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史资料

合集下载

外国雕塑史

外国雕塑史

《村长像》是现已发现最古 老的木雕之一,相比法老肖 像而言,手法更为自然写实, 非常讲究解剖结构的造型, 不论是对大型的掌握还是对 细节的刻画都比较准确。在 造型准确的基础上,雕像还 比较注重质感的表现,从 《村长》的那种表情可以体 会到他那种乐观和自信的精 神。
《文书像》是跟 《村长像》类似 风格的代表作品。
古埃及自古王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雕刻
的程式,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大多雕像姿 态比较端庄,面部整体轮廓较为写实,又有 理想化的装饰,表情庄严平静,感情表现很 少。如《哈弗拉像》,受到严格的规范限制, 面部表情威严庄重,体现法老凛然不可侵犯 的气势。
正面律 埃及雕刻具有明显的程式化造型:固定的姿态、装束和色彩,类似立体绘画 的浮雕,头部呈侧面像,眼睛为正面形,肩胸上半身为正面,两腿双足同样呈侧面。 国王、贵族的雕像尺寸大而基本向右,仆从则不受程式约束,姿态随意,接近于 生活中的形象。 在埃及雕像造型的特征中,程式化的标准是正面律法则。这种法则源于强 烈的宗教感情。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这就必须为灵魂 的复归找到门路。为达到这个目的,塑像雕造便出现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造 型取正面律。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员,都取正面律,躯体以对准鼻尖与肚脐连成 的正中线而作左右对称,这种对称,正是各种姿势(立、坐、蹲等)中最稳定的样 子,这种样子才能使灵魂在复活时轻易地找到复归的门路;另一种是注重结构, 形式化。 尽管埃及雕像按照“正面律”塑造,然而人物的容貌却十分写实,这 种在同一作品中复合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的做法,正是埃及美术的重要特征。 这种写实造型当然也源于埃及人的一种信仰,容貌具有某个人物生前的肖像特 征,也是便于灵魂找到可栖的所在。不过这种肖像性又非流露情感的生动表情, 而是这个人永不变化的稳定表情,因此形象给人以冷漠感。埃及雕塑作品的形 式多样,有石板、木板浮雕、彩陶塑、着色石雕人像、着色肖像雕刻等。

唐代雕塑的发展史

唐代雕塑的发展史

唐代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雕塑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唐时期(618-626年):初唐时期的雕塑主要表现为佛教造像,造像造型简单朴素,注重表现佛教教义。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大雁塔的小雁塔。

2.盛唐时期(626-907年):盛唐时期是唐代雕塑的鼎盛时期,其特点是造型优美、气势恢宏、表现力强。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洛阳白马寺的大佛像、大雁塔的大雁塔佛龛、太原天龙山石窟的佛像等。

3.晚唐时期(907-960年):晚唐时期的雕塑风格逐渐趋向于世俗化和现实主义,注重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生命力。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洛阳白马寺的弥勒佛像、太原天龙山石窟的普贤菩萨像等。

总的来说,唐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雕塑艺术风格和技法对中国雕塑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雕塑发展史简述

外国雕塑发展史简述

外国雕塑发展史简述漫步在欧洲的街头,随处可以见到的粘美的园林雕塑,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以及气势磅礴的纪念性雕塑,这些艺术品都是盛开在人类文明园地里的奇花异草。

回首西方雕塑几千年的历史,无数振奋人心的时代、波澜壮阔的往事、战争,胜利、失败,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生活的热爱,都历历在目。

当一切都成为过去的时候,时代的灵魂便凝聚在了雕塑那坚硬的脉络里。

漫话西方的雕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史前雕塑、古典雕塑、现代雕塑。

史前雕塑的时间漫长,其演变反映厂史前人类文化逐渐丰富的过程,在这—时期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别,所以它标志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初探索,而并不单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古典雕塑时期是各民族自身文化的形成时期,它十接反映出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所产生的文化的差异。

此时的雕塑逐渐从人类的共性中独立出区域文化的个性,并且形成不同的传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依照各自的传统继承、发展和演变。

这一时期在西方主要是指从占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成到十九世纪末现代雕塑的出现为止。

在我国主要是指从殷商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雕塑时期雕塑艺术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已不再明显,这一时期的雕塑以艺术家张扬自身个性为特征。

