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塑料制品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塑料制品广泛运用于日用品、交通运输、建筑装修等领域,而塑料产品的结构设计关系到它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和品质等方面。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探讨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一、材料选择1.合适的原材料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关键之一。

应该根据产品的用途、负荷条件、使用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原材料,以保证产品品质、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优劣比较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该进行优劣比较。

对于不同的原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是有区别的,应进行深入了解和对比分析,给出合理的选择建议。

二、结构设计1.结构简单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应该尽量简单。

简单的结构有利于加工工艺的控制,并且能够提高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避免孔洞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应该避免出现孔洞。

孔洞会导致产品强度下降,增加在使用过程中的破裂风险,同时也会对产品品质造成影响。

3.考虑产品重量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以及需要承受的重量,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结构。

同时,应该尽量避免设计过度的结构,从而减轻产品的重量和成本。

4.考虑使用寿命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强度设计。

这样,可以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5.符合人体工程学对于需要与人体接触的塑料制品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原则进行设计。

这样,可以确保产品的使用舒适性和人机工程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加工工艺1.优化加工工艺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优化加工工艺,保证加工过程的平稳和产品品质的稳定。

同时,应该注意加工周期的时间控制和保护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原材料不被污染。

2.选择高质量的设备在进行塑料制品加工时,应选择高质量的设备。

高质量的设备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塑料产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家居用品、玩具、电子产品外壳等等。

而塑料产品的结构设计对于产品的质量、外观和使用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外观结构、力学设计、成型工艺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探讨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外观结构设计1、造型设计造型设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造型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美观度,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参考生产企业相应产品在外观造型上的优化。

同时还需要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将造型与其他方面的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2、尺寸设计在设计产品尺寸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人体工学和使用习惯,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我们还需进行模型的三维数据分析,以确认设计尺寸是否合适。

二、力学设计塑料制品的力学设计主要是针对产品的负载、疲劳、变形等方面进行的。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复杂性和耐用性。

1、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同的塑料材料有着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不同类型的塑料产品,我们需要根据其使用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和使用,而且,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可回收性、抗氧化性、耐久性等因素。

2、设计承载力设计产品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承载力,以保证产品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断裂、变形等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塑料制品往往具有大型面板或外壳,因此在考虑承载力时应注意加强框架约束,以消除塑料制品的变形或脆性断裂。

3、环境适应性设计塑料制品在不同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用途等因素。

例如,某些塑料制品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符合精度要求;而另一些型号的产品需要涉及强化和额外验收等工艺,以防水或防腐等方面进行特殊处理。

三、成型工艺1、成型材料选择在选择成型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其强度、可加工性等。

常见的塑料成型方法有吹塑、注塑、压缩成型和挤出成型等,而不同的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对于塑料成型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复杂性、成本、加工时间等因素。

塑胶件结构设计方案

塑胶件结构设计方案

塑胶件结构设计方案引言塑胶件在各个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其结构设计方案对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塑胶件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讨论,探讨结构设计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

结构设计原则1. 符合产品功能和使用要求在进行塑胶件的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确保塑胶件能够满足产品所需的功能要求。

例如,如果塑胶件用于承载重量,则需要考虑其强度和刚度;如果用于密封材料,则需要考虑其密封性能。

2. 合理利用材料在塑胶件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通过合理的形状设计、壁厚控制和孔洞设置等手段,达到最佳的材料利用效果。

3. 提高设计可生产性在塑胶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可生产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简化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4. 考虑装配和维修性在塑胶件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装配和维修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塑胶件易于装配,并且方便进行维修和更换。

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 壁厚控制塑胶件的壁厚对其性能和生产工艺有着重要影响。

过厚的壁厚会增加材料的消耗,并降低塑胶件的强度和刚度;而过薄的壁厚则容易导致塑胶件的变形和破裂。

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塑胶件的壁厚,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生产效果。

2. 强度和刚度要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功能要求,需要合理设计塑胶件的强度和刚度。

通过在关键部位增加加强结构或调整几何形状,可以满足产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3. 模具设计在进行塑胶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模具设计。

合理的塑胶件结构设计能够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4. 表面处理和装饰塑胶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表面处理和装饰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方便后续的表面处理(如喷塑、镀银等)和装饰操作,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附加值。

