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见类型及解法

合集下载

关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几种求解方法

关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几种求解方法

关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几种求解方法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高中数学中较为常见。

这类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等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求解方法:①一次函数型;②二次函数型;③变量分离型;④数形结合型。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一些典型的问题一、一次函数型——利用单调性求解例1、若不等式对满足的所有实数m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若对该不等式移项变形,转化为含参数m的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再根据对称轴和区间位置关系求对应的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利用最小值大于零求解。

这样得分好几种情况讨论,这思路应该说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运算量不小。

能不能找出不需要讨论的方法解决此问题呢?若将不等式右边移到左边,然后将新得到的不等式左边看做关于m的一次函数,借助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其实是线段)在m轴上方只需要线段的两个端点在上方即可。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及m,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

显然可将m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m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解:原不等式转化为(1-x2)m+2x-1>0在|m|2时恒成立,设f(m)= (1-x2)m+2x-1,则f(m)在[-2,2]上恒大于0,故有:此类题本质上是利用了一次函数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线段,故只需保证该线段两端点均在m轴上方(或下方)即可。

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线段)(如下图)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ⅰ),或ⅱ)可合并成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0恒成立;f(x)3;若改为:,构造函数,画出图象,得a<3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恒成立问题,应先构造函数,作出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再考虑在给定区间上函数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得出答案或列出条件,求出参数的范围。

高考数学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5种方法!最后一种很重要!

高考数学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5种方法!最后一种很重要!

开篇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高中数学是一类重点题型,高考也是必考内容。

由于不等式问题题型众多,题目也比较灵活。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会总结各种解题方法!方法一:分离参数法解析:分离参数法适用的题型特征:当不等式的参数能够与其他变量完全分离出来,并且分离后不等式其中一边的函数的最值或范围可求时,则将参数式放在不等式的一边,分离后的变量式放在另一边,将变量式看成一个新的函数,问题即转化为求新函数的最值或范围,若a≥f(x)恒成立,则a≥f(x)max,若a≤f(x)恒成立,则a≤f(x)min方法二:变换主元法(也可称一次函数型)解析:学生通常习惯把x当成主元(未知数),把另一个变量p看成参数,在有些问题中这样的解题过程繁琐,如果把已知取值范围的变量当成主元,把要求取值范围的变量看成参数,则可简便解题。

适用于变换主元法的题型特征是:题目有两个变量,且已知取值范围的变量只有一次项,这时就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一次函数求解。

方法三:二次函数法解析:二次函数型在区间的恒成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分析 1,判断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2,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是大于0还是小于03,判断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位置和区间两端值的大小,即判断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 方法四:判别式法解析:不等式一边是分式,且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都是二次项时,利用判别式法可以快速的解题,分离参数将会使解题变得复杂。

方法五:最值法解析:不等式两边是两个函数,且含有参数时,我们可以分出出参数,构造新函数,求函数的导数来求得新函数的最值。

总结:在解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时,应根据不等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快速准确的解题。

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总结!。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常用解法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常用解法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基本类型及常用解法类型1:设f(x)=ax+bf(x) >0在x ∈[]n m ,上恒成立⇔ ⎩⎨⎧0)(0)(φφn f m ff(x) <0在x ∈[]n m ,上恒成立⇔⎩⎨⎧0)(0)(ππn f m f .例1. 设y=(log 2x)2+(t-2)log 2x-t+1,若t 在[-2,2]上变化,y 恒取正值,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解:设f(t)=y=(log 2x-1)t+(log 2x)2-2log 2x+1, t ∈[-2,2] 问题转化为:f(t)>0对t ∈[-2,2]恒成立 ⇔⎩⎨⎧-0)2(0)2(φφf f⇔⎪⎩⎪⎨⎧-=-01)(log 03log 4)(log 22222φφx x x⇒0<x <21或x >8。

故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0,21)∪(8,+∞)。

例2. 对于 -1≤a ≤1,求使不等式(21)ax x +2<(21)12-+a x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x 2+ax<2x+a -1在a ∈[-1,1]上恒成立.设f(a)=(x -1)a+x 2-2x+1,则f(a)是a 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 要使f(a)>0在a ∈[-1,1]上恒成立,则须满足⎩⎨⎧-0)1(0)1(φφf f ⇔⎪⎩⎪⎨⎧+--023022φφx x x x ⇒x>2或x<0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0)∪(2,+∞).类型2:设f(x)=ax 2+bx+c (a ≠0)f(x) >0在x ∈R 上恒成立⇔a >0 且△<0;f(x) <0在x ∈R 上恒成立⇔a <0 且△<0. 说明:①.只适用于一元二次不等式②.若未指明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注意分类讨论.例3.不等式3642222++++x x mmx x <1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4x 2+6x+3=(2x+23)2+43>0,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从而,原不等式等价于 2x 2+2mx+m <4x 2+6x+3, (x ∈R)即:2x 2+(6-2m)x+(3-m)>0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

