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寒性产品研究
不同葡萄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不同葡萄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作者:高军辉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3期摘要 [目的]鉴定新疆地区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抗寒力,对于品种资源的利用、品种的合理规划布局和抗寒育种及评价、推广抗寒性品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以3个葡萄品种(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紫)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23、-4 ℃)对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影响。
[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束缚水/自由水含量逐渐升高,但是各品种升降的速度和幅度有差异,各品种参数的升降幅度大小顺序与其抗寒性强弱顺序基本相符。
[结论]检测的3个品种中,无核紫的抗寒性最强,红地球的抗寒性最弱。
关键词葡萄品种;抗寒性;新疆地区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830-02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different grapevine cultivars of Xinjiang area,which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rs resources utilization, cultivars reasonable layout,breeding cultivars with cold resistance, and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the cultivars with cold resistance. [Method] Taking three grapevine cultivars (Red Globe, Rizamat, Monukka)as materials,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relative conductivity and irreducible water/free water of grapevine branches under low temperature(-23, -4 ℃) treatments were studied. [Result] As the temperature decreasing,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soluble sugar and the ratio of irreducible water to free water of three grapevine cultivars branches increased gradually, while the change speed and range were different among cultivars, the order of cultivars parameter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ld resistance. [Conclusion] In three grapevine cultivars, the resistance to cold of Monukka was the most, while that of Red Globe was the weakest.Key words Grapevine cultivars; Cold resistance; Xinjiang area葡萄(Vitis vinifera L.)属于葡萄科葡萄属(Vitis)[1]。
桂花抗寒诱导的初步研究

. 2 不 同浓度处 理对 翌年发 芽率 的影响 长 生 长, 是 替代 人 工修 剪和增 加 桂花冬 季抗 寒性 的一 2 报道。 但在 应用方 面 的研 究报 道较 少 。 该试验 研究 了 缓 剂 P P 3 3 3与 C C C过程 中 ,明显 的增 加 了翌年 发芽
P 3 3 3与 C C C浓度 为 1 0 0 m g / L时 , 日香桂 与 两 种植 物生 长延缓 剂 P P 3 3 3与 C C C对桂 花抗寒 的影 率 。 当 P 4 %以上 。 当 P P 3 3 3与 响 ,以期 为桂 花 在北 方 的保 养管 理 技术 和植 物 的抗 彩 叶 桂 的翌 年 发 芽 率 均 在 8
试验 研究2 0 1 6 . 1 1
舢 础
桂花抗寒诱 导的初步研究
李静 一 ( 河南 省济 源 : 研 究 了两种植 物 生 长延缓 剂 P P 3 3 3与 C CC对 两 个桂 花品 种抗 寒 的影 响 。 结 果表 明不 同浓度
稳 产性 分 析 , 筛 选 出外 观 清 秀 、 网纹 清 晰 、 荚 果 大 小 越 高 越 好 。我 国加 工专 用 型花 生 与 国 际标准 还 存在 均 匀 的 花生 品种 ( 系) 豫航花 1 号、 易 禾 小 花 生 和 潍
一
定 差距 ,我们 将 进一 步 加强 对 加工 专 用 型 品种 的
3 结 论 与 讨 论
对加 工 专用 型 花 生 品种来 说 ,国际标 准 不仅 要 求 荚
