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合集下载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

2、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注意: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固体物质的体积与全部孔隙体积之和;堆积体积是指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与颗粒之间的空隙之和。

4、表观密度: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

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此体积即材料排开水的体积。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6、开口孔隙率:材料中能被水饱和(即被水所充满)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7、闭口孔隙率:材料中闭口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即闭口孔隙率=孔隙率-开口孔隙率。

8、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什么是绝对密实状态悬赏分:20 - 提问时间2009-8-25 20:25问题为何被关闭建筑材料课程中有“绝对密实状态”一词,绝对密实状态是什么意思啊?说的细一点哦!提问者:秦瀛- 四级答复共1 条理想状态,无孔隙的。

玻璃一类的可以理想地看做绝对密实。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减去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测量密度时,由于一般材料的内部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材料的密实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与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凡是内部有孔隙的材料,其密实度都小于1.材料的密实度反映固体材料中固体物质的充实程度,密实度的大小与其强度、耐水性和导热性等很多性质有关。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密度: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表观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间的比值。

它只考虑了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而不考虑物体内部的空隙或孔隙。

堆积密度是指物体在被堆积或压缩后的密度。

当物体被堆积或压缩时,内部的空隙或孔隙会被填充,使得物体的密度增加。

区别:
1. 表观密度只考虑了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而堆积密度考虑了物体内部的空隙或孔隙。

2. 表观密度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堆积密度是受到外界条件影响的。

联系:
1. 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都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密度。

2. 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都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或估算。

3. 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都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大小。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冷加工强化:钢材经冷加工后产生塑性变形,屈服点明显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弹性模量下降的现象。原因:钢材在冷加工时发生晶粒变形、破碎和晶格扭曲,对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
17、时效强化:经过时效处理后的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有所降低,弹性模量得以恢复的现象
18、钢材的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材料
1、土木工程材料按照化学成文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植物材料、沥青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经过有机复合制成的材料,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经过复合制成的材料);按材料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JGJ),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
冲击韧性是指刚才抵抗冲击荷载变形的能力,通常用冲击韧性值ak来表示ak=mg(H-h)/A
当温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内时,冲击韧性突然下降,钢材的断裂呈脆性,这一现象称为钢材的冷脆性。这时的温度范围称为脆性临界温度。脆性临界温度越低,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越好,越能在低温下承受冲击荷载
因时效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称为实效敏感性。
图中B上点是这一阶段的应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称为上屈服强度ReH;B下点是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是屈服阶段的最低应力,成为下屈服强度(ReL)
下屈服强度的实际意义:钢材受力达到屈服点后,变形即迅速发展,尽管尚未破坏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设计中一般以下屈服强度作为钢材容许应力取值的依据。
9、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KR=fb/fg
一般材料在吸水后水分会减弱其内部结合力,从而造成强度的下降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 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式中ρ——密度,g/cm3;m——材料的质量,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2)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ρo——表观密度,g/cm3或kg/cm3;m——材料的质量,g或kg;V 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有关。

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3)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堆积密度,kg/m3;m——材料的质量,kg;——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

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

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

材料的堆积密度与材料的表观密度、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

在捣实状态下测定的堆积密度称为紧密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英文名称:Apparent density中文名称:表观密度说明:多数材料为多孔物质,具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孔和不通的闭孔,将含有闭孔材料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第一章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有何差别?答: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2、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及抗冻性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答:亲水性:当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憎水性:当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间的吸引力;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W=(m1-m)/m×100%,材料的吸水性与其亲水性、憎水性、孔隙率及空隙特征有关;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W湿=(m含-m)/m×100%;材料的吸湿性与空气湿度大小有关;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抵抗破坏,保持原有功能的性质,KR=f饱/f干,耐水性与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和绝干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关;抗渗性: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渗透的性质,K=Qd/AtH,抗渗性与渗件总量、试件厚度、渗水面积、渗水时间、静水压力水头、孔隙率和空隙特征有关;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的性能,影像材料抗冻性的因素有空隙率、空隙特征、吸水率及降温速度。

3、实验条件对材料强度有无影响?影响怎样?为什么?答:有影响。

1)试件形状与尺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试件的抗压强度大于大试件的。

因小试件受环箍作用影响相对较大,存在缺陷的概率小。

2)实验装置情况的影响,脆性材料单轴受压时,试件的承压面受环箍作用影响较大,远离承压面试件的中间部分,受作用较小。

3)试件表面的平整度的影响,压面上有凹凸不平或缺棱掉角等缺陷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降低强度。

4)加荷速度的影响,当加荷速度过快时,由于变形的增长滞后于荷载增长,所以破坏时测得的强度值较高。

5)实验的温度、湿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材料强度降低。

散粒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散粒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散粒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密度对于矿石加工的精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的密度是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真实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实际可见表面积占假定表面积的百分比,堆积密度是指材料堆积在一起时其容量占某一容量的百分比,而真实密度则是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单位质量占单位体积的百分比。

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是直接相关的,表观密度能反映材料的实际表面积及材料的实际尺寸,而真实密度则反映的是材料的质量及尺寸的关系。