高中数学微专题【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问题】

高中数学微专题【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问题】

高中数学微专题【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问题】突破点一分离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1】已知函数f(x)=e x+ax2-x.(1)当a=1时,讨论f(x)的单调性;(2)当x≥0时,f(x)≥12x3+1,求a的取值范围.解(1)当a=1时,f(x)=e x+x2-x,x∈R,f′(x)=e x+2x-1.因为f′(x)=e x+2x-1在(-∞,+∞)上单调递增,且f′(0)=0,故当x∈(-∞,0)时,f′(x)<0;当x∈(0,+∞)时,f′(x)>0.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2)由f(x)≥12x3+1得,e x+ax2-x≥12x3+1,其中x≥0,①当x=0时,不等式为1≥1,显然成立,此时a∈R.②当x>0时,分离参数a,得a≥-e x-12x3-x-1x2,记g(x)=-e x-12x3-x-1x2,g′(x)=-(x-2)⎝⎛⎭⎪⎫e x-12x2-x-1x3.令h(x)=e x-12x2-x-1(x>0),则h′(x)=e x-x-1,令H(x)=e x-x-1,则H′(x)=e x-1>0,所以H(x)在(0,+∞)上是增函数,且H(0)=1-0-1=0,所以h′(x)>0,故函数h(x)在(0,+∞)上递增,∴h(x)>h(0)=0,即e x-12x2-x-1>0恒成立,故当x ∈(0,2)时,g ′(x )>0,g (x )单调递增; 当x ∈(2,+∞)时,g ′(x )<0,g (x )单调递减. 因此,g (x )max =g (2)=7-e 24,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7-e 24,+∞. 探究提高 1.分离参数法来确定不等式f (x ,λ)≥0(x ∈D ,λ为实数)恒成立问题中参数取值范围的基本步骤(1)将参数与变量分离,化为f 1(λ)≥f 2(x )或f 1(λ)≤f 2(x )的形式. (2)求f 2(x )在x ∈D 时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解不等式f 1(λ)≥f 2(x )max 或f 1(λ)≤f 2(x )min ,得到λ的取值范围. 2.本题为了求g (x )的最大值,多次构造函数,进行二次求导. 【训练1】已知函数f (x )=a e x -x e x +x -a (a ∈R ). (1)若a =2,求曲线y =f (x )在点(0,f (0))处的切线方程; (2)若对任意x >0都有f (x )<x +1恒成立,求a 的最大整数值. 解 (1)当a =2时,f (x )=2e x -x e x +x -2, 所以f ′(x )=2e x -(e x +x e x )+1=e x -x e x +1, 因此f (0)=0,f ′(0)=2.所以曲线y =f (x )在点(0,f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0=2(x -0),即y =2x . (2)对任意x >0,恒有f (x )<x +1,即a (e x -1)<x e x +1. 因为x >0,所以e x -1>0, 所以a <x e x +1e x -1=x +x +1e x -1.设g (x )=x +x +1e x -1(x >0),则只需a <g (x )min , g ′(x )=1-x e x +1(e x -1)2=e x (e x -x -2)(e x -1)2.令h (x )=e x -x -2(x >0),则h ′(x )=e x -1>0恒成立, 所以h (x )在(0,+∞)上单调递增.因为h(1)=e-3<0,h(2)=e2-4>0,所以存在唯一一个x0使得h(x0)=0,且1<x0<2.所以当x∈(0,x0)时,h(x)<0,g′(x)<0,当x∈(x0,+∞)时,h(x)>0,g′(x)>0.所以g(x)在(0,x0)上单调递减,在(x0,+∞)上单调递增,所以g(x)min=g(x0)=x0+x0+1 e x0-1.由e x0-x0-2=0,得e x0=x0+2,所以g(x0)=x0+x0+1x0+2-1=x0+1∈(2,3).故a的最大整数值为2.突破点二分类等价转化法求参数范围【例2】设函数f(x)=2x ln x-2ax2(a∈R).(1)当a=12时,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若f(x)≤f′(x)2-ln x-1(f′(x)为f(x)的导函数)在(1,+∞)上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1)当a=12时,f(x)=2x ln x-x2,定义域为(0,+∞).∴f′(x)=2ln x-2x+2.令g(x)=f′(x)=2ln x-2x+2(x>0),∴g′(x)=2x-2.当x∈(0,1)时,g′(x)>0,故g(x)为增函数;当x∈(1,+∞)时,g′(x)<0,故g(x)为减函数.∴g(x)≤g(1)=2ln 1-2×1+2=0,即f′(x)≤0.∴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无单调递增区间.(2)f(x)=2x ln x-2ax2,∴f′(x)=2ln x-4ax+2,且x>0.∴f(x)≤f′(x)2-ln x-1在(1,+∞)上恒成立⇔2(x ln x-ax2)≤ln x-2ax+1-lnx-1在(1,+∞)上恒成立⇔ln x-ax+a≤0在(1,+∞)上恒成立. 令h(x)=ln x-ax+a,x∈(1,+∞),则h ′(x )=1x -a ,且h (1)=ln 1-a +a =0.当a ≤0时,h ′(x )>0恒成立,故h (x )在(1,+∞)上为增函数. ∴h (x )>h (1)=0,即a ≤0时不满足题意. 当a >0时,由h ′(x )=0,得x =1a .①若a ∈(0,1),则1a ∈(1,+∞),故h (x )在⎝ ⎛⎭⎪⎫1a ,+∞上为减函数,在⎝ ⎛⎭⎪⎫1,1a 上为增函数.∴存在x 0∈⎝ ⎛⎭⎪⎫1,1a ,使得h (x 0)>h (1)=0,这与h (x )=ln x -ax +a ≤0在(1,+∞)上恒成立矛盾. 因此a ∈(0,1)时不满足题意.②若a ∈[1,+∞),则1a ∈(0,1],故h (x )在(1,+∞)上为减函数, ∴h (x )<h (1)=0,∴h (x )≤0恒成立,故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探究提高 1.