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3.8核能的利用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3.7--核能教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九上科学

3.7--核能教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九上科学

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动手动脑学物理上的习题锻炼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教学重点】可控制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知道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图片:播放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资料,让学生观看后思考: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导言: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

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学生读查阅到的资料: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

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

新知探究:一、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二、裂变设计意图:利用历史资料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自主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原子很小,它的直径不到nm.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过渡:我们知道原子核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就可能释放出核能。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核能》精品PPT教学课件 (2)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核能》精品PPT教学课件 (2)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2020/11/28
5
核聚变
氘核 氚核
一个中子(随 能量释放)
氦核
思考
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2020/11/28
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 露; 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 会导致环境污染。
2020/11/28
12
三、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 (如α射线、β射线、γ射 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 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 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2020/11/28
13
放射性现象的应用
6
核聚变应用
• 核聚变发电 ——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
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 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 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 核武器 ——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2020/11/28
7
氢弹爆炸时的场景
2020/11/28
8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 能量产生电能的热力发电厂。由于控制核聚 变的技术障碍,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 厂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
第七节 核能
2020/11/28
1
学习目标
1.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3.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 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核能 教案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核能 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核能》这一节选自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七节,教材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以及人工获得并利用核能的方法,从核电站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中阐释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同时揭露核废料、核泄露等问题。

九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以及一些基本化学知识,且如今信息发达,学生对核能的利用以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事故有所了解。

再利用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好奇心、好胜心,整一个课堂在思维的碰撞中,既可以丰富课外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②知道聚变和热核反应③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②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交流辩论,形成辩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培养辩证的科学观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视频《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让学生感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分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名族的骄傲,在此美国核武器的利用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当中的地位,同时原子弹爆发的威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两面性,为后续的辩论做好铺垫。

)(二)新课新知1、回顾原子的结构,用已知的知识来展开新课内容。

2、展示原子核模型(自制小球棍棒模型),提问学生改变这个原子核的方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由模型探究中的“拆”与“合”得出改变原子核的方法是分裂或者组合,由此对应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核聚变和核裂变。

(分析:这里利用模型模拟改变原子核的两种方法,从而引出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让原本学生不太能理解的裂变、聚变变得浅显易懂,更加容易理解)3、【裂变】探究小游戏:气球的连续爆炸。

3.7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7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Hale Waihona Puke 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体验核能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通过PPT、思维导图或文字形式提交预习成果,展示他们对核能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
1.核能的基本概念
-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大量能量。
-核聚变:轻核融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大量能量。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实现能量的稳定释放。
2.核能的利与弊
-优点: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满足大量的能源需求。
-缺点:存在辐射污染和安全问题,核废料处理是一个长期难题。
3.核能的应用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武器: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武器。
4.核能的未来发展
-核聚变反应堆:研究中的新型核反应堆,具有更高的能量输出和更高的安全性。
-核废料处理:开发新的处理技术,实现核废料的安全存放和处理。
5.核能的安全性
-辐射防护:了解辐射的类型、危害及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辐射伤害。

核能(37页教案学案)

核能(37页教案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核能》教学设计控制和利用核能的?讲授新课一、裂变和聚变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是可以转变的。

2.核能(1)原子核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核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它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释放出的化学能要大得多。

1 克铀核全部转变为氪核和钡核时释放出的核能,超过了2000 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化学能。

出示图片: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到了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使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在原子弹爆炸区1.6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全都荡然无存,发射场周围800米的沙粒被融化成玻璃体,绿色透明似翡翠。

广岛市和长崎市15.4万人当场丧生,5年后因原子弹死亡人数达到38.7万人;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也不同程度受到放射性污染,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地死去。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是获得核能的观察图片阅读课文掌握核能观看图片,了解原子弹的巨大破坏性掌握原子的组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原子弹的破坏性有个感性认识.两条途径。

4.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1)原子核的裂变①定义:核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 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例如:用中子轰击铀235时,分裂成2 个新原子核钡核和氪核②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链式裂变反应示意图,中子就像“点燃”核燃料的火柴。

