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与事迹

合集下载

最美村庄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

最美村庄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

最美村庄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
2014最美村庄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昨夜在教师节的夜晚,2014年的最美村庄教师的名单终究发布,其实有一对配偶,他们矢志不渝的在教育事业斗争,在贵州支教九年,获得了大众的敬重。

2014最美村庄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朱敏才是贵州黄平县人,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结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作业近40年,退休时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他的妻后代丽娜,本年60岁,是北京市最早一批获得小学英语教师资格的教师。

配偶俩在坦桑尼亚、尼泊尔、加拿大等国家生活了17年。

退休后,两人挑选回贵州山区支教,至今已逾9年。

从2005年8月开端,配偶俩“走教”的脚印遍及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兴义县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花溪孟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等地。

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是朱敏才配偶支教的第五所校园。

在龙坪镇中心小学,朱敏才配偶的住所是一间缺乏10平方米的小屋。

朱敏才、孙丽娜配偶让山村孩子从普通话都说欠好,到会讲英语,会唱英文歌,,朱敏才配偶还非常重视文明礼貌、个人卫生的教育。

因山区过强的紫外线和不卫生的饮水条件,孙丽娜的右眼悉数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也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老两口说只需还能动,就要一向教下去。

以上这篇最美村庄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材料。

就为您介绍到这儿,期望它对您有
协助。

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请共享给您的老友。

更多最美村庄教师事迹材料尽在:事迹材料望我们多支撑本网站,谢谢。

《观《感动中国》朱敏才、孙丽娜先进事迹有感》

《观《感动中国》朱敏才、孙丽娜先进事迹有感》

《观《感动中国》朱敏才、孙丽娜先进事迹有感》观看了《感动中国》xx年度颁奖晚会中朱敏才和孙丽娜的事迹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接下来,我马上做的事情是去网上搜索更多关于他们的更多资料,迫切想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这十年支教路。

很简单的初衷,仅是为了圆年轻时的从教梦想,仅是为了让余辉继续温暖人间,岂知这路一踏上便是不回头的执着。

环境的艰苦超出了他们的想像,可是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的向前。

我想,这一切源于一个字:爱。

他们爱上了这个决定,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孩子们。

这份爱足以让他们放弃了北京安逸的晚年生活,来到贫瘠的乡村小学,无怨无悔地为这些孩子们奉献着他们夫妇俩晚年的余晖。

十年过去了,长期艰苦的环境和劳累的生活使他们积劳成疾,他倒下了,她右眼失明了,他们可曾后悔么。

我想不,他们收获了更多,学校设施变得好起来了,孩子们变得干净有礼貌,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五所小学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数千个孩子从中受益……这两位老人把教育事业当作爱的事业,穷尽其心力来经营。

朱敏才老人,在尖山小学,面对孩子们的种种困难,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不断思索,发明创造了“尖山棍法”为孩子们解决了野狗阻路的困难等等。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对学生倾注爱,学生们读懂了教师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来回馈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教育事业成了爱的事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

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

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

有爱的教育能促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奉献”离我们现实已有了距离,甚至有时这个词还有了贬义倾向。

难道真正的奉献已不复存在。

我们不需要奉献精神。

不,就在我们身边的朱敏才老人夫妇为我们做出了奉献的榜样。

最新-看2019年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精品

最新-看2019年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精品

看2019年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有感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朱老师,拿着粉笔在斑驳的黑板上流畅地书写着英语,激情飞扬地教学生练着英语单词的发音。

下课了,朱老师拿着拐杖当剑教山里的孩子在山坡上,练武术的套路。

他们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他们自己的卧室却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老师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食品匮乏,长期缺乏新鲜的蔬菜,更别说肉。

看着这些镜头,我心里热血澎湃,一个70的老者,对教育事业居然有如此大的热情,作为晚辈的我,深深感到羞愧。

当我抱怨学生不听话,调皮;批改的作业,试卷堆积如山,我总觉得自己付出太多了,和他们相比我是那么渺小,自私。

我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要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将向最美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责任心、爱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将它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行动中去。

2019年2月27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一台深情呈现,观众无不被他她们的事迹所感动。

在获选的人物中,有一生隐姓埋名,扎根中国大西北沙漠,为国家的氢弹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于敏;有退休不在大城市安享晚年的外交官夫妇,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主动到贫困的贵州山区进行支教,一干就是十年,最后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卖掉了住房、辞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一心照顾卧床三十年的病父,仁孝行于家的大孝之女朱晓晖;有三十九年如一日,照顾截瘫病人高新海,使他坚强活了下来的陇海大院的街坊邻居群体……他她们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为至亲几十年所做的坚持,所付出的真情、所奉献的大爱、所做出的贡献,无不坚守着、继承着、发展着、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德仁善孝的优秀品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演绎着人间大爱,人间真情。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晚年支教 夫妇情动苗乡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晚年支教 夫妇情动苗乡