对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不易分离参数或分离后难以求最值,解题时常用参数表示极值点,进而用参数表示出函数的最值,求解不等式得参数的范围,体现转化思想.2.解题过程中,参数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极值、最值有影响,应注意对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训练2】已知点P ⎝ ⎛⎭⎪⎫e xx ,1,Q (x ,mx +sin x )(m ∈R ),O 为坐标原点,设函数f (x )=OP→·OQ →.(1)当m =-2时,判断函数f (x )在(-∞,0)上的单调性; (2)当x ≥0时,不等式f (x )≥1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OP →·OQ →=⎝ ⎛⎭⎪⎫e x x ,1·(x ,mx +sin x )=e x +mx +sin x ,当m =-2时,f (x )=e x -2x +sin x ,f ′(x )=e x -2+cos x , 当x <0时,e x <1,且cos x ≤1,所以f ′(x )=e x -2+cos x <0, 所以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2)当x =0时,f (0)=1≥1,对于m ∈R ,f (x )≥1恒成立. 当x >0时,f ′(x )=e x +m +cos x , 设g (x )=e x +m +cos x ,则g ′(x )=e x -sin x ,因为e x >1,sin x ≤1,所以g ′(x )=e x -sin x >0,则g (x )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g (x )>g (0)=m +2,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且f ′(x )>m +2.①当m ≥-2时,f ′(x )>0,则f (x )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f (x )>1恒成立.②当m <-2时,f ′(0)=m +2<0,因为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且当x =ln(2-m )时, f ′(x )=e ln(2-m )+m +cos[ln(2-m )] =2+cos[ln(2-m )]>0,所以存在x 0∈(0,+∞),使得f ′(x 0)=0, 所以当x ∈(0,x 0)时,f ′(x )<0恒成立, 故f (x )在区间(0,x 0)上单调递减.所以当x ∈(0,x 0)时,f (x )<1,不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 突破点三 不等式有解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f (x )=-a ln x -e xx +ax ,a ∈R . (1)当a <0时,讨论f (x )的单调性;(2)设g (x )=f (x )+xf ′(x ),若关于x 的不等式g (x )≤-e x+x 22+(a -1)x 在[1,2]上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依题设,f ′(x )=-a x -x e x -e xx 2+a =(ax -e x )(x -1)x 2(x >0),当a <0时,ax -e x <0恒成立,所以当x >1时,f ′(x )<0,当0<x <1时,f ′(x )>0,故函数f (x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2)因为g (x )=f (x )+xf ′(x ), 所以g (x )=-a ln x -e x +2ax -a ,由题意知,存在x 0∈[1,2],使得g (x 0)≤-e x 0+x 202+(a -1)x 0成立,则存在x 0∈[1,2],使得-a ln x 0+(a +1)x 0-x 202-a ≤0成立,令h (x )=-a ln x +(a +1)x -x 22-a ,x ∈[1,2],则h ′(x )=-a x +a +1-x =-(x -a )(x -1)x,x ∈[1,2].①当a ≤1时,h ′(x )≤0,所以函数h (x )在[1,2]上单调递减,所以h (x )min =h (2)=-a ln 2+a ≤0成立,解得a ≤0,所以a ≤0. ②当1<a <2时,令h ′(x )>0,解得1<x <a ; 令h ′(x )<0,解得a <x <2,所以函数h (x )在[1,a ]上单调递增,在[a ,2]上单调递减.又因为h (1)=12,所以h (2)=-a ln 2+a ≤0,解得a ≤0,与1<a <2矛盾,故舍去. ③当a ≥2时,h ′(x )≥0,所以函数h (x )在[1,2]上单调递增,所以h (x )min =h (1)=12>0,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探究提高 1.本题根据函数h ′(x )的零点a 是否在定义域[1,2]内进行讨论,利用导数的工具性得到函数在给定区间内的单调性,从而可得最值,判断所求最值与已知条件是否相符,从而得到参数的取值范围.2.不等式“存在性”问题与“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是“互补”关系.含参不等式能成立问题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来解决,注意与恒成立问题的区别. 【训练3】已知函数f (x )=a +1x +a ln x ,其中参数a <0.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设函数g (x )=2x 2f ′(x )-xf (x )-3a (a <0),存在实数x 1,x 2∈[1,e 2],使得不等式2g (x 1)<g (x 2)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a +1x +a ln x ,∴定义域为(0,+∞),f ′(x )=-a +1x 2+a x =ax -(a +1)x 2.①当-1<a <0时,a +1a <0,恒有f ′(x )<0, ∴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 无单调递增区间.