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含反思)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
3.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
出示: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
4.是呀,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著名科普作家金涛先生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板书课题)5.齐读课题。
6.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
(预设: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7.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慷慨敬畏干旱机蕴藏回眸锰钢蔚蓝色硫磺威胁匮乏望洋兴叹低廉索取能源危喜怒无常大显神威无穷无尽3.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4.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5.字形指导:慨---概,“胁”中“办”不要写成“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课后反思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讨论都知道课文是从“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物、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减缓水荒和建设海底城市”等方面来介绍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让海洋成为“21世纪的希望”。
在第二课时教学伊始,请学生概述“为何海洋会成为21世纪的希望”,多数学生面有难色。
请了几位学生发言,或考虑不周,或重复啰嗦。
后来在一名同窗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来归纳,又让学生先同桌之间练习,大多数学生大体能顺利表达。
思考学生的阅读现状,多数知足于对内容的浅层感知与了解(即“知道”),更多的是缺乏深层的思考,而对思考功效的表达问题就更严重了。
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本篇课文包含很多海洋科普知识,学生对“能源危机、海洋考察、海底探测、利用潮汐和海水温差发电、海洋污染”等知之甚少,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
个人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但如果是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兴趣,有探讨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搜集相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也何尝不可。
这个进程应该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进程。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维持强烈的问题意识。
擅长发现问题,是思维踊跃的一种重要标志,固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腹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讨。
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口纷纭。
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1.引用成语。
(“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
)2.表示特殊含义。
(“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
课文顶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板书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

苏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板书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公布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明白得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要紧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人们酷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缘故,领会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教学进程:1.同窗们,你们明白在太空中看地球时,地球是什么样的吗?是的,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咱们的地球时,他们发觉,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漂亮的蓝色“水球”。
你们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吗?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9课。
板书课题,同窗随着教师写,教师提示同窗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用尺子画。
(教师示范)齐读课题。
明白那个破折号的作用吗?什么缘故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呢?咱们来学习课文。
2.请同窗们轻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畅,读不行的地址多读几遍。
用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导同窗读准字音,指导书写“低廉”、“匮乏”,明白得“匮乏”、“低廉”、“回眸”。
再用黑板出示几个熟词:锰、屹立、要挟、呼吁、潮汐指导同窗读准,明白得“潮汐”。
指名读课文,纠正指导。
小结。
3.同窗们适才学习了生字词,温习了几个熟词,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了。
但这些只是读懂课文的第一步。
第二步确实是看你是不是明白课文的要紧内容,是不是能理清课文的层次。
谁能归纳地说说课文要紧写了什么?其实,归纳这篇文章的要紧内容不用那么费力。
因为这篇课文有特殊自然段。
板书:过渡段。
你明白过渡段都有什么作用吗?板书:总结上文,总起下文,即承先启后你找到如此的自然段了吗?指名读,齐读。
这两个自然段别离起着如何的作用?此刻,你会说课文的要紧内容了吗?指导同窗把两段话缩减为一句话。
此刻你会依照过渡段给课文分段吗?引导同窗说说每一段的段意。
今天,咱们巧妙地利用过渡段的特点,明白了课文的要紧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但有的同窗可能会问:咱们以前学过的过渡段都是一个自然段,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总起下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后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后反思《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的课文。
下面是关于《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后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后反思1近日我执教了一堂《海洋—21世纪的希望》,虽然这堂课上的并不算成功,但是作为课题研讨课,我从中还是获益匪浅的。
通过这次教学,使我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难点也有了全新的体悟,也对如何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自己的认识。
总的说来,经过这次锻炼,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它使我能更自信地面对今后的工作。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后反思2本篇课文是介绍海洋的说明文,告诉人们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课文的条理清晰,纲目分明,因此在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便是用好教材的语言文字,适时适度地补充相关资料。
鉴于本文的文本特点,我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注意紧扣题目,先谈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紧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感受海洋带给人类的喜与忧。
然后再从题目中的“21世纪的希望”谈起,让学生自读课文,提炼出是“希望”的原因。
这部分的设计比较开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互补,锻炼了概括语言的能力。
接下来便是深入品味语言,不断提高认识,真切感受海洋带给21世纪的恩惠。
在这部分的设计中,学生结合课前的有关资料搜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探究,也结合老师提供的有关图片,真切感受海洋的丰富资源,利用好海洋的确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
教学过后,让学生畅想21世纪的海洋,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形,再加上自己的大胆想象,一幅幅精美而又构思精巧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着美与快乐,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受。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后反思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3海洋-21A一、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合生活在云南的人对海洋很不了解,收集资料很有必要,但学生又没条件上网收集资料,为此我事先收集了资料给孩子们,让学生了解海洋,因此学生在结合以文本内容为主的前提下,注重资料的获取和处理,上课显得流畅自然,他们也有话可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文体,教授体现文体和语文味的特点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科普作家金涛的文章,条理清晰,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
