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
偏旁、部首及汉字形体分析

如: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中“说”是“高兴”的意思,今字作“ 悦”。“说”与“悦”便是一对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字形分类
1、古字加上形符成为今字,古字为声符。 其箕、采採、责债,昏婚、州洲,等等。 2、古字改变形符成为今字,另造形符,仍 用古字声符。如没殁,距拒、张胀、赴讣、说悦 ,等等。
二、异体字 (一)释名 所谓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体 ”指形体。汉字历史悠久,我国地域辽阔,使用的人又 多,汉字结构又复杂,书写条件不一,造字方法不同等 等,这些原因常常导致一个字有几种写法。
(二)异体字在形体上差异的情况 1、造字法不同: 主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差异,如: 埜—野,岳—嶽,岩—巖,災、灾—烖,泪—淚, 以上各例中,横线前的汉字属于会意字,后面的是 形声字。
有些字的排列也没有明显规律。
(七)检字部首:楷书兴起后人们创制的汉 字字形结构的部类之首,不拘泥于形体及义类。 造字部首数量太多,分部太细,如有关“火 ”的部,《说文》竟分为火部、炎部、焱部等多 部。还有十几个部,只有部首,没有一个下属字 ,如䞨部、才部。《说文》一个部内部的下属字 排列次序也缺乏科学的分类和逻辑的顺序。 明梅膺祚《字汇》创检字部首214个。
(5)偏旁位置变换的注意点 有的字不能变换,一变换就成了另外一个字。如“棘”,并 排是“荆棘”的“棘”字,表示丛生灌木。竖排,棗,枣树,表 示独生乔木。二者共同点是都有朿(刺)。裹,从衣果声。穿衣 服。裸,从衣果声,却是脱去衣服。“忘”、“忙”也不能变换 。不能变换的还有:古叶、伐戌、杳东杲、佃甸、汩沓、集椎、 吟含、叨召、晖晕、怡怠、愀愁,等。 写字要符合规范。甜,古写作甛;秋,古写作秌。于古,这 样写是对的;于今,不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异体字一般一对一,少数异体字有好几个。如“頫”字,异 体字有“俛、俯”等。 有的异体字,同时也是古今字,如“景、影”。有些罕见的 冷僻字,原来是一个常用字的异体字,如“僊(仙)、賸(剩) ”等字。
小学常用偏旁与部首(带含义),为孩子收藏!

小学常用偏旁与部首(带含义),为孩子收藏!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人们习惯把汉字的上、下、左、右各部分统称偏旁。
一般说来,在上称“头”,如花字中的“艹”,称草字头;在下称“底”,如盆字中的“皿”,称皿子底;在左称“旁”,如铁字中的“钅”,称金字旁;在右称“边”,如料字中的“斗”,称斗字边;在外称“框”,如冈字中的“冂”,称同字框,有些偏旁,在不同的位置,形体有所改变,称谓也不相同,如“人”在“会”字中,称人字头,在“仙”字中,称单立人或单人旁。
部首则是表义的偏旁。
不过现在考试中不做细分,一般称为部首,及部首查字法。
偏旁名称表示的意义例字二二字头元云十十字头支克南厂厂字头与山崖或住处有关压厌原愿厅历匚三框栏与盛物的器具有关巨区匠匣卜卜字旁于占卜有关外卧仆├占字头占卢卓刂立刀旁多与刀或使用刀有关则刘到刮列别冂同字匡冈网同肉内亻单人旁多与人有关什化位你件伯八八字头与分、相背有关分公谷人人字头与人有关介今令全会合卧人每气复勹包字头与包、裹的意思有关包句匀匆勾旬角字头争危龟儿儿字底允兄光几几字底凭咒秃丷倒八字并兰关亠点横头六市京亩亨高冫两点水与冰或寒冷有关冲净凉次冷讠言字旁与说话有关讲认识话识诉冖秃宝盖与覆盖有关罕写军冠卩单耳旁与人或躯体有关叩脚爷卫印却又又字旁劝对观欢双取阝双耳旁队阵阳阶阴那凵凶字框凶画幽廴建字底与脚的动作行动等有关廷延建工工字旁与工具、技能有关攻巧巩功项土提土旁与泥土有关块地坏均坑场士士字头与男性有关吉志声艹草字头与花草植物有关节花草苦花英廾弄字底与双手有关弄开异弈大大字头与人有关夺奈奇扌提手旁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打扑扣扫拉把寸寸字旁对寻导寿时射弋弋字边式贰代偏旁名称表示的意义例字小小字头与小有关尘尖当肖尚党口口字旁与口或表语气有关叮吐吓吃听吹囗方框儿指围起来四团回园困因巾巾字旁与布、织物有关帆帐帜帽带帮山山字旁与山有关岭峰峡彳双人旁与行走或道路有关待得很行征徒彡三撇儿毛发图画纹饰等有关形参须犭反犬旁与兽类动物有关狗猫犯狼狂独夕夕字旁与夜暮有关外多梦岁名夂折文儿与脚的动作、行为有关条务备冬处夏饣食字旁与食物或吃有关饥饿饭饮饭饲丬将字旁壮状将广广字旁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庆应庙库床庄门门字框与门有关闪闭问闲间闷氵三点水与水有关汗沙没河江活忄竖心旁与内心活动有关怕悄情怀快性宀宝盖头与房屋有关宁它字完实定走之儿与行走、行动有关边过还远连近彐横山当彗归寻灵录尸尸字头与人有关尼层尾居屋屏弓弓字旁强弦弹引张弘马马字旁与马或牲畜有关驯驱驴驻验骑女女字旁与女人有关好妈奶如她姓子子字旁与小孩有关孤孔孙孩幺幺字旁与小有关幻幼绞丝旁与丝、线、织有关纷组终给红约巛三拐儿与水有关甾邕巢王王字旁与玉有关环现理玲玩班木木字旁与树木有关机材村林松相歹歹字旁与死人有关列歼殊车车字旁与车或车轮有关转轮软轻较辆戈戈字旁与兵器