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张养浩行义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7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游京师,授堂邑县尹。

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民甚快之:(2)既闻命:(3)犹以盗目之:(4)遂得疾不起: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译文:11.张养浩曾经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读了本文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4分)12.阅读全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哪些事?(4分)参考答案:8.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每处1分)9.(1)以……为快,对……感到高兴(2)已经(3)看待(4)最终,终于(每个词1分,共4分)10.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3分,闻、恸、济为得分点)11.例:张养浩是一个勤勉政事,宽容待人,执法公正,克己奉公,受人景仰的人。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含解析)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含解析)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留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百年中国,再没有其他学说像儒家思想这样,经验了如此长时间的反复跌宕和严峻拷问。

读经和反对读经,曾成为学界和舆论界争吵不休的一桩公案。

反对者明显占上风,连鲁迅也站出来发声,指责提倡读经者即使是真正的醇厚人也不过是“笨牛”而已。

文革十年,儒家思想成为众矢之的,必欲清除扫尽而快之。

改革开放后,把历史还给历史成为思想学术界共同呼声,孔子由被幼童也参加唾骂的斯文扫地变而为正常的文化古人。

由于所经验的“毁圣弃知”的时间实在太长,难免积非成是,变更世人乃至学界部分人士的成见尚需时日。

儒学产生之初,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影响比之墨家或犹有未及。

所以孟子颇为焦虑地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他因此想起而矫正此种“仁义充塞”的时代风气,欲以承继虞舜、周公、孔子的圣道为己任。

汉代中期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使儒学地位隧然提升,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但儒学以外的学说仍有存在空间。

东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即为明证。

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释、道、玄之风大炽,其思想所宗更非只有儒学一家。

隋唐佛教发展的势头,亦不在儒学之下。

但假如认为隋唐时期的思想主潮是佛而非儒,轻忽儒家地位,又有误读古人之嫌。

直承郑康成而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即是当时继往开来的儒学健将。

明清以还,儒学的地位日趋稳固,但佛、道两家在民间社会的影响也起先定式成型儒家思想在宋代呈现变易之势。

二程和朱子等宋代大儒,诚然是承继了先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朱子的理学实为思想大汇流的产物,道家和道教的思想,佛教特殊是禅宗的思想,一起参加进来成为理学的助发资源。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元史·张养浩传》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

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注释】①平章:官职名。

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

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遇人有遗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 四顾壁立顾野有麦场C. 其人已去其真无马邪D. 乃荐入御史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0、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A.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B.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C.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D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 “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 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张养浩传阅读答案

张养浩传阅读答案

篇一:张养浩传阅读答案篇二: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翻译】: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

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

《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④,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④缗:成串的钱。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张养浩及答案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张养浩及答案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及答案。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 3分)
20.(共2分) B
21.(共3分)既然已经用刑罚处分了他,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
的道路啊!(“犹”、“绝”准确落实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通顺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养浩行义阅读答案
篇一:“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

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

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5分)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