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五年级课外文言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200 练( 141-150 )
141、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②期:约定。
③金:钟。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
裹: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成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3、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142、吴起守信
原文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
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
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令: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方: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信: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文: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143 、魏文候守信①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期猎:约会打猎。期,
约会。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B、辍耕之垄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D、至之市而忘操之
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
译文:
②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③身自罢之。
译文:
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144、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145、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
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舍近求远()泣不成声()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146、人有从①学者
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
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①从:跟随。②苦:苦恼。③渴:迫切地。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其义自见()( 2 )苦渴无日()
(3 )当以三余()( 4 )夜者日之余()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147、何岳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
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
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
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
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 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
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