有关伐战或比比字头毕皆毙止止字旁与足有关此歧恭字底恭慕偏旁名称表示的意义例字日日字旁与太阳、时间有关旺明昨晌晴晾曰曰字头曼冒最水水字底与水有关汞泉贝贝字旁与钱财有关财败责货贪贫见见字边与看见有关观规视牛牛字旁多与牛有关特牡物牲告靠告字头告先靠气气字头多与气体有关氛氧氮气攵反文旁与击、打等手的动作有关改放故敌收政片片字旁与剖开或片状物有关版牌牍斤斤字旁与斧有关新斯断爫爪字头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采觅受舀爱妥父父字旁与父亲有关爷斧爸爹月月字旁1与月亮或时间有关;2更多与身体、器官肌肉有关肝肚肤胆胖脱欠欠字边与人或人的动作有关吹欢欲风风字边与风有关飘飒殳殳字边与打、杀、撞击有关段殷般文文字头与花纹有关齐吝紊方方字旁多与旗帜有关旗放施旅族旋火火字旁与火有关炉灯炸烂烟灭斗斗字边与量器有关料斜斟灬四点底与火有关,少数足、尾形烈照煎杰点热户户字旁与门户有关肩房扁扇启所礻示字旁与祭祀、祝愿有关神祝福礼社祖心心字底与内心活动有关念忽思急想怎肀肃字头肃隶示示字底飘禁祟石石字旁与石头、坚硬有关矿砖砍破碎碰春字头春奉奏戊戊字框成咸威氺泰字底泰黎目目字旁与眼睛有关盯盼眨眼睛眯田田字旁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男胃畔亩界留罒四字头与网或网的作用有关置罗罢罪罚罩皿皿字底与器皿有关盆盒盘盂盐益党字头堂党常尝钅金字旁与金属有关针钉钟铅钻银矢字旁与箭有关矮知短矩矫禾禾木旁与庄稼(农作物)有关秆秒租和秋种白白字旁与白色或明亮有关泉的皎皓鸟鸟字旁与鸟有关鸭鸡鹅鸣疒病字头与疾病有关疗疯痒疾病疼学字头学觉立立字旁与站立有关站端竭偏旁名称表示的意义例字穴字头与房室或洞穴有关穷空突穿容窄癶登字头癸登凳衤衣字旁与衣服有关补衬衫袜袖被皮皮字边与皮或皮肤有关皱破披耒耒字旁与农具或耕作有关耕耘耙耳耳字旁与耳朵有关取联耿覀西字头本义是覆盖但与本义无关贾要票页页字旁与头有关顶项顺预领颗栽字框栽裁截载虍虎字头与虎有关虏虑虚虎虫虫字旁与爬虫、虫子有关虹虾蛙蛇蝇蚪缶缶字旁与瓦器有关缸缺罐舌舌字旁与舌头有关乱甜辞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竿等答笑笔笛舟舟字旁与船有关船舰航盘舶舵羊羊字旁与羊有关羚羞翔⺷美字头美羔盖恙米米字旁与米或粮食有关粉精粮粗粒糖艮艮字边与就食有关,也表声艰很限垦恳糸紧字底与丝织的行为有关系紧素紫系索累走走字底与跑或快走有关赵赶起越超趣酉酉字旁与酒有关酥醉酒配酷醋足字旁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跌跑跳路跟踢身身字旁与身体有关躲躬射豸豸字旁与兽类有关貌豺豹角角字旁与角类或量器有关解触言言字旁与说话、言语有关誓警誉辛辛字旁与劳苦或辛辣有关辣辨辫辩雨雨字头与天气、气象有关雪雷零需震霜隹隹字旁与鸟类有关难谁雀售集焦鱼鱼字旁与鱼类有关鲜鳄鳔鲸革革字旁与皮革有关鞋鞭靴鬼鬼字边与鬼有关魂魄魏音音字旁与声音、音乐有关音韵韶麻麻字头表音魔磨摩靡。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如:卦、占。
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像分开相背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如:分、伞。
冫(读冰)小篆写成表示"冰",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如:冰、冷、卩(,读决):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如:叩、印。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如陡、险、陆。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上面是“口”(围),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如都、郊、邯郸。
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像一只手,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如:取、支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同“引”,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如:延、廷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如:弄、弃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如:囚、围巾:巾部,甲骨文写成“”,像象布巾下垂,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如:布、帕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如:行、征彡(读山):彡部、三撇儿,小篆写成“”,像须毛和画饰的花纹。
偏旁与部首名称及表示的含义(完整方便查询)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用偏旁与部首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人们习惯把汉字的上、下、左、右各部分统称偏旁。
