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水稻
作物栽培学(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一)水稻的“三性”
1.感温性
水稻是喜温作物。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延迟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便延迟分化。
这种特性乐为水稻的“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有一段不受光、温影响的时期。
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
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水稻,一般都是感温性强百感光性迟钝的品种。
(二)水稻“三性”的应用
1.栽培上的应用
2.制种上的应用
3.引种上的应用。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3-4

穗颖花数决定时期 每穗颖花数为一次、二次枝梗数与每条枝梗上 颖花数的乘积。 一般而言,同一品种一次枝梗数较为稳定,二 次枝梗数和每条枝梗上颖花数受环境影响极大。
按叶——穗同伸关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在 叶龄余数2.5-1.5期间,为促大穗关键时期。 按叶——穗同伸关系,花粉母细胞发育在叶龄 余数0.8-0 期间,为减少枝梗、颖花退化关键时期。
根
种子根(初生根) 不定根(次生根)
完全叶
叶片 叶枕、叶舌、叶耳 叶鞘
叶舌 叶片
collar 叶枕 叶耳
叶鞘
叶背面有明显的叶脉
midrib 中脉
叶脉
三、水稻分蘖
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
分蘖结构
叶 茎 分蘖鞘 根
分蘖分级
一次分蘖 二次分蘖 三次分蘖
四、水稻茎
茎的组成:
伸 长 节 和 节 间 节
第3叶露尖时,不完全叶节开始长根,胚乳养分 基本耗尽,此时光合能力不强,苗弱,易死苗。 ——增加N供应(1叶1心期施断奶肥)
二、叶生长
叶生长过程分为4个阶段:
叶原基分化
叶组织分化(大、小维管束)
叶片伸长 叶片抽出(叶鞘伸长) 以上每一阶段大约经历1个出叶周期(叶龄期)
叶叶同伸关系:
种子胚中已分化形成3个幼叶 (胚芽鞘、不完全叶、第1叶)和 1 个叶原基(第2叶),萌发后,外部 长1叶,内部分化1个叶原基。
2004-2006年武运粳7号主茎出叶数
2004 播期(月/日) 主茎出叶数 5/22 17.4 2005 5/20 17.6 2006 5/23 17.5
主茎出叶进程在栽培上的作用
主茎出叶进程是水稻器官分化形成和采取栽培 措施的时间尺度,是水稻科学栽培之根本。 本地品种正常播期条件下主茎出叶总数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

(二)目标、任务与内容
目标与任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质;每公顷6吨提高至8 吨,品质符合市场要求。 内容:分三步走。至2015-2017年,集成与推广实用技术,达 到单产7吨,初步改善稻米品质现状;至2025年前后,加强技 术创新,产量达到8吨,基本实现稻米优质化;第三步,单产 稳定在8吨以上,全面实现稻米优质化。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 稻属(oryza)植 物; ✓目前全球稻属植物已知有20多个种,栽培种只有2个,即普遍 栽培稻(Oryza sativa) 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na); ✓普通栽培稻全球分布,占栽培稻面积的99%以上,非洲栽培稻 仅分布于西非,丰产性差,但耐瘠性强。
(2)土壤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条件:耕层厚度、酸碱度、养分水平、质地、 有机质含量(一些微量元素影响垩白、蛋白质含量 等) 海拔高度:影响机制与温度有关
2、水稻是高产作物
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 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高产潜力; 全球高产纪录逾每公顷15吨; 经济系数高,干物质积累大
3. 水稻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深水稻、旱稻 分布广 耐酸、盐等(淹水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稻 的 类 型
4、稻米营养价值较高
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 稻米含粗纤维少,淀粉粒 小,易于消化,各种营养 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 都较高,特别适合人体需 求。
2、环境与栽培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气象因子对稻品质的影响 土壤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栽培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作物栽培学课件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1
3 水稻的生育类型
•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 期的相互关系在具体品种和栽培条件下的反 应。
– 营养生长期主要标志是分蘖 – 生殖生长期的主要标志是穗分化。 – 分蘖终止期(拔节始期)与穗分化始期并不总是 衔接的,依品种、播插期及其他栽培条件而变化。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1 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
• 2 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
• 3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 • 4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 5 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 6 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作物栽培学
第四章 水稻栽培
主讲教师:李雁鸣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
第四章 水稻栽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育秧
第四节
2015年4月19日
水稻插秧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
第五节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图片来源
–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是限制高产稳产 的因素之一。水稻根部有通气组织,可以从 地上部取得空气,因此可以在水层下栽培。 通过水层管理,既可以满足生育要求,又可 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生物环境,促控生长发 育,因而可以获得高产和稳产。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6
(一)水稻的栽培特点
1 水稻的生育阶段
• 插秧稻的 幼苗期在 秧田(含 部分分蘖 期)。 • 分蘖期、 长穗期和 结实期在 大田(本 田)(图 4-2)。
《作物栽培学》水稻教案

