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探讨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功能异常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很多,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①了解又罚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②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③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情况兵进行死亡研究;④及早发现是尚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减者及高危人群,及时治疗与防治,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⑤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遗传标志,掌握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的自然发展规律,了解造成糖尿病易感性的原因;⑥了解目前邵阳市地区各个年龄组、各性别、各职业、各民族、以及城乡的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为我市以后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提供科学基础的防制资料;二、调查范围1.选择对象:(1)15周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参加本次糖尿病调查;(2)15岁以下的患者应进行IDDM登记,但不参加本次调查。
2.排除对象:(1)急性疾病或外伤手术患者;(2)因各种疾病或后遗症而卧床不起者;(3)严重肝脏疾病患者;(4)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如胰腺疾病或手术后,库欣综合征等);(5)妊娠妇女(孕前有糖尿病者应如实登记);(6)流动人口。
三、抽样方法1.样本量:取样量不必过大。
应根据当地人口总数和估计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决定样本量。
一般而言,调查市人口的万分之1~6,使实际人口不低于1000,不超过10000,城乡人口各半,年龄组成合理,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材料。
在估计患病率较低的地区,应适当扩大调查率和样本量。
2.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结合整群随机抽样。
(1)每县随机选择2~8个地区;(2)在被选定的区域中,在随机选择1个城市和1个郊区;(3)在被选定的区域中,在随机选择2个街道办事处或乡;(4)在被选中的居民委员会或村的全体居民编号,用随机抽样(如用随机数字表或机械抽样)的方法,选足被调查的人数。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据统计,糖尿病足可以导致患者截肢的比率高达8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起来也颇为棘手。
研究糖尿病足的临床进展,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功能都会受到损害,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丧失了对足部疼痛和压力的感知能力,而血管病变则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
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也会加剧糖尿病足的发展。
针对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2. 临床诊断和评估方法的改进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但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病变。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逐渐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比如足部皮肤温度测量、热成像技术、足部血液流动速度监测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率和评估准确性。
临床上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更客观地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3. 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其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清创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这些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手术风险大、恢复周期长的缺点。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足部保护、足部按摩、理疗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要想彻底治愈糖尿病足,仍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支持。
4. 个性化治疗的研究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病文献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 部畸形、外伤感染等。
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糖尿病足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治疗方面包括控制血糖、抗感 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清创换药等,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病例分析
分享几例典型糖尿病足病例,包括病 情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实施过程, 以及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神经病变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等检查评估神经病变情 况。
血管病变评估
通过下肢动脉彩超、血管造影等检查评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改善全身代谢状况。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具体标准包括足部溃疡或坏疽、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综合征等其他下肢血管 病变进行鉴别。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足部溃疡的原因,如创伤、感染等 。
康复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将康复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认识和依从性;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理模式构建
跨学科团队建设
组建由内分泌科、外科、康复科 、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跨 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糖尿病足的 诊断与治疗。
发病机制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远端 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使得足部 易受损伤并难以愈合,最终引发 感染、溃疡等严重后果。
