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提纲(连答案)
地貌学相关试题及答案高中

地貌学相关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地貌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地球的内部结构B. 地球的表面形态及其发展变化C. 地球的大气现象D.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地貌学中的基本概念?A. 侵蚀B. 沉积C. 风化D. 地震答案:D3. 河流地貌中,哪个部分是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A. 河床B. 河岸C. 河口D. 河谷答案:C4. 喀斯特地貌是由什么作用形成的?A. 风化作用B. 冰川作用C. 流水作用D. 海洋作用答案:C5. 以下哪种地貌形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冰川谷D. 断层答案:A二、填空题6. 地貌学中的侵蚀作用包括______、______和化学侵蚀。
答案:物理侵蚀、生物侵蚀7. 冰川地貌中,由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叫做______。
答案:冰川谷8. 地貌学中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和______。
答案:河流、海洋9. 地貌学中,______是地表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移动的现象。
答案:滑坡10. 地貌学研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地貌演化。
答案:地貌形态、地貌过程三、简答题11. 简述地貌学研究的意义。
答案:地貌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过程,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12. 论述地貌学中的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区别及其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答案: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它们主要作用于地表,改变地表物质的分布和形态。
内力作用则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它们影响地球的内部结构,造成地表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等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地球表面多样化的地貌形态。
结束语:地貌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地质地貌复习提纲(根据这个复习,再看看5-...

绪论作业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区、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第二章矿物作业1、名词解释:矿物、类质同像、同质异像、解理和断口2、类质同像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3、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哪些物理性质来鉴定矿物?第五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学习重点:重点是岩层产状要素和常见的褶皱、断裂构造的特征;难点是构造运动的原因。
作业及思考题: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形迹?2.简述地震、震源、震中、震级、烈度的概念及地震的成因和分布3.简述岩层变形的三个阶段和岩层产状三要素。
4.何谓褶皱构造?褶曲有哪些类型?褶皱地貌有哪些类型?5.名词解释:节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地垒、地堑、地槽、地台。
6.野外如何识别断层?7.简述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力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六章风化作用学习重点:重点是风化作用的原理。
作业及思考题:1、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
?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第七章何谓风化壳?风化作用分哪几个阶段?第七章坡地重力地貌作业:1、什么是崩塌?崩塌有哪些类型?2、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形态?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3、温度和干湿变化是如何引起松散层蠕动的?第八章流水地貌作业:1、简述下列概念:流水作用、流水地貌、向下侵蚀、向源侵蚀、向旁侵蚀、流水的侵蚀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沉积作用。
2、何谓坡积物?它有什么特征?3、什么叫洪积物?什么叫洪积扇?洪积扇从扇顶到扇底可分为哪三个岩相带?4、名词解释:河谷、河床、河漫滩、侵蚀基准面、河流回春现象、离堆山、牛轭湖、5、简述河床的形成过程。
6、河流阶地有哪些类型?7、简述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8、何谓河流袭夺?河流袭夺是怎样形成的?第九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作业:1、名词解释:地下水、总矿化度、水的硬度、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承压水)。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开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开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别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开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外表有各种上下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外表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开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含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开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开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开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根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排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

05级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1.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定义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从全球到微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地貌点、线、面、体等四要素。
地貌点如裂点、山峰等,地貌线如河流、断层、地层分界线等,地貌面如夷平面、平原、斜坡等,地貌体如海洋、高山等;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确定地貌类型如阶地、河漫滩等,测量其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等,研究其分布规律,即此类型的地貌形态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及频率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即形成此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具体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从而最终揭露其发展演化规律,为预知未来做铺垫;地貌学是一门四维科学。
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发展演化的一门科学。
2. 第四纪独立研究的原因第四纪是指约2.4百万年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第四纪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啊作用的时代,单独研究它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反演古气候环境,人们能预知未来,预报地质灾害等。