《作物栽培学》水稻教案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植物生产原理任课教师第三章水稻部分计划学时8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意义及水稻的起源、分布与类型的必要性;2、掌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了解和掌握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学习水稻的类型、水稻的生育特性、水稻育秧及稻田管理技术难点:水稻的生育特性思考题:1.河南省水稻生育特点?2.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
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二)水稻生产重要的原因1、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水层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发生。
2、稻米的品质好,是人们喜爱的粮食之一。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μm)、小麦30-45μm、玉米35μm,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吸收的Pr成份较多。
3、水稻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Pr、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
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一)世界分布水稻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其中90%的水稻集中在亚洲,美洲次之。
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尼,但是中国稻谷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1、生产概况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
水稻总产量世界第一,我国部分省(市)水稻面积及产量(1993)省(市)全国湖南四川江西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总产(万吨)3615 464 267 353 220 304 358 261 141 面积(万亩)43942 5665 3120 4840 3166 3141 3351 3248 1545 单产(Kg/亩)415 409 428 365 349 485 535 402 457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四川、江西;均在4000万亩以上。
最新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概述ppt课件

单产 (kg/亩)
407.9 202.3 298.0 163.6 260.7 214.4 215.8 203.7 391.4 496.5 211.9 628.7
总产量 (万吨)
16761.8 13351.4
5185.0 2700.0 2190.0 1317.1 1021.9
675.1 986.3 903.4 214.5 580.0
面 积
45533 6039 4565 4298 3945 3628 3567 3418 3255 3204
( 万 亩 )
单 产
390 388 444 328 353 339 455 492 384 379
( Kg/亩 )
总 产
17770 2344 2027 1411 1391 1228 1622 1680 1249 1217
( 万 吨 )
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 四川、江西;均在4000万亩以上。单产 最高的是辽宁,平均亩产518kg。
我国还是水稻科技强国。
•世 界 矮 秆 稻 育 种 的 “ 绿 色 革 命 ” 源 于 我
国;
•我国的杂交水稻更是举世闻名; •我国水稻的栽培技术也是突出的。
我国稻作科技的发展
◆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
据史书(《诗经》《淮南子》《周礼》《战国 策》《史记》等)记载,距今5000年的神农时代, 我国已开始稻作栽培。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发现距今 6700-7000年的稻作遗址。
◆ 新中国成立以前水稻生产停滞不前
1936年全年播种面积3.45亿亩,单产仅165公斤, 为新中国成立前有记载的最好年成。
国别
意大利 俄罗斯 阿根廷 乌兹别克斯坦 墨西哥 澳大利亚 土库曼斯坦
作物栽培学-水稻1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田的耕作制度 五、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我 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 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占全球(%)
90.30 5.90 3.16 0.56 0.09
单产(t/ha)
3.97 4.08 4.58 1.88 5.69 7.51
FAO年统计数据,2004
亚洲主要产稻国水稻生产概况
国家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日本 韩国 菲律宾 泰国
总产 (104t)
17890 12620
5181 1109 673 1337 2617
米糠
谷壳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全球 亚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面积(104ha) 15326 13454 783 1022 59.4 7.4
占全球(%)
87.79 5.11 6.67 0.39 0.05
总产(104t)
60850 54946 3587 1922 338 55.6
-
-
作物栽培学-水稻