一般说来,在上称“头”,如花字中的“艹”,称草字头;在下称“底”,如盆字中的“皿”,称皿子底;在左称“旁”,如铁字中的“钅”,称金字旁;在右称“边”,如料字中的“斗”,称斗字边;在外称“框”,如冈字中的“冂”,称同字框,有些偏旁,在不同的位置,形体有所改变,称谓也不相同,如“人”在“会”字中,称人字头,在“仙”字中,称单立人或单人旁。
刂
丶点部
乙、乛、乚、
怕悄情怀快性汗沙没河江活
转轮软轻较辆牛心
矿砖砍破碎碰
用
氺舌里。
小学生常用偏旁与部首(带含义)

小学生常用偏旁与部首(带含义)小学生常用的偏旁和部首及其意义偏旁是组成合体汉字的常见部分。
人们通常把汉字的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统称为偏旁。
一般来说,在字的上方称为“头”,例如“艹”在“花”字中就是草字头;在下方称为“底”,例如“皿”在“盆”字中就是皿子底;在左侧称为“旁”,例如“钅”在“铁”字中就是金字旁;在右侧称为“边”,例如“斗”在“料”字中就是斗字边;在外部称为“框”,例如“冂”在“冈”字中就是同字框。
有些偏旁在不同的位置形体有所改变,称呼也不相同,例如“人”在“会”字中称为人字头,在“仙”字中称为单立人或单人旁。
部首是表示汉字意义的偏旁。
尽管现在考试中不再做细分,一般称为部首,使用部首查字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偏旁及其意义和例字:偏旁名称意义例字二二字头元云十十字头 ___厂厂字头与山崖或住处有关压厌原愿厅历匚三框栏与盛物的器具有关巨区匠匣卜卜字旁与占卜有关外卧仆占字头占卢卓刂立刀旁多与刀或使用刀有关则___到刮列别冂同字匡冈网同肉内亻单人旁多与人有关什化位你件伯八八字头与分、相背有关分公谷人人字头与人有关介今令全会合卧人每气复勹包字头与包、裹的意思有关包句匀匆勾旬角字头争危龟儿儿字底 ___几几字底凭咒秃丷倒八字并兰关亠点横头六市京亩亨高冫两点水与冰或寒冷有关冲净凉次冷___字旁与说话有关讲认识话识诉冖秃宝盖与覆盖有关罕写军冠卩单耳旁与人或躯体有关叩脚爷卫印却又又字旁劝对观欢双取阝双耳旁队阵阳阶阴那凵凶字框凶画幽廴建字底与脚的动作行动等有关廷延建工工字旁与工具、技能有关攻巧巩功项土提土旁与泥土有关块地坏均坑场士士字头与男性有关吉志声艹草字头与花草植物有关节花草苦花英廾弄字底与双手有关弄开异弈大大字头与人有关夺奈奇扌提手旁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打扑扣扫拉把寸寸字旁对寻导寿时射弋弋字边式贰代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部首及其意义和例字:部首意义例字小与小有关尘尖当___口与口或表语气有关 ___吓吃听吹囗与围起来有关四团回园困因巾与布、织物有关帆帐帜帽带帮山与山有关岭峰峡彳与行走或道路有关待得很行征徒彡与毛发、图画、纹饰等有关形参须犭与兽类动物有关狗猫犯狼狂独夕与夜暮有关外多梦岁名夂与脚的动作、行为有关条务备冬处夏饣与食物或吃有关饥饿饭饮饭饲丬将字旁壮状将广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庆应庙库床庄门与门有关闪闭问闲间闷氵与水有关汗沙没河江活忄字旁与内心活动有关,表示情感、思想等,例如怕、悄、情怀、快乐等。
偏旁与部首名称及表示的含义(完整方便查询)

常用偏旁与部首名称及表示得意义
偏旁就是合体字中常见得组成部分.人们习惯把汉字得上、下、左、右各部分统称偏旁。
一般说来,在上称“头",如花字中得“艹",称草字头;在下称“底”,如盆字中得“皿”,称皿子底;在左称“旁",如铁字中得“钅",称金字旁;在右称“边”,如料字中得“斗”,称斗字边;在外称“框”,如冈字中得“冂",称同字框,有些偏旁,在不同得位置,形体有所改变,称谓也不相同,如“人”在“会”字中,称人字头,在“仙”字中,称单立人或单人旁。
丶点部
乙、乛、乚、
刂
心牛
里用
舌。
汉字的偏旁部首解析

汉字的偏旁部首解析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汉字的组成部分,更是了解汉字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解析,探究其起源、演变和意义。
一、偏旁部首的起源偏旁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它们可以分为形声部首和会意部首。
形声部首是由形部和声部组合而成的,形部表示汉字的外形,声部表示汉字的音义;会意部首则是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部首组合而成的。
偏旁部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当时人们根据事物的形状和特征来创造符号,逐渐形成了汉字的基本构造。
二、偏旁部首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偏旁部首经历了演变和发展。
一些偏旁部首的形状逐渐变得简化,例如“木”字在演变过程中从树的形状变为了简单的横线。