非洲近20年来糖尿病足流行病学调查及现状分析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刘荣梅,E m a i l :l r m 6222@163.c o m非洲近20年来糖尿病足流行病学调查及现状分析Z u l f i qa r a l iG.Ab b a s 1,刘荣梅2a ,张莉莉2b,许樟荣3(1.坦桑尼亚莫西比利卫生保健医科大学及A b b a s 医学中心,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21361;2.石家庄市第二医院a .糖尿病检查中心;b .糖尿病足科,河北石家庄050051;3.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北京100101) 摘 要:近20年来,全球2型糖尿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足作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到40%~60%㊂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是影响糖尿病足预后的两大因素㊂与非洲国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相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更高,形势也更加严峻㊂由此,A b b a s 教授联合坦桑尼亚及印度发起了S t e p B y S t e p足病康复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随后此项目逐渐在全球得以开展,它的成立为人类足病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㊂关键词:糖尿病足;W a g n e r 分级;S t e p B y S t e p 项目中图分类号:R 58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8-0645-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8.001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20y e a r s a n d s t a t u s a n a l ys i s o f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i nA f r i c a Z u l f i q a r a l iG.A b b a s 1,L i uR o n g m e i 2a ,Z h a n g L i l i 2b ,X uZ h a n g r o n g31.A b b a sM e d i c a lC e n t e r ,M u h i m b i l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a l t h &A l l i e dS c i e n c e ,D a r e sS a l a a m 21361,T a n z a n i a ;2a .D i a b e t e sC h e c kC e n t e r ;2b .D e p a r t m e n t of D i a b e t i cF o o t ,S h i j i a z h u a ng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Shij i a z h u a n g 050051,C h i n a ;3.D i a b e t e sC e n t e r ,306H o s p i t a l o f P L A ,B e i j i n g 1001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uR o n gm e i ,E m a i l :l r m 6222@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t y p e t w o d i a b e t e s (T 2D M )i s g r e a t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y e a r b y ye a r .D i a b e t i cf o o t a s o n e o f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d i a b e t e s ,w h i c hi n c i d e n c e i sa b o u t40%~60%,c a nl e a dt ot h es e r i o u s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s .A n dt h es i t u a t i o n so fd i a b e t i cf o o t i n A f r i c ai s m u c h w o r s et h a no t h e rd e v e l o p i ng a n dd e v e l o pe d c o u n t r i e s .S oD rZ G.A b b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f i r s t f o o tc l i n i c i n T a n z a n i aa n dt h e p r o j e c to fS t e p B y S t e p ha sb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i n g l o b a l r e g i o n sf r o m t h eo r i g i no fT a n z a n i aa n dI n d i a ,w h ic hh a s m ade 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f o rh u m a n b e i n gs .K E Y W O R D S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W a g n e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e p B y S t epZ u l f i qa r a l iG.Ab b a s ,坦桑尼亚莫西比利卫生保健医科大学及A b b a s 医学中心顾问医师㊁糖尿病及内分泌专家㊂现任非洲糖尿病足联盟主席㊁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委员㊁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非洲区主席㊁糖尿病足管理与预防的国际共识与实践指南委员会委员㊁执行糖尿病足共识专责小组代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糖尿病足研究组的创始成员㊂E m a i l :z a b b a s @c a t s -n e t .c o m 近20年来,全球2型糖尿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㊂2015年,全球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非洲占到0.2亿,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增至6.42亿,非洲预计达到0.41亿之多[1]㊂糖尿病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卒中㊁心脏病㊁下肢血管病变甚至截肢等,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㊁糖尿病肾病等,另外还有周围神经病变㊂其中,糖尿病足作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其发病率占到40%~60%[2]㊂坏疽和感染通常是糖尿病足的常见症状,甚至可以导致截肢或死亡[3]㊂糖尿病足患者相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更长,经济负担更重,在非洲,迫于经济压力,10%需要外科手术的糖尿病足患者死于家中[4]㊂在坦桑尼亚,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存在以下不利条件:医学常识匮乏,缺乏与医师㊁康复师的咨询沟通,居住条件过差,甚至被老鼠咬伤,缺少相关的足病预防措施,所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相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更高[5-6]㊂1994年以前,坦桑尼亚官方一直没有对糖尿病予以重视,也未曾对其并发症的发病情况进行过系统调查,当时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大都来自于西方学者,后来A b b a s 教授团队也开始致力于糖尿病足的研究㊂A b b a s 等[7]对1995-2012年间非洲各国糖尿病足进行汇总后发现:患者多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一直趋高不下㊂参考W a g n e r分级标准, 0级:有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1级:足部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㊁骨髓炎或深脓肿;3级:合并深部溃疡㊁脓肿或骨髓炎;4级:缺血性溃疡,合并局部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5级:整足坏疽㊂如果患者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并发症,如:W a g n e r分级ȡ4㊁外周血管疾病㊁神经缺血性疾病㊁难以愈合的足部溃疡㊁微血管并发症以及截肢,这些患者的病死率都会很高,其中W a g n e