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中美金融体系对比

中美金融体系对比所谓金融市场,是指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构。
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
从广义上看,它包括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的总和。
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对金融体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金融作为经济的支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都对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十分重视。
但是,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
而中美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二,各自的金融体系也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中美各自金融体系。
一、中美金融体系的组成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决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二、中美金融体系的导向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
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与企业交往密切,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
三、中美金融体系的部分比较1、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的比较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
而美国处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国内外对比

我国⾦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国内外对⽐我国⾦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国内外对⽐2019年7⽉4⽇⽬录1 ⾦融体系的概念和理论 (4)1.1 概念 (4)1.2 理论 (4)1.3 度量 (6)2 国际经验 (7)2.1 横向⽐较从五⼤特征看2 7个经济体⾦融体系 (7)2.2 美国:直接融资起点⾼,长期维持⾼位 (11)2.2.1变迁:美国直接融资经历“先被动、后主动”两步⾛122.2.2经验:奉⾏⾃由竞争,兼顾法制升级与灵活调整,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发展 (16)2.3 ⽇本:侧重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升级“市场型间接融资” (21)2.3.1变迁:从银⾏主导间接融资到市场型间接融资222.3.2经验:脱胎换⾻,打造能够包容银⾏的⾦融体系252.4 德国:侧重发展全能银⾏,坚持稳健的间接融资之路 (26)2.4.1 变迁:全能银⾏不断强化,资本市场相对弱势 (27)2.4.2 经验: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完善培育稳健的⾦融体系(29)3 中国⾦融体系升级⽅案 (31)3.1 现状:直接融资尚处初步发展期,短期内难以替代间接融资(31)3.2建议:短期向⽇本“市场型间接融资”学习,长期以美国“市场型直接融资”为⽬标 (33)1 ⾦融体系的概念和理论1.1 概念⾦融体系,宏观上指⼀国如何配置⾦融资源,微观上是资⾦供需双⽅的融通⽅式,通常⽤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重进⾏度量。
直接融资,是指不通过⾦融机构等中介,资⾦供求双⽅在资本市场上直接签协议或购买有价证券实现资⾦融通。
间接融资,是指资⾦供给⽅以存款形式,先将闲置资⾦提供给⾦融机构,再由⾦融机构以贷款给资⾦需求⽅。
微观融资结构反映到宏观层⾯,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主导型⾦融体系和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主导型⾦融体系。
1.2 理论⾃从Goldsmith 在1969 年开创⾦融结构理论,经济学界争论⾄今已经50 年,⽬前仍⽆⼀致结论。
维度⼀:⾦融机构观。
早期学者聚焦在两种⾦融体系孰优孰劣。
美英日韩等国金融体系比较

一、美国金融体系概要(一)体系框架美国金融制度虽然形成时间不算早,要比英国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仿效英国组建的。
但作为后来居上者,目前已是世界上金融体制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体系。
该体系由五大部分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四个顾问咨询委员会和会员银行。
其中,联储委员会是联邦储备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实际上的央行总行;联储银行是按经济区域设置的,是央行的执行机构,是实际上的央行分行;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储体系中专门负责制定执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决策机构;会员银行是在联邦注册的国民银行和自愿加入的州立银行;四个顾问委员会是:联邦顾问委员会、学术交流顾问委员会、消费者顾问委员会和其他金融机构顾问委员会。
商业银行是美国金融体制中的主体,十分庞大。
但基本上可分为国民银行和州立银行两大类。
一般前者规模都很大,资本雄厚,后者规模不太大。
目前美国大约有5000家国民银行和13000多家州立银行。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有四种:单一制、分支行制、连锁银行制和银行持股公司制,其中,持股公司制是发展最快的一种形式。
除商业银行以外,美国还有大量的为私人和为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联合社、人寿保险公司、销售金融公司、商业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养老基金会、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财产保险公司等。
它们实际上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此外,美国政府也建有永久性的两类政府专业信贷机构:向住宅购买者提供信贷的机构、向农民和小企业提供信贷的机构。
美国的金融监管是多元化的。
负责实施监管的机构具有自上而下、相互配合的特点。
联储委员会是最主要和最权威的金融监管部门。
此外,财政部的货币监理官负责国民银行的注册并对其进行监管;联储体系负责对州立会员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的监管;存款保险公司负责对参加存款保险的所有银行的监管;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对证券交易的监管;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负责对住宅贷款系统的各类机构及业务的监管;农业信贷管理署负责对农民贷款系统的监管;各州监理官负责对州立银行的监管。
在金融业领域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另一个国家的有何不同?

