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及体内药效学评价体系

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及体内药效学评价体系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筛选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和体内药效学评价体系,以期加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一、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1.高通量筛选平台(HTS):利用微孔板和机器人技术,大规模、高效地筛选化合物或草药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通过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转移能力和凋亡等参数,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2.化学方法与计算机辅助筛选:利用化学合成技术,设计和合成一系列的化合物,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库筛选,选出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3.多维数据整合筛选方法:采用多个筛选指标,综合多种方法对候选化合物进行研究和评价。
如细胞毒性数据、抗肿瘤活性数据、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加强对候选化合物的筛选和评价。
1.细胞系体内实验:将候选化合物通过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进行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等实验,评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2.小鼠移植瘤体内实验:将人体肿瘤移植到小鼠体内,观察化合物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给小鼠或大鼠静脉或口服投给候选化合物,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包括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了解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
4.药物安全性评价:通过给小鼠、大鼠或犬等动物进行长期或短期的给药实验,观察化合物对动物的毒性反应和安全性,评价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5.疗效评价体系:根据体内实验结果,评估化合物对肿瘤的疗效,包括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生存期延长等指标。
结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是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高通量筛选平台、化学方法与计算机辅助筛选和多维数据整合筛选方法是目前常用的药物筛选方法。
体内药效学评价体系则包括细胞系体内实验、小鼠移植瘤体内实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和疗效评价。
通过这些方法和体系,可以筛选出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抗肿瘤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标准操作规程概述: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大分子物质代谢、干扰微管系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本操作规程包括与抗肿瘤药物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上市有关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内容,其中着力强调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关联性。
旨在一方面为抗肿瘤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要求引导科学有序的研发过程,使国内此类药物的研发更趋规范和合理。
本操作规程仅代表目前对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具体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建立一套包括抗肿瘤药物体内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作用新机制的研究.①有效性研究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受试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抗瘤谱等,为之后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中适应症、给药方案的选择提参考信息。
②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1)估算 I 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2)预测药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3)预测药物毒性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4)为临床试验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研究计划:(a)小鼠急性毒性测试按照急性毒性测试的常规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参考给药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给药剂量。
(b)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根据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标准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肉瘤S180或肺癌H22瘤株,选择体外活性突出且急性毒性较低的化合物,设定合适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作为体内活性评价指标。