切记只教“教材”而忽略了教“语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的同时习得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某一方面的写法。
那么在教授过程我做到了体现语文和文本的特点:首先抓关键词句和表达方法在教学中在品读感悟环节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借助课件,图表,降低学习难度。
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再请学生用朗读,把人们对海洋的情感表达出来。
用文中习得的方法:仿照文中采用总分构段方式、拟人、强烈对比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写法,为后面的写“我心中未来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奠定了写作的基础。
在深入了解海洋时,我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发散思维,概括提炼,完成表格;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同时习得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事物某一方面的写法。
资料引领畅想海洋,使学生对神秘莫测、绚丽多彩的海洋遐想联翩,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的欲望,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其次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即: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的用意是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既然这是科普性的文章,作者在介绍时语言通俗易懂,没必要过多的讲解。
那么在教学中解决以上3个问题就可以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课文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关于海的说明文,课文从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着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文章采取“总—分”的方式,条理清晰。
先从总体上说明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具体说明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最后号召人们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学生心中对神秘莫测绚丽多姿的海洋充满了好奇。
课外能搜集大量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学生对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会很容易理解,一些读过有关海洋书籍的学生更是对海洋遐想连翩,有探索的欲望,但本课中有些句子学生不易理解,例如:“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要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题。
但是,我在上这节课的刚开始,布置预习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回家查找大量的关于海的资料,导致上课的时候说到“你了解海洋吗?”和中国四大海域的时候,学生反馈的信息很少。
其实,由于课文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课前如能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和资料,让他们了解最近汽油价格升高、在南海发现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资料,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而且能把语文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东张村小学郭银环。
课后教学反思简短(最新6篇)

课后教学反思简短(最新6篇)教师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教学本课时,首先我能够落实好字词句的训练,比如指导学生写好“慷”“蕴”等生字,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读、圈圈、画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等内容为学生的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在重点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不足之处:第二课时设计容量有些大,教学时间紧迫。
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感情朗读不够到位,朗读时没有身心入静,无法深刻体会出文章的中心。
重点感悟过程未权衡重点,过于平均用力,未能达到由学习实践提炼出学习方法,再指导学习实践的境界。
最后一个环节“回归整体”设计的相对简单!教学建议:1.课文朗读时,培养学生身心入静的读书技巧,读出文之情,文之趣。
2.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以此为范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说明文类型课文的能力。
3.联系本文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可以宣读,也可以办报等。
教案的教学反思篇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
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
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
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
6下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
“海洋”这个话题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缩小学生与课文知识点的距离,但是,有些资料的价值比较低,于是,我鼓励学生熟读资料,在学完课文后,结合资料再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说说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效果大不一样。
在学习方式上,把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血有所得。
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到语文的训练、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抓住了以下几个训练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我们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的技能。
只有通过多练,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2、勤于收集资料。
这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好习惯,也是我们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3、注意积累一些知识。
如:关于海的成语、古诗文……
教学本文,借助文本具体的语言材料,引领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通过图片、资料补充等手段让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对海洋的认识。
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
3.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
出示: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
4.是呀,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著名科普作家金涛先生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板书课题)5.齐读课题。
6.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
(预设: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7.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要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慷慨敬畏干旱机蕴藏回眸锰钢蔚蓝色硫磺威胁匮乏望洋兴叹低廉索取能源危喜怒无常大显神威无穷无尽3.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4.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5.字形指导:慨---概,“胁”中“办”不要写成“为”。
6.齐读词语。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8.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站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深。
9.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10.刚才同学们在概括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两个自然段很特殊?(3、4 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这也是过渡段,只是和我们平时接触的一段式的过渡段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总结上文,总起下文,即承上启下。
11.齐读3、4 自然段,感受过渡段的表达。
第二课时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体会表达方法。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
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
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的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指名回答。
(2—3)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指名读2、3 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特别要关注那些扣住你心弦的词语。