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差异逐渐被消解。

现代雕塑主要是指从十九世纪末至今。

神秘的史前雕塑一件史前时代的艺术品展现在人们面前,就象越过了苍茫的时空,来自遥远的过去的使者,它们或许是质朴、粗糙的形体或许是破败的残片,然而却激起了人们无限的惊奇和对于茫茫远古的遐思。

比较著名的史前雕塑有两个维纳斯,一件是距今25000年前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另一件是距今大约15000午前的维斯普格的维纳斯,这些滚圆丰满的妇人形象,表达出原始人对丰产的象征性渴望,也表明人是如何执意要留下自己的痕迹,要在现实的世界上打下自己的记号。

辉煌的古典雕塑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所以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古埃及的雕塑。

第02章 雕塑史

第02章 雕塑史

原始社会石器(图2.2)的均衡 感,对称形式,流畅的线性 表现,都体现出器物的力量, 适用和美观,如对于对称性 的理解,人们可能是从人体 自身和动物身上得到了启发, 从而有意识地创造出对称的 器物。
在人类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需求,根据其不同的用途,产 生了形式各样的陶器器物,他们都是为了改进和服务于人 类的生活而创造的,彩陶的造型品种繁多,如汲水用的尖 底瓶、葫芦瓶;饮水用的钵、碗、杯;蒸煮食物用的鬲、 瓿、鼎;盛储食物用的盆、罐、瓮等。例如仰韶文化半坡 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图2.3), 例如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江苏淮安青莲岗出土的 一件高足盆(图2.4),它造型独特,三只足坚实挺立, 在盆的边缘还刻着一些线形的纹样,使人感到它已具有某 些早期雕塑艺术的形象。
宋代罗汉像多以组群的形式出现,由十六、十八以 至五百不等,不仅罗汉的年龄长幼有别,其中包 括人物长相、性格、姿态、形神等也迥然各异, 体现了宋代雕塑艺术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 图2.34)
2.8 元、明、清时期的雕塑
由于元代实力所及,新疆玉材大量生产,从而为玉雕工艺的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牙雕 牙雕工艺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象牙 雕鸟形匕首和双鸟朝阳纹牙雕板。 2.玉雕 “白玉镂空熏炉”(图2.35)玲珑剔透,光泽柔润,又是一 番景象。“白玉嵌宝石碗”(图2.36)更是华贵非常,玉 碗外壁下半部均用金丝组成四瓣或五瓣小花,旁绕金丝嵌 的细草,每一片花瓣,都是金丝勾边中嵌一颗红宝石,碗 虽不大,却用了180颗红宝石。 。
5、马厂型:(图2.8) 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逐渐演变为简。
6、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5000年,大汶口文化红陶器皿中,有一个兽形鬹( 图2.9)
7、龙山文化: 原始“彩陶”还有典型的龙山文化〔图2.10〕,最突出而确 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是黑陶。 黑陶不重色彩,专以造型见长,规整、单纯,外轮廓线转折 处棱角分明,挺拔秀丽,和彩陶的圆浑深厚,形成各具 特色的迥异风格。黑陶一般不多加装饰,只是在某些部 位上加绳纹、划纹和方格纹等,也有以镂空作为装饰的 〔图2.11〕。

中国雕塑史

中国雕塑史

第一章中国雕塑史序言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一. 中国雕塑的基本类型历史上的中国古代雕塑数量繁多,类型的划分多样从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墓雕塑•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工艺性雕塑从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雕塑•商周战国雕塑•秦汉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隋唐雕塑•五代宋辽金雕塑•元明清雕塑从雕塑的材料上划分:•石雕•泥塑•青铜雕塑•木雕•陶塑•玉雕•象牙雕•竹雕等等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以宗教为基本内容,以宗教宣传和偶像崇拜为主要目的的雕塑•其中中国的宗教雕塑主要是佛教雕塑明器雕塑•明器又称“冥器”或者“盟器”,是古代墓葬中的随葬品•起着代替真实的人和物的作用•其包括俑,动物形象和车船,家具,建筑物的模型,并且一般都着色陵墓雕塑●“石像生”----指陵墓外以石人,石兽组成的仪卫,装饰雕塑●陵墓建筑或者构件(华表墓阙墓祠)纪念性雕塑•为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雕塑建筑装饰雕塑•指作为建筑附件以及对建筑物的局部和构件进行装饰的雕塑工艺性雕塑•指以雕塑形式制成或装饰的有实用性的物品和独立的具有观赏,装饰作用的小品雕塑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时期(质朴纯真)二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装饰性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占有主流地位。