r分级ȡ4时,病死率达到11%[8]㊂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疾病作为影响糖尿病足的两大因素,发病率一直呈增长趋势,周围神经病变的增长率是25%~32%,外周血管疾病的增长率超过了21%,二者是造成足部溃疡及感染的主要原因[9]㊂足部溃疡可以引发蜂窝织炎㊁深部软组织感染等,溃疡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严重的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感染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60%的患者在溃疡发生前已经存在感染,溃疡发生后,感染的症状又有可能被忽视,25%~50%的患者由于感染导致截肢[10]㊂如果有截肢或死亡的风险,必须积极治疗㊂感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蜂窝织炎㊁深部软组织感染和慢性骨髓炎㊂蜂窝织炎通常在早期发生,应尽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尽量选取抑制革兰染色阳性和阴性细菌的广谱抗生素,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对下肢蜂窝织炎和足部溃疡有着积极的治疗效果,为降低蜂窝织炎的发生,切记避免皮肤破损㊁创伤和烫伤;深部软组织感染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清创一定要彻底;慢性骨髓炎通常继发于蜂窝织炎和深部软组织感染,常伴有慢性穿透性溃疡,可以借助于以下几种方法:革兰染色㊁深部组织培养㊁放射线线扫描㊁组织学检查,微生物学诊断等㊂在坦桑尼亚,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微生物检查不能大范围开展,但可以借助于革兰染色㊁深部组织活检及细菌和真菌培养[11]㊂在对2006-2007年调查中的128例糖尿病足患者发现,118例(92%)标本呈真菌生长,59例(50%)标本呈混合细菌生长,其中80%的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而且革兰染色在微生物学检查及对感染的控制中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11],传统的革兰染色相对细菌培养虽然价廉,但对抗生素的选择更具有指导意义㊂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在溃疡进展中的作用[11]㊂有关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疾病,不同非洲国家间的发病率不甚相同,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相关联,在对德国㊁坦桑尼亚和印度不同国家间所做的有关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调查也印证了城镇化这一发病特点[12]㊂另外,在对亚洲和非洲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后发现[13]:他们在年龄㊁药物治疗情况㊁下肢血管病变㊁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性缺血性疾病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亚洲和非洲人群有着不同的发病特点,亚洲人群体重指数偏高,常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足部溃疡病史,吸烟史,容易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如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同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而在非洲,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人群体重指数偏低,空腹血糖偏高,有着较高的坏疽和截肢倾向㊂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非洲人群中存在被啮齿类动物咬伤的事件,而且患者多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疾病,并因此导致截肢㊂虽然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延长生存时间,但截肢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死亡率㊂截肢术后,患者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的术后康复㊁充分的家庭护理㊁社会服务需要显著增加㊁经济负担明显加大㊁劳动力显著降低,这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压力㊂鉴于非洲糖尿病足的患病情况,2003年在达累斯萨拉姆,A b b a s教授建立了非洲第一个足病诊所,从此S t e p B y S t e p足病项目得以成立和开展,并很快遍及全球㊂S t e p B y S t e p项目起源于坦桑尼亚和印度,内容涉及糖尿病足诊断㊁治疗㊁培训㊁教育和康复等等,包括:糖尿病足知识培训,足病的筛查和管理,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足病的预防和可持续的康复训练㊂目的是尽可能降低溃疡㊁感染和截肢的发生[14]㊂2005年以前,非洲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截肢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趋于稳定㊂到目前非洲已建立43个足病中心,远远超出了原有的29个中心计划,足病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㊂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并致力于S t e p B y S t e p项目以推动全球糖尿病足事业的教育和管理㊂这些国家遍及于南美洲㊁欧洲㊁西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海岛国㊂坦桑尼亚和印度作为项目的起源国,有其独特的工作模式,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又将其工作内容加以丰富和衍生,全球范围内的S t e p B y S t e p项目对人类的足病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㊂在此基础之上,泛非糖尿病足工作组的成立又将糖尿病足的管理推向了新的里程,内容包括业务培训㊁康复训练㊁相互交流及成绩考核等等[15]㊂在足病项目的相关教育中,让广大医护人员学会评估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形成足部溃疡的危险性,每年检查是否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㊂对有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询问是否有足部溃疡史㊁足部溃疡发生前的感染史㊁低位截肢史㊁外周血管病变史㊁足部不洁史㊁足部畸形㊁病理性平足或穿着不合适鞋等㊂积极处理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前期病变,包括水疱的处理㊁去除足部胼胝㊁去除向皮肤内生长及变厚的趾甲㊁处理足部局部出血㊁抗真菌感染治疗等㊂为了保护糖尿病高危足,不要赤脚走路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必要时可以借助于足部保护装置,如有治疗作用的足保护鞋行走;指导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每天检查脚及鞋子内部㊁避免用尖锐物品处理胼胝㊁焦痂,注意软化坚韧的皮肤㊁润滑干燥皮肤以及用恰当的趾甲剪剪趾甲[16]㊂为了预防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首次足部溃疡的发生,提供必要的改善足部护理的知识和方法,建议患者经常与专业足部护理的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和联系,指导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在家中自我监测足部皮肤温度变化以预防首次或再次发生的足部溃疡,早期发现足部感染,并找专业人员尽早予以控制㊂另外,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非洲糖尿病患者中常常出现另一并发症 热带地区糖尿病手综合征 (t r o p i c a ld i a b e t i ch a n ds y n d r o m e,T D H S)[17]㊂患者通常源于手部擦伤或昆虫的咬伤,导致手部出现微小的创伤㊂伤口很小使得患者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延误了诊治,从而酿成严重的后果㊂T D H S患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㊁致死率和截肢率,其中高位截肢率达到了13%[18-19]㊂其临床表现为:手部局部蜂窝织炎㊁局部组织肿胀㊁溃疡㊁进展极快的爆发性手部脓肿㊁坏疽,并很快危害至整个肢体㊂相对于糖尿病足,人们对T D H S的危害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T D H S的发病情况进行具体分类㊂在坦桑尼亚,A b b a s和A r c h i b a l d[18]首次对T D H S的流行病学㊁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后发现: T D H 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血糖控制不佳㊁神经病变㊁胰岛素治疗和营养不良;相关医护人员对此并发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T