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新课件教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新课件教用
聚落分布的因素: 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平原地区:团块状,规模大,密度大; 山谷地区:条带状;沙漠地区:点状或带状; 河湖附近:条带状或环状;
热带雨林--高架屋,极地地区— 雪屋,黄土高原--窑洞
1、聚落可分为

两大类。
2、图二反映了
聚落的特点。
3、图三甲、乙、丙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
B、太破旧了,影响市容,干脆全部拆除
√C、四合院是北京民居最大特色,应予以适当保护 D、把四合院全部拆掉,照原样重建
人类聚居的场所叫聚落。聚居分为乡村和城市。
乡村分为农村、木村、渔村、林场。居民 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农村---耕作,牧村--放牧,
渔村--捕鱼,林场--伐木。
城市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民主 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2、影响聚落建筑风格的因素 (1)自然环境 (2)生活习俗 (3)历史文化 (4)宗教信仰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丽江古城
安徽黟县西递村
(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
水城威尼斯
1、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 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 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 多么复杂,民居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
1、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2、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热带雨林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点击图片
沙漠地区
寒带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本章整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本章整合
关闭
B
答案
知识建构导图
1 2 3-4 5 6 7 8 9 10-11
5.“骑楼”是岭南(南岭以南)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它是在楼房前座 跨入人行道横空而建,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 廊。长廊的突出作用是( )
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C.节省建筑材料
D
B.体现房屋的建筑美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资源直接影响 建筑材料的选择。如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当地居 民就是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建造了冬暖夏凉、干 湿宜人的窑洞。再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雪建造 了冰屋,屋外冰天雪地,屋内却很温暖。
专题归纳复习
一二
保文护化这、些民古俗建等筑信的息,主所要以有原重因要是的( 研究)价值。
关闭
A1.它0.D能适11应.D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解价析值 答案
专题归纳复习
一二
【例1】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二
专题归纳复习
(1)①②③所表示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
,当地有哪
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比较稀疏的

,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是

(2)除了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是

解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亚
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
关闭
①第地1形0题,从②图气上候看,聚③落河分流布在④山间交的通平地上,反映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A有.①公②路穿B过.②聚③落,反C映.③了④交通D对.①聚④落的影响。图片没有显示河流,也没

人教版地理世界的居民和聚落知识提纲

人教版地理世界的居民和聚落知识提纲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总数:201年110月,世界人口总数达70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3、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X总人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0,总人口会增长;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0,总人口不增也不减;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0,总人口会减少。

4、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一般来说,欧洲国家、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主要与长期的计划生育有关。

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决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总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1、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某地区总人口(人)人口密度=某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人文因素:交通、开发历史、工业、农业等四、世界的人种:主要根据体质特征划分归纳:人种的肤色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变浅。

世界上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除上述三大人种外,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拉丁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

说出下图中各地的主要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说出下图中各地的主要语言:二、世界的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第一节人口和人种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2、读下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市。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3.下图属于乡村聚落中的哪种类型?(
123456
)
A.农村 B.林场 C.牧村 D.渔村
C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23456
4.下列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关闭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密集。
关闭
B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丽江古城 B.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123456
)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6.连线题。 A.我国西双版纳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C.我国黄土高原 D.东南亚国家民居 E.西亚的民居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一、列表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乡村 城市
人口 密度 小

交通
建筑 形式
欠发达 平房 为主
楼房 发达 为主
服务 机构 少

经济 生产劳 状况 动方式
耕作、 欠发达 放牧、
捕鱼等 工业、 发达 服务 业等
聚落 空气 规模 质量 小 清新
大 污染重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例1】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就地取材,搭建成竹楼,通 风防潮 厚墙隔热,小窗减少白天 热风进入 上层住人习感知
【例2】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 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解析:墙体厚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来说,气温越高,墙体越薄;门窗开 得较大是为了通风散热;多雨地区要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 答案:A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分布:黑色人种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居民和聚落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

在本文中,将介绍关于居民和聚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定义、特征、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居民的定义和特征居民指的是在特定地区内居住的人群,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口集合体。

居民通常在同一社区、城镇或乡村内居住,并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互动。

居民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居住稳定性:居民在特定地区内长期或长时间居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2. 社会关系:居民之间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友情关系和邻里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对于居民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3. 公共设施与服务:居民需要依靠社区或城镇提供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包括居住区、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交通系统和超市等。

这些设施和服务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至关重要。

二、聚落的定义和类型聚落是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定功能的区域。

聚落可以是城市、城镇或乡村,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聚落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城市:城市是一个相对大规模的聚落,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等特点。

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度较高。

2. 城镇: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聚落形式,规模较小,包括市区、镇中心和周边的住宅区域等。

城镇通常以商业、行政和服务为主要功能。

3. 乡村:乡村是以农业为主导经济活动的聚落形式,包括村庄和农田等。

乡村通常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为主要特点。

三、居民与聚落的功能居民与聚落有着密切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共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以下是居民和聚落的主要功能:1. 居住功能:居民通过聚落提供的住所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获得安全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社交功能:聚落为居民提供了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场所和机会。

居民通过聚落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活动,建立社会关系,并参与社会生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
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相信通过上面对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哦。

欢迎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