同时,一些偏旁部首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月”字本来表示月亮,后来引申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这种演变反映了汉字的生命力和适应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三、偏旁部首的意义偏旁部首的意义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仅是汉字的构成元素,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水”字的偏旁部首是“氵”,它表示水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氵”字也象征着生命和变化。
再例如,“心”字的偏旁部首是“忄”,它表示心的意义。
心是人类情感和思维的中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符号,因此,“忄”字也代表着情感和思想。
四、偏旁部首的应用偏旁部首不仅仅是汉字的构成元素,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通过了解偏旁部首的意义和构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木”字的偏旁部首是“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意思。
当我们看到一个汉字中有“木”字作为偏旁部首时,就可以联想到与树木有关的含义,帮助我们理解该汉字的意义。
因此,掌握偏旁部首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学习和运用汉字非常重要。
五、偏旁部首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字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部首的基本概念

部首的基本概念
部首是汉字的一种组成元素,也称为“部首字”。
它是指在汉字中具有相同语义类别或者形义类别的字形元素。
部首通常出现在汉字的最左侧或者上方,起到分类和检索的作用。
部首的基本概念包括:
分类作用:部首按照意义或形状的相似性将汉字进行分类。
每个部首代表了一类字形,在字典中起到了分类的作用,方便了读者检索和查询。
部首的命名:部首的命名主要是根据汉字的意义或形状来确定。
例如,“木”是木部的部首,表示与树木相关的字;“人”是人部的部首,表示与人相关的字。
部首的演变:在古代,部首的形状可能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形式发生了变化,部首的形状也逐渐演变。
但它们仍然保留了最初的分类功能。
部首的引申意义:除了作为字的组成元素外,部首还常常被用来引申或构成一些词语。
例如,“木兰”中的“木”和“兰”是两个部首,表示与树木和兰花相关的意思。
总的来说,部首在汉字中起到了分类、检索和构字等作用,是研究和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首的意思汉字部首字源及详解汉字的部首往往有表意、表声功能与组合规律,掌握了汉字部首的来源是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卜(读补):卜部,甲骨文写成“”,古代占卜时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如:卦、占。
八(丷、ハ):八部,金文写成“”,像分开相背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如:分、伞。
冫(读冰)小篆写成表示"冰",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如:冰、冷、卩(,读决):卩部、硬耳朵,小篆写成“”,像一个面部朝左,手抚于膝,双膝着席,屁股坐在踵上的人。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如:叩、印。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古代表示“阜”,甲骨文写成“”,像一层一层往上高起的土山,意思是“土山”“丘陵”,因此左耳旁的往往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如陡、险、陆。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古代表示“邑”,小篆写成"",上面是“口”(围),像居住的区域,下面像个人,表示人所聚居的范围或圈子。
本义指“国都”,后引申为一般城市。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如都、郊、邯郸。
