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通用5篇)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1三年前开始接触心理学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始的。
《性学三论》,意识,无意识,潜意识让我真的觉得大脑中有一股意识在流动,很多状况似乎都能对号入座,问题似乎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他的人格理论,梦的解析,冰山理论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有一种无形的意念在操控着自己的行为。
本我,自我,超我在内心一些所不能接受的冲动在寻求释放。
自我防御机制,各种依恋关系,让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做着不同的事情。
继而听到不同的声音就是他的学生荣格的理论,发现了他的人格面具,有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并知道了不同的人格面具和原型。
男人的阿尼姆斯原型和女人的阿尼玛原型,让我想到伍尔夫的一句话,伟大的灵魂是雌雄共同。
其实掌控人生命运的是潜意识,尤其是被压抑的潜意识。
这个时期的阿德勒也是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自卑与超越》是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后的个体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并纳入了对儿童的培养与分析。
同时期的霍妮也是人格分析的代表人物,她的书我只是粗略的过一遍,没有很深的印象,还可以重新再阅读一遍。
直到这两天读懂了这本《心理学与生活》,我才发现我对心理学的认知太浅薄了。
心理学理论试图揭示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的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性。
精神分析理论与个体人本主义理论只是庞大心理学中的一角,还有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和自我理论等等,可能我仍旧处在概念模糊的状态。
这本书的伟大在于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又可以独立成章成书的,并且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
突然的归纳与理解让我能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并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指引我去寻找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通用8篇)

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1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
对于大学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美好的憧憬。
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大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决定未来。
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或许我们正为进入大学而沾沾自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生会的面试而庆祝。
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
现在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足,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
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
但它却是非常现实的。
我们如果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
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现在,做到问心无愧,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
我们一定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大学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你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可以出去爬山野炊旅游等,心情好时还能邀上几个老同学一起出去聚一聚,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这种生活,喜欢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喜欢拎上小包,挎着同学漫步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喜欢和室友们坐在一起闲聊,谈理想谈未来,诉说自己的伟大抱负;更喜欢感受自己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那种无比的充实,无比喜悦的心情。
当然大学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轻松自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一面。
看着身旁匆匆而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忙碌的师兄师姐们,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
前途是自己的,自己不努力谁也帮不了,高中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19篇)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19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19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1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
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
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
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
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
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
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7篇)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7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7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1焦老师上课的时候有问到,你觉得给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一本书,大概是这么问的,不能是教科书,不能是小说。
我第一本想到的是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那时候看这本书差点没看疯掉。
不能否认佛洛依德果真是一个天才,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梦的解析》对于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又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是很难懂的,几乎是一本天书,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
还记得那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光我都用《梦的解析》中写的方法为自我解梦,还拉这周围的同学为他们解梦,呵呵,很疯狂。
这是一本十分搞笑的书,最近打算重读等重读完再介绍吧。
或许有同学也在看这本书我们能够互相研究一下,因为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宿舍的人都被我研究怕了。
记得当时每一天早上,我第一句问他们的话就是“你们昨晚做了什么梦”而这次介绍的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国外的译本,是国外心理学的入门教程,写得十分通俗易懂,书中用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看过这本书的人对心理学都有大概的了解,而且会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5篇)
1.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意识到人的行为和情绪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文化等。
