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度尺寸测量工具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章 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前未能将计量器具或被测工件调整到正确 位置(或状态)而产生的误差
测量方法不完善,包括计算公式不准确,测量方法 选择不当,零件安装、定位不准确等
在进行接触测量时,由于测量力使得计量器具 和被测工件产生弹性变形而产生的误差
测量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照明、振 动等)不符合标准测量条件
测量误差
阿贝测长原则
测量长度时,应使被测长度量与量仪中的标 准长度量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活动量爪倾斜所产生的误差, 称为阿贝误差,即违反“阿贝测 长原则”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
测量误差
计量器具误差
测
基准件误差
量 误
调整误差
差
产
测量方法误差
生
原
测量力误差
因
环境误差
人为误差
包括测量器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误差, 总和反映在示值误差上
• 复杂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测得值按复杂函数 规律变化,例如上述线性变化与周期性变化的叠加形 成复杂函数变化的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
随机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 误差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具有放大滤波电路,特点是测量精度高,通过计 算机可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致使测量效率高
计量器具
◆光电式量仪 利用光学方法放大或准,通过光 电元件再转化为电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几何量的 测量的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度量指标:选择和使用计量器具、研究和判断测量方 法正确性的依据,是表征计量器具的性能和功能的指标
• 相对测量(也称比较测量):计量器具的示值 仅表示被测量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而被测量的 量值为计量器具的示值与标准量的代数和。
长度测量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方法长度测量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和材料。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长度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掌握正确的长度测量方法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一、直尺测量法。
直尺是最简单、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
在进行直尺测量时,首先要确保被测物体表面与直尺底边完全贴合,然后用眼睛对准刻度线,确保读数准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视觉误差和读数偏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游标卡尺测量法。
游标卡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可以用于内径、外径和深度的测量。
在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需要轻轻旋转卡尺的滑动轴,使其与被测物体完全接触,然后读取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
在读数时,应注意主尺和游标的对齐情况,以确保准确度。
三、激光测距仪测量法。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地质勘探、制造业等领域。
在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激光对准被测物体,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测量数值。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激光束被遮挡或反射,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拉尺测量法。
拉尺是一种柔软的测量工具,适用于曲线和不规则表面的测量。
在使用拉尺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拉尺完全贴合被测物体的表面,然后读取拉尺上的刻度值。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拉尺的扭曲和拉力不均匀,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影像测量法。
影像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在进行影像测量时,需要将被测物体放置在测量系统的视野范围内,然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测量。
在使用影像测量方法时,应注意避免图像畸变和光照不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长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长度测量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三章)

量块标称长度ln是指标记在量块上的量值,如图3-1中的“40”。
图3-1 量块
量块的研和性——量块的测量面非常平整和光洁,用少许压力推合量块,使它们的测量面紧密接 触,量块就能黏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可以用不同尺寸的量块组合成所需的各种尺寸。
3.2 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基础
3.2.1 测量方法的分类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指直接从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得到被测量数值或偏差的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指先测出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接触测量指工件表面与计量器具测头直接接触,并有机械测量力存在的测量方法。 非接触测量指工件表面与计量器具测头不接触的测量方法。 (3)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指单独地、彼此没有联系地测量零件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 综合测量指同时测量零件几个相关参数的综合效应或综合参数,从而综合判断零件合格
性的测量方法。
(4)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指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进行测量的测量方法。其测量结果可直接用于控制工件的加工过
程,能够主动及时地预防废品的产生。 被动测量指加工完成后对零件进行测量的测量方法。其测量结果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合格,仅用于