②当a =-1时,f ′(x )=-1x <0,∴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无单调递增区间.③当a <-1时,x ∈⎝ ⎛⎭⎪⎫0,a +1a ,f ′(x )>0,∴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a +1a ;x ∈⎝ ⎛⎭⎪⎫a +1a ,+∞,f ′(x )<0,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1a ,+∞. (2)g (x )=2ax -ax ln x -(6a +3)(a <0),∵存在实数x 1,x 2∈[1,e 2],使得不等式2g (x 1)<g (x 2)成立,∴2g (x )min <g (x )max . 又g ′(x )=a (1-ln x ),且a <0,∴当x ∈[1,e)时,g ′(x )<0,g (x )是减函数; 当x ∈(e ,e 2]时,g ′(x )>0,g (x )是增函数, ∴g (x )min =g (e)=a e -6a -3, g (x )max =max{g (1),g (e 2)}=-6a -3. ∴2a e -12a -6<-6a -3,则a >32e -6.又a <0,从而32e -6<a <0,即a 的取值范围是⎝ ⎛⎭⎪⎫32e -6,0.1.已知函数f (x )=ln x +ax (a ∈R ). (1)讨论f (x )的单调区间;(2)若f (x )≤e x -1+1x -1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的定义域为(0,+∞),且f ′(x )=1-a -ln xx 2.令f ′(x )>0,得1-a -ln x >0,解得0<x <e 1-a . 令f ′(x )<0,得1-a -ln x <0,解得x >e 1-a .故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e 1-a ),单调递减区间为(e 1-a ,+∞). (2)因为f (x )≤e x -1+1x -1恒成立,即ln x +a x ≤e x -1+1x -1对(0,+∞)恒成立, 所以a ≤x e x -1-x -ln x +1对(0,+∞)恒成立. 令g (x )=x e x -1-x -ln x +1,则g ′(x )=e x -1+x e x -1-1-1x =(x +1)⎝ ⎛⎭⎪⎫e x -1-1x .当x ∈(0,1)时,g ′(x )<0,所以g (x )在(0,1)上单调递减. 当x ∈(1,+∞)时,g ′(x )>0,所以g (x )在(1,+∞)上单调递增. 故当x =1时,g (x )取到最小值g (1)=1,所以a ≤1.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 2.已知函数f (x )=x ln x -ax +1(a ∈R ). (1)讨论f (x )在(1,+∞)上的零点个数;(2)当a >1时,若存在x ∈(1,+∞),使得f (x )<(e -1)·(a -3),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由f (x )=x ln x -ax +1=0可得a =ln x +1x , 令g (x )=ln x +1x ,易知g ′(x )=1x -1x 2=x -1x 2,所以g ′(x )>0在(1,+∞)上恒成立,故g (x )在(1,+∞)上单调递增. 又g (1)=1,所以当x ∈(1,+∞)时,g (x )>1. 故当a ≤1时,f (x )在(1,+∞)上无零点; 当a >1时,f (x )在(1,+∞)上存在一个零点.(2)当a >1时,由(1)得f (x )在(1,+∞)上存在一个零点. 由f ′(x )=ln x +1-a =0得x =e a -1,所以f (x )在(1,e a -1)上单调递减,在(e a -1,+∞)上单调递增, 所以f (x )min =f (e a -1)=1-e a -1.若存在x ∈(1,+∞),使得f (x )<(e -1)(a -3)成立, 只需1-e a -1<(e -1)(a -3)成立, 即不等式e a -1+(e -1)(a -3)-1>0成立. 令h (a )=e a -1+(e -1)(a -3)-1,a >1, 则h ′(a )=e a -1+e -1,易知h ′(a )=e a -1+e -1>0在(1,+∞)上恒成立, 故h (a )=e a -1+(e -1)(a -3)-1在(1,+∞)上单调递增. 又h (2)=0,所以a >2,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3.已知函数f (x )=x -a ln x +bx 在x =1处取得极值. (1)若a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若a >3,函数g (x )=a 2x 2+3,若存在m 1,m 2∈⎣⎢⎡⎦⎥⎤12,2,使得|f (m 1)-g (m 2)|<9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的定义域为(0,+∞), 且f ′(x )=1-a x -bx 2. 由f ′(1)=0,得b =1-a ,则f ′(x )=1-a x -1-a x 2=x 2-ax -(1-a )x 2=(x -1)[x -(a -1)]x 2,令f ′(x )=0,得x 1=1,x 2=a -1.若1<a <2,则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a -1),(1,+∞),单调递减区间为(a -1,1);若a =2,则函数f (x )无单调递减区间,单调递增区间为(0,+∞);若a >2,则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a -1),单调递增区间为(0,1),(a -1,+∞).(2)当a >3时,f (x )在⎣⎢⎡⎭⎪⎫12,1上单调递增,在(1,2]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f (1)=2-a <0.易知函数g (x )在⎣⎢⎡⎦⎥⎤12,2上单调递增,所以g (x )的最小值为g ⎝ ⎛⎭⎪⎫12.又g ⎝ ⎛⎭⎪⎫12=14a 2+3>0,所以g (x )>f (x )在⎣⎢⎡⎦⎥⎤12,2上恒成立.若存在m 1,m 2∈⎣⎢⎡⎦⎥⎤12,2,使得|f (m 1)-g (m 2)|<9成立,只需要g ⎝ ⎛⎭⎪⎫12-f (1)<9,即14a 2+3-(2-a )<9,解得-8<a <4,又a >3,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3,4).。