塑胶件结构设计方法1. 结构拓扑优化结构拓扑优化是一种常用的塑胶件结构设计方法。

通过应用有限元分析和优化算法,将原始的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结构形式和性能。

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塑胶结构设计规范1.材料选择:在选择塑胶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化学性质、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

应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塑胶材料,确保其达到所需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

2.结构设计:要合理设计塑胶结构,以提高其刚度和强度。

应注意避免在塑胶结构中产生应力集中和应力积累,采取合适的加强结构设计,如搭接、激光焊接等,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3.壁厚设计:塑胶制品的壁厚设计是确保其强度和刚度的重要因素。

壁厚过厚会增加成本和重量,而壁厚过薄则会降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因此,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塑胶材料的特性,合理确定壁厚。

4.型腔设计:型腔设计是塑胶制品成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型腔的设计应考虑到塑胶熔体的流动性和充模性,以确保成型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排气和冷却系统的设计,以避免空气和热量对成型件造成不良影响。

5.连接设计:塑胶制品的连接设计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连接处应采用结构合理、牢固可靠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粘接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塑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松动和变形。

6.表面处理:塑胶制品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表面处理的可行性和效果,如喷漆、喷涂、电镀等。

7.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塑胶制品生产的关键环节。

模具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结构形状和尺寸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成型工艺的要求,如浇口、顶针设计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模具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总之,塑胶结构设计规范是保证塑胶制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证。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壁厚设计等,可以提高塑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一文看懂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一文看懂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一文看懂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是指在设计塑胶制品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以确保产品具有较好的结构设计、性能和品质。

下面一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进行说明。

一、结构合理性塑胶制品的结构合理性是指在产品的设计中,结构要简洁、紧凑,且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结构还应考虑产品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以确保产品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二、材料选择在塑胶制品的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合适的材料能够提供较好的强度和耐用性,同时还要满足产品的外观和质感要求。

在材料选择时,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包括承受的载荷、环境条件等。

此外,还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成本,以确保产品的可制造性和经济性。

三、模具设计塑胶制品的模具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一环。

模具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要求,以及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减少产品的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精度。

此外,还要注重模具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四、设计审查设计审查是确保产品设计合理性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设计审查应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模具设计等方面。

通过设计审查,可以发现和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可制造性。

五、设计创新在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要注重创新。

创新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设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推进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结构创新。

总之,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是指在设计塑胶制品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指导方针。

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模具设计以及设计创新都是塑胶产品结构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可以确保塑胶产品具有较好的结构设计、性能和品质。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减少应力集中: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产品的断裂和损坏。

可以通过增加圆角、过渡半径和增加支撑结构等方式来减少应力集中。

2.提高结构刚度:塑料产品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刚度,以保证其在使用中不易变形和破损。

为了增加产品的结构刚度,可以采用加强筋、加厚结构和增加内部支撑等方法。

3.增加产品的抗疲劳性:塑料产品在长时间使用或重复加载下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为了提高产品的抗疲劳性,可以采用设计增加圆角和过渡曲线,同时避免锐角和过渡面等设计措施。

4.考虑产品的装配性: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时,应该考虑产品的装配性,使得产品易于装配和拆卸。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拼接接口、预留装配空间和减小装配工艺难度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装配性。

5.考虑产品的可维修性:塑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坏或磨损,因此需要考虑产品的可维修性。

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易损部位的更换和修理,尽量采用可拆卸结构和标准化零件,以方便维修。

6.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时,需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要保证塑料产品在正常使用和意外情况下都能够满足安全要求,避免出现塑料破裂、断裂和松动等情况。

可以通过增加防护结构、增加强度和使用合适的材料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7.选择合适的材料:塑料产品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用的材料。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考虑材料的强度、硬度、耐温性、耐化学性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塑性等因素。

8.结合生产工艺: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时,需要结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来考虑设计要求。

不同的生产工艺可能对产品的结构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注塑工艺需要考虑产品的模具结构和塑料流动性等因素。

总结起来,塑料产品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强度、刚度、抗疲劳性、装配性、可维修性、安全性和材料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塑料产品。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重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重点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重点一、材料选择塑胶产品的结构设计首先要考虑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塑胶材料。

常见的塑胶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酯(PET)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产品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耐候性、电气性能、透明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如流动性、热稳定性、收缩率等。

材料的选择不合理会导致产品性能不达标或加工工艺困难,因此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前进行充分的材料筛选和试验。