(c)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化合物的继续合成申请保护范围较大的专利,合成部分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新的化合物,拓展研究范围,发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并申请新的发明专利。
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临床实验

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临床实验责任编辑:luanchaojibing,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0-24 14:54:02(—)抗肿瘤药物的筛选1.体内筛选方法体内筛选方法是药物应用于有移植性肿瘤的动物进行实验的方法。
肿瘤模型是进行药物筛选的先决条件。
一个理想的用于药物筛选的肿瘤模型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对临床疗效有预告性;②快速、经济;③指标明确、客观;④重现性好,结果可信赖。
常用于鼠类,近年来在体内试验方面,裸鼠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目前已成功地将官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10余种人体肿瘤移植于裸鼠,国内已成功地建立了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腹水瘤模型,并已用于科研和临床。
在体内试验方面需注意:①给药途径。
因腹腔给药假阳性较多见,因此要筛选一种药物是否对一种移植肿瘤确实有效,需应用两种以上不同的给药途径,并且三次实验结果均显示标准抗癌活性时才能判定有效。
②在每一种给药途径中,还需观察不同剂量的抗肿瘤活性,以揭示有效抗肿瘤药物的量效关系。
2.体外筛选方法因体内筛选需要的技术条件高,故大批筛选或粗选时多采用体外筛选。
(1)人肿瘤集落形成法:该方法是将单细胞悬液,接种到含软琼脂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一部分肿瘤细胞能够在琼脂中生长,形成集落。
通过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集落生成数量比较,可作为肿瘤化疗的药物敏感试验。
每次可用多个平面筛选8一10种药物,以找出对肿瘤细胞最敏感的药物。
此法快速、经济、选择性高,而且结果可靠,故在临床用药选择和抗肿瘤药物开发上将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缺点是活肿瘤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比较困难,并且集落形成的成功率不够高,故在方法学上需待完善。
ALberts等以此法指导69例复发转移卵巢癌的治疗,结果临床有效率为54%;经验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0%;而以。
HCTA中抗药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8%。
(2)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法):其基本原理是ATP为细胞内能量的基本来源,其浓度与活细胞量有关。
浅议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 胡 大一 降脂 药物 的合理 应 用 . 年 医学 与保健 ,05 1( )5 8 l 老 2 0 ,.1 :-
【】 Kyki t ,u o CCnLe a Tecmi du fpaa ai 2 ai t i M T g .a , l h ob e s o rvs t can r r k u t n e t n
1 动 物移 植性肿 瘤 实验 法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1 1 — 4 1 0 17— 532 1 ) 104— 2
胞骨 架的重 要组成部 分 。 管参 与许 多细胞功 能 , 括维 持细胞 形态 、 内 微 包 胞 物质 的运 输 、 胞器的定位 、 毛和纤毛 的运动 、 细 鞭 染色体运动和 细胞分 裂等 。
咨讯 ,0 0 2 1年第 】期 1
[】 张耀 灵、 4 陈德敏 辛 陇他 汀降脂 治疗冠心 病的疗效 观察[ J 1中国实用 医
药 ,09 20 年第3 期 1
浅议抗肿瘤 药物 的筛选
郑 方 希
( 福建省肿瘤 医院 30 0 ) 5 0 1
【 摘要 】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一类常见疾病 , 寻找有效 的抗癌药物与方法, 彻底攻克癌症 , 是世界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肿瘤治 疗中, 传统的放、 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造成机体骨髓抑制和 免疫功能低下, 副作用强大。 毒 天然药无论在减轻临床症状 、 提高生存质量 、 防 止复 发 转 移 、 长 生存 期 , 是在 与放化 疗 配 合 、 效 减毒 等 方 面都 有 很好 的效果 。 了克 服 传 统 的放 、 延 还 增 为 化疗 所 带来 一 系列弊 病 . 年 药 学工 作 者 近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一、【实验原理】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
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
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
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
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
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
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1.细胞毒性筛选:通过使用细胞系或动物模型,评估候选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效应。
这些细胞系通常来自于肿瘤组织或细胞株库。
可以使用MTT试剂或其他细胞代谢活性测定方法来评估药物对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
2. 细胞增殖和凋亡分析:通过评估候选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可以确定其抗肿瘤效应。
