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练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练习(含解析)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C.人体内环境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由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降低,有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因供氧不足而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的运输能力加强等现象,故人体内环境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C2.(2019·河南郑州检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项正确;内环境中Na+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K+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从而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C项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项错误。
答案:D3.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发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解析: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过敏反应的产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正确;第一次吃虾时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当第二次吃虾时会对过敏原过度敏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虾蛋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D.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B.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和③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通过④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CO3−、HPO42−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不变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成分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7.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2023《微专题小练习》生物专练5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

专练5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1.[2022·广东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睾酮2.正常人体中,下列数据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为770 kPaB.血浆酸碱度为7.35~7.45C.体温为37 ℃左右D.血糖浓度为0.6~1.6 g/L3.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大小与下列哪几项有关()①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②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③血浆中Cl-的含量④血浆中Na+的含量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细胞的内环境B.与血浆相比,组织液含有较少的蛋白质C.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就稳定D.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内环境处于恒定状态5.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7.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8.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A.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10.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a、b可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高考生物考点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免疫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I.必记知识全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概念1 抗原的性质包括:①,②,③。
2.抗体是产生的,并且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主要分布于中,也分布于中。
一、1.异物性;特异性;大分子性2.机体受抗原刺激;抗原;球蛋白;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物二、必记规律3.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食盐;K+;吸收的主要部位是,Na+和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Na+的排出特点是;K+的排出特点是。
4.当人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时,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机体的下降并出现、、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
K+的功能是不仅,而且。
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等。
5.人的体温正常数值(平均值):①口腔:、腋窝:、直肠:;②比较:新生儿和儿童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女性男性;同一人的体温,一般在一天内时最低,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不超过℃。
6.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在;调节体温的中枢在,在人体的和中,分布着能够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和。
7.免疫可分为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指: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8.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其是由分化、发育而来的•包括细胞和细胞.各在和中发育而成。
二、3.6~10g;2~4g;小肠;肾脏;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4.细胞外液渗透压;St压下降;四肢发冷;心率加快;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心律异常5.37.2℃;36.80C;37.5℃;稍高于;稍高于;稍高于;2~4;14~20;16.下丘脑;下丘脑;皮肤、黏膜;内脏;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7.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上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8.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B淋巴;T淋巴;骨髓;胸腺Ⅱ.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过关斩将一马平川考点详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人体内环境、稳态及意义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强化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在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的是A.CO2B.呼吸酶C.葡萄糖D.神经递质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B.内环境稳态调节只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C.兴奋的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D.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①、①、①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①①①构成的细胞外液B.①可以运输神经递质、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①回流受阻可能引起组织水肿D.①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5.图为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示意图,甲、乙和丙表示细胞或结构,A、B 和C 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图中箭头表示液体的移动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为毛细血管,血管中的C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B.丙为毛细淋巴管,B 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AC.由图可知,B 与C 中各种物质都可以双向交换D.甲若为肝脏细胞,C 流经此处后血糖浓度升高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离子的量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趋于相等B.体温的动态平衡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C.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7.图1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2所示为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其中PB表示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P表示RNA聚合酶、TH表示甲状腺激素。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表示肾小管,C表示渴觉中枢下丘脑B.食物过咸会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并释放的答案:C2.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B.不能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D.消灭肿瘤细胞和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靠细胞免疫来完成答案:A3.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答案:D4.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答案:D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人体细胞衰老时由于没有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出现白头发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6.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7.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答案:C8.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A细胞有关B.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达成的C.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D.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答案:B二、非选择题9.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10.广西巴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该县百岁老人血液中硒含量高出正常人3~6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①据表分析,B组小鼠应饲喂________________;硒增强了小鼠的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依据是.②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________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摄取、利用、储存(2)①等量不含硒鼠粮特异性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数明显高于B、C组②淋巴因子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11.应激反应是指动物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如在极地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下,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复杂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能够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相应的神经细胞的状态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在寒冷环境中温觉感受器未作出相应的反应,说明温度感受器具有________性.(3)若肾上腺素的增多使机体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且引起了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这是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4)该应激反应的调控过程中,神经递质、激素等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要与靶细胞具有的________结合.答案:(1)冷觉感受器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或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2)特异(或专一)(3)神经—体液(4)(特异性)受体12.(2017·高考全国卷Ⅲ)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13.(广东佛山质检)图1表示正常人体在两种温度环境中所测散热量情况,图2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由两图可知,t2~t3曲线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A、B、C、D、E各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是向靶细胞传递________,引起靶细胞生命活动状态的改变.(2)t3后,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t1前的体温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t3后的体温.(3)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起作用的调节过程,调节中枢是________;图中激素调节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机制.(4)马拉松运动员在寒冷(10 ℃)环境下训练,则B激素分泌量和身体散热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减少散热信息(2)等于等于(3)下丘脑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4)B激素分泌量升高、散热量也增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练习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判断题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2011江苏)( )2.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DNA聚合酶、胰蛋白酶等。
(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4.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2012海南)( )5.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但细胞核基因相同。
