具体描述请示的问题和情况,请求部分表达请求的意图和具体要求。

请示通常用于请示解决问题、征求意见、申请资金等情形。

六、批复批复是上级对下级请求、报告或请示的答复和决定。

批复通常包括标题、正文、批复部分和附件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表示批复的内容和态度,批复部分明确回答批复对象的请求或问题。

批复通常用于回应下级的请求、答复请示、作出决策等方面。

附件:1. 决议附件:相关决策依据的文件、报告等。

几种公文的区别

几种公文的区别

几种公文的区别1、公告和通告的区别:第一,内容属性不同。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

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

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

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2、通告和通知的异同首先,通告和通知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使用范围很广、使用频率很高的文种,都是要求有关人员遵守、了解并配合执行的文种。

其次,通告和通知的不同之处是:其一,告知范围不同。

通告的告知范围是“社会各有关方面”,是普遍告知;通知的告知范围是“有关单位”或有关人员,是特定告知。

因此,需普遍告知,告知对象又无法限定时,用通告;需特定告知,也可限定告知对象时,用通知。

其二,格式不同。

因为通告是普遍告知,告知对象又无法限定,所以就没有主送机关、抄送机关等格式;而通知是特定告知,也可限定告知对象,所以就有主送机关、抄送机关等格式,其中通知的主送机关或通知对象是必不可少的。

其三,行文渠道不同。

通告既然是普遍告知,所以就要在社会上公开行文;而通知是特定告知,所以经常是内部行文。

其四,适用范围不同。

通告是行政机关使用的文种,党委机关不用;而通知则党委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可使用。

另外,公布强制执行范围比较广的法规性事项,用通告,不用通知;批转或转发公文、任免人员、召开会议,只能用通知,不能用通告。

因此,通知的适用范围比通告广。

其五,使用频率不同。

由于通知的适用范围比通告广,当然使用频率就比通告高。

3、意见和通知的区别。

两者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但是意见针对的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重视阐明有关指导思想、相关政策,提出具体措施和执行要求,发挥的是指导功能;而通知则是传达需要下级办理、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发挥的是“知照”功能。

十三种公文的辨析

十三种公文的辨析

十三种公文的辨析十三种公文的辨析一、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说明:行政机关公文的最高形式,发文机关名称要用全称,如“国务院令”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二、决定与决议的区别相同之处:都是决策性文种;都是上级机关对某些重要事项的处理或重要工作的安排意见;都是下行文,都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不同之处:1、使用范围不同决议:只能党的机关、人大、(股东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使用决定:党、政均可用2、形成方式不同决议:表决通过后才能形成决议决定:可由会议表决、也可由领导机关直接作出3、内容不同决议:有关全局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内容中原则性的指导多决定:可重可轻,较具体4、格式不同决议:用会议名称加文种作为发文标题,成文日期大多采用题下标注的形式决定:法定会议通过的决定格式与决议相同,一般的按正常公文格式处理三、公报与公告相同之处:都是用来向国内外公开宣布、告知某一重要事项的文种;都是非常庄重、严肃的文种。

不同之处:1、适用范围不同公报:党、政机关通用公告:行政机关常用、党的机关不用2、内容详略不同公报:公布重大事件或重要会议的决定事项,内容一般比较详细具体。

公告:多用于宣布重大消息或法定事项,内容一般都很简单。

四、公告与通告(重点讲)相同之处:都是行政机关常用的告知性文种;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介或广为张贴的方式加以公开发布。

公告、通告是行政机关的法定公文,党的机关不用不同之处:1、适用范围不同公告:范围广,面向国内外通告:针对社会的某个层面,用于局部,范围较小2、制发者的级别不同公告:只能是行政系统的领导机关通告:各级行政机关均可使用3、内容的重要性不同公告:用来向国内外公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重要性次于公告,是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知晓的事项五、通告与通知(重点)相同之处:都是用来传达上级机关的意图与要求的下行文不同之处:1、告知范围不同通告:普遍告知,告知对象无需限定或无法限定,范围广通知:特定告知、限定告知对象2、格式不同通告:无受文单位、抄送单位通知:应该有受文单位3、行文渠道不同通告:面向社会通知:内部行文六、通知与通报相同之处:都属于告知性的文种,都是下行文不同之处:1、发文目的不同通知:告知要做什么、任何去做、哪些事情要注意通报:告知发生了什么事,提倡、表扬或批评警示2、内容不同通知:提出要求、明确界限通报:说明情况,告知决定,提出倡议3、发送对象不同通知:直接相关人员或单位通报:相关或不相关(需要知道)的单位和个人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专用文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公文文体的区分文档Distinguishing documents of common official document styles
常见公文文体的区分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本文档根据写作活动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公文具有上传下达、互通情报、宣传教育,作为工作依据和凭证,规定人们行为规范等作用,是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等从事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办公的常用工具。

所以,无论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军转干考试等无不涉及公文应用与写作这一块。

它可能出现在行政职业能力传有常识判断、申论公文写作、综合应用能力试卷的文书改错等。

公文写作复习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下面以公文写作第一步——文体区分来说明。

学习公文写作的第一步是要能够区分在何种情况下用何种文体,首先需要将学过的几种文体进行分类,在党政机关常用的14种文体中,着重要区别的有这么几对:请示和报告、公报和公告、通告和公告、指示和意见、决议和决定等。

1.请示和报告的关键区别在于时间和语气的不同,请示是询问请准的语气,发生在事前,报告则是陈述语气,写作时间不定。

2.公报和公告的区别在于两者涉及的内容范围有所不同,公告是告知单独事件,而公报则涵盖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一般比公告的事件复杂。

3.通告和公告的区别是公告比通告告知的范围要大,所涉及的事件要更为重要。

4.指示与意见都是指导工作的公文,区别在于指示是上级对下级,而意见的行文方向不限。

5.决议和决定的区别在于决议通过的事项要更宏观,一般决议要由会议通过。

6.其他的几种文体,如会议纪要是专门与会议相关的;批复是与请示成对出现的;通知和通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函的使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命令必然是上对下,而且有很强的权威性。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