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总结
期末土力学复习资料

期末土力学复习资料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学习土力学对于理解土壤的力学行为和土壤力学参数的计算具有重
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土力学知识,本文将从土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开始,介绍土体的力学行为、土壤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一
些常见的土力学实验方法。
一、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土力学是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土
壤的力学特性、力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等。
2.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多相多孔介质。
土壤的
基本性质包括颗粒密实度、含水率、孔隙度等。
3.土壤力学的基本假设
在土力学中,常用的基本假设包括孔隙水压力均衡假设、线弹
性假设和等效应力原理等。
二、土体的力学行为
1.土体力学参数
土体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内聚力等。
这些参数对于描述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至关重要。
2.土壤的压缩性行为
土壤在受到外加压力时会发生压缩行为,这是由于土壤颗粒重
排和水分压缩引起的。
了解土壤的压缩性行为对工程设计和土地利
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土体的剪切行为
土体的剪切行为是指土壤在受到剪切应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了解土体的剪切行为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三、土壤参数的计算方法
1.黏塑性土壤的力学参数计算。
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复习资料

开放教育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工程中土体发生破坏都可归结为( )。
A. 承压破坏
B. 剪切破坏
C.拉伸破坏
D. 失稳破坏
2.均质粘性土被动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图为:
A.矩形
B. 倒梯形
C. 三角形
D.梯形
3. 粘性土由半固态转入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被称为( )。
A.缩限B.液限C.塑限D.塑性指数
二、填空题
1.表示土的三相组成比例关系的基本指标为、
和。
2.表示土中孔隙含量的指标是和。
3. 能传递静水压力的土中水是水和水。
4.地基沉降包括及两方面内容。
是受荷载条件下,与之比值。
5.变形模量E
三.简答题
1. 地基土变形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2. 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
四.计算题
1、由钻探取得某原状土样,经实验测得土的天然密度ρ=1.70 t/m3,含水量ω=13.2%,土的相对密度d s=2.69。
试求土的孔隙比e和饱和度S r。
(15分)
2. 下图为一板桩打入透土层后形成的流网。
已知透水土层深18.0m,渗透系数
,板桩打入土层表面以下9.0m,板桩前后水深如图所示。
试求:(1)图中所示a、b、c、d、e各点的孔隙水压力;(2)地基的单位透水量。
(15分)
板桩墙下的渗流图。
土力学知识总结[大全]
![土力学知识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9cdb0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6.png)
土力学知识总结[大全]第一篇:土力学知识总结[大全]1、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基底压应力)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整体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具有足够防止整体破坏的安全储备;2.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变形而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3.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2、土体三相:固相、液相、气相土中水:液态水(自由水和结合水)、固态水、气态水3、土的颗粒级配是否良好 Cu>5和Cu=1—3级配良好。
4、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透水层中自由水。
5、颗粒分析试验:>0.75:筛分法,<0.75:水分法6、土的结构分类:絮凝结构(粘性土)、蜂窝结构(粉土)、单粒结构(无粘性土)。
7、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天然密度ρ2.土的含水量ω3.土的相对密实度d8、e<0.6的土是密实的,土的压缩性小;e>1.0的土是疏松的,压缩性高。
9、大小:ρsat>ρ>ρd>ρ°10、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地方移动的现象11、土的冻胀影响:土、水、温度的因素12、判断无粘性土密实度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孔隙比e来描述,e 大,土中孔隙大,土疏松13、指标:相对密实度Dr(标准贯入试验)14、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定义为塑性指数;Ip>17 粘土1015、Ip越大,土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黏粒或亲水矿物愈高,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愈大。
塑性指标能综合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是粘性土分类的依据)16、影响击实效果的因素:1.含水量的影响2.击实功的影响3.土类及级配的影响17、只有当含水量控制为某一适宜值即最优含水量时,土才能得到充分压实,得到土的最大干密度。
