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作者:————————————————————————————————日期:《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设计高一化学一、教案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①本节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心理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3)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4)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列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现过程,认识海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水资源和化学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化学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课前搜索、选择信息资源,课堂交流共享资源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知识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热爱化学。
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2)提升爱护自然资源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设计高一化学一、教案背景1. 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①本节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2.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心理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3 )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4)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列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现过程,认识海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水资源和化学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化学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课前搜索、选择信息资源,课堂交流共享资源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知识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热爱化学。
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2)提升爱护自然资源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从海水中提取溴和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实验原理和方案设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信息容量大,教学设计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解决内容多、时间短的矛盾。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设计高一化学一、教案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就是开发与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与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①本节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与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瞧待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与能力。
2、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心理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3)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4)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与信息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列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现过程,认识海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水资源与化学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化学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课前搜索、选择信息资源,课堂交流共享资源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知识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热爱化学。
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2)提升爱护自然资源意识与合理开发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从海水中提取溴与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实验原理与方案设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信息容量大,教学设计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解决内容多、时间短的矛盾。
名师教学设计《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完整教学教案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一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位于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涉及海水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业中的从海水制镁、溟、碘等工艺流程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常见的工业生产流程、技术,可在有关物质分离、提纯、转化、检验等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在探究海水提取镁、漠、碘等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案中构建从自然提取各种化学物质的理论模型,养成从化学角度思考实际问题、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体会化学方法与技术对开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作用,感悟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从而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核心知识所包含的基本观念、学科思维等, 并对其进行提炼加工,在教学设计中将这些基本观念和学科思维方法转化为课堂问题和学生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一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提升(1)在查阅海水资源的特点、应用及海水淡化的方法原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会化学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2 )在探究海水提镁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对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促进宏微辨识、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 )在巴拉尔发现滨的科学探究史料学习过程中,探究海水提溟的工业方法,体会化学方法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4 )在角色扮演的思考及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形成从化学角度,用化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方法采用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实现在活动探究中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海洋赏宝一一提升信息素养展示海洋的照片。
[学生]由学生推选的活动主持人主持本环节任务1到任务4的成果展示活动。
[教师]教师综合评价各小组成果,协助主持人开展活动,维持活动秩序。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3.培养学生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海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海水的淡化、盐化和其它利用方法;3.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海洋的广阔和海水的咸度特点,引起学生对海水资源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关于海水开发利用的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分别介绍海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海水资源是指海洋中的水资源,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能源,但其中的盐度较高。
3.海水淡化与盐化(30分钟)讲解海水淡化的两种常见方法:蒸馏法和逆渗透法,并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然后讲解海水盐化的方法:太阳盐田和人工盐田,并说明其过程和利用价值。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4.其它海水资源的利用(30分钟)介绍除淡化和盐化之外的其它海水资源利用方法,如海水养殖、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矿产开发等。
讲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感知到这些利用方法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5.环境保护与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20分钟)讲解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如盐化会造成土地的不可耕种,海洋污染将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并讨论学生对此的看法和建议。
6.实践活动(20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方案。
每个小组设计完毕后,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7.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收获,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解程度和环保意识;2.设计小组讨论和方案展示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保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意识。
教学设计9: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第2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从学生的认识起点出发,突出化学实验功能,发展化学实验素养;使学生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这一核心观念。
①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本节内容包括海水淡化和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本节课提供了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很好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氯、碘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卤素间的置换反应;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及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并且对海水资源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物质分离的一些基础知识,必修I 学习过蒸馏水的制取、食盐的精制,能熟练的掌握各种分离方法,这些都为学习创造了条件。
但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本节课是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很好的切入点,如果在了解海水资源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初步学会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是一节特别有价值的课。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形成与培养,需要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才能可能达成。
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单一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多媒体展示法:由老师提供大量的图片、图表、资料、事例、多媒体课件等大量信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
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海水淡化、海水提盐、海水提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海水资源的概述2.海水淡化技术3.海水提盐技术4.海水提溴技术5.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
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讲授新课:讲授海水资源的概述、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提盐技术、海水提溴技术、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基础知识。
3.实验教学:进行海水淡化、海水提盐、海水提溴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4.复习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海洋资源的知识。
五、实验教学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器材:蒸馏设备、萃取设备、吸收设备等。
3.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海水样品;(2)采用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3)采用萃取法进行海水提盐;(4)采用吸收法进行海水提溴。
4.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学设计6: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金属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意义。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案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2.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介绍我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钟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教学过程【板书】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引入】海洋水资源:海水中水的储量约为1.3×109亿吨,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7%。
海水中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的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或从海水中把盐分离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
【板书】一、海水淡化【板书】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板书】二、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指导学生阅读】由于与岩石、大气、生物的相互作用,海水中溶解和悬浮有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按含量计,水中的H、O两种元素,加上Cl、Na、K、Mg、Ca、S、C、F、B、Br、Sr等11种超过总量的99%,其他为微量元素,总计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洋有取之不尽的化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①本节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心理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3)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4)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据列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现过程,认识海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水资源和化学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化学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课前搜索、选择信息资源,课堂交流共享资源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知识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热爱化学。
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2)提升爱护自然资源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实验原理和方案设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信息容量大,教学设计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解决内容多、时间短的矛盾。
海水中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的化学工业生产问题学生都不熟悉,未曾见过,因此教学中可用实验室实验模拟的方法来模拟工业生产原理,理解工业
生产原理,然后再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来增加感性认识从掌握知识。
学生讲本组负责的小课题汇报后,我始终围绕“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重点来展开,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来梳理、归纳各个海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方法,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海水资源的丰富巨大,有充分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又将知识的落脚点回到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基础知识(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单质的置换、蒸馏实验、物质的检验实验等),突出化学和资源开发两条主线。
本节课的模式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的比较好。
每个学习课前就一个题目学习,积极准备,分工合作。
汇报课成了学生们的交流平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会将自己的汇报与其他小组的对比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互动的效果也比较好。
需要改进的问题:新课引入的时间有些长,需要再精炼,可以让学生自学归纳然后进入正题。
其次,由于要结合资源开发的方法梳理其中的化学知识,以致教学时间有些紧张,而学生意犹未尽想了解更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因此考虑可以提供更多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后自学。
或者将该方面内容设置为研究性课题,供有兴趣的同学选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