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透了三焦,所有疑难杂症都迎刃而解
《立新说》经脉——三焦

《立新说》经脉——三焦导读:人体全身所有之气,包括了脏腑气、经络气、呼吸气、营卫气等等。
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三焦之所以能主气,主要是源于元气,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泻,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中医理论离不开气,人体的机能运动,是气推动和激发的结果,人的感觉、思维、情志等精神心理现象也是气活动的产物,人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摄取“清气”,呼出“浊气”,从水谷等饮食物中汲取“水谷精气”,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正气”则代表着人的抗病能力。
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邪气与正气争斗的过程,而针灸所能做的,就是调理气血。
其实在内经医学理念里,气和血,都是气,《灵枢·营卫生会》说:“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九针最擅长的就是调理经络之气和脏腑之气。
《灵枢·经脉篇》曰:“三焦主气所生病。
”人体全身所有之气,包括了脏腑气、经络气、呼吸气、营卫气等等。
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三焦之所以能主气,主要是源于元气,但三焦并不是元气本身。
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
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现在医学界很多人将内经所说的三焦误认为实体器官在看待,这必然导致很多错误的医疗行为发生。
关于三焦,是有形还是无形,中医界历来都争议很大,有人根据《难经》所言“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认为三焦“有名无形”,有人认为三焦是“胰腺”,有人认为是“网油白膜”。
明白了人体的“三焦”,所有疑难杂症,都可迎刃而解!

明白了人体的“三焦”,所有疑难杂症,都可迎刃而解!“人体新器官”——间质组织2018年纽约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团队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发现了一个从未被注意到的“人体新器官”——间质组织。
它可能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间质可充当“减震器”,减轻人体组织受到的损害,更重要的是,它也可能与癌细胞的扩散有关。
这个被研究人员命名为“间质”的新器官,存在于皮肤表层下方,用来连接动脉、静脉、肌肉筋膜、肠道、肺等五臟六腑及泌尿系统等等所有器官和组织,被研究人员称为“液体流动的高速公路”。
图像来源:《Scientific Reports》间质约占身体体积的20%,可能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比皮肤面积还大。
在这之前,“间质”单纯被视为一种结缔组织,功用并未受重视。
这个新的发现有很多学术意义和医学应用价值,比如西医对病因认识的错误因此而显现出来了。
它并不只是因为细胞病变,而是细胞所依赖生存的组织液环境的改变,毕竟细胞相对于它所依赖生存的环境,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们之所以病变,是组织液环境异化,使它们不得不变。
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必须改变细胞所依赖生存的组织液环境,即对身体整体的管理。
这种对疾病的认识更新,又一次证明了古老中医学整体认识观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中医学治疗疾病很注重一个'调'字,调和阴阳,调理体质,通过各种手段去改变人体的内环境,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与西医只注重对抗、拮抗、切除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更为有趣的是这次发现的这个所谓的'新器官',其功用与形态描述,跟我国中医典籍中记载的'三焦'极其相似。
“三焦”三焦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孤腑',其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
这也与间质组织的隐秘性,在长达150年间末被发现亦有相似之处。
在功用上,间质组织被称为是'液体流动的高速公路',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息息相关,而三焦有诸如通调元气、疏通水道的功用。
理三焦——三焦是元气和水液的重要通道

理三焦——三焦是元气和水液的重要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也是六腑之一。
三焦可使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的气化。
《难经·六十六难》指出:“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素问·灵兰秘典论》还这样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也就是说,三焦也可以使全身的水道通畅,所以把它又称为“决渎之官”。
人体中的水液之所以能够正常地排泄,这与三焦的气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关于三焦,由于某些具体的概念不够明确,从《难经》提出“有名无形”后,引起后世的争议,但是人们对三焦的生理功能的认识一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三焦的认识,不能只是拘泥于它是哪个实质性器官和指某个实际部分,而是在于研究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三焦有各自的生理特点:——上焦如雾上焦为横膈以上,包括心肺、胸、头面部及上肢。
《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关于上焦的生理特点,《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上焦如雾”。
也就是说,上焦心肺敷布气血,就像雾露弥漫的样子,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
——中焦如沤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
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整个脾胃的运化功能,《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中焦如沤”。
所谓“如沤(浸泡的意思)”,是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
——下焦如渎下焦是指胃以下部位,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等。
但由于肝肾同源,肝肾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又将肝肾都归属于下焦。
《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下焦如渎”。
所谓“如渎(沟渠的意思)”,是形容下焦肾与膀胱排泄水液的作用,犹如疏通沟渠,使水浊不断外流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直接受三焦的管理,如果三焦不通,必然是疾病丛生。
三焦调理