D H S患者及时联系医护人员采取外科治疗手段,包括彻底清创㊁引流㊁严重的需要截肢;静脉应用足量㊁广谱的抗生素甚至抗厌氧菌治疗控制感染;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应当参考S t e p B y S t e p项目内容,加强T D H S患者的营养㊁手部护理,尽早发现局部红肿和微小创伤,积极治疗;为了降低T D H S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及早采取外科手术治疗㊂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糖尿病并发症已经被各个国家的学者加以重视,1996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 WG D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W o r k i n g G r o u p o nD i a b e t i cF o o t)成立,它立足于改善发展中国家济落后地区的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推动全球S t e p B y S t e p项目的开展㊂由于地势㊁气候及国情的不同,不同国家糖尿病并发症有着不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在各自诊治指南的基础上,各国应当互相借鉴先进的治疗理念,互相学习,加强沟通,把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危害降到最低㊂目前,通过全球性质的S t e p B y S t e p足病康复工程,糖尿病足的危害较以往已有明显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也得到明显下降,但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众多有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足或T D H S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㊂在以往经验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各国先进的治疗经验,以推动全球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糖尿病足事业的发展㊂(根据坦桑尼亚莫西比利卫生保健医科大学及A b b a s医学中心顾问医师㊁糖尿病及内分泌专家Z u l f i q a r a l iG.A b b a s教授资料在第四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论坛讲稿整理)参考文献:[1] A t u nR,D a v i e s J I,A b b a sZ G,e t a l.D i a b e t e s i n s u b-S a h a r a nA f r i c a:f r o mc l i n i c a l c a r e t oh e a l t h p o l i c y[J].L a n c e tD i a b e t e sE n d o c r i n o l,2017,5(8):622-667.[2] A b b a sZ G,A r c h i b a l dL K.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t h e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i nA f r i c a[J].M e dS c iM o n i t,2005,11(8):R A262-270.[3] A b b a sZ G,A r c h i b a l dL K.C h a l l e n g e s f o rm a n a g e m e n t o f t h ed i a be t i cf o o t i nA f r i c a:d o i ng m o r ew i th l e s s[J].I n tW o u n d J,2007,4(4):305-313.[4] A b b a sZ G.R e d u c i n g d i a b e t i c l i m ba m p u t a t i o n s i n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J].E nd o c r i n o lMe t a b,2015,10(4):425-434.[5] A b b a sZ G,L u t a l eJ,A r c h i b a l dL K.C o mm e n to n:K a l r aB,K a l r aS,C h a t l e y G,S i n g h H(2006)r a tb i t ea sac a u s eo fd i a be t i cf o o tu l c e r-as e r i e so fe igh tc a s e s.Di a b e t o l o g i a49:1452-1453[J].D i a b e t o l o g i a,2006,49(11):2811-2812.[6] A b b a sZ G,L u t a l e J,A r c h i b a l dL K.R o d e n t b i t e so nt h e f e e to f 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i nT a n z a n i a[J].D i a b e tM e d,2005,22(5): 631-633.[7] M o r b a c h S,F u r c h e r t H,A b b a s Z G,e t a l.L o n g-t e r mp r o g n o s i s o f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h e i r l i m b s:a m p u t a t i o na n dd e a t h o v e rt h ec o u r s eo fad e c a d e[J].D i ab e t e s C a r e,2012,35(10):2021-2027.[8] A b b a sZ G,L u t a l eJ K,G a m eF L,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f o u rs y s t e m s o f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u l c e r s i nT a n z a n i a[J].D i a b e tM e d,2008,25(2):134-137.[9] A b b a sZ G,S w a iA B.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e f f i c a c y o ft h i a m i n ea n d p y r i d o x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 d i ab e t i cp e r i p h e r a l n e u r o p a t h y[J].E a s tA f rM e d J,1997,74(12):803-808.[10] A b b a s Z G,G i l l G V,A r c h i b a l d L K.T h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d i a be t i c l i m bs e p s i s:a nAf r i c a n p e r s p e c t i v e[J].D i a b e tM e d,2002,19(11):895-899.[11] A b b a sZ G,L u t a l e J K,I l o n d oMM,e t a l.T h e u t i l i t y o fG r a ms t a i n s a n d c u l t u r e 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l i m bu l c e r s i n p e r s o n sw i t hd i a b e t e s[J].I n tW o u n d J,2012,9(6):677-682.[12] M o r b a c hS,L u t a l e J K,A b b a sZ G,e t a l.R e g i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l e s i o n s[J].D i a b e tM e d,2004,21(1):91-95.[13] A b b a sZ G,L u t a l e J K,A r c h i b a l dL K.D i a b e t i c f o o t u l c e r s a n de t h n i c i t y i n T a n z a n i a:ac o n t r a s tb e t w e e n Af r i c a na n d A s i a np o p u l a t i o n s[J].I n tW o u n d J,2009,6(2):124-131.[14] A b b a sZ G,L u t a l eJ K,B a k k e rK,e ta l.T h e'S t e p b y S t e p'D i a b e t i cF o o t P r o j e c ti n T a n z a n i a:a m o d e lf o ri m p r o v i n gp a t i e n t o u t c o m e s i n l e s s-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J].I n tW o u n d J, 2011,8(2):169-175.