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中考语文注意事项及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大全

中考语文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修改病句归类训练及答案1、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用介词"对"错误;造成主客体颠倒;应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是40岁以上的人对他却是很熟悉的"..2、这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得冠军;而且一连战胜六个强劲对手.. 应先战胜对手后夺得冠军..3、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4、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应改为"就陆续有人……"..5、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应改为"这场春雨断断续续地一下就是……"..6、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7、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8、罪犯对儿童以最毒辣的手段进行最残酷的迫害.. 应改为"罪犯以最毒辣的手段对儿童……"..9、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首先应是"接近文学";然后才是"爱好文学".. 10、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首先是"值得肯定";然后才“令人留恋"..11、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应改为"勤奋学习的主动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调一下..12、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13、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应改为"也就是更新过时的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14、现在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希望广大消费者引起注意;不给唯利是图者以可乘之机..应改为"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注意"..15、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16、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有两处语病;一是"云层中的降雨"应改为"雨水";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收集、冷冻、提炼、分析"..17、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18、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对和国际接轨……的确感到不习惯"..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二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020中考语文:几大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0中考语文:几大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0中考语文:几大需要注意的问题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几大需要注意的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几大需要注意的问题中考语文复习要讲究方法,同样多的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教会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会使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将更好。

结合中考说明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中考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立足教材复习以“教材”为主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达标复习以“学生”为本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复习的主体也应是学生,复习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凸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以求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另,教师还应面向学生的“全体性”,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因人分层分类分要求去训练,尤其是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优等生可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三、强化基础复习打好知识之基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加强学生对字的音形义,词的遣词造句,句的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实际运用,古诗文的积累等方面的把关训练。

这样,才能牢固学生的知识之根子,可让学生临考不惧,下笔不乱。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

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2020年7月整理).pdf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2020年7月整理).pdf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看点1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中考语文考点(2020年7月整理).pdf

中考语文考点(2020年7月整理).pdf

语文中考考点自查一、积累与运用1.字音字形。

(冲刺资料、小粉、延时资料)【重点关注:易错字音、字形】2.词语运用。

(冲刺资料、小粉、延时资料)【重点关注:双音节词的区别、成语的词性(褒、贬)、成语的适用对象】3.病句。

常见病句:(1)语序不当:【注意易错结构:_____和(及、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搭配不当:【注意搭配时的易错结构:_____和(及、并)_____】主谓搭配不当。

如:情绪+痛苦、动植物+发芽等等。

动宾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

【注意:看到似乎是一面对两面的句子,一定要再三确定后再下结论。

切记!切记!!切记!!!】(3)成分残缺:①缺主语。

【注意:介词掩盖句子的主语。

如:通过……,使……;经过……,让……;由于……,令……等】②缺宾语。

【宝典】:提炼句子的主干:主谓宾(4)句式杂糅:常见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原因是……造成的;包括……组成的;旨在以……为目的;靠的是……取得的;……的原因是……的结果;是由于……的结果;之所以……的原因等等。

(5)多重否定不当。

如:难道有谁不承认她的进步不是努力的结果?;避免不再发生。

(6)语意不明。

如:几个学校的领导、刘叔叔和李阿姨的女儿等等。

(7)语义重复。

如:大约五百人左右。

(8)大杂烩放送。

如:无时无刻不=时时刻刻都;减少、降低、缩短等等不能用倍数。

欢迎整理添加别的病句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排序。

【重点关注:关键词(代词、关联词)】方法:①通过选项的观察(一般选项中排在第一位的只有3个序号)先排出第一位的序号,然后再在剩下来的两个选项中通过比对选出正确答案;②通过观察序号,根据内容和关键词,选出必须放在一起的序号,或者找出序号的前后关系,从而在下面的四个选项中找出符合你排序的选项。

2020年中考语文精华知识点总结

2020年中考语文精华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020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中考语文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答题技巧一、要点概括类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二、感想启迪类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1.词语品味: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2.句子品味: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四、献策举例类1.问题献策分类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五、句子仿写类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

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20中考语文注意事项及知识点汇总2020中考语文注意事项及知识点汇总
01
中考语文注意事项
1. 选择题保留圈点痕迹,便于最后检查。

2. 说明文严格对照全文,在文章中划线标记,例如划下某句话后旁边写6.B,意味着第六题B选项相关。

3. 文言文课内选择,要注意特殊字词解释是否严谨,比如词类活用;也要注意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描述是否过分。

4. 主观题书写注意条理,要做到字迹清晰,也要有效利用空间,少留白。

5. 课外文言翻译题注意成分补全,理解题注意结合全文。

6. 现代文阅读注意审题,按对应公式作答,多角度诠释,别怕啰嗦。

7. 综合性学习注意图文转化。

8. 名著阅读大题要结合原文信息,人物评价带故事,最好分出优缺点。

9. 作文审题立意后先花两三分钟设计大纲,想清楚每段写什么,结合叙述的技巧。

10. 作文扣题很重要,段与段的过渡和照应处尽量与主题关联。

11. 作文不必追求思路的奇险,多用描写代替平铺直叙。

12. 最后一点比较玄学,检查很重要,但是特别纠结的选择题,最好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出题人未必有山路十八弯的心思。

02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03
记叙文阅读方法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整体感知的内容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如《藤野先生》。

整体感知的方法
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如《春》。

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

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

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

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
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

"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

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

如《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

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

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回扣原文。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

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

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

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

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

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

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

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

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

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组织表达。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

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

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阅读、作文、文言文】七八年级
由于初中语文和小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可能孩子刚开始会有不适应。

就算孩子语文成绩退步了也不要惊慌,家长应该做的是应该帮组孩子仔细分析丢分的原因。

1、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重点,在学校认真读书记笔记即可,不如用多出来的时间多读几本好书。

2、阅读方面:需要开始系统地掌握初中阅读理解中的知识点:文章的语言、结构、主题、材料、表达方式等内容,积累一定的阅读答题技巧。

3、作文方面:了解考试时作文的评分要求,学会不同类型作文的基本写法,有意识地运用写作技巧。

比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立意的新颖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文言文方面:要注重字的积累,总结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文章中的含义,归纳总结并记录,方便随时翻看。

5、文学常识方面:选取代表性时期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为主线,以历年的中考题为基础,注重记忆,重点都要背下来。

【归纳、梳理、总结】九年级
马上要面临中考,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得牢,到了这个阶段会很轻松,主要任务就是查漏补缺,家长要帮助孩子对整个知识进行归纳、
梳理、总结。

在作文方面还是要提醒一句,要多学习一些作文修改的技巧,准备一些作文的素材,关注近一两年的热点时事,以便在考试时可以应对自如。

最后,放松心情,轻装上阵,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吧。

作为家长得清楚了解在什么阶段我们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在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时别慌,按照既定的目标坚持下去。

家长的淡定平和,也会给孩子传达出一种力量和信号: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父母相信你!这对于孩子来说,将是莫大的鼓舞,也是一颗定心丸,有利于孩子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2020中考语文注意事项及知识点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