双果 仁 、 具有特殊的风味 . 还 要 求 品 质 在 保定 、安 阳和 濮 阳三 个 地点 进 行 加 工 型花 生 果 大小 均 匀 、 蛋 白质 含量 ≥3 0 %, 赖氨 酸 、 色氨 酸等 氨基 酸含 量 品种 ( 系) 筛 选试 验 , 通 过对 主要农 艺 性状 、 丰产 性 和 好 ,
经济林中山杏抗寒性能研究

经济林中山杏抗寒性能研究【摘要】:用3种山杏的花器官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并分析3种类型的抗寒性差异。
潮定各类型的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的比值,分析统计数据并进行抗寒性分析,比较各类型的抗寒性差异,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杏;抗寒性能山杏抗干旱、耐瘠薄,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功能,其经济价值高,杏仁含多种营养成分,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工业等领域。
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开展植物抗寒性研究,在山杏方面也有一些相关研究报道。
在低温胁迫下甜仁山杏半致死温度低于大扁杏、苦仁山杏,丙二醛含量增加速率较慢。
随干旱胁迫的加重,山杏幼根、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大幅度减少。
SOD、POD等酶促系统、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可作为山杏花受冻的检测指标。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调查中选取形态特征趋向于抗性强的20~30年生山杏树(设为C型)和抗性较弱的类型(设为B型)。
另外再选取两种类型的中间类型(设为A型)。
即形态特征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
山杏树冠周围随机采取正常生长的一年生枝剪取10-20cm的大蕾期枝条200个。
在实验室用5%的蔗糖溶液进行培养.待盛花期进行处理。
1.2方法1.2.1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取称量瓶3只(3次重复),依次编号并准确称重.将待测山杏花器官摘取50只花瓣立即装入瓶中。
盖上瓶盖并准确称重。
将称量瓶置烘箱中110℃下15min然后再于80-90℃下烘至恒重。
设称量瓶重为W1,称量瓶与花瓣的重量为W2,称量瓶与烘干花瓣的重量为W3,花器官组织含水量=(W2-W3)/(W2-W1)×100%分别求出3次重复所得到的花器官组织含水量的值.并求平均值。
按上述方法依次求出3种类型山杏花器官的组织含水量。
1.2.2自由水与束缚水值的测定取称量瓶3只(3次重复),依次编号并准确称重。
将待测山杏花器官摘取50只花瓣立即装入瓶中。
盖上瓶盖并准确称重。
耐冬山茶抗寒性的研究

位 …;在 低温胁 迫 下 ,植 物体 内生 物 自由基超 常累
积 ,而 清 除 自由基 能 力 下 降 , 引起 膜 脂 过 氧 化 ,导
2 0℃冰箱 中保存 的枝条 为对 照 ( K 。每处理 枝条 C )
5 , 段 3次 重 复 。
1 2 抗 寒 性 指 标 测 定 .
1 2 1 质 膜 透 性 的 测 定 ..
作 者 简 介 :王 建 萍 (93 ,女 ,山 东 潍 坊 人 , 系青 岛 农 业 大 学 园林 植 物与 观 赏 园 艺 专 业 0 18 一) 6级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城 市 生 态研 究 工 作 。
注 :李 海 梅 系 通 讯作 者 ,E m i: a g 0 0 @1 3 t m。 - a w n i 9 8 6 .o l p
王 萍等 耐 山抗性 研 建 , :冬 茶寒 的究
圈
低 温胁 迫 初 期 ,耐冬 山茶 叶 片 S D活 性 逐 渐 O 升高 ,有助 于 清 除 低 温造 成 的细 胞 内 的 自由基 积 累 ,从 而保护耐 冬 山茶 的细胞膜 系统 ,但 是随着 低
氧 化 的 程 度 和 植 物 对 逆 境 条 件 反 应 的 强 弱 。
采用 电导率 法 ,以相对 电导率 表示膜 透性 。
12 2 S . . OD 活 性 的 测 定
采 用 N T光 还 原 法 。 B
12 3 P . . 0D 活 性 的 测 定
P D 活 性 测 定 采 用 愈 创 木 酚 法 测 定 , 以 每 分 O 钟 内 A 4 0变 化 0 0 为 一 个 活 性 单 位 ( ) A7 .1 U。
致寒 害 。P D ( O 过氧 化物酶 ) O ( 氧化 物歧 、S D 超 化酶 ) 作 为 细 胞 抵 御 活 性 氧 伤 害 的 重 要 保 护 酶 , S D可 清 除 超 氧 自由基 ,P D可 降 解 H O ,进 而 O O 2 维持 细胞膜 的完 整 ,使 其免 遭破 坏 。M A ( 二 D 丙 醛 )的积 累能对膜 和 细胞造 成进一 步 的伤害 ,通 常 用 M A作 为膜脂 过 氧化 的指 标 ,表 示 细 胞 膜脂 过 D
‘寒富’苹果抗寒性研究

‘寒富’苹果抗寒性研究作者:王瑾尚振江陈淑英赵亮明刁永强石游来源:《农学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为研究‘寒富’苹果的抗寒能力及其在伊犁河谷适宜栽培的区域,以苹果1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苹果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苹果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苹果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幅度呈现“慢一快一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
‘寒富’苹果的半致死温度(/Ts。