中国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中国雕塑史讲义

中国雕塑史讲义

中国雕塑史讲义一、引言中国雕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中国雕塑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密切相关,承载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二、古代雕塑古代中国雕塑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岩石雕刻和陶器制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雕和陶器逐渐演变为更为复杂的青铜器、玉器和陶俑。

青铜器是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玉器也在古代雕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光滑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雕刻让人惊叹不已。

三、佛教雕塑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宗教意义深受人们喜爱。

佛教雕塑以佛像为主要形式,其造型庄重肃穆,表现了人们对于佛教信仰的虔诚与崇敬。

在佛教雕塑中,千手观音、弥勒佛等形象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

四、宋代的陶瓷雕塑宋代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陶瓷雕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宋代陶瓷雕塑以青瓷为主要材料,采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如刻线、刻花等。

宋代的陶瓷雕塑造型独特,线条简洁流畅,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纯朴和含蓄。

五、明清时期的石雕明清时期,石雕成为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石刻以山水石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石雕则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

明清时期的石雕作品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技艺上更加精湛,展现了中国雕塑的独特魅力。

六、现代雕塑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雕塑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与变革。

西方艺术的影响使得中国雕塑的风格更加多样化,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材料和技术。

现代雕塑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审美风格,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雕塑风格。

七、当代雕塑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雕塑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注重将雕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作品。

同时,雕塑材料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中西方雕塑发展史

中西方雕塑发展史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中国雕塑发展史一、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

原始社会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还都是依附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具有极强装饰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

(见图1)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

二、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代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

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而《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见图2)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司母戊大方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鼎的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

它凭借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三、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专制统治国家,即利用雕塑艺术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

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明器”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秦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苑囿、亭阁楼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

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见图3)兵马俑的发掘,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中外雕塑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雕塑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雕塑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雕塑古代雕塑在中外均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代雕塑主要表现为青铜器、石刻、陶俑等形式。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之一,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力。

同时,中国的石刻艺术也是古代雕塑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北魏的龙门石窟,还是唐代的大足石刻,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工艺和深厚内涵。

此外,陶俑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兵马俑还是唐三彩,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在西方,古代雕塑主要表现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以其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神话故事而闻名全世界,代表作品有《米洛之维纳斯》、《雅典娜神像》等。

而古罗马雕塑在继承古希腊雕塑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罗马人的实用主义精神,其代表作品有《大卫像》、《罗马斗兽场的佩尔西乌斯之狮》等。

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二、中世纪雕塑中世纪是欧洲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中国的宋代也有着独特的雕塑表现。

在中国,宋代的雕塑主要以石雕和木雕为主,其代表作品包括《北宋百年古刹开元寺》和《南宋徽石飞天》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超工艺和独特审美价值,同时也为后世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在欧洲,中世纪雕塑主要体现在教堂和宫殿的装饰上,其特点是宗教性和浓厚的神秘感。

中世纪雕塑的经典代表作品有《圣母像》、《耶稣基督受难像》、《天使像》等。

这些作品在制作技艺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文艺复兴雕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中国的明代雕塑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在中国,明代的雕塑主要表现为陶瓷和石雕,其代表作品有《明代青花瓷》、《明代玉雕》等。

这些作品在工艺水平和审美价值上都具有丰富的特色,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中国雕塑的基本类型历史上的中国古代雕塑数量繁多,类型的划分多样从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墓雕塑•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工艺性雕塑从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雕塑•商周战国雕塑•秦汉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隋唐雕塑•五代宋辽金雕塑•元明清雕塑从雕塑的材料上划分:•石雕•泥塑•青铜雕塑•木雕•陶塑•玉雕•象牙雕•竹雕等等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以宗教为基本内容,以宗教宣传和偶像崇拜为主要目的的雕塑•其中中国的宗教雕塑主要是佛教雕塑明器雕塑•明器又称“冥器”或者“盟器”,是古代墓葬中的随葬品•起着代替真实的人和物的作用•其包括俑,动物形象和车船,家具,建筑物的模型,并且一般都着色陵墓雕塑“石像生”----指陵墓外以石人,石兽组成的仪卫,装饰雕塑陵墓建筑或者构件(华表墓阙墓祠)纪念性雕塑•为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雕塑建筑装饰雕塑•指作为建筑附件以及对建筑物的局部和构件进行装饰的雕塑工艺性雕塑•指以雕塑形式制成或装饰的有实用性的物品和独立的具有观赏,装饰作用的小品雕塑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时期(质朴纯真)二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装饰性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占有主流地位。