( )6.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2014海南)( )7.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2014江苏)( )8.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 )9.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
( )10.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2014海南)( )11.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2014海南)( )12.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1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免疫初与免疫末都发挥作用。
( )14.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2014海南)( )15.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 )16.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 )17.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2014江苏)( )18.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19.体液免疫中,抗原的呈递是细胞间的直接接触,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经体液作用于B细胞。
( )20.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2014江苏)( )二、选择题1.(2015河北廊坊质量监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不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正常的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2015浙江温州一测)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10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D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A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答案】C3.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答案】C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陕西咸阳三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2.(湖南郴州第四次质检)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B.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损C.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内K+通过协助扩散排出细胞外D.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体内的不同抗原,再呈递给B或T细胞解析: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也可能会增强,A错误;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损,B错误;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内的K+借助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外,C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侵入体内的抗原,再呈递给T细胞,但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3.(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月考)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B.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C.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解析: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但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A错误;含氧较多的动脉端渗透生成的组织液含氧量较多,含氧较少的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含氧量相对较低,B错误;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C正确;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大部分回流进入血浆,小部分通过形成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液,可见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是不等的,D错误.4.(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一般炎热环境中机体的散热量少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B.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CO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C.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当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解析:炎热环境中,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差较小,体表散热较少,A正确;组织细胞能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CO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B错误;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Na +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D错误.5.(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解析: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会加强,A错误;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使血浆中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6.(辽宁大连一模)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并不参与B.Fe2+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D.K+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解析:Na+与K+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A错误;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过量摄入钠盐,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错误;Na+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D错误.7.(四川雅安三模)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B.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细胞C.禽流感病毒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与其特异性结合D.人体可以通过T细胞产生抗体清除该病毒解析: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被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B正确;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 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8.(甘肃一诊)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会分裂并产生抗体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解析: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A错误;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能分泌抗体,B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D正确.9.(江西鹰潭二模)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C )A.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的,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B.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入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C.正常情况下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D.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一定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被蛇咬伤后注入的抗蛇毒血清是抗体,不是抗原,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正确;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10.(山东东营一模)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解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A错误;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减弱,B错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C错误.11.(广东广州二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 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共同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解析: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正确;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 错误;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D正确.12.(安徽池州联考)下列关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不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T细胞只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能将含抗原的细胞及其抗原消灭D.抗体介导的免疫答应中吞噬细胞和B细胞等特异性识别抗原解析: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B错误;细胞免疫只能使含抗原的细胞裂解死亡并释放出抗原,并不能将抗原消灭,C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广东惠州模考)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对照组一直饲喂普通饲料,实验组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制造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模型,然后再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与模型运动组(即加强运动),经过6周后,各组体重、血糖指标和脂肪细胞瘦素受体蛋白的含量见下表.注: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脂肪转化成葡萄糖,使体重下降.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正常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通过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除此之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激素名称)对血糖调节也有重要作用.(2)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模型组中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这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含量减少有关.(3)模型组中小鼠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据表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模型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解析:(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此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也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2)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模型组中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含量减少有关.(3)模型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所以小鼠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14.(15分)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进行.(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由图可知a吸入O2排出CO2,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为泌尿系统.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15.(15分)(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在病毒感染或毒素刺激下,免疫细胞能产生并释放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机体通过这些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构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维持或改变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1)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等.(2)在病毒感染或毒素刺激下,机体出现发烧症状.研究发现,温度感受器的细胞膜上存在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受体与淋巴因子结合可引起神经元兴奋(膜电位改变),进而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在上述过程中,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与甲状腺激素(必须写出这两种,多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机体内各种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3)研究发现,某类病原微生物侵染人体后,患者体内产生抗胰岛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最终引起胰岛B细胞的损伤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的损伤是机体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的结果,这是一类疾病,称作自身免疫病.解析:(1)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T细胞会通过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等.(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即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与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促进机体产热.由于(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机体内各种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3)患者体内产生抗胰岛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最终引起胰岛B细胞的损伤而导致糖尿病.可见,患者胰岛细胞的损伤是机体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的结果,该类疾病,称作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