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合并电焊工尘肺11例临床分析(正式)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正式版

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正式版

201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1年共报告职业病29879例。

其中尘肺病26401例,急性职业中毒590例,慢性职业中毒1541例,其他职业病1347例。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5421例、2889例和2695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70.30%。

(一)尘肺病。

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6401例,死亡病例699例。

其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4000例和11122例。

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1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8.36%。

(二)急性职业中毒。

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8起,中毒590例,死亡45例。

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9起,中毒182例,死亡45例。

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医药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4起140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74人中毒,死亡26人。

(三)慢性职业中毒。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1541例。

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轻工、冶金、化工和机械行业。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621例、354例和290例。

(四)职业性肿瘤。

共报告职业性肿瘤92例。

主要分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轻工、化工行业为主。

其中苯所致白血病52例,焦炉工人肺癌25例,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共8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4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2例,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1例。

(五)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

共报告1255例。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532例,其中噪声聋492例;职业性眼病22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72例,其中手臂振动病82例,中暑75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46例,其中布氏杆菌病93例,森林脑炎53例;职业性皮肤病138例;其他职业病41例,其中职业性哮喘31例。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有效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临床中收治的慢性锰中毒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护理问题,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值进行记录,观察针对性护理前后,患者相关指标变化。

结果: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减少,头痛乏力1例、睡眠障碍1例、肌张力增高不恒定2例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明显提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临床护理中,改善以往护理问题,应用个性化、专业化护理方案后,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状况。

【关键词】职业性慢性疾病;锰中毒;护理对策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多发生在锰矿开采、冶炼、焊接和干电池生产作业领域中。

相关人员长期吸入高浓度的锰烟和锰尘,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威胁。

一般情况下,引起慢性锰中毒的空气浓度在1~173mg/m3之间,工龄在5~10年焊接操作人员具有易感性。

患者一般情况下具有神经毒性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有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同时伴有双下肢沉重、无力、并且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常伴有静止性震颤、情绪改变、易怒、易烦躁、感情淡漠,随着病情恶化,部分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后能够鉴别出粪锰、尿锰增加问题,并且脑电图异常。

病情较轻患者,脱离锰作业环境,相关症状自行减轻和消除,严重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和优质护理。

本文研究了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护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使用的一般统计资料为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其中临床资料真实完整的病例30例,对其进行了回顾分析。

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6.13±0.64)岁,病程15-30年,平均病程(5.23±1.14)年,职业类型:30例患者均为电焊工;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为22例,重度患者8例。

锰作业人群职业相关疾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锰作业人群职业相关疾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锰作业人群职业相关疾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作者:周钰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08期[摘要] 各种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职业多发病、慢性病以及传染病等,在某种特定工作环境的人群中呈显著高发。

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引起的职业病危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该调查从企业电焊工健康问题入手,通过了解锰作业人员血压、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探讨锰暴露人群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更好的开展健康监护及健康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锰作业人群;疾病;健康监护[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b)-0160-02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企业从事焊接作业者计270人为锰接触组,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33.3岁,工龄2~21年。

按照接触锰工龄长短将接触锰作业组分为3组,接触锰工龄﹤5年,5~10年和﹥10年。

另选择不接触锰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办公室、行政后勤人员270人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3.4岁,工龄与接触组相同,两组职工年龄构成均衡,没有明显差别。

1.2方法整理2012年、2014年职工健康检查档案及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对调查对象心电图及血压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2014年的现场环境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2.1 两组职工身体基本情况两组职工在年龄、工龄、身高、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t检验,锰作业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大于0.05,见表1。

2.2 现场防护情况及环境监测调查结果被调查单位主要焊接车间有3个,一个为全封闭,焊接工位局部配有移动式除尘机,另两个车间除采取自然通风(开窗换气、室外作业等)外,均配有通风换气装置(换气扇及局部除尘机等),所有员工配有防尘口罩,个别通风不良部位(如进入压力容器内部)作业人员配备了全面罩送风式呼吸器,员工较能自觉佩戴防护用品,不排除个别员工防护意识差,嫌麻烦不按规定佩戴的现象。

生产环境中锰烟尘的浓度:在焊接车间共设了 14个采样点,采集了43个样品,平均浓度为2.9 mg/m3(2.3~4.28 mg/m3),作业点样品超标率为7.14%。