发现并剔除废品。 (5)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指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计量器具测头相对静止的测量方法。 动态测量指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计量器具测头相对运动的测量方法。 (6)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不变的测量方法。 不等精度测量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可能部分改变或完全改变的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归纳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测距仪的类型

D平均
D D平均 / D N
例: D往=248.12m D返=248.17m K=1/4963 • (4)一般方法量距精度要求 • 平坦地区,用钢尺量距精度应高于1/3000。 • 在山区,不低于1/1000。 • 一般不应低于1/2000。
2.精密量距方法
7
(1)实施步骤:
①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
v—十字丝中心在标尺上的读数
3、视线水平时点的
高程计算公式
δ
B点的高程:
HB=HA+h=HA+i-v
i
A
12
a
l
b
v
B
h
D
视距测量
13
(二)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和高差测量(如图所示)
1.原理
l与l′关系如下:
l′=NGcosα +MGcosα
=(NG+GM)cosα
则:l′=l×cosα
斜距L=k×l′=klcosα
第三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
主要内容: §3-1 钢尺量距 §3-2 视距测量 §3-3 电磁波测距简介 §3-4 全站仪简介 §3-5 直线定向
重点掌握: 1、钢尺量距及成果整理; 2、视距测量原理及应用;
☆ 3、直线定向的方法及方位角推算。
第三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2
距离测量概述
• 距离测量形式 两点间水平距离测量
11
一、视距测量原理:
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光学 和三角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精度:1/200-1/300
R G
Q l
F φ
物镜 L M′
o
G′
仪器中心
第三章-长度测量

图 3-2 量块
3.2.3 量块 (2)量块的尺寸
量块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为其
工作尺寸L,此工作尺寸定义为上测 量面中心点与与下测量面相研合的辅 助体(如平晶)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它是量块的中心长度。
量块的工作尺寸被标记在量块上,
又称为公称长度。
(3)量块的尺寸标注 量块上标出的尺寸为名义上的中心长 度,称为名义尺寸(或称为标称长度)。 尺寸<6mm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上测
检测技术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
3.1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测量 测量是对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 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的几倍或 者几分之几的过程,就称为测量。 x = q×E (基本测量方程式 )
式中: x—被测量值
E—测量单位 q—比值
测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1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3)检验
“检验”是一个比“测量”含义更广泛的概念。 对于零件几何量的检验,通常只是判断被测零件是否 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确定其是否合格,而不一定要 确定其具体的量值。
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将被测量和专用量具进
行比对,从而判断被测量是否合格的过程,就称为检验。
3.2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2.1 计量单位和计量基准 (1)计量单位
量面上;
尺寸 ≥ 6mm 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一个 非测量面上,而且该表面的左右侧面分别 为上测量面和下测量面。
(4)量块的组合 国家量块标准中规定了17种成套的量块系列,从国家标准 GB/T 6093—2001《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长度标准 量块》
中摘录的几套量块的尺寸系列如下表所示。
(5)量块的精度等级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国家标准对量块规定了 若干精度等级,可按“级”划分和按“等”划分量块精度 ◆量块的分级 按国标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5级,即 0、1、2、
第3章 长度测量技术基础(新版)

3.2.1 量块及其量值传递系统
• • • •
量块的“级”和“等”是从成批制造和单个检定两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对 其精度进行划分的两种形式。 按“级”使用时,以标记在量块上的标称尺寸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 其制造误差。 按“等”使用时,必须以检定后的实际尺寸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不包含 制造误差,但包含了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就同一量块而言,检定时的测量误差要比制造误差小得多。所以,量块按 “等”使用时其精度比按“级”使用要高,且能在保持量块原有使用精度 的基础上延长其使用寿命。
定的极限偏差之内的专用量具,如光滑极限量规、螺纹量规、 功能量规等。
检验夹具:专用的检验工具。当配合比较仪时,可用来检
查更多、更复杂的参数。
33
3.3 常用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2、根据构造特点分 • 游标式量仪:游标卡尺、游标高度尺等。
• 微动螺旋副式量仪:千分尺等。 • 机械式量仪:百分表、千分表。 • 光学机械式量仪:光学比较仪等。 • 气动量仪:压力式、气体流量计等。 • 电动量仪:电感式、电容式等。 • 光电式量仪:激光干涉、激光图像、光栅等。
其次,把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如 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比较仪等) 计量标准:把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的 一种计量器具。如量块、角度块、砝码等。
8
3.2.1 量块及其量值传递系统
量块gauge block
•耐磨材料制造 •横截面:矩形 •量块的测量面可以和另一量块的测量
面相研合而组合使用,也可以和具有类 似表面质量的辅助体表面相研合而用于 量块长度的测量。
第三章
长度测量技术基础
1、测量的基本概念 2、量值传递系统
3、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分类
高中物理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三节 实验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5.图甲、乙和丙分别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图甲读数为 _4_._1_2_0_c_m__,图乙读数为__0_.9_9_0__m_m__,图丙读数为_1_._5_1_0_m__m__.