)在一350C左右,对照苹果普通‘富士’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90C左右,‘黄海棠’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8℃左右。
结合冻害分级情况,‘寒富’在伊犁州的逆温带可安全越冬,部分平原区也可栽植。
关键词:‘寒富’;电解质渗透率;半致死温度;抗寒性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4-03 700 引言‘寒富’是沈阳农业大学于1978年用‘东光’ב富士’杂交选育的苹果优良新品种,1998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寒富’表现出抗寒、丰产、果实品质优、短枝结果性状明显的特点,2006年春,伊犁州林科院从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引进该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寒富’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及结实性。
2008年秋伊犁州林科院从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引进‘寒富’苹果接穗,2009年春在野苹果砧木上嫁接,对其田间抗寒能力进行跟踪观察。
本研究以‘寒富’苹果1年牛休眠枝条作为试验材料,选择本地的普通‘富士’和‘黄海棠’作为参照,分别研究其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及抗寒能力。
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作为一种植物抗寒性鉴定方法,已广泛的使用在杏、野牛欧洲李等多种植物树体抗寒测定过程中,这种方法简便、快速、灵敏。
Sukumaran等曾提出以50%电解质渗出率相对应的温度作为植株的半致死温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误差。
因为在不同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电解质渗透率值与处理低温不是直线相关,而呈现出符合Logistic方程的“S”型曲线相关,求出拐点值,此时拐点的温度则是引起膜不可逆损伤的临界值,即低温半致死温度/Tso,通过半致死温度的估计值,可对植物的抗冻能力进行更深一步了解。
西南地区野生马蹄金抗寒性研究

北 方 园 艺 28 ) 1 1 o ( :3 1 o 21~ 6
・ 园林花卉 ・
西 南 地
区 野 生 马 蹄 金 抗 寒 性 研 究
费 凌 ,干 友 民,王 昆 蕾,陈
( 四川 农 业大学 草业 科学 系 。 川 雅安 65 1) 四 20 ̄
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下降yd200501外经历了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过程与前人研究认为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逆境胁迫加剧逐渐上升结论不符这可能是马蹄金作为g草坪革但同时兼具c4植物的某些生理特征储存的果聚糖靠近生长点外界温度降低时它能通过分解果聚糖仍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直到温度下降到一定的阈值才开始继续储存果聚川、 q 云南、 贵州的野生马蹄金 为材料 , 美国引进品种普通马蹄金为
对照 , 采用人 工低 温胁迫法( 温度处理分另 为 l ℃、℃、℃、 ℃、 O 进行抗寒性试验 , q O 5 O 一5 一l ℃) 测定
其叶 片相对 电导率 、O S D酶活性 、 MDA含 量 、 可溶性糖含量 、 离脯氨酸含 量 等生理指 标。结果 游 表 明:O 材料 对不同低温处理 下表现 出的抗寒 能力差异明显 , 中 S 200 、 K 的抗寒 能 力 l份 其 D 0 33 C
最强 ( 2 。 表 )
l 3 l
基 金 项 目: 川 省 科 技 厅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专 项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四
F rt) os 是旋花科 ( o v|uaee 马蹄金属 ( i od a . C n o | a) v c Dc nr) h
性糖含量 、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时间 :0 6 l 。 20 年 O月 表 l 试验马蹄金来源
的一种多年生匍匐 型草本植物n 。其 建坪容易 , ] 管理成 本低廉 , 而且 适应性 广 , 用途多样 , 在长江 以南地 区得到
不同植物种抗寒性研究

不同植物种抗寒性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实验室间接鉴定植物抗寒性的方法和步骤。
2.测定出三种植物的抗寒性能力强弱顺序。
3.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增加我们对植物抗寒性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植物的种植与保护,也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团队精神二、实验原理: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易产生H2O2破坏膜系统的稳定,而过氧化氢酶(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从而清除H2O2维护膜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抗寒性强的品种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且随温度下降,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与抗寒性呈显著性相关。