电焊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电焊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2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11例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有的 以全身乏力、手颤、四肢酸痛、麻木等神经系统症 状为主; 有的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呼吸系 统症状为主;
3 讨论
慢性锰中毒和电焊工尘肺是从事电焊作业人员常 见的职业病, 因为两种职业病均起病缓慢, 发病工龄 一般在10年以上。 职业史表现有以下特点: 从事电 焊工作业时间较长, 各工作日工作强度较大, 工作环 境条件差,因此在预防方面, 除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 个人防护外, 对电焊工定期进行预防性健康查体是非 常重要的预防手段, 一旦发现问题, 立即采取措施, 以避免锰对电焊作业人员身体的损害进一步加大。
肿。
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
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 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 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焊接作业对工人健康的损害
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1、电焊工尘肺。 2、电光性眼炎。 3、慢性锰中毒。 4、电焊工氟骨症。 5、氩弧焊可发生氮氧化物中毒。
11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31-66 岁, 平均47.7 岁。 从事电焊作业8-41年, 平均23. 1年。锰中毒的发病工 龄为8- 21年, 平均12.5年; 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工龄为 13-35年,平均23. 8年。
患者来自机械、汽车制造业5例, 设备安装、维修 业4例, 其他行业2 例。每日焊条用量8-20kg。每日 工作6h左右, 工作量大时, 工作时间可超过10h。
电焊工职业健康监护
接触电焊烟尘的劳动者职业禁忌症: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伤的疾病。
四、职业病案例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模版(样例)..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模版(样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书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X]职检字第00X号被检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厂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口上岗前在岗期间口离岗前口应急医学检查口离岗后医学随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电焊尘、打磨尘、司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光辐射、超声毒物:苯系物、酸雾等随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X年X月X日说明一、本报告涂改无效。

二、本报告无主检医师、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三、本报告无本单位盖章无效。

四、本报告遵循医学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本报告正文共 XX 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各一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档一份).六、对本报告有异议的,请于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单位提出。

职业健康检查单位地址:随州市中心医院大门右侧50米联系电话:0722—3252217 0722—3252237邮政编码:441300联系人: 金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职业健康检查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号令)4.《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查体时间:2007.X。

X—X查体地点:xxx柴油机厂查体人数: 523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电焊尘、铸工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射频、紫外线、振动等毒物:刺激性气体:盐酸、氨气等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其他毒物:甲醇、氯化钡、柴油、机油等查体项目:内科检查(包括普通内科、部分人员神经科)、部分人员皮肤科、血常规、尿常规、肝功(总胆红素、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心电图、腹部(肝胆胰脾肾)B超、高仟伏胸部x线片、胸部普通x 线片、肺功能(FVC)、纯音听阈测试总结1.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共查体523人,查体项目未见异常237人。

2.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23人,建议如下:1-4-87杨xx(右耳听力损伤),1—2-37马xx(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电测听未做)。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疗优选稿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疗优选稿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疗中毒表现:一、慢性锰中毒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从事锰矿开采和粉碎、冶炼、干电池、电焊条生产和电焊作业工人。

起病较缓慢,发病工龄一般在5-10年,但也有报道最短1.5月,最长14年。

发病的空气浓度,国外报道大多数病例在40-173mg/m3之间。

我国解放以来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已很少到达上述浓度范围。

但在0.2-20mg/m3空气浓度下也见发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和神经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继续发展可出现明显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神经体征。

临床方面一般可分三种类型:(一)轻度中毒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头晕、记忆力减退、嗜睡、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精神萎糜,或有时有兴奋症状如欣快、活跃、讲话多、绪易变成无故发笑。

有些患者先感头痛、头晕和口内金属味,有的最先主诉是全身肌肉软弱,有的四肢麻木、疼痛,有的在夜间发生腓肠肌痉挛。

客观检查可见眼裂扩大,瞬目减少,心动过速手指微小震颤,出汗增加,皮肤划纹症明显而持久。

神经系统体检多无特殊发现,有时可见嗅觉和味觉阈增高,膝反射亢进,肌张力可稍增高或出现潜隐性肌张力增高(即诺氏Houk征阳性-先检查上下肢肌张力,如肌张力正常,嘱患者仰卧,一面检查一侧上肢的肌张力,并嘱患者尽量抬高对侧下肢,不屈膝,徐徐放下抬高的下肢过程中,可出现上肢肌张力增高)。

