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内营养管理

合集下载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由新生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 和药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肠内营养管 理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团队成员共同制定肠内营养计划,确 保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 高整体工作效率。
定期质量评价与反馈
设立肠内营养管理的质量评价指标,如营养摄入量、体 重增长情况等。
育。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
03
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进行
补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喂养不耐受预防与处理
缓慢增加喂养量
根据早产儿的耐受能力, 逐步增加喂养量,避免一 次性过多喂养导致不耐受。
调整喂养方式
采用持续胃管喂养或间歇 胃管喂养等适合早产儿的 喂养方式,减少不耐受的 发生。
延续性护理支持途径
出院后随访
建立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制度,定 期了解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喂养
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线上咨询平台
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为家庭提 供线上咨询和答疑服务,及时解 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家庭教育讲座
定期举办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相 关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成 员的喂养知识和技能水平。
社区支持网络
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早产儿 肠内营养管理的社区支持网络,为 家庭提供便捷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06 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策略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明确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剂量 和速度等关键操作点。
制定详细的肠内营养配方及制 备方法。
确立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监测和 评估标准。
提供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流程的正确实施。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

由于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全、特殊的营养需求等原因,这类婴儿常常需要通过肠道途径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是婴儿生命和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48小时内通过腹腔或脐静脉输入混合营养液,同时保持肠道通畅,利用微量元素、营养素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肠道给予婴儿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降低感染、炎症和结构性肠病的发生率,提高婴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策略如下:1. 胃肠功能和营养评估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评估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是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肠道运动、排便情况、吸收利用能力、营养摄入等。

针对婴儿不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情况,根据肠内营养支持的规划和实施,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2. 肠内营养液选择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未充分发育,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选择低渗肠内营养液,避免肠道充血、纤维化和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

应优先选择乳清蛋白和植物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液,以保证婴儿的质量和量。

此外,在营养液中添加益生菌有利于维护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3. 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胃肠功能、口服进食情况、营养需要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方案。

通常从10-20ml/kg/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逐渐增加到目标量,同时关注肠道通畅的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剂量,预防和治疗肠道闭塞等併发症。

4. 肠道通畅的维护早产儿的肠道易发生闭塞、水肿等情况,肠道通畅性是保证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对于闭塞的婴儿,应采取保守治疗如体位调整、按摩以及应用轻柔灌肠等方法,以保持肠道通畅。

同时应定期观察婴儿的肠道排便情况和腹部情况,及时发现肠道併发症。

5. 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容易发生併发症,如肠道闭塞、肠胃胀气、脾功能亢进等。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这些婴儿由于早产等原因,生长发育较为不健全,因此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策略来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干预策略:1. 评估婴儿胃肠道的成熟度:根据婴儿的胃肠道发育情况,可以确定是否适合开始肠内营养支持。

通常需要通过观察婴儿的吮吸能力、排气情况以及粪便状况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

2. 利用母乳: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物,对于VLBW婴儿更是如此。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并增强免疫力。

鼓励和支持婴儿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提供必要的乳房护理和心理支持。

3. 逐步启动肠内喂养:对于胃肠道功能较为成熟的婴儿,可以逐步启动肠内喂养。

初始阶段,可以以极小量的母乳或配方奶进食,并逐渐增加量和浓度,以适应婴儿的消化能力。

4. 监测肠道反应:在肠内喂养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肠道反应和消化状况,包括观察婴儿的引流情况、腹部肿胀、呕吐等症状。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VLBW婴儿,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临床需要,调整肠内喂养的量和配方,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6. 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胃肠道系统,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的方法来改善其功能。

通过早期皮肤接触、轻柔的按摩和体位调整等方法,刺激婴儿的肠道运动和排气,促进肠道蠕动。

7.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产婴儿由于肾脏功能不健全,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尿量和电解质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肠内喂养液的配制。

8. 进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由于早产婴儿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在肠内喂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补充。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养的效果。
02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母乳
总结词
母乳是早产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 活性物质,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早产儿 快速生长和发育。此外,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早 产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因此,能提供足量母乳的 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母乳喂养。
鼻饲喂养
总结词
鼻饲喂养适用于无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肠道发育。
详细描述
鼻饲喂养是指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内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无 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鼻饲喂 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喂养量和速度,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同时,需要定期检查和清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喂养不耐受
总结词
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接受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 腹泻、呕吐等。
详细描述
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与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喂养量过多或过快、乳糖不 耐受等因素有关。处理方法包括减慢喂养速度、减少喂养量、更换低乳糖或特殊 配方奶等。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喂养方法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早产儿肠内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早产儿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其快速 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配方奶
总结词
早产儿配方奶是一种模拟母乳的营养食品,专门为早产儿设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能量,能够满足早产儿生 长发育的需要。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指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的婴儿。