堆积密度和材料的真实密度也是有关系的,当材料表观密度高时,它的堆积密度一般也会高一些,此时,单位质量正在表观容积内占据更多空间,从而导致真实密度更高,反之亦然。

因此,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材料的真实密度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表面积越大、尺寸越大,真实密度就越大,反之,真实密度就越小,因此,在矿石加工中一定要把材料的密度考虑进去。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的测定: ☺ 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金 属、玻璃等):直接以排水法测 定; ☺ 有孔隙的材料(砖、混凝 土、石材):将材料磨成细粉以 排除其内部孔隙,经干燥后用密 度瓶(李氏瓶)测定其实际体积, 该体积即可视为绝对密实状态下 的体积。
最新编辑ppt
李氏瓶
4
2.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γ L 材料的润湿最示新意编辑图ppt
10
3.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
用润湿边角θ来反映
θ角愈小,表明材料愈易被水润湿。
当θ<90°时,材料表面吸附水,材料能被水润γ L湿而表 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亲水性材料。
θ当>θ9=0°0°时时,,材表料明表材面料不完吸全附被水水,γ 润S 此湿称。憎水性θ 材γ 料SL 。
也称容重 ,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 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作 用 :
0
m V0

算 构
式中 ρ0—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或 kg/m3 )

m —材料的质量(g或 kg)
的 自 重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 (cm3或 m3 ), 包含内部空隙在内的体积(规则几何 形状、松散体积用排液法)
1.实际密度(Density) 以前称比重、真实密度(True Density),简称密度(Density)。
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m
V
式中:ρ— 实际密度(g/cm3)
m— 材料的质量(g)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最新态编辑下pp的t 体积(cm3 )
3
1.实际密度(Density)
上述概念也适用于其它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情况,相应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基本性质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在包含内部闭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实度: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填充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空隙率:在某堆积体积中,散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亲水性材料、憎水性材料润湿角:水滴表面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

亲水性材料:当润湿角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材料:当润湿边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3.吸水率、含水率吸水性: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吸水率: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比称为吸水率。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4.耐水性、软化系数耐水性:材料抵抗水的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5.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6.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7.强度等级、比强度强度等级:指按材料强度值的大小划分的若干等级。

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8.弹性、塑性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二、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1. 密度(p)
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p = m/V
式中p ----- 密度,g/cm3;
M ——材料的重量, g;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cm3。

这里指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是同一含义,在建筑材料学中,习惯上称之为“重量”。

对于固体材料而言, rn 是指干燥至恒重状态下的重量。

所谓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体积。

建筑材料中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

对于这些有孔隙的材料,测定其密度时,应先把材料磨成细粉,经干燥至恒重后,用比重瓶(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然后按上式计算得到密度值。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数值就越准确。

2. 表观密度(p o)
表现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P o= m/V0
p o--- 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 ----- 材料的重量,g或kg;
Vo ——材料的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含了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含有水分时, 它的重量积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测定表观密度时,以干燥状态为准,如果在含水状态下测定表度, 须注明含水情况。

在试验室中测定的通常为烘干至恒重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质地坚硬的散粒状材料,如砂、石,要磨成细粉测定密度需耗费很大的能量,一般测定其密度,在应用
过程中(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近似代替其密度。

3. 堆积密度(p0)'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p0'=m/V'0 (10-1-3 )
其中po ---- 堆积密度,kg/m 3;
M ——材料的重量,kg;
Vo ——材料的堆积体积,m 3。

这里,材料的重量是指自然堆积在一定容器内材料的重量 ;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 的容积。

容器的容积视材料的种类和规格而定。

材料的堆积体积既包含内部孔隙也包含 颗粒之间的空隙。

(二)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用下式计算
孔隙率 p= 5-Z^xioo% =(i-£1)x100%
'1 ' (10-1-4)
孔隙率相对应的是密实度,即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可用下式计算
密实度 D 二一xl00% = — X 100%
K p (10-1-5)
孔隙率或密实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

材料内部孔隙的构造可分为连 通孔和封闭孔,连通孔不仅彼此贯通还与外界相通 ,而封闭孔不仅彼此不连通,而且与外界 相隔绝孔隙按尺寸的大小又可分为极微细孔隙、细小孔隙和较粗大孔隙。

孔隙的大小、 分布、数量及构造特征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问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用下式
计算: 与空隙率相对应的是填充率, 即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

可用下式 计算:
(三 )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
组成建筑物的材料经常与水或空气中的水分接触, 而处于材料、水和空气的三相体 系中,水分与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在三相交点处,沿水滴表面的切线与 ]00% =(
100% 為 Po 100%= I 一 P
(10-1-7) HX )% (10-1-6)
水和材料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e,称润湿边角。

一般认为:当 e < 90°时.如图10-1-1 (a),表示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当e >90°时.如图104(b),表示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建筑材料中的混凝上、木材、砖等为亲水材料,沥青、石蜡等为憎水性材料。

亲水性材料表面做憎水处理,可提高其防水性能。

(四)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常用吸水率来表示。

按下式计算
巴二叫100嗚
式中W吸——材料的吸水率,%;
M o——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g;
M——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重量,g。

吸水率有重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之分,上式定义的吸水率为重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入饱和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

材料的吸水率与孔隙有很大关系,若材料具有微细而连通的孔隙,则吸水率较大,若具有封闭孔隙,则水分难以渗入,吸水率较小;若具有的孔隙较粗大,水分虽容易渗入,但不易在孔内保留,仅起到润湿孔壁的作用,吸水率也较小。

所以,不同的材料或同种材料不同的内部构造,其吸水率会有很大的差别。

吸湿性是指材料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常以含水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W 含——含水率, % ;
M 0——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 g;
M 1 ——材料在含水状态下的重量, g 。

空气湿度发生变化时,含水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平衡含水率。

通常材料大量吸湿后,会造成材料重量增加、体积改变、强度降低,对于保温材料来说,还会显著降低其保温绝热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