在金融业领域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另一个国家的有何不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金融体系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别。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度构建金融行业储蓄存款与贷款的比重不同。
在中国,储蓄存款是主要来源。
然而,其他国家大量使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以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这些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更高,但是灵活性相对较差。
相反,在其他国家,这些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本,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二、监管体系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对于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和维护公平竞争尤为重要。
中国金融监管系统以垂直的方式进行管理,监管机构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协调与沟通,缺少整合。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使用的监管模式是水平式的,即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由一个部门进行监管。
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协调与整合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更加高效和便利。
三、金融创新随着金融科技及互联网的兴起,新的金融业态也不断涌现。
作为全球经济第二大体系的中国金融行业也在积极追赶这一潮流,启动数字货币试点,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变革服务模式。
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管理程度以及与政府的关系比较紧密,因此创新相对滞后。
而其他国家则更加注重市场的开放和资源的利用,更能够推动金融和科技的结合。
综上所述,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在制度构建,监管体系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些短板,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也有其显著的优点,具有非常稳定的特点。
我们相信,在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中,中国金融体系将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该国的金融体系与中国有何异同?

该国的金融体系与中国有何异同?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和调整。
有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与中国非常相似,也有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则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该国的金融体系与中国的异同之处。
一、该国与中国金融体系的共同点1. 都是银行体系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中国和该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其中,银行业是该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在中国,银行业同样也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银行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2. 同样采取市场化改革措施无论是该国还是中国,两国的金融体系都采取了市场化改革措施。
其中,该国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积极引进外资银行,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开业。
中国也在逐步推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
2018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了推进金融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方向。
二、该国与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同之处1. 该国金融体系较为发达,资本市场能力强相比较而言,该国的金融体系相对较为发达,资本市场能力也相对较强。
该国的证券、期货市场较为成熟,公司债券市场规模较大,政府债券市场也相对有一定规模。
而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薄弱,尤其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股权融资比例过低,市场参与度不够高。
但是,中国金融市场在不断的改革中,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该国银行体系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该国的银行体系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吸引了不少外资机构的进入。
该国开放金融业的决心也很大,与此同时,该国的监管也具备相应能力和经验。
而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门槛较高,同时某些地方也存在一定的保护主义倾向,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比较受限。
3. 该国的金融体系缺少监管的独立性,监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比较密切,这也给该国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政治风险。
而在中国,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得到明显的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地位得到加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对比分析

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对比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概述 (6)三、金融体系结构对比分析 (7)3.1 中央银行制度 (8)3.2 商业银行体系 (9)3.3 政策性金融机构 (11)3.4 金融市场 (13)四、金融监管体系对比分析 (14)4.1 监管体制 (16)4.2 监管政策 (18)4.3 风险管理 (19)五、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对比分析 (20)5.1 数字货币与支付系统 (22)5.2 金融科技发展 (23)5.3 金融创新与监管科技 (24)六、金融体系发展趋势与挑战 (26)6.1 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影响 (27)6.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 (28)6.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30)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31)7.1 研究结论 (33)7.2 政策建议 (34)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5)一、内容概括金融体系概述:简要介绍各个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的概况,包括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
金融机构与市场:分析主要经济体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以及金融市场的构成,探讨其在金融活动中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与监管机构:探讨主要经济体所采用的货币政策、监管体系以及监管机构设置,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金融创新与技术发展:分析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差异,包括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对比主要经济体在金融风险防范以及金融危机应对策略上的差异,评估其对经济稳定性的贡献。
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探讨主要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方面的表现,分析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多维度对比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金融体系的了解,并为决策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金融体系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欧洲和中国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比较