CAT酶活性大小可用一定时间内分解的H2O2量来表示。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即可求出被CAT分解的H2O2量:三、材料及仪器:1.材料及处理:九里香、小叶罗汉松、圆柏将采回的枝条剪成40cm左右的长度,用自来水冲洗数遍(洗掉泥土、灰尘、虫卵),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最后将枝条末端进行蜡封。
将每个品种蜡封后的枝条分成相等的3份,在 0℃,6℃,12℃的恒温培养箱中各放入一份培养5天,备用。
2.试剂、药品:10%H2SO4 ,0.2mol/L 磷酸缓冲液(pH=7.8),KMnO4 (AR),新煮沸冷却蒸馏水,0.1mol/L草酸,30%H2O2溶液,凡士林3.仪器:25ml容量瓶,研钵,50ml三角瓶4个,酸式滴定管,1000ml 锥形瓶,离心管,移液管(0.5ml和5ml),滴管,剪刀4.设备:高速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玻璃棒,石英砂,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实验前的准备阶段,1.试剂配制10%H2SO4;0.2mol/L 磷酸缓冲液(pH=7.8);0.1mol/L 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成1000ml,用0.1mol/L草酸标定;0.1mol/L H2O2:取30%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用标准0.1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标定。
藤本月季抗寒性研究

被迫休眠期
℃, h的 速度 降 至一 1 0℃ , 2 4 h后 每个 品 种 取 出 1份 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 测 定各 项生 理 指标 ;同时将 剩余 4份试 材 以 5
多特蒙德 4月末 5月末 6月中旬- -1 1 月末 l 2月一翌年 3月 藤本艾娜 4月末 5月末 6月中旬- -1 1 月末 1 2月一翌年 3月 藤本和平 4月 中旬 5月中旬 5月末- -I 1 月末 1 2月一翌年 3月
作 为 对 照( C K) 。 设 置一 1 O 、 一 1 5 、 一 2 O 、 一 2 5 、 ~ 3 O c j C为 目 标 温度 。各 试 材 于 0 o C 温度下预处理 1 d后 , 以5
品种
表 1 月 季 不 同 品 种 的 物候 期
萌动期 现蕾期
开花期
1 . 2 . 3 不同品种月季性状调查。直接观察法 , 于2 0 1 2 酸采用酸 l ! 生 茚三酮 比色法进行测定 ;可溶性蛋 白采 年 9月一 2 0 1 3年 9月 在相 同条 件 下 , 对所 选月 季 露 用考 马斯 亮蓝 G 一 2 5 0 染 色法 进行 测定 。 地越 冬后 的抽条程度 、 萌发状况 、 开花 习性 、 花 朵 2 结果与 分析 品质与数量 、 抗病性等各项指标观测 , 并记录各 品种 2 . 1 月季不 同 品种 的物候期 观察 差异。 由表 1 可 以看 出 ,多特 蒙德 及 藤本 艾娜 的萌 动
表 2 月季 不 同 品种 的 植 株 性 状
的单 株绿 化 面积较 大 。 符合 园林垂 直 立面绿 化要 求 。 上 部分 抽条 1 / 3 , 具有 较强 抗寒 性 。藤本 艾娜 次之 。
2 . 3 月季不 同品种 的露地 越冬 情况 观测 学性 状 进行 比较 分析 得 出 , 4个 参 试 品种 在 花 色 、 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植物抗寒性的意义:
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在植物遗传背景限制的 前提下,对植物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温寒 害是农业生产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受害面积广,损失大。
虽然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可是不同植物种类 和品种有不同的抗寒性,不同器官的抗寒性也不一样。低温 胁迫是植物栽培中常常遇到的一种灾害,它不仅会导致植物 的生长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引起植株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 的损失。
在冰点温度的植物体会由于水分随着水势梯度流 动,穿过质体膜进入细胞壁和细胞间空隙,而造 成细胞内水分匮乏。阻止细胞质结晶冰的形成, 导致细胞死亡。相反,细胞会脱水,非原生质体 发生结冰。 (3)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结冰的植物遇 气温缓慢回升,对细胞的影响不会太大。若遇温 度骤然回升,冰晶迅速融化,细胞壁易于恢复原 状,而原生质尚来不及吸水膨胀,有可能被撕裂 损伤。例如葱和白菜叶等突然遇高热化冻后,立 即瘫软成泥,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胞内结冰对细胞的危害更为直接。因为原生 质是有高度精细结构的组织,冰晶形成以及融化 时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 胞内结冰常给植物带来致命的损伤。
很多热 带和亚热 带植物不 能经受冰 点以上的 低温.