眼底检查可见眼底静脉扩张,肌电图检查见静止时肌电位增强,出现同步性震颤,比震颤麻痹病人频率较大,持续时间振幅较小。

脑电阻图检查可有波幅偏低的改变。

据国外报道在亚铁酸锰生产工人中部分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轻度增多,血小板中度增多,红细胞脆性增加,同时有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减少。

但国内观察表明,血象变化不明显。

在锰铁生产工人中可见早期血液生化变化有血红蛋白下降,β-球蛋白增加,胆红素增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镁减少和钙增加,谷胱甘肽含量下降。

电焊车间作业工人电焊烟尘、锰及其 化合物职业接触调查

电焊车间作业工人电焊烟尘、锰及其 化合物职业接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某焊接车间电焊工人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职业接触水平,提出防止对策。

方法: 在电焊工人比较集中,作业时间最长的地点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室测试。

结果: 整个车间电焊烟尘平均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平均含量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但某些岗位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

结论:该焊接车间某些岗位的作业工人接触电焊烟尘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含量仍然较高,提示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仍是电焊作业工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关键词】电焊作业; 职业危害; 电焊烟尘; 锰及其化合物文献报道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以MnO2 计,以下同)是电焊作业工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电焊工尘肺和慢性锰中毒[1]。

为了解电焊作业工人的实际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的接触水平,笔者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焊接车间电焊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进行了采样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测试点根据GBZ159-2004要求选择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共18个。

2方法2.1电焊烟尘浓度用重量法测定。

2.2锰及其化合物含量用微孔滤膜采集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消解后,在279.5nm 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2.3采样频次每个测试点连续采样3天,每次采集2个样品共6个样品。

2.4统计和计算求平均值并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进行比较。

3结果及分析3.1电焊烟尘电焊烟尘检测结果见表1。

从检测结果看,整个车间平均浓度为2.04 mg/ m3 ,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2]4.0 mg/ m3 的规定,但仍有些岗位(5个岗位)超过限值标准,超标率27.8%。

从现场调查看,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作业空间较小、局部通风环境较差岗位上,最高浓度岗位在工位号8053上,其最高浓度为6.21 mg/ m3 ,超标倍数(实际浓度/接触限值-1)为0.55倍。

表1 电焊烟尘检测结果(略)3.2锰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见表2。

尘肺案例与分析

尘肺案例与分析

尘肺案例与分析第一篇:尘肺案例与分析尘肺病案例:一个尘肺矿工的“还债”之路35岁的巴东农民刘启勇正在为他自己的身体“还债”,3年的申诉路上,他的尘肺病情还在不断加重。

而与远安两家煤矿签订的一纸“买断”协议补偿书,用23万元将他的半辈子牢牢的与这个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绑在了一起。

不是在申诉,就是在去申诉的路上。

刘启勇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的小布包内,装着几年来的工伤认定书,劳动仲裁书和向各个部门写的求助信。

这个巴东农民经常去找的几个单位,连门卫都已经认识了他。

3年来,他从巴东跑到远安,又从远安跑到宜昌。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被认定为工伤,要曾工作过的煤矿给他一个满意的补偿。

有时候,在途中简陋的小旅馆落脚时,实在喘不过气的刘启勇会用手按着胸前,想想在家务农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这使他更有一种紧迫感。

“有些人觉得我不厌其烦的找他们,很会闹,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时间真的不多了。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壮年男人,有种和年龄并不相称的苍凉感。