第四纪独立研究原因有:①第四纪有其重要的特点: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磁极变化、古环境变化;构造运动强烈、显著;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广泛的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②第四纪地貌记录了当时地质事件的许多细节,研究第四纪地貌学,人们能充分掌握第四纪构造运动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③第四纪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仍在进行中,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来掌握第四纪地质规律,可使人们更好的与自然相处,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突变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3.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三:成因上的联系,任何由外力作用营造出来的地貌均有相应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学习地貌学,认识地貌与沉积物的关系,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体够理论资料和实践基础,同时,掌握第四纪地质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地貌成因;时间上的联系,第四纪沉积和侵蚀作用到处可见,可以同时进行,例如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掌握地貌学原理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形成时间提供依据;研究上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互交叉,相互关联,构造运动对地球形态有塑造作用,第四纪构造运动多发,使得地球表面形态万千,地球上第四纪地貌发育、广泛分布,因此研究地貌学必须先掌握相关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必须先掌握地貌学特征等知识。
地貌复习提纲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有哪几个圈层?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来加以解释。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1.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壳变动)1、表现2、结果(二)地质作用1、概念2、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分类(2)根据能量来源分类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说明:①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紧密相关。
严格地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例如当地壳上的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缩短,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高)。
关键在于以哪种运动形式为主(上例中水平方向上的缩短是挤压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升高是派生的结果)。
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着发生升降运动(如大西洋及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引起拗陷)。
②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是主导因袁,升降运动是次要因素。
但有的区域升降运动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台湾海峡就是由于陆地断裂下陷而积水形成的)。
③地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A.长期性:即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B.复杂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二)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1)板块(2)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②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也有海洋部分。
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③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地貌复习答案

复习提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定义(名词解释)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P1)2:地貌学的分支(填空)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P3)3:近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中的两大代表人物和奠基理论(填空)美国:戴维斯(W. M.Davis,1850~1934)的侵蚀循环说(把演化的观点引入)把地貌发育分为幼年、壮年和老年三个阶段;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时间)列为地貌的三要素,地貌演化反映了三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提法抓住了地貌演化过程中最要害的实质。
德国:W·彭克(W·penck,1888~1923)《地形分析》认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4:地貌学与水土保持关系(论述)第二章构造地貌5: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简答题)构造地貌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等级:第一级是大陆与海洋,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第三级是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
第一级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是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6:地壳均衡理论(理解此理论的含义)(名词解释,填空)地壳均衡—阿基米德原理。
地壳的均衡作用包括:均衡破坏---均衡补偿---均衡调整密度小的固体地壳在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块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表愈高,插入下部地幔愈深,称山根;反之,地壳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愈浅,地表相对也低,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en地貌学复习提纲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地貌学是介于⾃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门边缘学科。
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地貌发育时间A地表物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B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包括内⼒作⽤和外⼒作⽤C地貌发育时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阶段性,发⽣--发展--消亡(幼年期)(壮年期)(⽼年期) 3.地貌营⼒(地貌形成的动⼒)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地貌形成的动⼒类型:包括内⼒作⽤和外⼒作⽤相互关系: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作⽤效果相反;相互作⽤、相互影响的对地貌的作⽤:A内⼒:加⼤地表起伏;地表⼀些巨型、⼤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作⽤的结果B外⼒:削⾼补低,总趋势是夷平地表(中⼩型地貌,也包括平原⼤型地貌)4.⽓候与地貌的关系。
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1)⽓候与地貌的关系:⽓候影响外⼒的性质和强度,从⽽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候(2)地貌分布规律-地貌的地带性A,以内营⼒作⽤为主的地貌:地貌的分布和⼤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向以及构造线的⾛向都有⼀定的联系。
B,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以外营⼒作⽤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平分布和沿⼭地垂直分布的规律5.什么是⽓候地貌与构造地貌?⽓候地貌:⽓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通⽓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