土力学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土的组成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强度,②稳定性,③安全度,④变形。
4、土的定义: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
②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①压缩性大,②强度低,③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①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②多相性: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③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②矿物组成,③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土力学复习小结

第一章1土: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各种矿物颗粒的集合体。
2土的形成过程:【3】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指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成岩块、岩屑的过程。
物理风化仅使岩石产生量的变化。
化学风化指岩体(或岩块、岩屑)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接触,经氧化、碳化和水化作用分解为极细颗粒的过程,生物的活动也可助长风化的进程。
而化学风化却使岩石产生质的变化。
4 (1)土和岩石的关系: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其间无明显的界限,一般都是人为划定。
认为在颗粒间胶结的强弱是其判定的标准:强的是岩石,弱的是土。
(2)土的特点:松散性、透水性、具有强度(3)土的力学性质:变形、强度、稳定性第二章1土的固相:包括多种矿物成分组成土的骨架(1)原生矿物:物理变化形成的颗粒,成分与母岩相同,性质比较稳定,由其组成的土吸附水的能力弱,无粘性且压缩性较低。
常见的有石英、云母等。
(2)次生矿物:化学风化生成的新矿物,成分与母岩完全不同,性质活泼,有较强的吸附水能力,遇水易膨胀。
如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
次生矿物分为:可溶性次生矿物:常见的有岩盐、钾盐、石膏、方解石。
不可溶性次生矿物:黏土矿物包括高、伊、蒙(3)有机质:动植物分解后的残骸,颗粒极细,粒径小于0.1 m,呈凝胶状,带有电荷,具有极强的吸附性。
土的液相:主要是水(溶解有少量的可溶盐类)固态、液态、气态,其中液态水是土中孔隙水的主要存在状态,因其受土粒表面双电层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结合水(物理化学力):强结合水(吸着水)和弱结合水(薄膜水)非结合水:液态水(毛细水(表面张力和重力)和重力水(重力))、气态水(水汽)、固态水(冰)。
注意:(1)重力水对土粒有浮力作用(2)固态水在土中起着暂时的胶结作用,提高土的力学强度,降低透水性。
但温度升高后,冰层解冻为液态水,使土的强度急剧降低,压缩性增大,土的性质显著恶化强结合水结合水)液态水弱结合水孔隙中的水固态水非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重力水(与课本有区别)土的气相:主要是空气、水蒸气,有时还有沼气等土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和水气。
土质学与土力学 复习资料(全) 同济大学

1.1 土的三相组成 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无机矿物成分又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的液相指存在于土孔隙中的水。分为结合水(强、弱)和自由水(毛细水、重力水)。 土的气相指充填在土孔隙中的气体。包括自由气体和封闭气体。 1.2 土的颗粒特征 1.2.1 土粒粒组的划分 粒径、粒组的概念。我国规定的粒组划分标准:表 1-1。 1.2.2 土粒组成的表示方法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干土质量的百分比)。 ①表格法 ②累计曲线法
砂土:非碎石土,且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细粒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第 3 页 共 10 页
同济大学 土质学与土力学 复习资料
1150899 陈力畅
第四章 土中应力计算
4.1 概述 4.1.1 土中应力计算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地基中的应力状态→应力应变关系→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问题 方法:自重应力:建筑物修建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附加应力:建筑物修建以后,外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 研究方法:弹性理论(半无限连续体、材料力学概念),真实土体,叠加方法。 4.1.2 土力学中符号的规定:与材料力学正好相反。 正应力:压为正,拉为负; 剪应力:正面正向或负面负向为负,其余为正。 4.2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自重应力:由于土体本身自重引起的应力。是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4.2.1 基本计算公式 均质土中自重应力计算公式: cz z 。随深度线性增加,呈三角形分布。 4.2.2 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 土体成层: cz i hi
注册道路专业基础-土质学与土力学常考知识点

注册道路工程师专业基础土质学与土力学常考知识点1.毛细水在上升过程中,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能沿着使土的细孔隙从潜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总应力等于孔隙水压力加有效应力。
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和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的土中自重应力为有效应力,但不等于总应力。
因为有地下水的存在,要去掉水的浮力。
3.地基破坏形式主要分为三种:①整体剪切破坏。
荷载达到最大值后,土中形成连续滑动面,并延伸到地面,土从基础两侧挤出并隆起,基础沉降急剧增加,整个地基失稳破坏。