此外,还可以使用凋亡标记物如Annexin V和Casapese-3评估候选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
3.细胞周期分析: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在细胞周期的控制上存在差异。
通过评估候选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可以确定其抗肿瘤机制。
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的常见工具。
4. 迁移和侵袭分析:肿瘤侵袭和迁移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步骤。
通过使用Boyden室和Transwell孔板,可以评估候选药物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效果。
5.血管生成抑制分析:肿瘤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的血管生成。
通过评估候选药物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果,可以确定其抗肿瘤机制。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管状结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
6.体内动物模型:通过使用小鼠或其他动物模型,评估候选药物对体内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这些模型可以是异种移植肿瘤模型、转基因肿瘤模型或者荷瘤小鼠模型等。
7.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估:候选药物需要进行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估,以确定其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分布和排泄情况,以及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安全性。
8.临床试验:在药物筛选的最后阶段,候选药物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对人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试验通常分为三个阶段:I期试验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II期试验用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适应症,III期试验用于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标准治疗进行比较。
总体而言,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实验评估和临床试验来确定候选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众多候选药物中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选择。
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

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肿瘤是世界上常见的疾病,给人类生命的健康和幸福造成极大的威胁。
一些抗肿瘤药物的出现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式,而这些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药效评价不仅关乎药物的疗效,同时也关系到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
1. 细胞毒性实验细胞毒性实验是慢性毒性检测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系中检测药物的毒性和抗肿瘤效果。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估药物对不同细胞系的杀伤能力,筛选出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寻找到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药物。
2. 体外溶瘤实验体外溶瘤实验是评估药物在体外可溶性肿瘤抗原反应能力的实验。
其主要原理是,将一定浓度的药物加入到溶瘤液中,再将溶瘤液加入到肿瘤细胞中,观察减少的溶瘤液溶解率并计算药物的溶化指数,从而评估药物的溶瘤能力。
3. 细胞增殖抑制法通过细胞增殖抑制法,可以评价药物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这种方法基于细胞增殖动力学,利用细胞数量来评估药物的抑癌活性。
4.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作为临床前药效评估的一种标准方法,可以评价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及其毒副作用。
通过对动物实验的设计,结合肿瘤模型的种类和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对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
5. 临床前药效评价临床前药效评价类似于动物实验,但其更注重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活性评估,可包括药物体内代谢规律、药物与配体结合与作用、药物毒效关系等。
其中分子靶点技术、蛋白色谱技术、DNA微阵列技术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前药效评价。
总而言之,药效评价方法是多样的,它们可以互补,并在不同的研究阶段中使用。
不同的实验方法需要具备不同的技术和实验条件,因而评价细致、准确、可重复性和可比性高的抗肿瘤药物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需要依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结合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才能更好的评价抗肿瘤药物的药效,为临床上有效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抗癌药物新靶标的筛选及鉴定

抗癌药物新靶标的筛选及鉴定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逐步提高。