这些婴儿通常需要在NICU 中接受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是其早期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1. 确定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肠内营养支持计划应该是根据婴儿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定制的。

在制定计划时,护士和营养师需要参考受体婴儿的胃肠系统功能、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转运蛋白和酶的功能、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等因素。

护士需要与医生和营养师密切协作,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2. 实施肠内营养的逐步增加
在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前,婴儿需要先适应肠内营养。

护士应该逐渐增加婴儿的肠内营养,以避免胃肠系统过度负担和副作用。

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过程应该是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 确保营养平衡
婴儿需要特定的营养摄入来支持其生长和发展。

在给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时,护士应该确保营养平衡。

这包括提供合适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4. 管理并发症
肠内营养支持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厌食、腹泻、高反流、肠穿孔和肝损伤等。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症状和体征,及时干预和治疗并发症。

5. 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
由于VLBW婴儿需要长时间入住NICU,并且需要复杂的护理,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护士需要向家庭提供支持、教育和资源,以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婴儿的健康状况和日常需求。

《新生儿肠内营养》课件

《新生儿肠内营养》课件

混合喂养
当无法完全母乳喂养时,可以选择混 合喂养,即同时使用母乳和配方奶喂 养。
混合喂养时需要注意新生儿的反应, 如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时需要及时调 整喂养方式。
混合喂养时需要注意母乳和配方奶的 比例,逐渐增加配方奶的量,减少母 乳的量,直至完全过渡到配方奶喂养 。
04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
生长监测
体重监测
定期测量体重,观察体重 增长是否符合正常曲线。
身长和头围监测
测量身长和头围,评估宝 宝的整体发育状况。
皮下脂肪厚度监测
皮下脂肪厚度是反映宝宝 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消化系统监测
排便情况
观察宝宝排便的次数、颜色和质 地,判断消化是否正常。
腹胀和肠鸣音监测
通过触诊和听诊判断宝宝的消化 状况。
呕吐物监测
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判断是否存 在消化问题。
营养状况评估
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营养素水平,评估宝宝的营养 状况。
骨龄测定
通过测定宝宝的骨龄,评估宝宝的骨骼发育状况 。
免疫功能评估
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可评估宝宝的免 疫功能是否正常。
05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常见问题与处 理
喂养不耐受
总结词
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接受肠内营养时出现的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如腹胀、 腹泻、呕吐等。
《新生儿肠内营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肠内营养概述 •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喂养方法 •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 •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 新生儿肠内营养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新生儿肠内营养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婴儿。

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和对外界环境的脆弱性,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策略来保障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给予婴儿合适的营养,并重建肠道功能。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

以下是一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1. 早期开展灌肠: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开展灌肠是重要的护理干预策略之一。

灌肠可以通过肠道给予婴儿必需的营养,促进肠道发育和功能恢复。

灌肠可以选择母乳、人工奶或特殊配方乳等,根据婴儿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2. 建立适宜的灌肠方案: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和营养需求,制定适宜的灌肠方案。

一般情况下,灌肠的频率和容量需要根据婴儿的胃肠功能、体重增长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还需要注意灌肠的速度和温度,以保证灌肠的成功和安全。

3. 监测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通过监测婴儿的肠内营养吸收情况,可以了解灌肠的有效性和婴儿的肠道功能。

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粪便频次、颜色、质地和形状,以及监测婴儿的体重和生长情况来评估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

4. 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给予婴儿灌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灌肠配方、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接触病原微生物等措施来实施。

5. 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育: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其发育。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行腹腔灌洗和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等来实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干预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早期开展灌肠、建立适宜的灌肠方案、监测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和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等措施,可以帮助超低出生体重儿实现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新生儿,他们出生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和高级护理,其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情况常常受到严重影响。

在早期的生命阶段,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他们的营养摄入和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策略对于VLBW儿的生存和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期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功能不成熟,因此不能立即从口服摄取足够的营养。

而且,由于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和机械通气等治疗,口服摄取也很困难。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发育。

研究表明,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维持肠黏膜的健康,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干预策略1. 评估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营养状况、消化功能、肠道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通过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通过观察排便情况、腹部触诊等方式,评估消化功能和肠道健康。