和众多患上尘肺病的职业矿工一样,他的肺叶正在渐渐纤维化。

2011年3月10日,他在宜昌疾控中心做了检查,尘肺Ⅲ期。

两年前,检查结论还是Ⅱ期。

他读过与尘肺病相关的医疗书籍,“这种恶化状况不可逆转。

”他曾紧迫的去找曾工作过的这家煤矿,甚至会躺在矿上办公室的门口,给所有能够想到的人打求助电话。

“从2009年到现在,我没有回家过年。

”刘启勇说,现在虽然养不了家,也不能去拖累还带着两个孩子艰难谋生的老婆。

有过去的工友会给他支援一点钱,让刘启勇先找地方吃饭。

但再困难的时候,宁可露宿街头,刘启勇也会努力保证自己的手机畅通。

因为,刘启勇总觉得,也许某天会意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的申诉出现转机。

9年井下的代价1998年,22岁的刘启勇从巴东官渡村来到远安白云煤矿。

“那时还没有什么职业病检测这些,经过别人介绍后,就直接到矿上上班了。

”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一般都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当时并没有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弥漫在矿井通道内的粉尘对人身体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合并电焊工尘肺11例临床分析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888-21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合并电焊工尘肺
11例临床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990~ 20xx年我院共诊断职业性慢性锰中毒105例, 电焊工尘肺111例, 其中11例患者两种职业病兼而有之。

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31 ~ 66 岁, 平均47.7 岁。

从事电焊作业8~ 41年, 平均23. 1年。

锰中毒的发病工龄为8~ 21年, 平均12.5年; 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工龄为13 ~ 35年,平均23. 8年。

患者来自机械、汽车制造业5例, 设备安装、维修业4例, 其他行业2 例。

主要使用J-422、J-501、J-507 型焊条和H-08锰二硅焊丝, 个别使用Mn-13 焊条。

每日焊条用量8 ~20 kg。

每日工作6 h 左右, 工作量大
时, 工作时间可超过10 h。

11例患者经常进入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 作业环境通风情况差。

从1990~ 20xx年患者工作环境监测资料看, 不同监测点空气中锰烟(尘) 浓度一般在0.38 ~ 5. 60 m g /m3 之间, 个别作业点锰浓度达26.88 m g /m3。

2 临床资料
2.1 临床表现11例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有的以全身乏力、手颤、四肢酸痛、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有的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有的是年度预防性健康查体时发现尿锰值高且有临床症状而收入院医学观察的患者。

11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全身乏力( 11 例) 、胸闷( 10例) 、记忆力减退( 7例)、咳嗽咳痰( 7 例) 、睡眠障碍( 6例) 、情绪异常( 6例) 等。

体征方面主要有肌张力增高( 11例) 、腱反射亢进( 10例)、手颤( 9例)、轮替试验迟缓( 6例) 、闭目难立征阳性( 5 例) 、
四肢麻木、痛觉减退呈手套袜套型( 4例)、行路困难( 2例) 等。

2.2实验室检查11例患者中有8 例尿锰高于本地正常参考值上限( 0. 27mo l/L)。

高仟伏X线检查11例患者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两肺肺区可见以p 型影为主的小阴影, 以中下两个肺区多见,密集度达到1级或1级以上。

肺功能测定正常4例, 轻度损伤6例, 中度损伤1例。

肺功能障碍类型: 阻塞型6例, 混合型4例, 限制型1例。

肌电图检查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3 例,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例,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例。

3诊断
根据GBZ2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和GBZ70--2002 尘肺病诊断标准, 诊断职业性慢性重度锰中毒合并I+ 期电焊工尘肺1例, 职业性慢性
轻度锰中毒合并I+期电焊工尘肺1例, 其余9例为职业性慢性轻度锰中毒合并I期电焊工尘肺。

4 讨论
慢性锰中毒和电焊工尘肺是从事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病, 因为两种职业病均起病缓慢, 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以上, 因此, 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位患者身上的情况较少,多单发其中一种。

从本文11 例患者的情况看, 职业史表现有以下特点: 从事电焊工作业时间较长, 各工作日工作强度较大, 工作环境条件差, 其中有8名患者经常性地进入反应釜、反应罐内进行焊接作业, 又无特殊的通风设施。

这是造成患者同时患两种职业病的主要原因。

慢性锰中毒和电焊工尘肺均为不易逆转和治愈的职业病,两种疾病同时发病,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两种疾病往往先后发生, 因此在预防方面, 除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个人防护外, 对电焊工定期进行预防性健康查体是非常重要
的预防手段, 一旦发现问题, 立即采取措施, 以避免锰对电焊作业人员身体的损害进一步加大。

本文11例患病前均未进行过定期的健康查体, 这也是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对两种疾病的治疗没有特效的方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认为, 在对该类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 有必要提请有关专家注意两种职业病并发给患者的预后带来的严重影响。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