对于癌症的治疗,早期主要通过化疗、手术和放疗等手段来完成,但是这些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发掘更为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已成为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在寻找抗癌药物的过程中,对药物新靶标的筛选及鉴定显得尤为关键。
一、抗癌药物新靶标的定义所谓药物新靶标,就是指亟待寻找的一类分子,从而抑制或激活其特定的生物学过程,以达到治疗特定疾病的目的。
在癌症治疗中,当前已发现的一些药物新靶标主要是围绕癌症的生长、分化、转移、凋亡等关键生物学过程而展开的。
二、抗癌药物新靶标的筛选方式目前,抗癌药物新靶标的筛选和鉴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生物信息学分析: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蛋白质组、基因组等生物信息数据的分析来发现可能有治疗潜力的靶标。
例如,除了已经被证实有效的菌素类化合物之外,近年来有一些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从数百万小分子库中辨别出来的有效成分,如去甲垂体素纤溶复合物就是其中之一。
2、细胞药理学筛选:该方法通过对肿瘤细胞、正常细胞等进行药敏试验来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
这种方法通常可以配合基因敲除和CRISPR/Cas等人工基因编辑工具来加速药物靶点的发现。
3、生物检测筛选:这种方法则是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设备,如高通量的荧光成像、单细胞分析等,对药物分子的作用和细胞功能进行在基础和临床上的研究。
目前这种方法在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抗癌药物新靶标的鉴定过程抗癌药物新靶标不仅需要筛选出来,还需要经过一系列鉴定过程,以确定靶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
通常,药物新靶标鉴定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分子生物学鉴定:这种方法常常采用了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试验手段,来确保药物作用于正确的目标。
2、化学药理学鉴定:通过对药物的物化性质、代谢途径、药效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来评估药物的药理学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细胞传代
贴壁细胞生长3-5天,80%融合度。用胰酶消化 1-3 min后,离心,调节适当密度重新悬浮在培养 液中。
3)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板
5)细胞接种
3000-10000细胞接种在96孔板,贴壁 24小时,或对数生长期
6)加药处理72 h(指定时间点) 7)MTT溶液(5 mg/ml) ,孵育2-4小时 8)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溶解生成的
方法:裂解肿瘤细胞,消化蛋白,提取DNA,上
凝胶电泳,EB染色后,UV灯下观察。
结果:凋亡细胞显示DNA梯带。
CTL DRUG1 DRUG2 MARKER
3)PI/Annexin-V-FITC双染色分析
原理:调亡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于细胞
表面,PS结合标记荧光素FITC的Annexin-V 但细胞膜仍然完整,荧光染料PI不能进 入,而调亡晚期的细胞可同时受Annexin-V 和PI的双标记。
结果处理:同MTT法
C)细胞排染法(酞酚蓝) 原理:
细胞损伤或死亡后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正 常细胞排染,而死亡细胞染成蓝色。
伊红、苯胺黑 等染料
方法:
细胞悬液加入酞酚蓝染色液混匀,用细胞计数板, 分别计数活细胞(未染色)和死细胞数目(蓝色)
结果:
细胞死亡率= 对照组活细胞数-给药组活细胞数
(%)
方法:肿瘤细胞同时加入Annexin-V和PI染色,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PI
正常细胞
Annexin-V (-)
PI
(-)
晚期凋亡细胞
Annexin-V (+)
PI
(+)
早期凋亡细胞
Annexin-V (+)
PI
(-)
Annexin-V
PI/AnnexinV-FITC 双染激光共聚焦分析结果
PI红色荧光 细胞核 AnnexinV-FITC 绿色荧光 细胞膜
抗肿瘤药物筛选
张冬梅
一、导论 二、整体动物水平的筛选 三、细胞水平的筛选 四、酶水平的筛选 五、展望
一、导论
1. 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全球每年癌症 新发病例都在1200 万以上,因癌症死
其他 肺病
亡人数达760多万, 消化系统病 到2010年底全球肿
瘤病人总数已逾
5500万人 (WHO)。
脑血管病
SRB是粉红色的氨基甲氧杂蒽类化合物,是蛋白 结合染料,与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结合后呈粉红色,用 酶标仪测定其吸光度。
细胞中的蛋白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因此可根据 光密度OD值推测出活细胞的数目和活性。
方法: 类似于MTT法,10-20%三氯乙酸固定1 h
后,加入0.5-1%SRB染色30 min,洗去 染料,空气干燥后,加入10 mM Tris 溶解 后,540 nm测定光密度
心脏病
肿瘤 25%
2005年全球常见疾病死亡率
2009年中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中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人
(中国卫生年鉴)
200万人,死亡130170多万人左右,目前 全国肿瘤患者总数约 450万人,并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肿瘤已经 成为中国公民的头号杀 手,每年因恶性肿瘤而 死亡的人口占到总死亡 率的22%。
2. 肿瘤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 放射线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3. 常用的化疗药物
❖ 烷化剂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 抗代谢药物
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