三焦调理何为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
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
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
("沤"即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
)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
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
("渎"指沟渠。
)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是气血水的通道,上焦是气和水的通道,中焦是血和水的通道,下焦是水的通道。
脉内和脉外,中焦和上焦,又是相互沟通的。
三焦是六腑之一,主要有三大功能:1、通行原气。
2、运行水谷。
3、运行水液2、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调理适应人群肺气不足、心气不足、胸闷气短、头疼、头晕、颈椎酸疼、手臂麻木、用脑过度、压力大等灵气充能套装,上焦调理疗程水疗精油10ml、经络通按摩精油100ml、肩颈丹20粒小麦胚芽油、橙花、洋甘菊、薰衣草、檀香等、上焦的功能、上焦主气;1、心的功能----------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2、肺的功能----------主呼吸、朝百脉、主宣发、外合皮毛3、上肢的问题--------麻木、肩周炎、无力4、头面部-------------头疼、头晕、记忆力、面黄、色素沉着话术;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分为三焦,分别主:上焦主气、中焦主血,下焦主水。
首当其冲的就是上焦的气循环,因为气不行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由于上焦掌管着大脑、手部、肩颈及心肺功能,上注于头部和脸部及心肺的血液都要通过上焦,若是气循环不畅的话,上焦的气堵在颈部就会照成颈部硬化疼痛,堵在心脏就会造成心气不足,心慌、胸闷等问题,如果气瘀在肩部关节就会出现肩周炎的问题再者堵在肺部,肺逇功能就是主呼吸的,一旦受堵就会肺气不足,造成人没力气,气虚气喘等问题。
如何认识中医的三焦

如何认识中医的三焦上一篇/ 下一篇 2008-09-01 13:23:10查看( 47 ) / 评论( 1 ) / 评分( 5 / 0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有名无形,也是多年来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
就部位而言,膈以上心、肺为上焦;膈与脐之间脾、胃为中焦;脐以下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历代医家多指胸、腹膜与大网膜者,也有说指淋巴系统回收水液者,莫衷一是。
实际上三焦并非独立的内脏,而是脏腑的分类定位和参与气化的的脏腑的综合功能。
三焦总司人体的气化,就是指整个新陈代谢全过程。
《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焦的心肺能宣发由中焦上输的水谷精气,使之遍达全身以温养肌肤、骨节、通调腠理,供给各组织器官以丰富的营养,就好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全身。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脏密切配合完成上焦敷布营养的功能。
二者的关系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中焦脾胃的功能是腐熟沤渍食物,使其中的精微物质气化以化生营气,所以说中焦主化。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
脾胃阴阳相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相互协调完成中焦腐熟水谷的功能。
下焦主要功能是泌别清浊,排出大小便。
水液经肾脏的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并排出体外。
肝脏并不在脐下,却归下焦者,何也?原来肝主疏泄,物质的分解代谢和最终产物形成都是在肝内完成的。
如尿素是氨基酸的最终产物,就是在肝内由氨合成的。
(肝内合成糖原等为了储藏,该功能在中医上应属于脾。
)肝的疏泄与肾的封藏功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肾脏的滤过、分泌、重吸收过程的协调控制。
例如钠离子的重吸收还是排泄的多少,就是由肝、肾的疏泄和封藏来决定的。
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的生理功能也是由肝肾的疏泄封藏来协调决定。
调气血,理三焦

龙源期刊网
调气血,理三焦
作者:
来源:《现代妇女》2016年第07期
华佗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
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
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胸、头部、上肢和心肺两脏,是以心肺之气的“开发”和“宣化”,将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等“若雾露之溉”布散于全身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上焦如雾”。
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是以脾胃的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泌糟粕,蒸津液”为其主要生理特点,故称“中焦如沤”。
下焦是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其主要生理特点是传化糟粕和尿液,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
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为身体服务。
对于它的具体形状,现代有的医学专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实际的功用。
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
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
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功用——通调水道和运化水谷。
青黛科技多年来针对身体三焦特征、结合中医古方,研发出全国独有的清、调、养系列产品,调理肺脏毒素、脾胃湿热气、大肠垃圾,如您有此方面的亚健康问题,可致电联系。
(责编悬塔塔)。
三焦者,决渎之官,你知道三焦的主要功能吗?

三焦者,决渎之官,你知道三焦的主要功能吗?中医对于藏象的某些认识,历来都有争议,比如命门、三焦、心包等。
我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又必须对这些知识有个认识。
《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运行水液的功能。
上焦敷布气血,像雾露一般弥漫,灌溉并滋润着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中焦腐熟、运化水谷,像水上的浮泡一样微妙,化生气血。
下焦排泄水液,就像疏通沟渠以利水通行一般,使水液的代谢与排泄正常运行。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并有“孤府”之称。
一般认为,三焦是对人体某些部位和内脏等生理病理的概括。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对于三焦的认识,笔者认为三焦在人体的实体来说,是人体的腺体与某些膜状及网状物质。
1.上、中、下三焦共同的生理功能(1)三焦通行诸气三焦是诸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敷布于五脏六腑,温养于全身,故三焦是元气运行之通道。
(2)三焦运行水液《素问》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之意;渎,沟渠。
决渎,即疏通水道,说明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之道路。
2.上、中、下三焦各自的生理特点(1)上焦如雾上焦的生理功能为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因此《灵枢》将其概括为“上焦如雾”,即指上焦具有宣发卫气、布散精微的作用。
上焦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与“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有很大的关联,丘脑,主管人体的嗅觉和内脏反射,以及人体水液及营养物质的代谢;垂体,主管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甲状腺,主管汗液、食欲、体温、神经调节。
“上焦如雾”的作用,还有一种一种解释,就是上焦的功能有如雾一般让人猜不透,从这个角度看,上焦的功能还亟待研究。
(2)中焦如沤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灵枢》概括为“中焦如沤”,即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三焦的概念及功能

