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四至六单元)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3、《纪念白求恩》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相关背景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3主要内容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4中心句每段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5分段及段意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第19课《皇帝的新装》知识梳理!第19课皇帝的新装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二、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被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四、字词积累骇(hài)人听闻滑稽(jī)头衔(xián)钦(qīn)差大臣勋(xūn)章陛(bì)下随声附和(hè)御聘(yùpìn)称(chèn)职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炫耀:本课指夸耀。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妥当:稳妥适当。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附和,跟着别人说。
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五、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3.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导读:《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一、知识结构(一)文学常识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文章主题:本文通过讲述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狡诈和愚蠢的本质,以此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三)重点问题1.皇帝为什么一听骗子对新装的介绍就马上心动了?因为这衣服不仅漂亮,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一旦有了这件新装,就可以帮助自己检验他的臣民,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2.皇帝对这件艳丽而神奇的新装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装织得如何了,但又不敢自去看,这时作者侧重描写了他的生理举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生理举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生理举动说明了什么?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知识梳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单元共包含3篇文章,《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不同文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文风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讨论话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人与自然”。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白杨礼赞》、《草原》、《最后一课》的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生字词复习汇总(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生字词复习汇总第一单元朗润(lǎ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嘹亮(liáo)风筝(zhēng)宽敞(chǎng)贮蓄(zhù)澄清(chéng)着落(zhuó) 棱镜(léng)粗犷(guǎng)淅沥(lì)静谧(mì)绿茵(yīn)黄晕(yùn)水藻(zǎo)济(jǐ)南卖弄(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咄咄逼人(du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第二单元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絮叨(xùdāo)烂漫(làn)分歧(qí)粼粼(lín)一霎时(shà)根深蒂(dì)固沐浴(mù yù)姊妹(zǐ)荫蔽(yīn)祷告(dǎo)诀别(ju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翻来覆去(fù):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褒义)两全其美: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匿笑(nì):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徘徊(pái 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第三单元觅(mì)食和蔼(ǎi)感慨(kǎi)搓捻(niǎn)绽放(zhàn)拼凑(còu)确凿(záo):真实;确实。
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hǎn):罕: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一、中心: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二、综合题1、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
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项。
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
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
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
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
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2、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
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
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3、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皇帝: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
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4、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5.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6、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知识点梳理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字音字形19.《皇帝的新装》赐 cì聘 pìn 炫 xuàn 耀★称 chèn 职愚 yú蠢 chǔn 妥 tuǒ当呈 chéng 报钦 qīn 差★滑稽 jī陛 bì下爵 jué士头衔 xián勋 xūn 章不可救药★骇 hài 人听闻★随声附和 hè20.《天上的街市》★缥 piāo 缈 miǎo 闲游21.《女娲造人》抟 tuán 揉 róu ★莽 mǎng 莽榛 zhēn 榛蓬 péng 勃澄 chéng 澈 chè掺 chān 和非凡气概 gài 泥潭 tán绵延 yán 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24.《寓言四则》★庇 bì护爱慕 mù★溉 gài 汲 jí★杞 qǐ人忧天二、内容分析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21、《皇帝的新装》1、安徒生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
2、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
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3.本文主要表现哪些人物?集中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特点?主要表现的是皇帝和大臣、官员。
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
表现了大臣、官员的阿谀逢迎,愚蠢和虚伪和自欺欺人。
4.本文在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上具有什么特点?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表现皇帝和大臣们自欺欺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
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
5.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称.职(chèn)爵.士(jué)钦.差(qīn)御聘.(pìn)炫.耀(xuàn)妥.当(tuǒ)头衔.(xián)忙碌.(lù)陛.下(bì)勋.章(xūn)滑稽.(jī)愚蠢.(chǔn)缥缈.(miǎo)陈.列(chén)闲.游(xián)灯笼.(long) 女娲.(wā) 枯藤.(téng)泥潭.(tán) 揉.团(róu)寂.寞(jì)澄.澈(chéng)气概.(gài)绵延.(yán)幽.光(yōu)踪.迹(zōng)雕.像(diāo)庇.护(bì)爱慕.(mù)凯.歌(kǎi)溉汲.(jí)杞.人(qǐ)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g)骇.人听闻(hài)莽莽榛.榛(zhēn)掺和..(chān huo)二、重点词语炫耀滑稽头衔爵士赏赐缥缈陈列开辟女娲忙碌神秘溅起闪烁踪迹绵延庇护粘住溉汲杞人崩坠星宿澄澈三、重点释义(1)炫耀:夸耀。
(2)分外:超乎寻常;特别。