[15] P e n d s e y S,A b b a s Z G.T h e s t e p-b y-s t e pp r o g r a mf o r r e d u c i n gd i a be t i cf o o t p r o b l e m s:am o d e l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i ng w o r l d[J].C u r rD i a bR e p,2007,7(6):425-428.[16] A b b a sZ G.P r e v e n t i v ef o o tc a r ea n dr e d u c i n g a m p u t a t i o n:as t e p i nt h er i g h td i r e c t i o nf o rd i a b e t e sc a r e[J].D i a b e t M a n, 2013,3(5):427-435.[17] A b b a s Z G,L u t a l e J,G i l l G V.T r o p i c a l d i a b e t i c h a n ds y n d r o m e: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a na d u l t d i a b e t e s p o p u l a t i o n[J].I n t J I n f e c tD i s,2001,5(1):19-23.[18] A b b a sZ G,A r c h i b a l dL K.T r o p i c a l d i a b e t i ch a n ds y n d r o m e.E p i d e m i o l o g y,p a t h o g e n e s i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J].A mJC l i nD e r m a t o l,2005,6(1):21-28.[19] A b b a sZ G.L i v i n g w i t hd i a b e t i cf o o ta n dh a n d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D i a b e tR e sC l i nP r a c t,2014,103(S u p p l1):S6.收稿日期:2017-08-02编辑:张卫国。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前言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要点提示•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
DFU 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
二、DFU的患病率确切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很有限,往往被低估。
三、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100亿美元。
四、糖尿病足防治策略发达国家多年的糖尿病足防治经验证明,贯彻预防为主、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够有效地降低DFU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
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医疗护理专业团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有足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管病变和足病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教育这些高危患者。
糖尿病足病例讨论模板

糖尿病足病例讨论模板一、病例摘要患者信息:姓名:张先生年龄:65岁性别:男主诉:右足疼痛、皮肤发凉、局部感染2个月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
同时伴有皮肤发凉、麻木感,近期出现局部感染,疼痛加剧。
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足”。
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
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10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二、病例分析1. 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足。
2. 病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循环障碍,使足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溃疡等。
本例患者有10年糖尿病史,长期未正规治疗,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3. 病情评估(1)症状:右足疼痛、皮肤发凉、麻木感、局部感染;(2)体征:右足皮肤色泽暗红,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3)辅助检查:血糖升高,足部X线片显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
4. 治疗方案(1)控制血糖:给予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药物;(3)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4)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5)康复治疗:进行足部按摩、功能锻炼,提高足部功能;(6)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例讨论1. 糖尿病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循环障碍,使足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溃疡等。
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狭窄,导致足部血流减少,组织缺氧。
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使足部对疼痛、温度等刺激敏感性降低,容易受伤。
2.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皮肤发凉、麻木感、跛行等。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足部X线片、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足部骨骼、神经、血管等情况。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可以通过以
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
1.10 g尼龙丝检查法: 该方法是较为简便的感觉神经检测方法,要具备一根特制的尼龙丝(其弯曲45°
能够产生10 g的压力)。检查开始前,通常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 ~3次,让患者感受10 g尼龙丝产生压力的正常感觉。测试应对双侧足部进 行检查;每个检查点施压时间约2~3 s,时间不宜过长;检查部位应避开胼 胝、水疱和溃疡面等;建议检测点为第1、3、5趾腹,第1、3、5跖骨头处, 足心,足掌外侧,足跟及足背第1、2跖骨间共10个点,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 感觉异常点则视为异常。
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如 果踝动脉收缩压过高,如高于200 mmHg(1 mmHg=0.133 kPa)或ABI>1.3,则应 高度怀疑患者有下肢动脉钙化,部分ABI正常患者,可能存在假阴性,可采用 平板运动试验或趾臂指数(TBI)测定来纠正。 4.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pressure,TcPO2): 正常人足背TcPO2>40 mmHg;如<30 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 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如TcPO2<20 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台的 可能。
✓ 所有糖尿病患者:初诊及每年1次 ✓ 足部感觉缺失者:每季度1次 ✓ 足底有溃疡者:1-3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72-475 •基层糖尿病规范化诊疗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3月:73-79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通过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积极管理,可以预防80%足溃疡及高达85%截肢的发生,以往研究表明,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大程度地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
