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九年级册第三单元《商山早行》课件(21张ppt)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 倍觉凄凉。
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 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 途中寒冷、凄 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 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积累拓展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 蓬等 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 不遇、幽怨愤慨等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一种落叶乔木。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早起赶路,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已叮当作响,远行的人踏上旅途,一 心想念故乡。鸡叫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 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槲叶落满春山的荒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矮 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大雁,正在边沿 曲折的池塘里嬉戏。
商山早行
九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羁旅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 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 反映情感的诗歌。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羁 岑参的《逢入京使》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 旅 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诗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及思乡之情。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共37张PPT)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共37张PPT)

(4)《商山早行》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 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商山早行》中写出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 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6)《商山早行》通过写梦境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考点三:文本品析
12.“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 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 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照”字更好。“照”既暗示了在早晨 “枳花”颜色的雪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 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 照亮了。
示例二:“明”字更好。“明”原为形容词,这 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 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示例一:诗人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一幅旅途 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 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 字,表现出旅途的辛苦和作者的羁旅愁思。
示例二:诗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六种景物,鸡声、 茅店、残月、人迹、板桥、秋霜,勾勒出一幅深秋清 晨寂静凄凉的画面: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 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 字,由景生情,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 苦之情。
20.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_思__乡_怀__亲__、__急_于__ 返__家__的_迫__切______之情。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 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 之意。
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2.请分析《商山早行》和马致远的《秋思》 在写作手法和感情上的相同点。

部编版九年级册第三单元《商山早行》课件(2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册第三单元《商山早行》课件(21张ppt)

作者为何而悲?
• 非官方解释:在古代,由于没 汽车,没飞机,交通基本靠走; 没手机,没网络,通讯基本靠 吼;再加上人在江湖飘,知人 知面不知心,作者的安全没保 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 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 寒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实写、意象叠加。营造凄凉、清 冷的氛围,表现道路艰辛,旅途 孤独、寂寞。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 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 念故乡。
•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 概括性很强。第二句,“悲”字直抒 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写作背景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 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 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 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 乡。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 出外宦游。
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812 - 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qí,字飞卿qīng ,太原祁qí县(今山西 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诗与李 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 好情景,一群群野鸭正在明净 的池塘嬉戏。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
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 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 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 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19张PPT)
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 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 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2020/7/14
15
5、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 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2020/7/14
16
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 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 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 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 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 末倒置,效果不好。
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
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
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
己2020/7/1,4 却说家人想自己)等。
19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注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铎(duó) 槲(hú)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枳(zhǐ) 凫(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20/7/14
6
古诗今译 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 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 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
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
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
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
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
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
情感上的共鸣。
2020/7/14
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
开放。因此是早春,天色还早,残月不明,

《商山早行》(共21张PPT)

《商山早行》(共21张PPT)
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 情。
《商山早行》——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 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 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 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
失意的落寞情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 (1)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乡愁 席慕容
► 故乡的歌
► 是一支

清远的笛
► 总在
►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 故乡的面貌
► 却是一种

模糊的怅惘
► 仿佛
► 雾里的

挥手别离
► 别离后
► 乡愁

是一棵
►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 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 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 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 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 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 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 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愁、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感闷闷不乐,原来是蓦亮了驿站的泥墙。 (黄庭坚《寄黄几复》)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诗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晓月余晖,足迹凌乱, 板桥上覆盖寒霜。
赏析:颔联以六个极其典型的意象将早行的景色呈现 在眼前,有听觉有视觉,有远景有近景,不着一虚字,而 旅人行路之艰辛和羁旅之愁尽在其中。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使……明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意:枯败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 站的泥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月夜忆舍弟》 《商山早行》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及 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大意, 并背诵全诗。

诵读诗歌, 感受唐诗的音 韵美、情感美。

赏析诗歌, 学习列锦的修 辞手法及对比 阅读的方法。

体会时代 际遇下的个人 情志与家国情 怀,感念新时 代之美好。
新课导入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从戍守边关 的高适到浪漫不羁的李白,再到忧国忧民 的杜甫,他们豪迈洒脱、吟诗饮酒,在诗 词中彰显着中国人 的家国情怀。
课堂检测
(3)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诗句是: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 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
(4)《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的亲人离散的诗 句是_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创作背景
《商山早行》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 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 《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 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 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 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部编版九上《商山早行》课件28张共30页

部编版九上《商山早行》课件28张共30页

谢谢!
部编版九上《商山早行》课件28张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件

(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件
(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意象与意境分析 •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欣赏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课后作业布置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唐代 著名诗人、词人,与李商隐并称“温 李”。
观众可以向诗人提问或提出建议,增 加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现场创作挑战:以“早行”为题进行创作
01
02
03
04
创作要求
学生以“早行”为题,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
首短诗或散文。
创作时间
给学生5-10分钟的思考和创作 时间。
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自己的 作品,其他同学可以给予掌声
和鼓励。
不同风格流派对比欣赏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婉约派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04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欣赏
同一主题其他诗词介绍
《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 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麻涧》- 唐代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 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 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 乡的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了作者的孤单落寞和思乡之 情。
主题思想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 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 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 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 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 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 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 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 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 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 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 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 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读准字音Βιβλιοθήκη 温庭筠yún 鸡声shēng 人迹jì 枳zhǐ花 杜陵líng梦
动征铎duó 茅máo店diàn 槲hú叶 驿yì墙 凫fú雁yàn
诗词诵读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zhǐ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朗读诗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作者为何而悲?
• 非官方解释:在古代,由于没 汽车,没飞机,交通基本靠走; 没手机,没网络,通讯基本靠 吼;再加上人在江湖飘,知人 知面不知心,作者的安全没保 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 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 寒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实写、意象叠加。营造凄凉、清 冷的氛围,表现道路艰辛,旅途 孤独、寂寞。
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
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 集》。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 quán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xùn 子》。
作者简介:
1、有才。才思敏捷,外号“温八 叉”,且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 吹,有弦即弹。
2、不幸。奇丑,屡试不中,卷入 政治斗争。
3、有个性。不修边幅,与歌妓、 纨绔子弟厮混;目中无人,得罪 权贵;帮人作弊,强索报酬,大 闹考场。 仕途失意,穷困潦倒。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 好情景,一群群野鸭正在明净 的池塘嬉戏。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
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 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 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 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
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 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 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 笺注》、《金奁lián集》等。
温庭筠 诗词
•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 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 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 格秾nóng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 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 念故乡。
•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 概括性很强。第二句,“悲”字直抒 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写作背景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 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 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 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 乡。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 出外宦游。
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812 - 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qí,字飞卿qīng ,太原祁qí县(今山西 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诗与李 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