1234567
题图甲主尺示数为4.1 cm,游标尺上 第10格对齐,精确度为0.02, 故图甲读数为41 mm+0.02×10 mm= 41.20 mm=4.120 cm. 题图乙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螺旋上49.0格对齐,故图 乙读数为0.5 mm+0.01×49.0 mm=0.990 mm. 题图丙中半毫米刻度线已露出,此时固定刻度读数为1.5 mm,可动 刻度读数为0.010 mm,图丙读数为1.510 mm.
第三章
实验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课时对点练
学习目标
1.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内容索引
Part 1
Part 2
Part 1 精析典题 提升能力
一、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 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1所示)
针对训练1
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__2_2_.3__ mm和__1_0_._5_0__ mm.
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
1.构造 如图所示,它的小砧A和固定刻度G固定在U形框架F上,可调刻度H、粗 调旋钮K和微调旋钮K′是与测微螺杆P连在一起的,并通过精密螺纹穿 过F,用锁给予锁定.
2.使用方法 当A与P并拢时,可调刻度H的零点恰好跟固定刻度G的零点重合,旋转粗 调旋钮K,将测微螺杆P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P之间的夹缝中,再旋 转粗调旋钮K,P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K,改用微调旋钮 K′,听到“喀喀”声时停止,然后读数. 3.读数方法 L=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估读一位)×0.01 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长度尺寸测量工具
一、简易量具
1、钢直尺
1) 钢直尺结构与规格
钢板尺俗称钢尺或直尺,如图1所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一种最常用的简单量具,接测量工件
尺寸。
尺边平直,尺面有米制或英制的刻度,可以用来测量工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深度。
有时还可
用来对一些要求较低的工件表面进行平面度检查。
图1 钢板尺
钢板尺测量范围基本取决于钢尺的长度。
测量范围主要有:0~150 mm、0~200 mm、0~300 mm、0~500 mm等规格,其测量范围就是所能测定的最大长度。
钢板尺最小刻度一般为0.5 mm或l mm。
2) 使用方法要根据被测件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灵活掌握使用钢板尺的方法。
应根据测量尺寸的大小,选择恰当长度的钢板尺。
实际测量工件时,应将钢板尺拿稳,用拇指贴靠工件。
图2(a) 所示为正确的测量方法;图2(b) 所示为错误的测量方法。
手指位置不对,易使钢板尺不稳定,造成测量不准确。
读数时,
应使视线与钢板尺垂直,而不应倾斜,否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钢板尺起始端是测量的基准,应保持其轮廓完整,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如果钢板尺端部已经磨损,应以另一刻度线作为基准。