欧洲和中国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比较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进步,金融市场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和中国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其金融体系在较长时间内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本文将比较欧洲和中国的金融体系,着重探讨金融市场的异同点,并对两国的金融体系进行分析。
一、金融体系概述欧洲金融体系以欧洲央行为中心,由各个欧洲国家的央行和商业银行组成的金融机构网络。
同时,欧元成为欧洲的共同货币,为欧洲金融市场提供了基础。
欧洲金融市场以伦敦、法兰克福为代表的金融中心为核心,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市场格局。
中国金融体系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机构等多个部门,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的主要股票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金融市场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保理公司等。
二、金融市场比较1.市场规模和发展历程欧洲金融市场规模庞大,具备较长的发展历程。
伦敦金融城作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其金融业务覆盖全球范围,欧洲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
欧洲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加注重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吸引全球资本。
与此不同,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但相对欧洲市场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在近年来逐渐开放,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者。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提升金融市场产品多样性。
2.监管机构和政策环境欧洲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较为分散,每个欧洲国家都有自己的金融监管机构,同时也存在欧洲层面的监管机构,如欧洲银行业监管署和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
欧洲金融市场的监管更加注重公平竞争、风险控制和市场透明度。
相比之下,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较为集中,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等机构负责。
各国金融制度

各国金融制度
各国的金融制度因其国家特点和经济体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的金融制度:
1. 美国:美国的金融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它由联邦储备系统(Fed)和其他监管机构(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组成,同时还有各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私募基金等。
美国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有多个股票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
2. 英国:英国的金融制度也属于市场经济体制。
英国有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作为中央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制定。
此外,英国还有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
伦敦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庞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3. 日本:日本的金融制度是比较特殊的。
日本有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作为中央银行,它负责监管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
日本的金融市场相对较为保守,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日本还有金融服务机构监督局(FSA)和东京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
4. 中国:中国的金融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PBOC)作为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制定。
中国的金融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多个证券交易所。
中国还设有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等金融监管机构。
这只是一些国家的金融制度的简要介绍,每个国家的金融制度都有其特点和优势,都在不断演变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导语: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供学习参考!
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一)以完成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方式不同为标准。
哲肯克伦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英国的融资多用短期银行借款的形式,德国则采用长期融资与管理协助相结合的“综合银行”模式;俄罗斯由于工业化较晚,所以还需要政府的直接融资。
凯林顿和爱德沃兹从考察不同国家长期融资用于实际投资的数量入手,把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分为两类:一类以美英为代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另一类金融体系以法、德、日为代表,银行与工业高度融合,银行贷款是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称之为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二)以完成金融体系配置资源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泽曼用三个指标来区分金融体系:存款转化为投资的方式;贷款和证券市场上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政府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以此为标准,他把金融体系分为三类: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信用基础体系和以德国为代表的靠操纵市场来达到目标的金融体系。
梅尔从金融体系与投资间的关系入手,把经济分为银行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
他认为这两类经济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公司所有制模式与金融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的不同。
(三)以完成金融体系解决不确定性风险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莱布泽斯基把金融体系分为两种基本形式:银行导向体系和市场导向体系。
他研究不同金融体系对工业发展的作用,把金融体系看作是对承受和分配风险的安排。
(四)以完成金融体系解决激励机制功能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珀林用“退场/发言”来形容两种体系。
在退场体系中,证券持有者靠出售他们的有价证券来施加影响;在发言控制体系中,银行与企业联系紧密,银行提供大量长期贷款,金融资产缺乏高度发展的二级市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选取的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金融体系: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体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体系。
两种类型金融体系的差异在于,完成金融体系职能的过程中,银行和证券市场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在银行导向型体系中,银行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导向型体系中,市场机制成为完成金融体系职能的主要机制,证券市场的作用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