二、结构设计塑胶产品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外形设计和内部结构设计。

外形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美观和人机工程学等因素。

合理的外形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内部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强度、稳定性和装配性等因素。

合理的内部结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和损坏。

此外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和生产效率。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设计。

三、模具设计塑胶产品的生产需要模具进行注塑成型。

模具设计是塑胶产品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尺寸、形状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塑工艺,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加工工艺。

模具的设计要求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和低成本,需要充分考虑模具的结构强度、冷却系统、顶出系统、塑胶流道等因素。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

四、加工工艺塑胶产品的加工工艺是塑胶产品结构设计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和效率。

常见的塑胶加工工艺有注塑成型、吹塑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等。

在选择和优化加工工艺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特性和生产要求等因素。

合理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本文将围绕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一、塑胶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 确保产品精度在设计塑胶模具时,要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这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塑胶材料的收缩率、流动性等特性,并在模具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

2. 易于加工与装配模具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复杂的设计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可能影响模具的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顺序。

3. 高效生产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生产效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辅助时间。

例如,通过优化流道设计、缩短冷却时间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4. 安全可靠5. 维护方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损坏等问题,设计时应考虑模具的维修便捷性,降低维护成本。

二、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流程1. 分析产品结构在设计模具前,要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产品的尺寸、形状、技术要求等,为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模具类型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类型,如单腔模具、多腔模具、热流道模具等。

3. 设计分型面分型面是模具闭合时,分离塑胶制品和浇注系统的界面。

设计分型面时要考虑产品的脱模斜度、外观质量等因素。

4. 设计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制品的质量。

设计时应关注流道截面积、长度、浇口位置等因素。

5. 设计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对塑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时要考虑冷却水路的布局、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温度等因素。

6. 设计顶出系统顶出系统的作用是在模具开模时,将制品从模具中顺利取出。

设计时要确保顶出力均匀、可靠,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

7. 绘制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三、塑胶模具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 充分考虑塑胶材料的特性,如收缩率、流动性、热稳定性等。

2. 优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选择
1.2、壳体厚度
1.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
2、脱模斜度
2.1、脱模斜度要点
3、加强筋
4
5
6
7、
1
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

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
如框架、壳体等。

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

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
架、镜片等。

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较好
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

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常用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力较
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

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2。

1.3、厚度设计实例
塑料的成型工艺及使用要求对塑件的壁厚都有重要的限制。

塑件的壁厚过大,不仅会因用料过多而增加成本,且也给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延长成型时间(硬化时间或冷却时间)。

对提高生产效率不利,容易产生汽泡,缩孔,凹陷;塑件壁厚过小,则熔融塑料在模具型腔
2
图1-1
b.凡塑件精度要求高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c.凡较高、较大的尺寸,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d.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e.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f.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公差范围内。

g.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

一般情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大于3°,
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大于2°。

h.带革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加3°~5°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咬花深度而
定,一般的晒纹版上已清楚例出可供作参考之用的要求出模角。

咬花深度越深,
脱模斜度应越大.推荐值为1°+H/0.0254°(H为咬花深度).如121的纹路脱模斜
i.
1.5°;3
4、柱和孔的问题
4.1、柱子的问题
a.设计柱子时,应考虑胶位是否会缩水。

b.为了增加柱子的强度,可在柱子四周追加加强筋。

加强筋的宽度参照图3-1。

柱子的缩水的改善方式见如图4-1、图4-2所示:改善前柱子的胶太厚,易缩水;改善后不会缩水。

图4-1
图4-2
4.2、孔的问题
a.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b.孔与塑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制或作为
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缘用凸台来加强。

c.侧孔的设计应避免有薄壁的断面,否则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现象。

图4-5
5
通常采取螺丝加卡扣的方式来固定两个壳体,螺丝柱通常还起着对PCB板的定位
倍。

=2×
)=
5.3不同材料、不同螺丝的螺丝柱孔设计值如表5-2、表5-3所示。

5.4常用自攻螺丝装配及测试(10次)时所要用的扭力值,如表5-4所示。

6、止口的设计
6.1、止口的作用
1、壳体内部空间与外界的导通不会很直接,能有效地阻隔灰尘/静电等的进入
2、上下壳体的定位及限位
6.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1、嵌合面应有>3~5°的脱模斜度,端部设计倒角或圆角,以利于装配
2、上壳与下壳圆角的止口配合,应使配合内角的R角偏大,以增加圆角之间的间
隙,预防圆角处相互干涉
3、止口方向设计,应将侧壁强度大的一端的止口设计在里边,以抵抗外力
4、止口尺寸的设计,位于外边的止口的凸边厚度为0.8mm;位于里边的止口的凸
边厚度为0.5mm;B1=0.075~0.10mm;B2=0.20mm
5、美工线设计尺寸:0.50×0.50mm。