随着不同⽓候区⾃然特征的深⼊研究和数据积累,⽓候地貌从研究某⼀地区的地貌成因和演变,进⽽把⽓候地貌的研究与第四纪古⽓候变迁研究相结合。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剥蚀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次⽣构造地貌)另⼀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构造运动的作⽤⽅向、受⼒⽅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地貌)。
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1)坡地上的风化岩块与⼟体在重⼒和流⽔作⽤下发⽣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地质地貌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2、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
3、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总是位于下面,后形成的位于上面,这一原理即称为。
4、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深成岩、浅层岩和。
5、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
6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7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 __、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8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浅层岩和喷出岩。
9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
10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四类。
二、选择题1、经片流搬运至坡的平缓处或坡麓的物质叫()。
A、洪积物B、残积物C、冲积物D、坡积物2、岩溶地貌是()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
A、地下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和地表水 D、降水3、、花岗岩属于()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及下列()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堆积作用 D.变质作用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A.石榴子石B.长石C.高岭石D.白云石6、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A. 侵蚀、沉积B. 沉积、搬运C. 侵蚀、搬运D. 侵蚀、搬运、沉积7、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8、风化作用在()位置最明显。
A地表 B 地壳中部 C 地壳深部D地表或地壳中部9、逆断层即()。
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10、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复习提纲专业名词及概念:1全球构造地貌:P5世界上最宏伟的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可将这最高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高原与平原:P21高原和平原地形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
两者海拔高度不同,但没有明确指标。
一般将平原限于海拔高度200m以下,内陆地区往往放宽到几百米(有时称为高平原),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通常称为高原。
3.熔岩堰塞湖:P26进入河谷的熔融岩流阻塞河流,所造成的上游河谷积水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其规模不等。
4.风化和风化作用:P27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5.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切侵蚀深度不是无止境的,通常是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6.三角洲:P76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的泥沙沉积体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
其平面形态多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对着外海。
7.动力地貌学: P4又称理论地貌学,着重研究外动力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
8.大地构造地貌:P5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9.断层谷:P22断层带易受风化侵蚀,山区通常沿断层方向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
10. 物理风化作用:P27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11.洪积扇:P55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12. 河漫滩:P66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掩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
13.海岭:P14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大洋中脊。
海岭的成因类型多样,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14.褶皱地貌:P23褶皱地貌是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成的地貌。
15.重力地貌:P37重力地貌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16.泥石流:P56泥石流为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17.浅滩和深槽:P62在冲积河流的河床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其高程在平水位以下者,统称为浅滩。
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称为深槽。
18.河流的侵蚀:P58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称为河流的侵蚀。
19.喀斯特作用:P90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
20.喀斯特水:P93在喀斯特地区,大多数地表水通过各种裂隙和孔隙进入岩体内部,成为地下水流。
这种存在于可溶性岩石内的一切地下水体总称为喀斯特水。
21.石钟乳:P101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溶钙堆积,呈倒锥状。
22.石笋:P101石笋是由洞底网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体,形态成锥状、塔状及盘状等等。
其堆积的方向与石钟乳相反,但位置两者对应。
23.石柱:P101石柱是石钟乳和石笋相对增长,直至两者连接而成的柱状体。
24.石幔:P101迅速逸散而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C02堆积,这就石幔。
25.喀斯特地貌:P89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称为岩溶地貌。
凡是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都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6. 石芽与溶沟:P95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蚀出来的石质小沟,称为溶沟(石沟),深度一般在半米以上至数米。
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27.风沙流:P104含沙的气流称风沙流。
它是一种气—固两相流。
28.风蚀雅丹:P108雅丹是发育在古代河湖相得土状堆积物中,以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
雅丹在维吾尔语种意为“陡壁的小丘”。
29.风积地貌:P109风积地貌是指裤风搬运的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所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30.荒漠:116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称为荒漠。
31.黄土:P118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32.黄土塬:P122塬是平坦的黄士高地。
塬面平坦,中央部分斜度不到1度,至边缘地带才有明显的斜度,一般可达3~5度。