中国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中国雕塑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

语言精练雕塑塑造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

注重头部的刻划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头部以外的人体部分,便被看作是从属的,较为次要的。

虽不如西方雕塑结构准确分明,却另有一种完美性,神完气足,很不易临摹。

温柔敦厚不象西方古典雕塑那样一览之下、历历在目,而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

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儒家哲学尊天命,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风格。

•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风格。

•中国雕塑就是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大量佛教造像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体上经历了一个吸收印度佛教雕塑,到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相融合,再到中国化的过程。

从印度的特殊的经规仪轨,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第四章秦汉雕塑•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看,秦汉时期是雕塑唯一成为中心的时期•秦汉时期展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务实理性的民族特性•雕塑的门类特征决定了它强调以物质性的体积来占据空间,宜于表现宏伟、肃穆的精神,以及表现人类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占有、扩张和铺陈•因此,雕塑成为了秦汉时期的中心艺术,将中国雕塑推向了第一个高峰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第一节明器雕塑㈠秦始皇陵明器雕塑概述:⒈秦始皇俑马的发现标志着明器雕塑的重大飞跃,改写了中国雕塑史⒉秦俑马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面,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规模的陶塑为何会出现兵马俑这样规模浩大的奇迹工程?•文化原因:崇尚务实理性,“好质而恶饰”的法家思想•主观原因:秦始皇本人的意志驱使秦始皇陵俑马特点大、多、真、精、美•大:规模大,陶俑、陶马形体高大•多:数量多,三个俑坑出土近8000件•真:具有高度写实性•精:生动传神的刻画人物•美: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由内而外的张力使之气势逼人兵马俑与西方写实雕塑比较西方:侧重肌肉的表现,强调体面转折的丰富性与节奏感,以及轮廓的虚实,造型的动感和人物的气质。

造型上方胸狼腰、肌肉发达、气势张扬,将人体由上至下归纳成头、颈、胸三个转折,强调形体的运动性秦俑:体面塑造多由单纯的弧面组成,强调内含筋骨,去除了繁琐的起伏,形体整体,显示出由内向外的巨大张力。

造型上强调凸腹熊腰,圆胸内敛,气韵凝沉;形体笔直,从头到脚都正面向前,显示着对称性的庄重感㈡西汉明器雕塑“汉承秦制”,明器随葬的制度在汉代得以发展文化背景:•拥有楚人独有的浪漫想像•与匈奴长年的骑战锤炼了果敢、豪迈与恢宏大气•开通西域,流入异域风情•故文化上广开包容,兼收并蓄,多种风格流传与世西汉明器雕塑的特点:•与秦相比,“厚葬”风气有所减弱,明器雕塑的制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与秦相比,形体上不如秦高大,但表现对象更加丰富•与秦相比,更富有动感,姿态也有了较多的变化㈢东汉的明器雕塑•东汉浮侈的厚葬风气愈演愈烈,明器雕塑的发展较西汉又进了一步东汉明器雕塑特点:厚葬风气浓厚,故题材,制作材料及分布地区等有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间风貌擅长表现运动,速度而著称,显得气势非凡,生机勃勃第二节纪念性雕塑(一)西汉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此雕塑群是发现的我国大型石雕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艺术珍品•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旁,纪念西汉著名军事家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

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特点:注意寓意,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如石雕本身就象征勇敢的战士性格霍去病墓石雕在中国雕塑史上的意义•具有典范作用,题材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纪念性雕刻•思想内容上,是西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艺术上,集中体现了我国早期大型石雕的艺术成就,对认识我国石雕艺术的民族特征具有重大意义(二)东汉李冰石雕像李冰:秦代蜀郡太守,大水利家,主持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