又(ヌ):又部,甲骨文写成“”,像一只手,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如:取、支廴(读引):廴部、小篆写成“”,同“引”,表示开弓,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如:延、廷廾(在下,读巩):廾部,甲骨文写成“”表示两手捧物,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如:弄、弃囗(读韦):囗部、小篆写成“”,古代意思同“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如:囚、围巾:巾部,甲骨文写成“”,像象布巾下垂,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如:布、帕彳(读赤):彳部、双人旁,小篆写成“”,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如:行、征彡(读山):彡部、三撇儿,小篆写成“”,像须毛和画饰的花纹。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图画、形象、装饰有关的事物,有时又表示胡须。
如:衫、彩夕:夕部,甲骨文写成“”,表示傍晚。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时间、夜晚或夜晚的活动有关的事物。
如:岁、飱、梦弓:弓部、弓字旁,甲骨文写成“”,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弓有关的事物。
如:张、弦幺(读妖):幺部,小篆写成“”,像丝线,引申为“小”。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线或微小有关的事物。
如:幼、幻王(玉):王部、王字旁、斜王旁;玉字旁、玉字底、斜玉旁。
甲骨文写成“”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玉石、玉器或加工玉器有关的事物。
如:珠、珍。
歹:歹部、歹字旁,甲骨文写成“”,有人认为是剔去肉后的残骨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死亡、丧事、损害等有关的事物。
如:死、歼。
戈:戈部、戈字旁,甲骨文写成“”,是古代的一种主要兵器。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兵器、战争、杀戳有关的事物。
如:戒、战止:止部,甲骨文写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彳”、“足”、“疋”、“辶”、“夊”、“走”等部相通。
如:步、歧攴(攵,读扑):攴部、“攵”叫反文旁,小篆写成“”,意思是手持木棍进行敲击。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击等手的动作及干、做等行为动作有关的事物。
和“殳”部相通。
如:敲、鼓。
贝(貝):贝部、贝字旁、贝字底,甲骨文写成“”,象海贝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钱财、货币、贸易或装饰品有关的事物。
如:财、货见(見):见部、见字旁、见字底,甲骨文写成“”,指人的头上加只眼睛。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看、目光或眼睛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如:观、觅片:片部、片字旁,小篆写成“”,是把“木”(小篆写成“”)从中间剖开,取右边。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薄片有关的事物。
如:牌、版斤:斤部、斤字旁,甲骨文写成“”,是古代砍伐树木的斧头。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斧子一类或工具或使用这类工具时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如:斧、断爪(爫):爪部、爪字头,小篆写成“”,有人认为是鸟兽的脚趾或趾甲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和“手”、“扌”、“寸”、“又”、“廾”等部相通。
如:采、舀月:月部、月字旁、月字底。
第一种情况:金文写成“”,表示月亮,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月亮、光、时间有关。
比如朦、胧第二种情况:表示“肉”,小篆写成“”,有人认为是切成的大块肉。
表示人体部位等有关的事物。
如:肝、肌、朝欠:欠部、欠字旁,甲骨文写成“”,上面是“口”,下面是人,像人张着口打呵欠。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张大嘴巴的各种动作有关的事物。
如:吹、歌、欺殳(读书):殳部,甲骨文写成“”,像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打击有关的事物。
和“攴”、“攵”等部相通。
如:殴、毁文:文部,甲骨文写成“”,像纹理纵横交错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花纹、彩饰有关的事物。
如:斑、紊火(灬):火部、火字旁、火字底,甲骨文写成“”,像燃烧的火焰。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火、光或使用火、光有关的事物。
如:烧、蒸户:户部、户字头,甲骨文写成“”,像一扇门。
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门、房子等有关的事物。