微专题:恒成立问题

微专题:恒成立问题

t 12
则 x2 2 = 2x 1
4 t
2
t2
2t 4t
9
1 4
t
9 t
2
1
(2) 2x 1 0 x 1 ,不等式对任意的 m 均成立 2
(3)
2x
1
0
x
1 2

m
x2 2x
2 1
max
(注意不等号变号!!)
t 12
令 t 2x 1, 1 t 0 ,则 x2 2 = 2x 1
为自变量构造函数。
(2)线段的图像特征:若两个端点均在坐标轴的一侧,则线段上的点与端点同侧。
(3)对点评(2)的推广:已知一个函数连续且单调,若两个端点在坐标轴的一侧,则曲线上所有点均与
端点同侧
三、最值分析法
例 1:设 f x x2 2mx 2 ,当 x 1, 时, f x m 恒成立,求 m 的取值范围
而 f (x) 是一个开口向上且恒过定点(0,1)的二次函数,要使对任一实数 x ,
1
g(x) 0
0
x
y
f (x) 8x 1
图1
f (x)
1
0
x
g(x) mx
图2 f x
y
f x 与 g x 的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只需 f (x) 0 在 (, 0] 上恒成立。(如图 3) 1
则有
4 m
y ax2 x 开口向下,且 f x a 为 f x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观
察可得只需 x
1,x 2
1 2

f
xa
f
x ,即可保证
x
1 2
,
1 2

f
x

微专题:恒成立问题

微专题:恒成立问题

4 ln x
min

4 ,所以
1 ln a

4
,最终解得
a


0,1


e
1 4
,


.