②局部剪切破坏。
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下的塑性区仅仅发展到地基某一范围内,土中滑动面并不延伸到地面,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其p-s曲线一开始就呈非线性变化并无明显的拐点。
③刺入式剪切破坏。
刺入式剪切破坏,并不是在地基土中形成贯通的滑动面,而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并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基础会随着土的压缩而发生近乎垂直地连续刺入的剪切破坏形式,相应的p-s曲线多具非线性关系,而无明显的破坏点。
4.因地下水位以下透水层中,自重应力应采用有效重度计算,所以地下水位下降后,使原水位以下自重应力增大,地下水位上升后,使变动后水位以下自重应力减小。
5.施工进度快,地基土的透水性低且排水条件不良时,地基土没有时间和条件进行固结排水,所以选择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6.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使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失去整体稳定时相应的最小基础底面压力,地基极限承载力不受荷载形式的影响,它由地基土层的性质决定。
7.土的自重应力一般是指土的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属于有效应力;土中的总应力除土体的自重应力外还应包含孔隙水压力;由有效应力原理σ=σ′+u知,当地下水位下降时,u减小,总应力不变,有效应力增大;相反可知地下水位上升,有效应力减小。
8.根据一维排水固结理论可知,土样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即水平面的夹角为45°+φ/2,当采用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方法对饱和黏性土进行剪切试验时,其抗剪强度线为水平线,即φ=0°。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后的产物,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土粒按各种比例组成的集合体。
土粒之间的孔隙中包含着水和气体,是一种三相体系。
第一节土的三相组成无机矿物颗粒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固体颗粒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作用的新矿物32O Al 、32O Fe 、次生2SiO 、(固相) 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有机质:由于微生物作用,土中产生的复杂的腐殖质矿物,还有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如泥炭等。
土结合水 强结合水水弱结合水(液相)自由水 毛细水重力水气体 与大气联通:与空气相似,受到外力作用时排出,对土的工程性质没多大影响。
(气相)与大气不连通:密闭气体,压力大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压力小时气泡恢复原状或重游离,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
(含气体的土成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已成为土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第二节土的颗粒特征1.描述土粒大小及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的常用方法:对粒径>0.075mm 的土粒,筛分法;粒径<0.075mm沉降分析法是根据土粒在悬液中沉降的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的Stokes 公式来确定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2.土粒大小划分:块-碎-砾-砂-粉-粘(粉:砂粉,粘粉;粘:粉粘,粘土)粘土粒径<0.002mm ,为很细小的扁平颗粒,表面具有极强的和水相互作用的能力。
第三节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三相五只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称为三相比例指标。
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了土的干燥与潮湿、疏松与紧密,是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也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
土样体积:a w s V V V V ++= (a w V V V V +=)土样质量:w s m m m +=三相比例指标分为两种:试验指标,换算指标一、试验指标包括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含水量1.土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vm =ρ(3/cm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有关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最佳答案●土的工程性质:分散性易变性复杂性●饱和土:除了土颗粒外所有的空隙都由水填满的土。
●结合水:当土与水相互作用时土粒会吸附一部分水分子在土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膜成为结合水。
●结合水特点1受土粒表面引力控制不符合静水力学规律自由流动2气节冰点低于零度3密度粘滞度比正常水高●粒组界限值:巨粒组与粗粒组60mm 粗粒组与细粒组0.075mm 砾与砂2mm●粒度:土的大小称为粒度。
●土粒大小的分析法:筛分法(〉0.075mm)沉降分析法(〈0.075mm)●粒组:在工程上常把大小相近的土合并为组。
●粒度成分: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