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将冷害分为 直接伤害与间接伤害两类。 直接伤害:指植物受低温影响后几小时, 至多在1d之内即出现伤斑,说明这种影响已侵入 胞内,直接破坏原生质活性。 间接伤害:主要是指由于引起代谢失调而 造成的伤害。低温后植株形态上表现正常,至少 要在五、六天后才出现组织柔软、萎蔫,而这些 变化是代谢失常后生理生化的缓慢变化而造成的, 并不是低温直接造成的。
冷害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图116对此作了概括。
图 1 冷敏感植物发生冷害的途径 图解
(一)冻害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冻害 (freezing injury)。
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freezing resistance)。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会遇到冰点以下的低温, 这对多种作物可造成程度不同的冻害,它是限制农 业生产的一种自然灾害。 冻害发生的温度限度,可因植物种类、生育时 期、生理状态、组织器官及其经受低温的时间长短 而有很大差异。大麦、小麦、燕麦、苜蓿等越冬作 物一般可忍耐-7~-12℃的严寒;有些树木,如白 桦、网脉柳可以经受-45℃的严冬而不死;种子的 抗冻性很强,在短时期内可经受-100℃以下冷冻而 仍保持其发芽能力;某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液氮下, 即在-196℃低温下保存4个月之久仍有活性。
因此,探索植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及其遗传因素,不 仅在基础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植物的抗性生理
主 要 研 究
自然环境的旱、涝、冷、冻、 盐渍、虫害、病害以及大气、 水质、土壤污染等不良环境条 件。
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生长对温度的反应有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图11-8 细胞结冰伤害的模式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部分: 植物抗寒产品开发
产品研发流程:
产品配方的 选择 产品的大田 试验 产品配方参 数的选择 产品的包装, 规格等 产品的实验 室试配 产品上市
产品研发参照标准: 一、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pdf
二、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pdf
三、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pdf
四、农用微生物菌剂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农 用 微 生 物 菌 剂GB20287-2006.pdf
五、微生物肥料标准
2.巯基假说 这是莱维特(Levitt)1962年提出的植物 细胞结冰引起蛋白质损伤的假说。当组织结冰脱水 时,巯基(-SH)减少,而二硫键(-S-S-)增加。二硫 键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失水或相邻蛋白质分子的 巯基失水而形成的。当解冻再度失水时,肽链松散, 氢键断裂,但-S-S-键还保存,肽链的空间位臵发生 变化,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改变,因而蛋白质结 构被破坏(图11-7),进而引起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所以组织抗冻性的基础在于阻止细胞中蛋白质分子 间二硫键的形成。当植株脱水后,细胞内-SH多,S-S-少的,则抗冻性强。一些实验已发现植物受冻 害的蛋白质中,-S-S-增多,而受冻但未伤害的细胞 却不发生这种变化。
图11-5 由低温引起的相分离
膜脂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加长而增加,随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 (linolenic acid)等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也即,不饱和脂 肪酸愈多,愈耐低温。温带植物比热带植物耐低温的原因之一, 就是构成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同一种植物,抗寒性 强的品种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经过 抗冷锻炼后,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能明显提高,随之膜相 变温度降低,抗冷性加强。因此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dex,UFAI),即不饱和脂肪酸在 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 标。
冷害的机理
造成冷害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剧烈变化的主要 原因,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点。 1.膜脂发生相变 低温下,生物膜的脂类会出现 相分离(图11-5)和相变,使液晶态变为凝胶态。由 于脂类固化,从而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解离或使酶 亚基分解而失去活性。因为酶蛋白质是通过疏水键 与膜脂相结合的,而低温使二者结合脆弱,故易于 分离。随着温度的下降,高熔点的脂质分子从流动 性高的液晶态移动到凝胶态,液晶相和凝胶相间出 现了裂缝。