三焦的概念及功能之阿布丰王创作2009-05-26 11:14三焦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也是具有争议较多的概念.三焦,为六腑之一,与心包络(膻中)相内外,有名而无形.从部位而言,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指胸膈以上部位,功能以“宗气”为代表;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功能以“中气”为代表;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功能以“原气”为代表.焦有热之意,可理解为活力、力量.名词释意:宗气:由自然界吸入之清气和脾胃所化营卫之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形成气海,上出喉咙,助肺发声;上贯心脉,助心行血;下注丹田,资养原气.中气:泛指脾胃之气.将水谷转化为精微之气,上输于肺,其中清的部份形成营气,运行于脉内;浊的部份形成卫气,运行于在脉外.原气:又称元气,真气,由先天之精所化.藏于丹田,籍三焦、经络为通路运行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获得元气的温煦、推动与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活动.概括而言,三焦具有两年夜功能,一是通行诸气,正如《难经·三十八难》所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二是运行水液,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言:“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水液的上下运行,全赖诸气的升降运动,而诸气又依附于津液而得以升降运行.因此,气运行的路途,肯定是津液升降的通路,而津液升降的通路,也肯定是气运行的通道.在上一节水代谢中曾提到肺在水代谢中的作用,即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可见,肺脏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健旺对三焦功能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进而对气与津液的正常运行起到保证作用.因而,在日常中我们应重视对呼吸的调节.在“风咳”一节提到“妃面浮如盘,是气逆之象,亦是肺通调水道之职晦气之象”.现在就可深入理解到,妃面浮是由于肝升肺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后,肺气不降反逆(呈现咳嗽),使三焦通调水道功能失职,而呈现“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的现象.名词解释:宣发:是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也就是升与散.肃降:是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也就是沉与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透了三焦,所有疑难杂症都迎刃而解
“作为爱好中医的你,可曾听三焦?”那什么是三焦呢?五脏六腑听说过吧?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so: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三焦长啥样,你画个给我看看
额,画不出来!
《难经》、《千金方》、明代孙一奎说:有名无形明代虞搏、张景岳说:腔子,装者五脏六腑的大腔子
米饭饼说:so,它独孤求败,我实在画不出啊!米饭饼你别捣乱!
在形态方面,目前部分学者认为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故有“孤腑”之称。
但更重要的并不在于确定三焦是属于哪个实质性脏器,而是在研究和掌握三焦在生理,病理学上的实际意义。
上、中、下焦里各住了谁《内经》对上、中、下三焦的位臵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
原文大体指出了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
上焦里装着心、肺;中焦里装着脾、胃;下焦里装着肾、泌尿系统。
有人此时曰:咦?肝,去哪儿了?自古肝肝争不休啊!有人偏中焦,有人偏下焦三焦除了是个装东西,还会点啥?
1,三焦达人,元气的别史
《难经?三十八难》:“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
”
元气是毛东西?厉害啊,word 气!
是你身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元气的根,就在肾里,据可靠消息,应该在右肾里,所肾右命门。
肾有了元气,活的很滋润啊,但其他脏腑也需要元气才有生命力啊。
这就是要靠咱们的别史了——三焦达人。
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
2,水液运行的主通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之意,渎,沟渠。
决渎,即疏通水道。
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和肠、肾和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
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
-还记得我们画过的圆圈吗?-▼胃就好比一个粉碎机,把东西混合一下。
消,要靠脾了,运化还要靠于脾阳。
谁来暖这个脾土呢?就是藏在肾水里的相火啊!《难经》十八难曰:手心包,少阳三焦火也,(右尺)生足太阴脾,足阳明胃土(右关)。
三焦本身没有火,它是运送肾中相火的别史。
如果三焦运送的相火衰弱,火不生土,脾气脾阳衰微无力运化水湿。
左边脾气不升、肝不能随之升,心火不能下降。
右边胃失和降,胆随胃降不得,水火不交,阴阳不得沟通,万病至此而生。
三焦独主水道,三焦之火秘上温脾胃而水道通。
三焦健而通畅,才能让这个圈圈转起来、转起来!
郑钦安书中写到本华佗《中臧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是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
以天、地、水分释上、中、下三元之气。
升则由水而地而天,降则由天而地而水,反三合一,故地居中为调和阴阳之枢机,而三焦为人身最关要之腑。
在三焦之气及药品性味上探取化机,可调和阴阳治愈疾病的道理,比如著名的柴胡汤。
调畅三焦气机,补中、疏木、降胆、温肾这是解开一切疑难
杂症的秘匙!
《伤寒论》:小柴胡汤【药方名称】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功能主治】和解少阳。
治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上焦中焦下焦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以后待续!谁可以把辣么难讲的三焦说的这么好玩?我,觉得我很牛b
不服?来战呀!嘻嘻,欢迎留言讨论我们是脑洞很大的【素问轩】中医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