●粒度成分表示方法:表格法、累计曲线法、三角坐标法●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土从液态向塑性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塑限WP:土由可塑状态向脆性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IP=WL-WP粘性土的塑性大小,可用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来衡量,该范围即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称为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IL= 一个能够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关系的指标,即液性指数→W= 土处于液限→W= 土处于塑限状态→可塑状态土的工程分类依据:1、土的颗粒组成特征。
2、土的塑性指标()3、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毛细性:土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性质称为毛细性。
●毛细现象: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向土及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土层中的毛细水带的三个分类:1,正常毛细水带;2、毛细网状水带;3、毛细悬挂水带●流砂现象:若水的渗流方向自下而上,党向上的动力水与土的浮容重相等时,土颗粒间的压力为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成为流砂现象。
●管涌:水在砂系土中渗透时,土中一些细小颗粒在动土力的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带走,称为管涌。
●冻土:在冰冻季节因大气复温影响使土中水分冻结成冻土。
●冻土现象:在冻土地区,随着土中水的冻结和融化会发生一些独特的现象称为冻土现象。
●冻土分类: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多年冻土●影响冻胀原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因素●先期固结压力:土层历史上所曾经承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土的压缩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体积缩小的性质,特点:1、土颗粒的体积不变,土的压缩主要由于孔隙的体积减小引起的;2、由于孔隙水的排出与时间有关,所以土的压缩量随着时间在增长。
●自重应力:由土体的重力产生的应力●附加应力:由外荷载的作用在土中产生的压力增加。
●土压力的类型:1、静止土压力:如果挡土墙静止不动,在土压力的作用下不向任何方向发生移动或转动,此时作用在墙背面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2、主动土压力:如果挡土墙向离开土体的方向移动或转动,墙后土压力逐渐减小。
当位移达到一定值时,墙后土体即将出现滑裂面,此时….3、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荷载作用下,向墙背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挤压土体,墙后土压力逐渐增大,当达到某一位移时,土体即将上隆,此时土压力达到最大值,该土压为…●静止土压力假定条件:1、墙背竖直;2墙背的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3、墙后填土水平。
●郎金土压力理论假定条件:1、墙背竖直;2墙背光滑;3、填土水平●库伦土压力理论假定条件:1、墙后填土为均匀砂性土;2、华东破裂面通过墙角的两组平面;3、滑动土体为楔形的刚性体●土坡稳定的目的:检验所设计的土坡断面是否安全与合理●土坡稳定分析的方法:土坡稳定安全系数K=●击实实验目的: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简答题(判断级配)如何用累计曲线法判断土地级配状况?答:1、如果曲线缓:土粒分布范围广,土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如果曲线陡:土粒分布范围窄,土粒均匀,级配差。
2、可用级配指标来判断土的级配状况:不均匀系数CU〉5(CU= )曲率系数Cc=1~3(Cc= )为级配良好的土●管涌与流砂的区别?1、发生位置不同:流砂发生在土体表层渗流一出处管涌可以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溢出处,也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2、产生原因不同:向上的动水力与土的浮容重相等细小的颗粒被水流带走3、发生地土体不同:流砂主要发生在细砂、粉砂及轻亚黏土中管涌只发生在砂性土中●(附加分布)简述集中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分布?答:1、在半无限土体内,沿着集中力作用线上值随深度增加而急骤减小在半无限土体内,任一水平面上,随着与集中力作用点距离的增大,值迅速减小在半无限土体内,在不通过集中力作用线的任一竖直抛面上,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变化情况为,先从0开始增加,在某一深度处达到最大值然后又减少。
●(库朗区别)?1、假设条件不同:朗金理论:1、墙背竖直;2墙背光滑;3、填土水平库仑理论:1、墙后填土为均匀砂性土;2、滑动破裂面通过墙角的两组平面;3、滑动土体为楔形的刚性体2、求土压力的方法不同:朗金:是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应力情况出发,利用应力圆与破坏线相切的应力大小求解的。
库仑:是根据刚性滑动土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利用正弦定律求解的。
3、适用范围不同:朗金:多使用于档土桩,板桩,锚桩,深井和刚性桩的土压力计算。
库仑:适用于俯斜式、仰式、重力式挡土墙以及墙填土面倾斜等情况挡土墙的设计。
2计算的结果:用朗金理论由于忽略墙背与填土之间的影响计算结果,主动土压力的计算结果比昆仑偏大,被动土压力计算结果比库仑偏小。
●土坡滑动失稳的原因?答:1、外届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2、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
●(渗透因素)影响土渗透性的因素?答:1、土的颗粒及矿物成分:土颗粒越大,越浑圆,越均匀,渗透性越好。
2、结合土膜厚度:厚度越大渗透性越小。
3、土的结构构造4、土中气体:密封的气体●(有效应力)有效应力原理的内容?土的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1土的有效应力控制着土的变形和强度性能●(偏载分布)偏心荷载作用时,基地压力如何分布?答:偏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按偏心受压公式计算(1- ) (1+ ) 1、当e<b/6时Pmin>0 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2、当e=b/6时Pmin=0 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3.、当e >b/6时Pmin<0 基底产生的应力重新分布●土的颗粒分析方法可分为筛分析法和静水沉降法●常用的粒度表示方法有:表格法、累计曲线法、三角坐标法●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