第三节陵墓雕塑•天禄→双角•麒麟→单角•辟邪→无角第四节建筑装饰雕塑•牛郎、织女石像:最早建筑装饰雕像第五节工艺性雕塑生活用具类随身佩饰类礼器类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雕塑•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雕塑史影响最大的是佛教雕塑的兴盛繁荣•这使中国雕塑史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从此佛教雕塑和用于丧葬目的的雕塑成为中国雕塑的两大基本成份佛教雕塑大量出现的原因•佛教自东汉从印度传入•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玄学,清谈和无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社会动荡,战乱连年,百姓通过佛教中“修来世”的思想来寻找精神寄托•统治者为麻痹人民,借助宗教消除其斗争意志,故大力发扬佛教第一节佛教雕塑中国佛教雕塑的主要题材⑴佛像佛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佛像的常见姿势是坐、立、卧,其特点是衣饰不尚奢华•佛有很多种,如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⑵菩萨像•菩萨发愿救渡众生,在愿望没实现之前,誓不成佛•菩萨造型华丽庄重,早期为天男像,后期演变成美女形象•菩萨也分为多种,其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在中国被称为“四大菩萨”•文殊骑青狮;普贤骑白象;观音手持净瓶或杨柳枝;地藏则手持宝珠和锡杖⑶声闻像•指遵照佛的说教修行,并只以达到自身解脱为目的的出家人•声闻的造型接近现实中的僧人,塑造少拘束•声闻又包括弟子和罗汉两大类在佛的弟子当中,最常出现的是年轻英俊的阿难和苍老睿智的迦叶⑷护法像•总指佛教世界里发誓要做释迦牟尼的眷属,护卫佛法的各部属•包括四大天王,金刚力士,天龙八部,二十八诸天等•四大天王包括南方增长天、东方持国天、北方多闻天、西方广目天,手中持物分别为剑、琵琶、伞、蛇,象征“风调雨顺”㈡中国佛教造像的基本样式⑴小型鎏金铜像指铜或青铜铸造,形制较小,表面鎏金,可以移动携带的佛教造像⑵寺院雕塑指佛教寺院建筑中的佛教雕塑⑶摩崖像指对山崖的壁面进行雕刻所造的佛像⑷造像碑指单独成件的碑形佛教石刻⑸龛窟造像•指石窟和石龛中的佛教雕塑,石龛较小,人不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雕塑的特点•型早期许多佛像和道教的神仙像混杂在一起,形成佛道像融合的现象•佛教和佛教雕塑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世俗封建王权的影响和制约•外来佛教雕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出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魏晋南北朝的封建雕塑存在南北两大基本风格类型这个时期的佛教雕塑存在南北两个基本风格南:秀丽、典雅、柔美北:粗犷、雄浑、壮美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县,有已编号洞窟492个,彩塑2400余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保存了十六国至元代900多年间佛教塑像的发展序列•现存北魏、西魏、北周等北朝洞窟36个,泥塑300余躯此石窟雕塑特点⑴在世界雕塑史上,以泥塑作为雕塑的成品制作,只有中国最兴盛,敦煌雕塑是典型代表⑵既按照佛经造像仪轨又大胆根据现实感受来创作⑶在造型题材上,以弥勒为主尊⑷注重塑像的色彩装饰,多用“大刷色”的平涂方法⑸造像善于处理塑像与壁画的关系,色彩统一,塑绘结合云冈石窟此石窟特点:•体现了石雕的特点,气势宏伟,规模巨大,佛像高大、庄严、富于力度,以体积感和空间感而闻名于世云岗石窟造型上的三个时期•初期:气势恢弘,造型简练概括•盛期:题材丰富,样式和服饰倾向于现实,出现了中国化的“褒衣博带”•末期:现实性更为强烈,造型上接近“秀骨清相”龙门石窟特点:⑴基本属于中原文化体系,受南朝文化影响较深,在中国佛教艺术民族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⑵是中国佛教造像由古拙走向精美,由厚朴走向细腻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⑶浮雕作品突出,取得了较高成就麦积山石窟麦积山北朝塑像的特点:•造像风格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具有更浓厚的人间生活情调和世俗趣味•技法独到,如“薄肉塑”第二节陵墓雕塑第三节明器雕塑对书俑两晋魏晋南北朝是古代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雕塑制作规模之巨大、传世作品数量之多、艺术技巧成熟,以及雕塑艺术对广大民众精神生活的影响都超过了前代。

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内各族人民,在雕塑艺术领域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融合,有力地促进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