一、单变量、单参数的恒成立问题
(二)分离动直线
【例 2】:已知 x R ,不等式 2xex mx ex m 恒成立,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由题可知, x R ,不等式 2xex ex mx m 恒成立,
根据换底公式,即不等式 ln x ln2 x 4 对任意 x (1,100) 恒成立,因为 ln x 0 , ln a
则不等式
1 ln a

ln
x

4 ln x
对任意
x

(1,100)
恒成立,即
1 ln a


ln
x

4 ln x
min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

ln
x
f
(
x)

0


x

时,
f
(x)


,且
f


1 2


1
2e 2

所以函数 f (x) 图像如图所示,
设过定点 1, 0 的动直线与函数 y f (x) 相切于点 x0 , 2x0 1 ex0 ,
则切线方程可表示为 y 2x0 1 ex0 2x0 1 ex0 x x0 ,
上递减,
g(x)min g(1) 2a 2 ,因为 2a 2 0 ,不合题意;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十种解法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十种解法

一、判别式法若能把所给不等式转化为某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并且该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对于一切实数x都恒成立,则可优先考虑判别式法.例l 设不等式,对于一切实数x都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因为所以原不等式可变为:因为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必有整理得说明:若所给的区间并非一切实数时,切记不能使用判别式法.二、三角换元法通过适当的三角换元,把所给问题转化为含有的形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有界性来求出它的最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2 已知实数x、y满足时恒成立,则实数d的取值范围是( ))],则y的最大值为,要使x+y+d≥O恒成立,必须有d大于等于y的最大值,即d≥,故选择答案(A).三、分离参数对于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若能把所求的参数分离出来,应优先考虑实行参数分离,然后再在不等式的另一边进行其它变换,如使用均值不等式,或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来求出它的最值,最后再通过参数与这个最值的关系来使问题得到解决.例3 对于任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四、图象法如果所给不等式能够化为一边是我们熟悉的函数,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图象,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来求出它在所给区间上的最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4 若关于x的不等式对任意x∈[0,1]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一3 (B)m≥一3 (C)一3≤m≤0 (D)m≥一4解:考察函数的图象,当x∈[0,1]时,其函数的值域为y∈[一3,0],若使不等式对任意x∈[0,1]恒成立,则m必须小于等于它的最小值3,即m≤一3,故选择答案(A).五、变更主元法主元的选择要因题而异,在有些问题中一旦克服心理定势,标新立异地另选主元,那么问题的解决就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例5 对于任意a∈[一l,1],函数的函数值恒为正数,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分析:由a的取值范围恒成立,可采用分类讨论去寻找 x 的的取值范围,但是这是比较麻烦的,再看a 的取值范围已经知道了,变a为主元,x为参数,反其道而行之.六、几何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这一直观使问题加以解决.例6 若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d的取值范围.解:设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d表示数轴上的点到实数l、4所对应两点距离的和,所以d≥3,要使恒成立,必须有a于等于d的最小值,即a≤3.七、均值不等式法运用均值不等式求出所给代数式的最值,然后再用所给的值与这个最值进行比较.例7 (第l1届希望杯试题)设a>b>c,恒成立,则自然数n的最大值为( ) (A)2 (B)3 (C)4 (D)5八、数学归纳法当不等式中含有自然数凡时,应优先考虑用数学归纳法来探求.由上可得:存在最大的自然数m=13.使不意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n都恒成立.九、放缩法把所给不等式进行适当的放缩,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对所有的正整数恒成立.十、二项式定理展开法当不等式中含有所给数的凡次方时,可试着考虑使用二项式定理,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有选择地选取几项进行放缩,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l0 求证.对于任意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不等式恒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基本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基本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一、基本不等式1. 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对于正实数a,b,有a + b≥2√(ab),当且仅当a = b时等号成立。