●土的性质有:分散性、易变性、复杂性。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所列的分类标准,其分类依据为:1.土颗粒组成特征2.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塑限wp和塑性指数Ip。
3.土中有机质的存在情况。
●土的毛细现象是是指土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性质。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土中的毛细水可划分为三个水带:正常毛细水带、毛细网状水带、毛细悬挂水带。
●冻土现象是由冻结及其融化两种作用引起的。
某些细粒土层在冻结时,往往会发生土层体膨胀,使地面隆启成丘,即所谓冻胀现象●土的冻胀机理(原因):水冻结成冰体积膨胀。
冻结时土中水分向冻结区迁移和集聚的结果。
●影响冻胀的因素:1,土的因素。
冻胀现象常发生在细粒土中,特别是粉土、粉质黏土和粉沙等,冻结时水分迁移集聚最为强烈,冻胀现象严重。
2水的因素。
当冻结区附近地下水位较高,毛细水上升高度能够达到或接近冻结线,使冻结区能得到外部水源的不给时,将发生比较强烈的冻胀现象3,温度的因素。
当气温缓慢下降,冷却强度小,但负温持续的时间较长,则就能促使未冻结区水分不断的向冻结去迁移集聚,在中形成冰夹层,出现明显的冻胀现象●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原理与步骤(10分)。
基本原理:(1)假设土层只发生竖向压缩变形,设备侧向变形,因此可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得到的参数(e,a,Es)计算沉降量;(2)按土的特性、应力状态及地下水位将地基可能受到的压缩层分为若干层,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3)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按下式总和起来得地基最终沉降量。
求解步骤:(1)计算与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分布曲线。
(2)分层计算变形量(3)确定受压层下限、计算最终沉降量。
●何谓土的不均匀系数?写出其表达式并加以解释。
其工程意义如何?土的不均匀系数是指工程上用来反映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一个量,用CU或CC表示。
其计算表达式为:CU=d60/d10式中:d6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时的粒径,该粒径称为限定粒径;d1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时的粒径,该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工程上,把CU<5的土看作均匀的,即级配不好,把CU>10的土看作不均匀,即级配良好。
在填土工程中,可根据不均匀系数CU值来选择土料,CU较大的土,颗粒不均匀,可获得较大的密实度,也易于夯实。
●土中应力是指土体在本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自重应力。
建筑物荷载或其他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土中渗透水流引起的渗流应力等。
自重应力是由土体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附加应力是由外部和在在土中产生的应力增量+-●基础按刚度可分为柔性基础和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是假定基础没有任何抗弯刚度,实际工程中石不存在的。
柔性基础的底面压力分布与作用的荷载分布形状相同。
刚性基础是假定基础抗弯度为无穷大,在外荷载作用下,基础不变形。
刚性基础的基地压力分布图形和作用的荷载大小有关●p-s曲线由三个阶段组成。
1压密阶段2塑性变形阶段3破坏阶段●普朗特尔三个假设:(1)假定均质土体,并且不考虑图的重力,(2)假定基底光滑。
(3)对于埋藏深度小于基础宽度的浅基础,把基地平面当成地基表面。
●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三种方法?1根据载荷试验的p-s曲线来确定承载力的基本值,在经过修正确承载力设计值。
2根据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
根据设计规范确定。
●临塑荷载时指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刚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区时,相应得的基地底底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临界荷载是指途中塑性区开展到不同深度时,其相应的荷载。
●整体剪切破坏常发生在浅埋基础下的密沙或硬粘土等坚实地基中。
局部剪切破坏常发生于中等密实砂土中。
刺入剪切破坏发生在松砂及软土中。
●影响土的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1)土的力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土的颗粒成分大小、形状及级配影响土中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而影响土的渗透性。
土颗粒越粗、越浑圆、越均匀时,渗透性就大。
(2)结合水膜厚度。
结合水膜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减低土的渗透性。
(3)土的结构构造 4.土的粘滞度5土中气体●临塑荷载时指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刚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区时,相应得的基地底底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临界荷载是指途中塑性区开展到不同深度时,其相应的荷载。
●土坡的滑动失稳的原因:1外界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
2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试问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