33.黄土梁:P123粱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梁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修饰形成的。
34.黄土峁:P123峁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
在平面图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的穹起,坡度约3—10℃。
35.雪线:P125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年降雪量=年消融量),也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36.成冰作用:P126成冰作用(或过程),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
37.冰川的运动:P127由冰川冰形变、冰在冰床上的滑动和冰床形变等引起的冰川由高海拔向低海拔的移动。
38.大陆冰川:P128大陆冰川是补给区占优势的冰川,基本覆盖着整个岛屿与大陆的巨大冰块,又称大陆冰盖或冰被。
39.冰川谷:P131冰川谷是指冰蚀作用形成两岸直立、底部平坦的槽谷。
40.羊背石:P132它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大陆冰川区,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犹如羊群伏在地面,故称羊背石。
41.冰川搬运:P133冰川运动过程中携带冰蚀作用产生的许多岩屑物质,接受周围山区因冻融风化、雪崩、泥石流等作用所造成的坠落堆积物,不加分选的随冰川运动而位移,称为冰川的搬运;42.冰碛物:P133被冰川搬运的大小不等的碎屑物质称冰碛物,冰碛物中的巨大石块称漂砾。
43.冰缘地貌:P140冻融作用产生的地貌,泛指不被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区。
因大体与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相当,又称冻土地貌44.冻融作用:P142指冻土层中水分的冻结与融化,是冰缘地貌发育德最活跃因素。
45.海岸线与海岸带:P147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线称海岸线。
由于潮汐作用海岸线会随海面波动而变动。
海岸带包括海岸线两侧的陆上和水下两部分2.海岸地貌:P147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46.海蚀穴(洞):P161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
其中宽度大于深度的称穴,反之为洞。
47.海蚀拱桥:P161突出的海岬两侧,如果发育相向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而形成拱桥状的海蚀地貌。
48.海蚀柱:P161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顶板崩塌,外侧形成脱离海岸的海蚀地貌,也可由海崖后退过程中离岸小岛再经海蚀作用而形成。
49.海蚀崖:P160原始海岸斜坡上,在与海面相交接处附近是经波浪冲击的主要地段,长期受蚀后在这里形成海蚀穴,海蚀穴不断扩大使其上岩石悬空发生崩坠,形成地地貌,称海蚀崖。
50.海蚀阶地:P161海蚀平台形成后,若因陆地上升或海面下降而高出海面,则形成海蚀阶地。
51.堡岛:P170堡岛是平行于海岸与岸线之间有泻湖相隔的狭长沙岛。
52.泻湖:P171以堡岛为屏障与大海相隔,常有一个或数个潮汐通道与外海相通。
53.珊瑚礁海岸:P172是以石珊瑚为主的造礁生物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
简述、论述:1.大洋盆地是怎么形成的?其构造运动如何?由哪些海底地貌单元组成的?P14 答:大洋盆地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
这里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从总体上看构造比较宁静。
大洋盆地内部,由多种成因的海岭和比较单调的深海平原组成。
2.块体运动的分类如何?P40答:发生在坡地上的块体运动,按其作用营力和运动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蠕动、崩塌、滑坡等类型。
3.洪积扇的三个相带中,扇顶相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如何?P55答:位于洪积扇顶部。
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
砾石粒径大,砾石间常有砂、粘土混杂充填。
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4.根据阶地间接触关系以及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沉积阶地可分哪些类型?P71 答: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等四种类型。
5.河流地貌的形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最为影响河流地貌的水流特征是什么?P57答:河流地貌的形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道水流的内部运动特征。
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最为密切。
6.主要的地表形态有哪些地貌类型?答:大陆、洋盆、山脉、山地、低矮的丘陵、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势高寒的高原、广阔的平原等。
7.陆地构造地貌有哪些类型?P20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8.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是什么?P43答: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开挖坡脚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很多崩塌发生在暴雨时或暴雨后不久。
9.洪积扇的三个相带中,扇缘相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如何? P55答: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
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有时夹有砂质或细砾石透镜体,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10.河谷不对称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73答:形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很多,主要受地形总倾斜方向,构造和岩性、构造运动、地偏转和小气候等的影响。
11.什么是外力?包括哪些作用?P1答: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12.断裂地貌包括哪些地貌类型?P21-23答:包括①断层崖;②断层线崖;③断层谷;④掀斜山13.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哪几种作用?P30-32答: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14.在我国哪些地区十分发育了洪积扇?答:我国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干旱半干早地区的山麓地带,洪积扇十分发育。
15.河口区的分段如何?P55答:根据水动力特征的不同,从陆向海,可以把河口区分为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16.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意义何在?P90答:喀斯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砂矿为突出,奇特的地貌景观又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地下洞穴中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占人类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但是喀斯特地区经常发生地基破裂,水库漏水和地表缺水等现象,不论对生产和生活都带来许多弊端,须加慎重处理。
所以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7.温带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P103答:温带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高原、苏联乌拉尔、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等地。
我国的东北、华北也属这个类型。
18.地中海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P103答: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如巴尔干半岛、爱琴海群岛、苏联的克里米亚和南高加索等地。
19.地表喀撕特地貌包括那些地貌类型?P95-98答:主要有以下地貌类型:①石芽与溶沟②溶斗和落水洞③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④干谷、盲谷与地下河⑤峰丛、峰林和孤峰20.什么是吹蚀作用、磨蚀作及风蚀作用?P107风吹经地麦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