如:房、扁心(忄、):心部、心字底、竖心旁,小篆写成“”,像人和动物的心脏。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感情、气质、思想、表情,以及和心理活动有关的事物。
如:恋、悲、情、恭、慕示(礻):示部、示字旁,小篆写成“”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
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鬼神、祭祀、宗庙等宗教迷信活动有关的事物。
如:礼、祥罒:罒部、四字头,其实是“网”字的变形,也叫网字头,甲骨文写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网或网的功能有关的事物,并经常引申为法网或触犯法网的罪人。
如:罚、罪、罗。
皿:皿部、皿字底,金文写成“”,是古代碗、碟、杯、盘一类古代饭食器的总称。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器皿有关的事物。
如:盆、盛矢:矢部、矢字旁,甲骨文写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箭、长度或直有关的事物。
如:短、矩立:立部、立字旁、立字头,甲骨文写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站立有关的事物。
如:竖、竣穴:穴部、穴字头,小篆写成“”,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洞穴、空或房屋有关的事物。
如:空、穿。
耒(读垒):耒部,金文写成“”,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农具或农活有关的事物。
如:耕、耘。
老:老部,甲骨文写成“”,像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年纪有关的事物。
如:考、老西(覀):西部、西字头,金文写成“”,像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
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遮盖或反复有关的事物。
如:覆。
页(頁):页部、页字底、页字旁,甲骨文写成“”,上面是“首”,下面是“人”,是“头”的本字。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头、颈、面部等有关的事物。
如:须、顶臼:臼部,小篆写成“”,像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石臼有关的事物。
如:舀、舅糸(糹、纟,读密):糸部、绞丝旁、绞丝底,甲骨文写成“”,像一束丝线的形状。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绳、丝棉麻等纺织品及颜色有关的事物。
如:素、索赤:赤部,甲骨文写成“”,像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表示红色的意思。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红色有关的事物。
如:赫、赧酉:酉部、酉字旁,金文写成“”,像酒坛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酒或由发酵制成的食品、佐料有关的事物。
如:酒、酣、醉豕(读史):豕部,甲骨文写成“”,猪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猪有关的事物。
如:家、豪足():足部、足字旁、足字底,金文写成“”,上面的方口像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和“走”、“止”、“彳”、“辶”等部相通。
如:跌、跑豸(读至):豸部,金文写成“”,本义是像虎豹之类的长脊野兽。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野兽有关的事物。
如:豹、貂隹(读追):隹部,金文写成“”,像鸟形。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飞禽有关的事物。
如:雀、雏革:革部、革字旁、革字底,金文写成“”,像被剖剥下来的兽皮。
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皮革或皮革制品有关的事物。
如:靴、鞋髟(读飘或标):髟部,金文写成“”,头发下垂的样子。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毛发或与毛发有关的事物。
如:鬓、髯黑:黑部,小篆写成“”,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
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
本义:黑色。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黑色或污浊有关的事物。
如:墨、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