出示视频:链式反应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出示视频:原子弹爆炸视频(2)原子核的核聚变①定义:2 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核能的利用》导学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核能的利用》导学案设计

第八节核能的利用知识点1.原子结构: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点)、中子(不带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能: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链氏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4、原子弹及核潜艇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氢弹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

5、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发射性物质,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例题剖析例1:关于原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U235可用于知道原子弹B.原子弹的威力比氢弹更大。

C.原子弹又叫核弹。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普通的炸药爆炸只是改变电子数量,而原子弹爆炸是改变了原子核,原子核虽小,可它有着巨大的能量,因此原子弹爆炸其威力是惊人的。

区分核弹和普通炸弹就看它是改变原子核还是电子来爆炸的。

原子核里还有质子和中子,所以中子弹也该是核弹。

答案:C基础过关1、获得核能的途径: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核裂变是将质量较大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能力提高1、单位质量的下列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大的是( B )A.裂变B.聚变C.液氢燃烧D.差不多2、以下对于放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B)A、放射线五污染,无公害,使用时十分安全简单B、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进行有效的防护和防止污染C、放射线对人畜伤害严重,有弊无利,难于利用D、α射线和β射线是有益俄,而γ射线是有害的3、“里根”号是美国第一艘以在世前总统名字命名的航母。

3.7核能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7核能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核能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 讨论核能如何在医学领域发挥作用,给出至少两个具体应用实例。
**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答案:
- B. 原子核的强力和弱力
- A. 核裂变
- B. 吸收多余的中子
2. 简答题答案:
- 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较轻的核时释放能量,而核聚变是轻核合并成较重的核时释放能量。
- 核反应堆中的慢化剂用于减缓快中子的速度,使其更容易被铀-235等可裂变材料吸收,从而维持链式反应。
⑧ 核能相关知识拓展
-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结构
- 能量转换:核能与其他能源转换关系
- 环境保护:核能对气候变化、碳排放的影响
课后作业
1. 请描述核能的定义、来源和释放方式,并举例说明核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解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并简要说明核电站利用的是哪种方式。
3. 绘制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 防护措施:核电站安全规定
- 核废料处理:降低环境影响
⑥ 核能应用与前景
- 能源领域:发电、供热、海水淡化
- 医学领域: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 发展前景:提高利用效率,实现核聚变能源商业化
⑦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与政策
- 发展历程:我国核电站建设和发展
- 政策:政府支持与监管
- 发展目标:提高核电比重,实现清洁能源发展

九年级科学上册37核能的利用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7核能的利用教案新版[浙教版]

3.7 核能的利用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5分钟后,各小组讨论和记录完毕,教师要求各组汇报讨论中的疑问,在纵多的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部分。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6、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多吗?氢弹有吗?哪种威力大?讲述:人类所需的能源大多数来自于太阳能。

你知道从太阳射向地球的电磁能(光)是怎么产生的吗?(核聚变产生的核能转化过来。

)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修正策略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出示二战期间“小男孩”和“胖子”炸毁广岛和长崎的资料照片,请学生针对照片中的情景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的落点:1、巨大的能量是释放形式是怎样的;2、这些能量若被我们利用可以创造多少的财富)讲述:同学们的评论很丰富,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说是毁性的,大家一定感到疑惑,威力为什么会如此巨大?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复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用模型结构复习原有知识,用已知知识为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思考:上述反应中存在怎样的能量变化?原子核内部有变化吗?讲述: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是放热反应和有些固体加热反应需吸热,但在这些反应中还不能使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其实原子核内部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牢固呢?猜想:可能核内巨大的能量束缚着质子和中子。

讲述: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改变有些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板书:核能)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径吗?(板书)讨论并投影:裂变和聚变的模型讲述: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重点
核裂变
难点
核裂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8节核能
一、裂变和聚变
1、核裂变,如原子弹
2、核聚变,如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放射线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
2、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
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γ射线:电中性
放射线的益与害:
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
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12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8节。
如图所示
图一:秦山核电站 图二:核电站示意图
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放射线
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以下三种:
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
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
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
(二)新课教学
1、裂变和聚变
(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
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