因此,我更加理解并容忍了他人的不同行为和情绪反应,不再轻易进行价值判断。
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提高了我的人际关系品质。
2.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遇到压力和焦虑。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到许多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如调整思维方式、进行深呼吸和放松锻炼等。
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3.心理学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通过学习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的技巧,我学会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这让我更加自信和独立,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人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往往受到一些心理偏差的影响,例如选择偏差和确认偏差。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偏差,我开始更加审慎地思考问题和做决策,避免了一些潜在的错误。
5. 心理学还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了解到人们在沟通中往往存在的误解和障碍,我学会了主动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避免了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同时,我也学会了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4篇)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精选4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篇一上完今天的课,我有很多感触,可又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所以想就几个感触很深的点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不幸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传播,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
”当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时,当听到丁老师讲到婚外恋所导致的诸多不幸,以及一连串的循环效应时,我有点难以置信,原来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比枪弹炮药更具有摧毁性的。
2、还有那句“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时去帮人也许会害人。
”生活中的我只会单纯的想“乐于助人”却没有考虑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种同情的心理以及姿态去单纯的给予我认为是对他有益的帮助,却没有理性的去思考,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并且我的这种帮助是否真的对他有益。
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恩恩,真正做到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把正能量传达给别人,同时要有保护自己的不被别人的不幸传染的能力。
3、“当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东西被人拿走后,要学会接纳。
”丁老师在这里讲到,被抢走习以为常玩具的小朋友,为了那一个玩具,而忽视了诸多的其他玩具。
老师解释说失去会导致聚焦,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分散注意力。
曾经听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气”与中国人的上访,貌似是说中国人为了气(我理解为面子)去上访,而这次,丁老师换个角度,讲了这么个例子。
一个人非常有前途,他自己也认为未来非常美好,却因为一次偶然成为跛子,因此他去上访,希望别人赔偿他无限美好的未来,最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远。
相反,吉林大学的一名因疾病成为跛子且上肢畸形的女生坦然接受自己的残缺,并凭借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这确实这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当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坦然的接受,淡然的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为自己尽最大的可能争取。
4、自尊即Self-esteem 把自己看做什么。
听完丁老师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之后,我似乎看到自己学英语存在的问题了,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我的听力不好,去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补救,每次英语考试考差事,我都安慰自己,是听力错多了,看来以后我要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激励自己学习英语了。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4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4篇)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快乐理学。
对于高校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剧烈的渴望,那么完善的向往。
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务必理解眼前的一切,开头新的生活。
高校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我确定将来。
谁都有可能胜利,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只有自我才能使一切完善的愿望得以实现。
或许我们正为进入高校而沾沾自喜,或许我们正为过了同学会的面试而庆祝。
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
此刻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意,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懊悔。
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
但它却是非常现实的。
我们假如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
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把握此刻,做到问心无愧,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懊悔的了。
我们必需能迎着大浪英勇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成功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高校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你能够参与各类社团,能够出去爬山野炊旅游等,心情好时还能邀上几个老同学一齐出去聚一聚,就这样我渐渐地爱上了这种生活,喜爱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享受学问带来的无穷乐趣,探究一切未知的领域;喜爱拎上小包,挎着同学闲逛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人类才智的结晶;也喜爱和室友们坐在一齐闲聊,谈抱负谈将来,诉说自我的宏大理想;更喜爱感受自我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那种无比的充实,无比喜悦的心情。
当然高校生活中不仅仅仅只是简洁自由,也还有着其紧急的一面。
看着身旁匆忙而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劳碌的师兄师姐们,我悄悄地告知自我: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
前途是自我的,自我不努力谁也帮不了,高中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信任眼泪。
我期望当我划过高校天空后,我能大声对自我说:“我无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慢慢明白,高校的学习贵在自觉,高校的生活也得要靠自我打算。