❖ 抗肿瘤抗生素
柔红霉素、阿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
❖ 铂类化合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 抗肿瘤植物药
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
❖ 激素类 ❖ 血管新生抑制剂
对照组 凋亡细胞
对照组
正常细胞胞 质散在内质 网、核膜清 楚、染色质 均匀、核仁 明显。
凋亡细胞染色质浓 缩、致密,沿核分 布形成新月体状, 有凋亡小体出现。
线粒体肿胀
坏死
凋亡细胞胞质出 现明显的线粒体 肿胀。
坏死细胞细胞膜不 完整,核膜破裂, 染色质呈虫蚀状溶 解。
B)DNA形态观察(Hoeschst333258)
❖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从1955年开始从天然 产物中筛选抗肿瘤药物。
❖ 目前世界上被批准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中,50% 以上来源于天然产物。
二、整体动物水平的筛选
1.非实体瘤动物模型
肿瘤名称 代号
艾氏 腹水瘤
肝癌 腹水瘤
ECA HepA
白血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388
宿主
肿瘤名称 代号
KM小鼠 BALB/c小鼠
细胞形态向粒细胞方向分化。
结果:显微镜计数NBT还原阳性细胞,计算诱导分化率
对照组
药物处理组
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验
A)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
原理: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方法:药物处理后,收集细胞,4%戊二醛固定2
h以上,PBS清洗,1%俄酸固定1 h,酒精丙 酮梯度脱水,环氧树脂包埋,切片做成铜网, 经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 拍照。
(7天死亡率≥20%或20%动物存活超过4周,实验失败 对照组存活时间14-20天)
数据处理: 生命延长率(%)= 治疗组存活天数-对照组存活天数
x100% 对照组存活天数
非腹腔给药生命延长率>50% 腹腔给药>75%
2. 实体瘤动物模型
1)动物移植性肿瘤
国内外推荐模型
肿瘤名称 代号 宿主
肿瘤名称 代号 宿主
选择性对照药
推荐剂量:1-20 mg/kg 给药方式:与测试药物相同;常隔天给药
药效评价:
评价指标: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结束治疗后,处
死小鼠,拨瘤称重(对照组瘤重1 g左
右)。取脾脏称重,并测定脾细
胞数目。
数据处理:
抑瘤率(%)=对照组肿瘤体积-治疗组肿瘤体积
对照组肿瘤体积
x100%
抑瘤率>30% 认为有效
对照组活细胞数
X100%
2.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实验
NBT还原法
原理:硝基蓝四氮唑兰(NBT) 还原法测定细胞株分化
诱导。正常的中性粒细胞内磷酸戊糖支路活跃, 细胞内还原型辅酶含量增加, 将可溶性NBT还原 为不溶性蓝紫色颗粒, 而沉积于细胞浆内。
方法:HL-60 细胞株是筛选分化诱导剂的,药物作用后,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化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全身反应(脱发、发热、皮疹) 对各器官影响 (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 泌尿道毒性(血尿、蛋白尿、尿酸性肾病) 局部静脉炎 致畸、致突变、致癌
4. 天然产物与抗肿瘤药物
❖ 天然产物在新药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是结构新颖和作用独特的抗肿瘤化 合物的重要来源。
艾氏癌 实体型
ECS
KM小鼠
肉瘤
BALB/c小鼠
S180
KM小鼠
BALB/c小鼠
肝癌 实体型 肺癌
瓦克癌 肉瘤
HepS KM小鼠
黑色素瘤 B16
BALB/c小鼠
Lewis C57BL/6小鼠 结肠癌
C26
BALB/c小鼠
W256 Wistar大鼠 结肠癌
C38
C57BL/6小鼠 BALB/c小鼠 BALB/c小鼠
肿瘤移植和给药方法:
1)无菌操作 2)接种部位:背部 3)细胞悬液的制备及接种
细胞悬液浓度1x108/mL,接种0.1mL到背部。7天左 右,瘤块达到50 mm3体积即为造模成功,开始给药。
4)给药时间:根据药效确定,一般12-60天。
阳性药
5-Fu (5-氟尿嘧啶) ADM (阿霉素) Taxol(紫杉醇) CTX(环磷酰胺)
对照组瘤重
x100%
抑瘤率>30% 认为有效
2)人癌异种移植模型
细胞:人源肝癌,胃癌,肺癌,结肠癌等肿瘤细胞 动物: 裸鼠 (nude mice)
T淋巴功能缺陷 先天性无胸腺小鼠
11号染色体上隐性 突变裸基因(nu)
特点: 1)裸体,行似无毛; 2)不能执行正常T细胞功能,免疫力低下 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性高
*腹水应为白色浓稠液体,若为黄色或红色应弃去
给药及药效评价:
动物分组:随机分五组(溶剂对照组、阳性药组、高、中、低 给药组);每组8-10只。
药品制备:药品溶解生理盐水或PBS等缓冲盐溶液 给药方式:连续给药;1-2次/天;(ig,ip,iv)14天以上 评价指标:观察记录荷瘤小鼠的存活天数(30天)
抗肿瘤谱
❖ Taxol
(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食管癌、 淋巴瘤)
❖ 5-Fu
(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宫颈癌、膀 胱癌、前列腺癌和头颈部肿瘤)
❖ ADM
( 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肺癌、淋巴瘤和皮肤癌)
沙蟾毒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Carcinogenesis, 2013, 34:1331)
MTT 原理示意图
甲臜生成量正比于活细胞数 采用比色法(570 nm)测定甲臜生成量
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 培养液:RPMI 1640、DMEM、MEM、
M199、McCoy’s5A等
血清: FBS、NBS、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新生霉素等 胰酶: Trypsin-EDTA 、Collagenase 缓冲液: PBS、HBSS等 生长因子:EGF、B-27、N-2等
死亡原因 死亡率 占总死亡 (1/10万) 人数百分率
恶性肿瘤 135 22%
脑血管病 111 20%
心脏病 9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