还需要评估他们的呼吸情况、循环情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2. 制定营养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

营养方案应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以确保他们的全面营养。

还需要根据他们的消化功能和肠道健康情况,确定适合的饮食配方和饮食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营养吸收。

3. 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在制定好营养方案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如果婴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可以采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CNE)的方式,通过输注肠内营养配方,满足其营养需求。

如果肠道功能相对成熟,可以逐渐过渡到间断肠内营养支持(INE)的方式,让他们逐渐适应口服摄取。

4. 监测和调整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营养状态和肠道健康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2)促进各组织器官的成熟 (3)防止营养缺乏和过剩
(4)保证神经系统的发育
(5)有利于远期健康
10
新理念:
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目标不仅要达到相似 胎龄的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而且要 达到与正常胎儿相似的体成分和功能状态。
早产儿的健康有质和量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种理想的目标,近年来主张 积极的肠内外营养策略,且需特别考虑蛋白 /能量比。
新生儿肠内营养管理
2019年11月
一、概述
我国每年出生约150万早产儿,占全球早
产儿总数的1/10以上。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逐年提高,早产儿的 营养与健康成为热点。
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 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
2
危重抢救技术 日趋成熟
危重抢救技术
开展危重儿及 提高
早产儿的抢救
如何保证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 正确的引导:帮助母亲建立信心, “袋鼠式”
护理、克服困难。指导产后6h内开始吸奶,每 天吸奶>8次,母乳的保存方法等。 积极的支持:是否在NICU积极倡导母乳喂养, 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国内大多 NICU无母乳库及缺乏母乳强化剂。
22
喂养方式

人工喂养: 经口喂养 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
出院 后
“适度的”全肠 内营养,提供合 理喂养方案帮助 其完成追赶生长
15
母乳喂养
肠内营养
经口喂养

奶瓶喂养

人工喂养

鼻胃管喂养

管饲喂养

周围静脉
式 肠外营养
鼻十二指肠喂养
中心静脉
16
三、肠内营养(EN)
喂养指征及禁忌症 喂养方式 EN推荐摄入量 喂养成功的策略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乳品的选择
乳品的选择

无乳糖配方乳 适用于腹泻>3天,乳糖不耐受 的新生儿,及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和小肠造瘘) 患儿,不宜长期使用。
以水解蛋白为氮源的婴儿配方乳 适用于胃肠功 能不全(如短肠和小肠造瘘)和对蛋白质过敏的 婴儿。
特殊配方乳 适用于代谢性疾病和人(苯丙酮尿 症患儿专用奶粉)。
40
乳品的选择新进展
相对禁忌症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 克需液体复苏、或血 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5ug/kg.min、PDA需药 物或手术关闭)及各种 原因所致多脏器功能
障碍。
19
喂养方式

喂养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吸吮、吞咽、呼吸和 三者间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NE成功生理学基础—胃肠道功能成熟
协调的吸吮和吞咽(34周); 胃部排空; 小肠正向蠕动(小于31周几乎无推进
37
乳品的选择

婴儿配方乳 768kcal/100ml。
早产儿配方乳 专为早产设计,强化了各种营养 素,热卡密度约80kcal/100ml 。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乳 适用于出院后早产儿,各 种营养素和能量介于早产儿配方乳和婴儿配方乳之 间的一种过渡配方,热卡密度约73kcal/100ml。
17
喂养指征
指征
无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消化道出 血、相对血流动 力学相对稳定。
开奶
出生体重>1000g生后 12h内开奶; 有严重窒息、脐动脉插 管或出生体重< 1000g 可延迟至生后24-48h开 奶。
18
喂养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等原因所致消化道 梗阻,消化道出血、 怀疑或明确诊断为 NEC 。
咽能力。 管饲喂养 管饲法为一种非生理性的喂养方法,
使早产儿吸吮机会受限,故应配合非营养性吸 吮,逐步向经口喂养过渡。
喂养方式

管饲喂养适应症: <32周早产儿; 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 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者; 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24
管饲喂养
推注法 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
不推荐!
(重力 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


喂养) 流和胃排空延迟者。

胃 管 喂
间歇 输注法
采用输液泵输30min~2h,间隔 1~4h ,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 排空延迟的患儿。