-
-
233.6
8.0
1870.1
29.5
53.8
237.8
8.3
1963.4
39.7
53.3
237.0
8.8
2089.2
39.9
61.2
239.8
8.1
1937.3
41.2
54.4
220.3
8.2
1801.3
41.5
58.0
201.0
8.4
1693.2
41.1
57.6
198.2
8.6
1709.9
40.6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田的耕作制度 五、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我 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 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3. 江苏水稻生产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中国是世界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种植面积 占世界水稻面积的20%左右,仅次于印度;总产量 占世界总产的3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稻谷平均单产达到6.3t/hm2(420kg/ 亩),比世界平均3.8t/hm2高出65%。
8.7 3.7 3.3 3.7 1.0 1570 77.0 77.7 59.0 5.1 1330 85.0
9.3 4.0 3.6 4.8 0.9 1640 84.1 70.4 59.1 5.5 1160 70.6
数 Techn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品种类型和稻作制度有多种多样: 海南岛一年三季连作;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雨季连作。 黑龙江漠河可种植生育期短,抗寒力强的品种。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二. 水稻生产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是亚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全球水稻栽培面积约为16000万hm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主要稻米输出国的出口量动态变化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主要稻米输入国的进口量动态变化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300
90
250
200
60
150
100
30
50
0
0
面积、单产 总产
中国大陆 印度 印尼 越南 泰国
孟加拉国 缅甸
菲律宾 巴西
巴基斯坦 柬埔寨 美国 日本 埃及 韩国 尼泊尔
尼日利亚 马达加斯加
斯里兰卡 老挝 秘鲁
总产(百万吨) 面积(百万亩) 单产(千克/亩)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世界稻米库存及库存消费比率
Area (106ha) 145.5431 10.5764 6.5444 0.6915 0.1076
% 89.04
Production (106t)
650.0551
% 90.49
6.47 27.2688 3.80
4.00 35.7865 4.98
0.42
4.3008
0.60
0.07
0.9341
0.13
7.3 3.8 3.6 3.9 1.1 1610 99.7 74.0 73.8 5.4 1550 96.3
10.6 2.3 2.8 3.6 1.0 1570 96.0 55.0 53.0 5.6 1360 86.4
9.8 2.5 3.2 3.9 0.6 1660 95.0 61.0 58.0 5.7 1450 87.2
11.0 3.2 2.9 3.9 1.1 1630 88.0 70.0 62.0 6.8 1320 81.0
11.5 2.7 3.2 3.6 1.3 1650 93.0 60.0 56.0 6.4 1440 87.2
8.3 2.7 3.3 2.8 1.0 1610 84.8 59.2 50.0 4.2 1290 79.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第2章 水稻 Rice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1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一.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
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2.稻米的营养价值高 3.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广 4.水稻是高产作物 5.水稻适应多种生态环境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 产量仅次于小麦。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 %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均 居粮食作物之首。
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世界水稻生产与消费变化趋势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的稻谷年产量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012年世界水稻主产国家或地区面积、产量比较
650
210
600
550
180
500
450
150
400
350
120
项目
糙米 小麦 玉米 大麦 小米 高粱 黑麦 燕麦
粗蛋白(%) 赖氨酸(g/16gN) 苏氨酸(g/16gN) 蛋氨酸+半胱氨酸(g/16gN) 色氨酸(g/16gN) 能量(kj/100g) 蛋白质吸收率(%) 生物价(%) 蛋白质利用率(%) 有效蛋白质含量(%) 可吸收能量(kj/100g) 可吸收能量(%)
3. 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米糠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 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 的磷化合物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5. 水稻适应多种生态环境
可在酸性红壤,含盐稍高的盐碱土、低洼沼泽 地等其他作物不能适应的土壤上栽培。
Yield (kg/667m2)
297.8 171.9 364.6 414.7 578.7
World
163.4630 100 718.3454 100
293.0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变化趋势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世界水稻面积分布(%)
亚洲 美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世界
>90 约4 约3 <1
<1
100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The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Rice Production (2012,FAO)
Continents
Asia Africa Americas Europe Oceania
2. 稻米的营养价值高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含淀粉77.6%,淀粉粒最小(3-10μm);
蛋白质7.3%(少数高达12-15%),并含有营 养价值高的赖氨酸和苏氨酸;
粗纤维少,易消化。各种营养成分可消化率 和吸收率高。
《作物栽培学》 第2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8种主要粮食作物营养价值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