的班学生成绩都 很好 。不 久前 , 中心学校举办学 生兴趣 比赛 , 曾 老 师的班拿 了三个名次 。” 采 访结束 时 , 曾维奋 看着校 园里 奔跑 的孩 子说 : “ 如 果 有一 天 能恢复健康 , 我要把书 教得更
板 凳 !” 曾维奋 眼睛湿润了 。 可 当他 看 到 教 室 门 口那 足 有 2 0厘 米高 的三级 台 阶 时 , 心 里发怵 了 。傍 晚人散 , 他 才拄 着 双拐 , 摇摇晃 晃反复练 习上下 台 阶。 “ 我不想让村 民看到我摔倒 , 我要 让 大家 觉得 我 能胜 任 这份
此 处 眼里 含 着 泪 水 。 “ 吃这么多 苦 , 遭这么 大罪 ,
他们开始 了支教生活 。
“ 刚 来 时 ,我 们 发 现 这 里 的
课、 音 乐课 、 体育课 。 以前孩子们
惧 怕陌生人 , 不 愿 意 说 话 。朱 敏
图啥?” 很多人对 朱敏 才夫妇不
解。
孩 子几乎没用 过字典 , 也不讲 卫 生。 ” 孙丽娜说 , 他们 自己花钱买 来 字典 , 并 手把手地教 孩子剪 指 甲、 梳 头。 还编 印了卫生手册 , 送 到孩 子家里 , 帮助大 人和孩 子一 起 改变生 活方式 。 最 艰 苦 也 最 令 他 们 感 动 的 时光 是在 黔 西南 州 兴 义市 尖 山 苗 寨小学 支教 的一年。尖山苗寨
海拔 1 3 0 0多 米 ,村 小 学 只 有 一 位 代 课 老 师 。 两 间 不 通 电 的 教
才 夫妇通过 上课 、 游戏 和多种 课 外 活动让孩 子们逐渐 变得开 朗 、 自信 。 苗 寨的孩 子们学会了说 普
通话 、 学会 了唱汉语歌 、 跳舞 , 也
朱 敏才坦言 来 支教 的初衷 : “ 在享受一 段退休 的闲适生活 之 后, 我们俩都 觉得人 即使 老 了也 得 干点事儿 。刚来那会儿 , 我 发 现 贵 州偏 远 山 区群 众 的生 活 比 当年没多少 提高 , 这更增添 了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前不久央视刚刚播出的2015感动中国人物中,就有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乡村支教的事迹真是让人又爱又敬。

图片中的两位,便是朱敏才和孙丽娜,支教的艰辛,已经让他们发丝斑白,可从那真挚的笑容中,又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形容的开心与满足。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

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

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

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前言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年都有无数个感人的故事在默默上演。

这些故事中,有人们的善良和勇敢,有小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温情互动,有普通人为了正义而奋斗的身影。

而今年,我们特别选取了一些特别的故事来表彰,以表彰他们对社会、家庭和环境的奉献,为我们国家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第一名:乡村教师的坚守获奖原因:这位乡村教师以艰难勉强的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偏远的山区支教工作,教导孩子们识字、计算、品德和生活常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也让乡村教育得到了提升。

获奖感言:> “感谢颁发这个奖项给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能为孩子们贡献一点力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和荣幸。

我愿意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一线,为每个孩子带去光明与希望。

”第二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获奖原因:这位志愿者通过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患有血液病的患者的生命。

他不计较个人损失和付出,只是为了帮助他人,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做出了这个伟大的决定。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能得到这个奖项,但我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我做的一件小事,我只是帮助了一个人。

我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传播,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

”第三名:环保志愿者的行动获奖原因:这位环保志愿者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各种环保行动,组织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活动。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提高了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倡导每个人共同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获奖感言:> “感谢颁发这个奖项给我,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我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宣传,能够唤醒更多人对环保的意识,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结语感动中国2019颁奖词给予了这些普通人的认可和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善行和奉献,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心得领悟读后感及颁奖词.doc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心得领悟读后感及颁奖词.doc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ﻭﻭ更新:2018-12-0216:13:41ﻪﻭﻭ2015感动中国十大27日晚上,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ﻭ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时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ﻭ但不幸的是,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岗位上。

ﻪﻭ虽然朱敏才病卧在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与此同时,一直在为学校奔波的孙丽娜老师仍未停歇,一边照顾朱敏才老师,一边在为新建的学校食堂及新教学楼操心着。

在众多爱心企业及贵州省、市领导的帮助下,新的学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着落。

ﻪﻭ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7号晚上,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

ﻪﻭ孙丽娜老师还说,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

“特别是朱老师生病的这段日子里,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更没有机会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ﻪ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

本报曾多次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

ﻭﻪﻭﻭﻭ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北外女生甜甜肝脏上长了个肿瘤,其余医生都认为应该为其做肝移植,但是吴孟超却本着为患者考虑的角度,宁愿冒着毁灭一身荣耀的危险,为其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在手术室里的九个小时都没有喝一口水,终于成功完成了甜甜的手术。