二 指 肠 喂
持续
连续20~24h用输液泵输注喂养。 此方法仅建议用于上述两种管饲

输注法 方法均不能耐受的新生儿 。
8
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目标

足月儿的营养目标 “适度的”营养使体重增长速 度与生长曲线平行。 早产儿的营养目标 提供“积极的、个体化的”营 养支持使生长速率接近宫内生长速率到矫正胎龄达40 周;促进器官系统发育(尤其是脑)防止宫外生长迟缓或 过剩引起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
9
早产/低出 生体重儿营
养管理的目标
38
早产儿配方奶
体重 (g)
蛋白质需求 (g/100kcal)
500–700
3.8
700–900
3.7
900–1200
3.4
1200–1500
3.1
1500–1800
2.8
1800–2200
2.6
2200-3500
2.3
3500+
1.8
早产儿母乳* (g/100kcal)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11
新生儿营养支持参考标准
足月儿 营养参考标准是纯母乳喂养 儿,体重增加25-30g/(kg.d) 。
早产儿 胎儿的宫内生长资料提供了 早产儿在生后达到矫正胎龄40周之前的体 重、身长与头围增加速度的理想标准。目 标体重增长速度≥18g/(kg·d),身长增加 0.7-1.0cm/周,头围增加0.75-1cm /周, 参照Fenton(2013)的宫内生长曲线。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发生率高,胎龄越小、体重越低, 发生率越高
国内报道体重<2000g发生率在20-50% 国外Akintorin报道:体重<1000g,发生率71%;
体重1000-1250g,发生率38% 国际上对喂养不耐受尚无统一的定义,单纯以胃残余
量不能完全确认喂养不耐受
喂养不耐受
远期影响
生长迟缓,婴幼期的 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落 后;
追赶过快,增加青春 期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 患病风险。
7
两个概念

宫外生长迟缓(GUER):指早产儿 即生后纠正胎龄40周内生长速率低于宫 内孕晚期的生长速率,≤相应宫内生长速 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并可影响头围 和身长。
营养程序化:即在发育的关键期或 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 能产生长期乃至终生的影响。
12
生长曲线Fenton 2013
2013年Fenton等∞1对2003 年制定的Fenton生 长曲线 进行了修订。
使用范围:胎龄22-50周 数据来自意大利、德国、
苏格兰、美国、澳 洲、加 拿大等6个发达国家的人 群,样本量约4百万
13
三阶段营养方案
针对早产儿,也适用于足月儿
过渡阶段
36
优先选择母乳
营养性作用 加快胃排空,减少留 减 少腹胀,提高加奶速度
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 NEC 抗炎作用 抑制病原体的结合 抗炎症反应 益生元效应 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定植
抗感染作用 细胞 (巨噬细胞, T、 B 淋巴细胞) 乳铁蛋白 溶菌酶 低聚糖 脂肪酸,单甘油酯类 分泌型IgA CD14

早产儿住院期间:首选强化母乳;次选早产儿配 方乳。
强化母乳(80-85kcal/100 m1)喂养者需要至少持 续至胎龄40周;
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 半量强化(73kcal/100 m1),根据生长和血生化情 况调整强化的剂量。
41
乳品的选择新进展

出院后 首先选择强化母乳喂养;次选早产儿配方 乳喂养。 建议早产儿配方喂养的时间为早产儿出院 后至少至校正年龄3-6个月,有条件时可至 校正年龄1岁。
稳定生长阶段 出院后阶段
生后7-10天内
以新生儿疾病 和生理学不稳 定为特征
临床状况平稳 至出院
生理病理状态 基本稳定 体重增长
出院至纠正胎 龄l岁
家庭喂养 完成追赶生长
14
各期营养目标
过渡
稳定 生长
“基础的”营养 支持,预防过度 分解维持营养和 代谢的平衡
“积极的”营养 支持,提供充足 营养支持达到宫 内生长速率
技术
关注营养
重视营养
忽视营养
3
世界最小存活婴儿
2006年10月24 日 出生地:美国
孕周21+5周
体重:284克
身 长:24公分
二、营养支持的基本理论
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目标
分 三
及参考标准


三阶段营养方案
6
早期营养 重要性
近期影响
提高危重新生儿 存活率;
宫外发育迟缓、
脑发育、营养程序 化。
性)。 结肠排空。
20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是最佳选择,可提高免疫力、促进脑及视网膜
发育,是其他喂养无法替代的。 近年来,国际卫生组织机构积极倡导在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母乳喂养。 早产母乳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
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 可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21
喂养方式

处理:禁食、胃肠减压、积极抗感染、肠 外营养和支持治疗,肠穿孔需手术治疗。
30
NEC发病机制
早产
肠道不成熟 肠动力 循环调节
屏障功能
免疫防御
基因易感性
NE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