鉴于此,本文综述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现状,为制定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糖尿病高危足发展成糖尿病足病。
1.糖尿病足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危害糖尿病足病(DF)是指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2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罹患糖尿病足。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和死亡。
糖尿病足患病率、复发率、截肢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负担。
2.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筛查意义和分级2.1糖尿病高危足的定义糖尿病高危足(DFR)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周围血管病变,或同时伴有足畸形,存在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但尚未破溃形成糖尿病足或既往糖尿病足已愈合的患者。
2.2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意义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筛查,可以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通过定期系统全面的足部筛查,发现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治疗早期病变,多学科综合管理与监测糖尿病足高危人群,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预防50%的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需进行1次足部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足溃疡危险因素,风险等级越高,建议筛查频率更频繁。
2.3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内容2017年郭晓蕙等[2]依据中国实际情况,通过德尔菲咨询构建了《DFR筛查、分级、干预规范流程》,本流程增加了粗筛环节(见表1),通过简单的病史询问发现至少符合以下9条粗筛标准中任何1项危险因素的患者,方可进入细筛流程(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入住院38例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进行调查,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包。
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年龄为42~87岁,男30例,女8例,原因以年龄,病程,外周动脉血管感染,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平均住院日14.5天。
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随访。
结论糖尿病足发生原因复杂,健康教育应针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采取患者与相关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院前、院中、院后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回顾性研究健康教育[Abstract] Objective To hand i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and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June 2008 to May 2009 for 38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as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package.ResultsThe outcome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aged 42~87 years old.Thirty cases were male,eight female.The reasons were age,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infection,polyneuropathy.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4.5 d. Reviewed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and followed-up.Conclusion The cause of diabetic foot is complex,health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auses of diabetic foot,use the relevant groups and pati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pre-hospital,the hospital,the hospital integrated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 master health education skills,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foot.[Key words] diabetic foot;retrospective study;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
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20倍,美国每年的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在我国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截肢很常见,没有专业的足部护理,非常少的糖尿病足部专科门诊。
因此,加强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采取系统的科学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本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38例糖尿病足患者,男30例,女8例;年龄42~77岁,平均52.45岁。
其中,痊愈28例,好转8例,截肢2例。
1.2 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经过统一训练的专业人员按设计要求进行资料搜集统计,资料来源为患者住院病历,复诊,随访记录。
研究项目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发病原因、平均住院日、复诊、随访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2.1 性别年龄特点糖尿病足的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发病年龄大多在55~67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本组病例2例截肢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均为男性。
2.2 发病原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间长,缺乏正确的控制血糖的方法,由于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外周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营养性溃疡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引起外周动脉及多发性神经病变。
足部皮肤受伤感染,足部护理不当及其他因素是诱发因素。
2.3 发病时间入院前已发生就诊者100%,病程5年、10年、15年者分别占10%,25%,65%。
糖尿病的病程越长,临床表现越严重,越难治愈。
2.4 就诊时间足部出现红斑、水疱、溃疡,分别是24 h、48h、72 h以上。
就诊时间越早,发病率越低,好转率越高。
2.5 平均住院日病情越严重,住院时间越长。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日14.6天。
2.6 复诊时间3个月,6个月。
2.7 随访时间每月1次。