高校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学问以外,还会有许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同学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理学与⽣活读后感⼼理学与⽣活读后感(精选13篇) 细细品味⼀本名著后,你⼼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理学与⽣活读后感,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理学与⽣活读后感篇1 ⼼理学离不开⽣活,⽣活也离不开⼼理学。
对于⼤学的⽣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美好的憧憬。
以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切,开始新的⽣活。
⼤学⽣活将会是⼀段全新的⽣活,每个⼈站在起点上都要⾃⼰决定未来。
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可以确定的是:只有⾃⼰才能使⼀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或许我们正为进⼊⼤学⽽沾沾⾃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会的⾯试⽽庆祝。
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尽的压⼒和挑战。
现在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但真正让我们再回⾸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
死亡,⼀个可怕的字眼。
但它却是⾮常现实的。
我们如果⼀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尽的⿊暗和可怕的死亡。
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现在,做到问⼼⽆愧,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
我们⼀定能迎着⼤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 ⼤学⽣活是缤纷多彩的,你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可以出去爬⼭野炊旅游等,⼼情好时还能邀上⼏个⽼同学⼀起出去聚⼀聚,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这种⽣活,喜欢⼀有空就泡在图书馆⾥享受知识带来的⽆穷乐趣,探索⼀切未知的领域;喜欢拎上⼩包,挎着同学漫步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类智慧的结晶;也喜欢和室友们坐在⼀起闲聊,谈理想谈未来,诉说⾃⼰的伟⼤抱负;更喜欢感受⾃⼰在经过⼀天的学习之后那种⽆⽐的充实,⽆⽐喜悦的⼼情。
当然⼤学⽣活中不仅仅只是轻松⾃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
看着⾝旁匆匆⽽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忙碌的师兄师姐们,我默默地告诉⾃⼰:我要不断努⼒,不断拼搏。
前途是⾃⼰的,⾃⼰不努⼒谁也帮不了,⾼中时⽼师就⼀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
从高中一个高大幽默的心里老师给我们上了心理课后,我对心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经常会找一些心理小测试来做或者去心理咨询室找心里老师聊天。
大一第一学期,抢选修课,第一眼就认准了跟心理有关的《学习心理学》,还特地嘱咐帮我选课的人,如果选不到《学习心理学》就选其他心理类的,反正我只要心理类的。
幸运的我选到了《学习心理学》。
学了学习心理学后,觉得真的很喜欢,心里默默决定下一次的选修课我还要再选心理课,幸运如我,在此选到了。
塞万提斯说,把认识自己作为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
“认识你自己”也是一条镌刻在德尔菲智慧神庙上的箴言。
“我是谁”这一问题是古往今来一直让人类迷惑的问题。
通过第一讲《发现自我之旅》,我审视了我自己。
首先,我是广东白云学院大二的英语专业学生,同时我还是个文静内敛,耐心细致的学生。
在第三节的自尊与社会比较中讲到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会对我们的自尊产生影响,这让我想到了高二的时候,一个男生说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小女生。
听了他的话后,脑海里总是会不断地出现这句话,然后每次跟别人特别是他一起玩,一起聊天的时候总是刻意地爽朗,对一切不那么在意,可以地让自己不多愁善感。
这应该就是第三节所说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会对我们的自尊产生影响”吧。
第一讲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四节的自我实现预言。
学习了这一讲,我的收获是多鼓励他人,给他人积极的影响。
你是时间紧迫感很强、做事速度快的人吗你是缺乏耐心、脾气暴躁、火急火燎的人吗你是争强好胜、雄心勃勃、喜欢竞争的人吗一个来自心理
学中的术语概括了这类人的特质,这就是A型人格。
说实话,我有时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有时却毫不在意时间,我不缺乏耐心但是有时会有小小的暴躁,不喜欢竞争但却也不甘于人后。
居于此,我迷茫了,我这种情况极不像A型特质的人也不像B型特质的人。
那么,我是怎样的人呢这一讲让我知道了什么是A型特质,什么是B型特质,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特质的人,知道我上百度查过后才知道,原来我是典型的B型人格的人。
这就是我听完第二讲之后的感受。
人们经常说“莫名我就喜欢你”。
初高中时,我问喜欢我的人为什么会喜欢我时,他们也是这样回答我的。
我也如心理学家一样,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所以,在听了第三讲《吸引力的秘密》之后我明白了。
那些喜欢我的人都是经常跟我在一起做各种事的人,他们见过我的各种笑、各种哭、各种悲伤、各种感动,与我非常熟识。
他们有些人从我身上发现了与他们共通点,所以不知不觉想要靠近我,因此就有了好感,这就是相似性带来的吸引力。
当然,我的外貌也算可以,所以,不排除有外貌上的吸引力。
而我跟我男朋友则算是互补型的,他是典型的理科男,冷静不善于表达,而我却热情,情感外露,毫不掩饰对他人在意。
这使得我们互相喜欢,而且在性格上也互补,互相满足,一起进步。
通过第四讲《非言语沟通》我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一种不那么直接的方式获取他人的反应信息:我们仔细关注他们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动作以及其他的表达性行为的变化所提供的菲言语线索。
甚至在他人试图对我们隐藏他们的内在感受时,这些信息仍会通过非言语线索以多种方式泄密。
通过非言语线索传递的信息和我们对这些信息
输入的解释,通常称为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它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异常重要。
因为当一个人蒙住他的脸时,我们很难判断出他是开心还是伤心还是生气。
社会进入了快速多变的时代,“快速”使人不断地跟进时代的步伐,“多变”增加了人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压力成为时代进步的附属品,对人类心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压力。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或轻或重的压力。
就如我,一个英语成绩不怎么样的英语专业学生,在一所专四通过率低的大学里,我每天都在为明年的专四担忧,有时有些课老师讲的课我发现自己不懂不能很好地跟上时,当做习题答对率低时我都回很苦恼,甚至整天郁郁寡欢,感觉跟高考时一样压力山大。
但我知道仅仅担忧是没用的。
每天沉浸在压力当中我更难有提高,所以,我必须更努力地去复习,更勤奋地去背单词。
因为害怕过不了,所以我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压力也可以使我得到进步与提高。
所以,正如管健老师所说,当面对压力时,我们会觉得没有办法去渡过或者没有办法去解决,事实上如果你以另外的视角来看待压力的话,压力其实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可怕,所以,我们应找到压力的源头,把它当作前进路上的警钟。
适当的时候,可以出门散散心,做点放松的运动,听听轻音乐。
压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是如影随形的,我们没有办法去消除它,只能用更好的一些方式去管理或者应对。
好快,半个学期的《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就结束了,但关于心理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我会继续去了解一些心理知识的,并将我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使自己受益也帮助他人。
上学期的《学习心理学》让我在学习跟家教方面受益匪浅,这学期的《心理学与生活》也让我在交友,性格,情感等方面受益良多。
总之,我喜欢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