4.交流。
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这段话从海洋的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无私的奉献、无情的破坏)一方面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是有(害)的。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海洋的无私奉献?(抓住“提供”“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少”,体会到海洋的无私、博大的胸怀。
)(3)你知道哪些水产品?(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海洋丰富的物产。
)(4)此时,人们对海洋的情感怎样?(热爱)(5)大海与人类关系密切还表现在哪里?(海洋发起脾气来······)(6)哪些词能体现出海洋无情的破坏?(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7)你能用相关的例子来说明吗?(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赤潮、飓风、海啸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
补充资料:北京时间2011 年3 月11 日13 时46 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 公里处发生了大海啸,当海啸发生时,海浪以每秒10 米的速度向岸边涌来,是一般海啸到达海岸时水流速度的两倍,超过2004 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因而破坏力极强。
海啸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波浪滚滚,势不可挡,海啸过后,整个城市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有许多无辜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丧生,还有些孩子也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这真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8)此时,人类对海洋又是怎样的情感呢?(敬畏)(9)瞧,海洋既能提供给人类帮助,又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可见,它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
(10)引读:因而,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但是又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的脾气真是……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是怎么办的呢?理解“望洋兴叹”。
(11)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12)是呀,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这段话应该怎么读?(重点强调“提供、慷慨给予掀翻、冲垮、毁灭”三个动词。
)(13)生练读、指名读2、3 小节。
(14)小结读法:把握句中的关键词,方能读出它们的感情色彩。
5.小结:这一自然段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人类与海洋的密切关系,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写法,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吗?【从结构上看,是什么结构?(总分),这样显得条理清楚;从语言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6.海洋温柔的时候,它像一位慷慨慈祥的母亲,发起脾气来,却像一个残酷无情的恶魔,凶猛地吞噬着一切。
面对这喜怒无常的海洋,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昨天,人们有能力去改变它、利用它吗?(不能)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望洋兴叹”。
(板书:昨天)(二)围绕“希望”,品味“海洋”1.千百年来,人们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只能望洋兴叹,但是,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呢?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4——8 小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4——8 小节,标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2)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时代开始了,请同学用刚才抓重点词的朗读方式来把这句话的气势读出来。
(指导朗读,注意“一座座、一艘艘、矗立、驶向、潜入、大显神威”这些词,读出自豪之情。
)(3)人类为什么到海洋中去开采矿产资源?(能源危机)(4)世界各地都在闹“能源危机”,人类就到海洋中去开采矿产资源,化解危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读课题:海洋——21 世纪的希望)(5)人类还面临着哪些危机呢?又该怎样解决呢?出示表格,简练概括填表。
面临的危机能源危机解决的方法开发海洋矿产资源望洋兴叹)食物匮乏能量浪费水荒生存空间狭窄向海洋索取食物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建设海底城市(6)从这些强烈的对比中,我们感觉到,海洋对我们人类的作用越来越大。
它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啊!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造福人类,我们的生活将因为海洋而越来越美好!难怪作者说------(生再次读课题海洋——21 世纪的希望)二、积累拓展,激情励志1.今天人们向海洋索取资源已取得了累累硕果。
出示: 海洋科学考察船、海上石油平台;“海洋保健食品”——深海鲨鱼肝油、海参活宝等;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电站——浙江江厦潮汐电站;未来的海底城市等。
2.看着这些骄人的成绩,你想说什么?3.小结:这些资料足以表明今天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已大显神威。
(板书:今天大显神威)此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说: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4.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遐想。
那时,提取海洋生物基因能制成特效新药:癌症、高血压、白血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去海底城市居住生活、游览不再是梦想……所以,因为海洋,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
(板书:明天充满希望)5.海洋,曾经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
可是,现代人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蓝色希望的呢?多媒体出示:油船泄漏,海上漂满了数以万计的海鸟、海鱼尸体;赤潮日益严重,数万公里海洋的鱼、虾、蟹大量死亡,成为死海等等。
6.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畅谈,从心底产生共鸣——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7.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高声向全人类呼吁(生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说明文,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而且知道人类可以从多方面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并懂得了要保护海洋。
同时习得了写说明文的方法,那就是总分说明、形象描述、强烈对比、运用拟人手法。
2.同学们,为了海洋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共同构筑一个天蓝蓝、海蓝蓝的美丽世界吧!板书设计: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昨天今天明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预习中,让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在上第一课时,学生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我让学生谈谈“对海洋的了解时”,他们争相交流手中的资料。
我没有想到学生对大海了解得还真多,很深入,什么是“蓝色宝库”;可在海水中提取大量的矿物质;海洋是生物的起源……交流时学生一改以往看着资料进行读资料,这次都脱稿畅谈。
学生在活动与互相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品读感悟环节教学紧扣中心,“为什么说海洋是21 世纪的希望?”借助课件,图表,降低学习难度。
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再请学生用朗读,把人们对海洋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深入了解海洋时,我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望洋兴叹大显神威充满希望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发散思维,概括提炼,完成表格;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21 世纪的希望。
不足之处:在未来对海洋的利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联想还不够发散,有时,一个学生的回答就把所有学生的思路牵到一起了,下一步在联想的环节,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集思广益,不要受其他学生的影响。
教学建议:1.《海洋——21 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
条理清晰,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
切记只教“教材”而忽略了教“语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的同时习得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某一方面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