- 变形形式:ab≤((a + b)/(2))^2。

2. 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a>0,b>0。

二、基本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1. 类型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使得不等式恒成立- 例1:已知x>0,y>0,若x + y+ (1)/(x)+(1)/(y)≥ m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 解析:- 因为x>0,y>0,根据基本不等式x+(1)/(x)≥2√(x×frac{1){x}} = 2,当且仅当x=(1)/(x)即x = 1时等号成立;同理y+(1)/(y)≥2,当且仅当y = 1时等号成立。

- 所以x + y+(1)/(x)+(1)/(y)=(x+(1)/(x))+(y+(1)/(y))≥2 + 2=4。

- 因为x + y+(1)/(x)+(1)/(y)≥ m恒成立,所以m≤4。

2. 类型二:已知不等式恒成立,求代数式的最值- 例2:若对于任意x>0,(x)/(x^2)+3x + 1≤ a恒成立,求a的最小值。

- 解析:- 因为x>0,则(x)/(x^2)+3x + 1=(1)/(x+frac{1){x}+3}。

- 根据基本不等式x+(1)/(x)≥2√(x×frac{1){x}} = 2,当且仅当x=(1)/(x)即x = 1时等号成立。

- 所以x+(1)/(x)+3≥2 + 3=5,则0<(1)/(x+frac{1){x}+3}≤(1)/(5),即0<(x)/(x^2)+3x + 1≤(1)/(5)。

- 因为(x)/(x^2)+3x + 1≤ a恒成立,所以a≥(1)/(5),a的最小值为(1)/(5)。

3. 类型三:含有多个变量的基本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3:已知x,y∈ R^+,若2x + y = 1,且(1)/(x)+(a)/(y)≥8恒成立,求正实数a 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成立问题常见类型及解法
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一次函数型;(2)二次函数型;(3)变量分离型;(4)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5)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求解;(6)反证法求解。

一、一次函数型
给定一次函数()==+y f x kx b (k ≠0),若()=y f x 在[m,n]内恒有()f x >0,则根据函数的
图象(线段)可得①0()0>⎧⎨>⎩k f m 或②0()0<⎧⎨>⎩k f n ,也可合并成f (m)0f (n)0>⎧⎨>⎩,
同理,若在[,]m n 内恒有()0<f x ,则有f (m)0
f (n)0
<⎧⎨
<⎩.
典例1.若不等式2x -1>()
2
1-m x 对一切[]2,2∈-m 都成立,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解析】令f (m)=(21-x )m -2x +1,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关于m 的一次函数
=y ()f m 在区间[-2,2]内函数值小于0恒成立的问题。

考察区间端点,只
要(2)(2)-⎧⎨

<0,<0f x f 即x
的取值范围是(12
,1
2). 二、二次函数型
若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x R 的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恒成立,则有
a 00>⎧⎨∆<⎩(或00a ì<ïïíïD <ïî
),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
及二次函数的图象求解。

典例2关于x 的方程9x +(4+a )3x +4=0恒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方法1(利用韦达定理)
设3x
=t,则t>0.那么原方程有解即方程t 2
+(4+a )t+4=0有正根。

1212
Δ0
(4)040
≥⎧⎪
∴+=-+>⎨⎪=>⎩g x x a x x ,即2(4a)160a 4⎧+-≥⎨<-⎩,a 0a 8a 4≥≤-⎧∴⎨<-⎩或,解得a ≤-8.
方法2(利用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
即要求t 2
+(4+a )t+4=0有正根。

设f(t)= t 2
+(4+a )t+4.
当∆=0时,即(4+a )2
-16=0,∴a =0或a =-8.
当a =0时,f(t)=(t+2)2=0,得t=-2<0,不合题意; 当a =-8时,f(t)=(t-2)2
=0,得t=2>0,符合题意。

∴a =-8。

当∆>0,即a <-8或a >0时, ∵f(0)=4>0,故只需对称轴4a
02
+->,即a <-4.∴a <-8. 综上可得a ≤-8. 三、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典例3设函数2
()1f x x =-,对任意2,3x ⎡⎫∈+∞⎪⎢⎣⎭,2
4()(1)4()x f m f x f x f m m ⎛⎫-≤-+
⎪⎝⎭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依据题意得2
2222214(1)(1)14(1)---≤--+-x m x x m m 在3[,)2∈+∞x 上恒定成
立,即2
2213241-≤--+m m x x 在3[,)2∈+∞x 上恒成立。

当32=x 时函数2321=--+y x x 取得最小值53
-,
所以
221543-≤-m m ,即22(31)(43)0+-≥m m
,解得2≤-m
或2
≥m 。