师爱无边——读《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选》

师爱无边——读《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选》

师爱无边——读《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选》第一篇:师爱无边——读《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选》师爱无边——读《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选》鲜红的封面,如同流淌的血液,那是山崩地裂时孩子头上流出来的血,那是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老师脊背上流出的血,那是一次又一次搬动瓦砾从废墟下抢救孩子磨破的手掌的血……捧在手里,久久的凝视她——那倒塌的教学楼、那一片片废墟又闪现在眼前,那撕心裂肺的痛苦不曾消失,而那些雄鹰展翅般护着孩子的姿势已凝成雕塑!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日日夜夜,过去几乎不看电视的我却每天回到家就打开电视,伴着电视直播泪满衣襟,为失去的数万生命,更为那些在灾难面前忘记了自我舍身救孩子的同行。

近日阅读中国教师报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师感动中国——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选》一书,又一次住泪水连连,仿佛又回到了地震的现场——用生命做支撑,舍身护着四个孩子的谭千秋、张米亚,把生的道路让给学生的张辉兵,一趟一趟跑进正在倒塌的楼房里抢救学生的苟晓超;身体被砸成三段仍然护着学生的向倩;多次跑进危楼救学生受伤、醒来就问“那两个娃怎么样了”的王敏,还有带着71个孩子翻山越岭艰难跋涉走出死亡线的刘汉希望小学的8名教师,以及地震中无一人伤亡的被称为最牛校长叶志平……在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刻,我的同行们以他们的勇敢、沉着、智慧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坚持下去,用自己的歌声温暖着黑暗中恐惧绝望的孩子,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幼小的生命,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爱”的真谛,铸就了伟大的丰碑,展现出生命璀璨的光芒和人性永恒的光辉,他们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感谢中国教师报和华东师大出版社,在短短的时间里收集整理了地震中这些教师的事迹汇编成书,这不仅是对那些光荣牺牲的老师的缅怀,对地震中不顾个人安危、带着失去亲人的悲伤投入救助行动的老师的赞颂,不仅仅是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更是一种感召、一种警世,她所昭示的是一种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许会忘记5?12这个具体的日期,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个事件,那个地动山摇的时刻;我们也许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行为,他们张开臂膀护卫着孩子的动作!这是“一本弘扬中国教师精神的书”,是“一本净化中国教师心灵的书”,她让我们必须向自己的心灵追问:教师是什么?师爱又是什么?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一样去为学生顶着塌下来的水泥板,不需要我们把学生护在臂弯里,不需要我们用生命去救助学生的生命,那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所需要的正是他们的精神,那种一心为了孩子的精神,把孩子的生命看的高于一切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与事迹篇一: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试题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练习题姓名班级时间一、单项选择题【】20XX鄂市中考1.河北13个农民在没有上级号召和组织的情况下,先后参与华南特大雪灾和5.12大地震的救助工作,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他们之所以让人们深深感动,是因为他们A.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B.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C.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没体现出自身的价值D.自觉维护了集体的荣誉和利益【】(20XX鄂市中考)2.漫画《责任》说明了①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②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③只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就能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④只有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生活才能更美好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0XX鄂市中考)4.20XX年2月10日,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获得此殊荣的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等。

他们的实际表明①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②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履行着责任,是一种奉献精神③承担责任,付出越多,的得到的物质回报越多④要审时度势,学会在不同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20XX鄂市中考)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A.集体利益高于一切B.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保障C.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D.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20XX鄂市中考)6.生活中每个公民都要扮演多种角色并承担多种责任。

下列角色和责任相匹配的是①作为朋友要讲哥们义气②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③作为游客要保护好名胜古迹④作为医生应救死扶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XX鄂市中考)7.航空英模罗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被评为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的事迹表明A.追逐个人名利,才能突出自己的成绩B.积极奉献社会和他人比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C.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声望D.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0XX鄂市中考)8.作为中学生,应该遵纪好学;作为子女,应该孝敬父母;作为社会成员,应该热爱和平、保护环境??由此可见,责任A.只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B.是指不应该做某些事情C.是来自法律规范的要求D.因社会身份和角色不同而不同【】(20XX鄂市中考)9.“东方之星”翻船事件发生后,湖北监利县的许多司机在自己的车上系上黄丝带,免费接送死难者家属。

这一行为①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②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③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④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20XX鄂尔多斯市中考)根据漫画二,回答(3)和(4)题。

(3)漫画中的这些行人缺乏什么意识?(2分)(4)中学生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2分)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XX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材料二: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思想品德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体现了朱敏才、孙丽娜的哪些优秀品质?(2)社会中的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来源于哪些方面?(3)材料中朱敏才、孙丽娜的壮举来自哪些方面的责任?(4)请简述朱敏才、孙丽娜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

篇二:20XX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XX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

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

20XX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

于20XX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

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

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

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XX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

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20XX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

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

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

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张纪清(江阴炎黄)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XX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XX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

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

”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

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

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

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