图11-7冰冻时由于分子间-S-S-的形成而蛋白质分子伸展假说示意图
注:A.二硫键形成的两种反应; B.蛋白质分子内与分子间二硫键形成示意图; a.相邻肽键外部的-SH基相互靠近,发生氧化形成-S-S-;b.一个蛋白分子的SH与另一个蛋白质分子内部的-S-S-作用形成分子间的-S-S-。 (J.Levitt,1962)
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冷害对植物的影响不光表现在叶片变褐、干枯,果皮变色等外部形态 上,更重要的是在细胞的生理生化上发生了剧烈变化。
1.膜透性增加 在低温冷害下,膜的选择透性减弱,膜内大 量溶质外渗。用电导仪测定可发现,植物浸出液的电导率增加, 这就是细胞膜遭受破坏的表现。 2.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把对冷害敏感植物(番茄、烟草、 西瓜、甜瓜、玉米等)的叶柄表皮毛在10℃下放臵1~2分钟, 原生质流动就变得缓慢或完全停止;而将对冷害不敏感的植物 (甘蓝、胡萝卜、甜菜、马铃薯)臵于0℃时原生质仍有流动。 原生质流动过程需ATP提供能量,而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则 说明了冷害使ATP代谢受到抑制。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NY 227—94 微生物 肥料标准.pdf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胞内结冰是指温度迅速下降,除了胞间结冰外, 细胞内的水分也冻结。一般先在原生质内结冰,后来 在液泡内结冰。细胞内的冰晶体数目众多,体积一般 比胞间结冰的小。
冻害的机理 1.结冰伤害 结冰会对植物体造成危害,但胞间结 冰和胞内结冰的影响各有特点。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 (1)原生质过度脱水,使蛋白质变性或原生质发生 不可逆的凝胶化。由于胞外出现冰晶,于是随冰核的 形成,细胞间隙内水蒸汽压降低,但胞内含水量较大, 蒸汽压仍然较高,这个压力差的梯度使胞内水分外溢, 而到胞间后水分又结冰,使冰晶愈结愈大,细胞内水 分不断被冰块夺取,终于使原生质发生严重脱水。 (2)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由于冰晶体的逐渐 膨大,它对细胞造成的机械压力会使细胞变形,甚至 可能将细胞壁和质膜挤碎,使原生质暴露于胞外而受 冻害,同时细胞亚微结构遭受破坏,区域化被打破, 酶活动无秩序,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
3.膜的伤害
膜对结冰最敏感,如柑橘的细胞在-4.4~-6.7℃时所有 的膜(质膜、液泡膜、 体和线粒体)都被破坏,小麦根分生 细胞结冰后线粒体膜也发生显著的损伤。低温造成细胞间结 冰时,可产生脱水、机械和渗透三种胁迫,这三种胁迫同时 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或改变膜中蛋白和膜脂的排列,膜受到 伤害,透性增大,溶质大量外流。另一方面膜脂相变使得一 部分与膜结合的酶游离而失去活性,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 化解偶联,ATP形成明显下降,引起代谢失调,严重的则使 植株死亡(图11-8)。
根据低温的程度和植物受害情况,可分为:
冷害( chilling injury ) 冻害( freezing injury )
指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在中国,冷害经常发生于早春和晚秋,对作物的 危害主要表现在苗期与籽粒或果实成熟期。
种子萌发期的冷害,常延迟发芽,降低发芽率,诱发 病害。如棉花、大豆种子在吸胀初期对低温十分敏感, 低温浸种会完全丧失发芽率。低温下子叶或胚乳营养物 质发生泄漏,这为适应低温的病菌提供了养分。苗期冷 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和萎蔫。水稻、棉花、玉米等春 播后,常遭冷害,造成死苗或僵苗不发。作物在减数分 裂期和开花期对低温也十分敏感。如水稻减数分裂期遇 低温(16℃以下),则花粉不育率增加,且随低温时间的 延长而危害加剧;开花期温度在20℃以下,则延迟开花, 或闭花不开,影响授粉受精。晚稻灌浆期遇到寒流会造 成籽粒空瘪。10℃以下低温会影响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 降低其结实率。果蔬贮藏期遇低温,表皮变色,局部坏 死,形成凹陷斑点。在很多地区冷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 主要因素之一。
2.膜的结构改变 在缓慢降温条件下,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 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在寒流突然来临的情 况下,由于膜脂的不对称性,膜体紧缩不匀而出现断裂, 因而会造成膜的破损渗漏,胞内溶质外流。膜渗漏增加, 使得胞内溶质外渗,打破了离子平衡,引起代谢失调。 据报道,受害甘薯的根组织在低温下,离子的外渗比正 常组织高五倍。 低温下,植物细胞内电解质外渗与否已成为鉴定植 物耐冷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3.代谢紊乱 生物膜结构的破坏会引起植物体内新 陈代谢的紊乱。如低温下光合与呼吸速率改变不但使植 物处于饥饿状态,而且还使有毒物质(如乙醇)在细胞内 积累,导致细胞和组织受伤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