3 讨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因长期高血糖,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异常,使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病变,而发生感觉异常,合并感染所致的疾病,是引起患者截肢或者残废的主要原因[1]。
因此,针对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对不同层次糖尿病患者,给予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院前、院中、院外随访和糖尿病知识讲座等,给患者制定正确的教育标准,使患者得到及早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研究表明:单靠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健康讲座等,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结果。
目前,采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群体教育、个别指导和跟踪随访),根据患者特点有计划地进行,不失为目前糖尿病足患者教育的好方法。
特别对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确认,并进行早期的治疗、教育和指导,可较好地控制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展。
教育和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分辨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向患者讲授有关足部保健的知识及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对足部每日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疼痛、麻木、苍白厥冷、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并做完整记录。
3.1 糖尿病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本病发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因这部分患者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一旦发病,不但给患者的家庭生活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个人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较明显的心理障碍。
因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应给予全面的个体和社会心理干预[2]。
应充分认识到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获得自理能力,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延缓或避免截肢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
随访发现,糖尿病足患者家庭治疗时,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治疗过程易受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次诊断治疗的患者,缺乏对疾病治疗和不良预后的认识,增加了治疗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
因此,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本病的发展,使患者尽早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提供有效保证。
还发现,本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记忆力明显降低,早期的认知功能严重减退,而且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连续反复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预防及处理的措施、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牢固的认知学习过程,反复强化正确的教育方法,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预防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防护、康复知识。
3.1.1 教育患者科学正确的检查方法,及早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基本检查包括:(1)仔细观察双足皮肤温度有无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强、弱及运动障碍等。
(2)评估神经血管及生物学状态,按压足趾与足底有无麻木、厥冷、水肿、疼痛,运动障碍[1]。
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 指导患者做好足部护理,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如:鸡眼、胼胝、足癣、水疱等,应及时正确治疗,切不可自行修剪及涂擦腐蚀性强的药物,以免造成皮肤,溃疡。
注意保暖,防止烫伤,冻伤;避免危险因素:足部发生小破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肢端血液循环,体育活动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但对于足病的高危人群,一般应避免双足过度负重的活动,预防外伤,给予被动运动可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休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4)注意趾间皮肤清洁干燥,洗脚后最好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擦干足部及趾间皮肤,再涂上保养乳液,防止发生干燥皲裂等。
(5)选择合适鞋类:合适的鞋可减少部异常受压,避免足部皮肤受压,破溃。
鞋、袜要清洁、柔软、通气性好,每次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防止异物摩擦损伤皮肤。
(6)当足部缺血需卧床时,要注意足底和内外踝的保护,可使用支架或海绵衬垫,避免压迫造成褥疮。
为防止下肢肌肉萎缩,每日进行被动锻炼,或肌肉收缩训练,并进行下肢、足部酒精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3]。
3.1.2 定期的访视是保证正确实施预防诊疗的有效措施该疾病需积极防治,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预防,必须由患者自己或陪人实施,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预后效果。
由于治疗环境由医院改变为家庭的生活场所,患者的治疗将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情境的生活因素的影响,糖尿病足患者出院后,患者的遵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疗效[2]。
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警示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3.1.3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使糖尿病足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足的治疗时间较长。
糖尿病足患者,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
通过专科复诊查体可使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使糖尿病足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3.2 积极进行糖尿病足病因的治疗教育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是长期血糖升高导致的血液黏稠,引起的多因素所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细胞营养坏死性坏死。
因此,坚持病因治疗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包括:(1) 饮食的健康教育。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理想的饮食,控制应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能够均衡地摄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增加高蛋白饮食摄入,并尽可能地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