是否采用美工线,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6.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装配后在止口位,如果面壳大于底壳,称之为面刮;底壳大于面壳,则称之为底刮,
段差均会存在,只是段差大小的问题,尽量使产品装配后面壳大于底壳,且缩小面壳与底壳的段差
图6-1
7、卡扣的设计
7.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2、上下盖装饰线(美工线)的选择
3、卡钩离角位不可太远,否则角位会翘缝
4、卡扣间不可间距太远,否则易开缝
8、装饰件的设计
8.1、装饰件的设计注意事项
1.装饰件尺寸较大时(大于400mm2),壳体四周与装饰件配合的粘胶位宽度
要求大于2mm。

在进行装饰件装配时,要用治具压装饰片,压力大于
3kgf,保压时间大于5秒钟
2.外表面的装饰件尺寸较大时(大于400mm2),可以采用铝、塑胶壳喷涂、
不锈钢等工艺,不允许采用电铸工艺。

因为电铸工艺只适用于面积较小、
,塑胶
B 值根据ID设计要求取值。

8.3、电镀塑胶件的设计
塑胶电镀层一般主要由以下几层构成,如下图所示:
a.电镀件的厚度按照理想的条件会控制在0.02m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生
产中,可能最多会有0.08mm的厚度,所以对电镀件装配设计时需要关
注。

镀覆层厚度单位为μm,一般标识镀层厚度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
注镀层厚度范围
b.如果有盲孔的设计,盲孔的深度最好不超过孔径的一半,且不要对孔的
底部的色泽作要求
c.要采用适合的壁厚防止变形,最好在1.5mm以上4mm以下,如果需要
作的很薄的话,要在相应的位置作加强的结构来保证电镀的变形在可控
的范围内
1.按钮裙边尺寸C≥0.75mm,按钮与轻触开关间隙为B=0.20mm;
2.水晶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0-0.15mm;
3.喷油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20-0.25mm
4.千秋钮(跷跷板按钮)的摆动方向间隙为0.25-0.30mm,需根据按钮的
大小进行实际模拟;非摆动方向的设计配合间隙为A=0.2-0.25mm;
5.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加0.15
mm,如喷橡胶油按键与基体的间隙为0.3-0.4mm;
6.表面电镀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5-0.20mm;
7.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如图9-2所示:
普通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D=1.20-1.40mm,一般取1.40mm;
所示;
,如
图10-1
11、胶塞的设计
1.TPU塞开塑胶模具;
2.胶塞需设计拆卸口(≥R0.5半圆形);
3.所有塞子(特别是IO塞)不能有0.4mm厚度的薄胶位,因插几次后易变形;
4.壳体耳机处开口大于耳机插座(PLUG)单边0.3mm;耳机塞外形与主机面壳配
合单边间隙0.05mm;
5.耳机塞插入耳机座部分设计“十”筋形状,深度插入耳机座2.0mm,筋宽0.8mm,
外轮廓与phonejack孔周圈单边过盈0.05mm。

“十”筋顶面倒R0.3圆角,方便插入;
HB左
13、触摸屏与塑胶面壳配合位置的设计
图13-1
图13-2
13.1、触摸屏相对应位置塑胶面壳的设计注意事项
1.塑胶面盖窗口边缘和触摸屏动作区之间的距离(周边)以1.50-
2.00mm
为合适,通常取1.50mm。

见图15-1、15-2所示;
2.3D建模时,触摸屏的外形尺寸按触摸屏图纸的最大公差尺寸确定,配合的塑胶定位尺寸只需在此最大外形尺寸上单边留0.15mm的间隙即可;
3.为预防止触摸屏因变形而被挤压扭曲,需要在触摸屏与塑胶面壳之间、触摸屏与TFT之间用具有适当弹性和强度的EVA来减震,压缩前EV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