(3)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4)愚蠢:愚笨;不聪明。
(5)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6)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7)头衔:官衔、学衔等称号。
(8)勋章: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9)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0)定然:必定。
(11)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陈,安放、摆设。
(12)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13)珍奇:珍贵而奇异。
(14)开辟:开创;创立。
(15)澄澈:清澈透明。
(16)灵机:灵巧的心思。
(17)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18)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导读:《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一、知识结构(一)文学常识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文章主题:本文通过讲述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狡诈和愚蠢的本质,以此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三) 重点问题1. 皇帝为什么一听骗子对新装的介绍就马上心动了?因为这衣服不仅漂亮,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一旦有了这件新装,就可以帮助自己检验他的臣民,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2. 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装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装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3.这场骗局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孩子总是单纯天真,不会说谎且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会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用这天真的声音来揭穿新装的底细,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说明老百姓看到了事实真相却又不愿意表现出是自己的判断,借小孩子之口,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怀疑,又可以让自己的名声得到保护。
(四)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
课文开头为了突出皇帝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漂亮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
童话最后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和说谎的皇帝、大臣、百姓们予以对比,突出孩子的天真、率性,以及大人们的虚伪、愚昧。
在心理描写方面,作者主要刻画了皇帝、察看织布的老大臣和官员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虚伪分析得非常透彻,符合人物的个性。
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非常有利。
(五)反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语。
反语能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20.天上的街市导读:天上的街市和太阳船分别是郭沫若和吴望尧的两首诗。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中国新诗奠基人。
(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二)文章主旨这首诗,作者通过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天上街市繁华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四幅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表现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三)文体知识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四)重点内容1.第一节中的“明”“闪”“现”“点”等词语好在哪里?前两句都用了“明”字,联想自然。
这两个“明”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动词,点亮的意思;后一个是形容词,明亮的意思。
状写明星用“现”,显现的意思,描摹了星星闪现的过程,用词准确。
“闪”与明星搭配,“点”与街灯搭配,都十分妥当。
2.第二节中的“我想”和两个“定然”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为什么?这几个词语表明这节中所写的景物是诗人的想象,如去掉就变成了写实,这样不仅不合事理,诗的韵味也消失了。
3.短短的16行诗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天上的美景明明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却又如此加以肯定,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因为四次使用“定然”这个表示绝对肯定的词,一是使人感到诗人的想象真实可信,形象鲜明;二是表示诗人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
4.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摆脱封建束缚的愿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1.《女娲造人》导读: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女娲造人》,讲述了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1.文学常识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文体知识神话是关于神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断,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3.文章主旨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4.重点内容“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工作着,工作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女娲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位勤劳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5. 修辞手法的运用:反复的作用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1)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2)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3)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4)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2.《寓言四则》导读:寓言,是指用假托故事寄禺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四则,主要讲述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四则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
《赫耳墨斯和雕塑者》1.文学常识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作家。
他善于讲动物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2.文体知识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3.课文寓意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1. 课文寓意本文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2. 重点内容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是什么?蚊子在向狮子挑战时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致使狮子狼狈不堪被打败。
可在战胜狮子后,它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洋洋得意之时自投罗网,败给蜘蛛是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的结果。
《穿井得一人》1. 文学常识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由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 文章主旨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杞人忧天》1.文学常识列子,郑国人,本名列御寇,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全书分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文章主旨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
3. 文章结构(1)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故事结束: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4.重点问题学习了这则寓言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忧虑的?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己边事做起,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