(a) 正确(b) 不正确
图2 钢板尺测量工件
2、卡钳卡钳是一种间接测量的简单量具,不能直接读出测量数值,必须与钢板尺或其他带有刻度的量具一起使用才尺或其他带有刻度的量具一起使用才行。
1)卡钳的种类卡钳还分为普通卡钳和弹簧卡钳。
普通卡钳结构简单,是用铆钉或螺钉连接两个卡脚的;弹簧卡钳是用弹簧连接两个卡脚的,通过调整螺母来限制卡脚张开的大小,如图3 所示。
可直
c )
d )
卡钳分外卡钳和内卡钳, 外卡钳是由两个弧形卡脚连接起来的, 两个钳口是相对的, 可 用来测量外尺
寸,如外圆直径、厚度、宽度等。
内卡钳是由两个直形卡脚连接起来的,两个 钳口是向外的,可用来测量内尺
寸,如内孔、沟槽等。
卡钳适合用来测量铸、锻件毛坯。
在精加工过程中, 卡钳应与千分尺配合使用, 对某一加工尺寸, 用预先调整好的卡钳进 行测试,可提
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2)卡钳的调整方法
普通卡钳的调整
卡钳卡脚张开的大小, 称为卡钳的开度。
调整普通卡钳的开度时, 先用两手进行大致调 整,开度接近
需要的大小时,用手捏住连接处,轻轻敲击卡脚,使它微微张大或缩小来进行 细微调整。
图4(a) 、(b) 是轻
敲卡脚的外边 (图示箭头为敲击方向 ) ,使它由大调小; 图4(c) 、 (d) 是轻敲卡脚的内边,使它由小调
大。
图 3 卡钳
1—卡钳 2 —铆钉或螺钉 3 —弹簧 4 —螺钉 5 —调整螺母
图4 卡钳的调整
②弹簧卡钳的调整
调整弹簧卡钳的开度时,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两个卡脚的下部,使两脚合拢,再用右手旋转螺母到适当位置;然后轻轻放松两个卡脚,靠弹簧力使它张开,这样可避免螺纹过早磨损;最后再用螺母进行细微调整。
3) 卡钳的使用方法
卡钳的使用如图5所示。
图(a) 表示用卡钳测外圆尺寸;图(b)表示用卡钳测内孔尺寸;图(c) 表示用钢板尺调整卡钳尺;图(d) 表示用千分尺调整卡钳尺寸;图(e) 表示用卡钳测壁厚。
类似图(d) 的工件,由于中间有一凸台,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皆不方便,用卡钳则比较方便;在图(e) 中,壁厚用卡尺或千分尺同样难以测量,用卡钳较为方便。
图5 卡钳的使用
①外卡钳的用法
a. 用中指挑着外卡钳连接部位的叉处,用拇指和食指扶持住两个卡脚,不加外力仅靠卡钳的自重滑过被测件表面,这时手指只有轻微的接触感觉,这样的测量松紧程度才是合适的,如图6(a) 所示。
b. 若手指没有接触感觉时,说明外卡钳的开度比被测件尺寸大;若外卡钳靠自重不能滑
过被测表面
时说明开度比被测件尺寸小。
c.当测量的直径较大时,可采用图6(b) 所示方法,先用左手把一个钳口靠在被测件的左下方表面上,用右手拿住外卡钳的连接处,使另一钳口滑过被测件的右上方表面。
d.外卡钳测得的尺寸,需要拿到钢直尺上比较才能知道具体数值。
这时,用左手拿住钢直尺,无名指或小指紧靠尺端并露出半指,如图7(a) 所示。
把外卡钳的一个钳口靠在钢直尺端边上,因被手指挡住不易滑脱;把另一个钳口顺着钢直尺边缘平行地放在尺面上,用眼睛正对钳口所指的刻线观察,读出正确尺寸。
②内卡钳的用法
a.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内卡钳的连接处,先把卡钳的一个钳口靠在孔壁或槽壁上作为支承点,再将另一个钳口前后左右摆动进行试探,以便得到准确尺寸( 见图8) 。
(b)
图6 外卡钳的使用
图7 外卡钳量取尺寸的方法
(a) (b)
图 8 内卡钳测量
b. 用内卡钳测量孔径时,应将另一个钳口由孔口略偏里面一点,逐渐向外试探,并沿 孔壁圆周方向摆动, 当摆动量很小时, 表示两个钳口已处于内直径的两个端点上了, 所得到 的测量结果就比较准确。
如果用已经取好尺寸的内卡钳去测量孔径时, 就是比较一下内卡钳 在孔内的松紧程度, 当内卡钳在孔内的摆动量较大时, 表示孔径比内卡钳的尺寸大; 当内卡 钳放不进去或放进孔内也紧得不能自由摆动时,就表示孔径比内卡钳的尺寸小。