四、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恒成立问题
若函数f(x)是奇(偶)函数,则对一切定义域中的x,f(-x)= -f(x),(f(-x)=f(x))恒成立;若函数y=f(x)的周期为T ,则对一切定义域中的x,有f(x)=f(x+T)恒成立;若函数
图象平移前后互相重合,则函数解析式相等。

典例4将函数()sin()f x x =+ωϕ的图像向左平移2
π
个单位。

若所得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值不可能...
等于( ) A.4 B.6 C.8 D.12 【解析】选B ,把图象向左平移
2
π
个单位得 y sin x sin x 22⎛π⎫π⎛⎫⎛⎫=ω++ϕ=ω+ω+ϕ ⎪ ⎪ ⎪⎝⎭⎝⎭⎝⎭

又该函数图像与原函数图像重合,所以()sin x sin x 2π⎛

ω+
ω+ϕ=ω+ϕ ⎪⎝⎭
恒成立,2k 2
π
∴ω+ϕ=π+ϕ,()4k k Z ∴ω=∈,所以k 不可能为6。

五、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问题
若把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不等号两边对应函数的图象,这样就把一个很难解决的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的问题,然后从图象中寻找条件,就能解决问题。

典例5若不等式log sin 2(01)>>≠a x x a a 且对于任意x ∈(0,]4
π都成立,求a 的取值
范围.
【解析】作出函数sin 2=y x 的图象,由题意知 在x ∈(0, 4
π
]上,函数log =a y x 的图象总在函数sin 2=y x 的图象的上方.∴01<<a 。

作直线x =4
π,与log =a y x 和sin 2=y x 的图象分别交于A 、B 两点,为保证log =a y x 在区间
(0,4
π]上的图象在sin 2=y x 图象的上方,不难从图中得到其条件是点A 在点B 的上方。

∴当x =4
π
时,log sin(2)1log 44>⨯==a
a a π
π, 又01<<a ,得4
π
<a <1。

六、采用逆向思维,考虑使用反证法
恒成立问题有时候从正面很难入手,这时如果考虑问题的反面,有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谓“正难则反”就是这个道理。

典例6设()=y f x 是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对任意实数12x x 、都有
1212()()()+=f x x f x f x ,且存在实数a ,使()0≠f a 。

求证:对任意实数x ,()0
>f x 恒成立。

【解析】这是一个抽象函数的证明题,由1212()()()+=f x x f x f x ,只要令122
==
x x x ,就能得到2
()()()()()022222⎡⎤
=+==≥⎢⎥⎣⎦
x x x x x f x f f f f ,接下来要证明对任意实数x ,
()f x 都不等于0。

这是一个恒成立问题。

从正面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所以可以考虑反证法,
即如果找到一个0∈x R 使0()0=f x ,能推出矛盾就行了。

事实上,若存在0∈x R 使
0()0=f x ,则对任意实数x ,有0000()[()]()()0=-+=-=f x f x x x f x x f x ,显然这与
题设“存在实数a ,使()0≠f a ”矛盾。

【变式1】设函数()1
f x x x
=-, 对任意x ∈[1,+∞),f(mx)+mf(x)<0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题指导】转化为具体不等式后,再通分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最后分类讨论.
【规范解答】∵()1
f x x ,x
=-
x ∈[1,+∞),f(mx)+mf(x)<0, ∴11
mx m(x )0,mx x
-
+-<∴ 1m 2mx 0,mx x --< 由f(mx)+mf(x)<0在x ∈[1,+∞)上恒成立知, mx [2m 2x 2-(1+m 2)]<0在x ∈[1,+∞)上恒成立,
∴m ≠0.当m <0时,只要2m 2x 2
-(1+m 2
)>0恒成立即可,即2
2
2
1m x ,2m
+> ∵x ∈[1,+∞),∴ 2
2
1m 1,2m
+<∴m 2>1,∴m <-1. 当m >0时,只要2m2x2-(1+m2)<0恒成立即可, 即2
2
2
1m x .2m +<
∵x ∈[1,+∞), ∴ 2
2
2
1m x 2m +<
不恒成立.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
【方法技巧】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方法
1.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与函数最值有密切的关系,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通常先分离参数,再转化为最值问题来解:
c≥f(x)恒成立c≥f(x)max;
c≤f(x)恒成立c≤f(x)min.
2.高次函数或非基本初等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采用导数法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