c. 用内卡钳测量槽宽的方法与上述相似, 钳口摆动试探时, 应找出最小距离, 才能得到 准确的测量结果寸。
d .内卡钳从钢直尺上量取尺寸的方法见图 9。
先把钢直尺端边靠在一个平面上,然后
把内卡钳的一个钳口靠住这个平面,再使另一个钳口从钢直尺上读取尺寸。
图 9 内卡钳从钢直尺上量取尺寸
e. 测量孔径时, 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内卡钳可与外径千分尺配合使用, 这种 孔径测量法又称为“内卡搭千分尺”。
左手拿千分尺,右手拿内卡钳,把卡钳与内孔的接触 松紧调整好之后,取出内卡钳,再到外径千分尺上读出尺寸,如图 10 所示;或用内卡钳在 外径千分尺上读取准确尺寸之后; 再去检验孔径。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内卡钳的两个钳 口要制成小球面形,测量时钳口中心与孔壁是点接触;钳口摆动时两侧也不会与孔壁相碰, 这就能够测量出孔径的准确尺寸。
图10 内卡搭千分尺测量孔径
4)使用卡钳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①卡钳使用前要进行检查。
检查两钳口合拢的情况,侧面应在同一平面内,透光观看时两钳口光隙一致。
弹簧卡钳的弹簧必须有足够的弹力;普通卡钳的连接铆钉或螺钉不能太紧或太松,否则卡钳不好用。
②调整卡钳的开度时,要轻敲卡脚,不应敲击钳口,因为钳口是工作面,不能损伤。
③测量时,手拿
卡钳要端正,应正视,否则测量出来的尺寸就会不准确。
④测量时,不能把外卡钳用力压下,也不能把内卡钳用力插进孔中或沟槽内,否则会使卡脚扭曲变形,得不到准确的尺寸。
⑤已经量好尺寸的卡钳不要乱放,以免尺寸变
⑥不能在旋转的工件上测量尺寸,这不仅会加速钳口的磨损,更重要的是还会造成事故。
3、杠杆齿轮比较仪
它是将量测杆的直线位移,通过杠杆齿轮传动系统变为指针在表盘上的角位移。
表盘上有不满一周的均匀刻度。
图11 所示为杠杆齿轮比较仪的外形和传动示意图。
图11 杠杆齿轮比较仪
当量测杆移动时,使杠杆绕轴转动,并通过杠杆短臂R4 和长臂R3将位移放大,同时扇形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小齿轮转动,这时小齿轮分度圆半径R2与指针长度R1又起放大作用,使指针在标尺上指示出相应量测杆的位移值。
4、扭簧比较仪
扭簧比较仪是利用扭簧作为传动放大机构,将量测杆的直线位移转变为指针的角位于图
12 所示为它的外形与传动原理示意图。
传动原理
1 一指针
2 灵敏弹簧片
3 一弹性杠杆4量测杆
图12 扭簧比较仪
灵敏弹簧片2是截面为长方形的扭曲金属带,一半向左,一半向右扭曲成麻花状,其一端被固定在可调整的弓形架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弹性杠杆3 上。
当量测杆4 有微小升降位移时。
使弹性杠杆3 动作而拉动灵敏弹簧片2,从而使固定在灵敏弹簧片中部的指针1 偏转一个角度,其大小与弹簧片伸长成比例,在标尺上指示出相应的量测杆位移值。
扭簧比较仪的结构简单,它的内部没有相互摩擦的零件,由此灵敏度极高,可用作精密量测。
5、使用指示表的注意事项
(1) 指示表移动要轻缓,距离不要太大,量测杆与被测表面的相对位置要正确,提压量测杆的次数不要过多,距离不要过大,以免损坏机件及加剧零件磨损。
(2) 量测时不能超量程使用,以免损坏指示表内部零件。
(3) 应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不要使量测头突然撞击在被测表面上,以防量测杆弯曲变形,更不能敲打表的任何部位。
(4) 表架要放稳,以免指示表落地摔坏。
使用磁性表座时要注意表座的旋钮位置。
(5) 表体不得猛烈震动,被测表面不能太粗糙,以免齿轮等运动部件损坏。
(6) 严防水、油、灰尘等进入表内,不要随便拆卸表的后盖。
百分表使用完毕,要擦净放回盒内,使量测杆处于自由状态,以免表内弹簧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