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合集下载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共167页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共167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皮连生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概论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概论

第一章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4.欧洲,实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选择1.⑴2.⑵3.⑶4.⑷5.⑵6.⑴7.⑷8.⑵9.⑶五、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正确六、问答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

ok《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ok《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4.欧洲,实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选择1.⑴2.⑵3.⑶4.⑷5.⑵6.⑴7.⑷8.⑵9.⑶四、研究与设计(答案略)五、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正确六、问答1.略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15、(3)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

▪ 3、问题解决的特点:
▪ (1)问题情境性
▪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所谓 问题情境,是指用过去的手段和方法不能达 到目标时令人感到不安的那种情形或状况, 或者说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 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 (2)目标指向性 ▪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问题解决者克服障碍,
▪ 细菌问题:有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分 裂成2个,再过1分钟,又发生分裂,变 成4个。这样,把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 充满为止,用了1个小时。如果一开始时, 将2个这种细菌放入瓶子里,那么,到充 满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 僧侣问题:有一个僧侣登山去朝圣。他早上7 点出发,当天下午5点到达山顶。在他登山的 途中,他走的速度并不很一致。有快、有慢, 中间还停下来吃午餐。他晚上在庙里住一夜后, 第二天早上7点开始下山,顺着原路回去。本 来下山应该快一些的,但是他疲倦了,不敢走 快,怕出意外,所以当他到达山脚时,也是下 午5点。那么,在这条山路上,有没有一个地 方是他在不同天同一时刻经过的呢?为什么?
4、奥苏贝尔等人的模式
4、格拉斯的模式
4、基克等人的模式
杜威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
《我们怎样思维》
▪ (1)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 ▪ (2)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
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 目标; ▪ (3)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 ▪ (4)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 重新加以阐述; ▪ (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 改正假设。 ▪ 杜威提出的反省思维五阶段被后人称为解决问题的五 阶段,并被广为引用。
2.定势
也称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 的习惯倾向。它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 既起积极作用,也起消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D、纪律维护者,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B)A.、家长代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

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

A、模范公民B、家长代理C、纪律维护者D、知识传授者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C)A.、测量方法不可靠;B、.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D):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C):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D):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问题解决过程。

10、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A):A、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B、学习者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过程;C、在专家指导下主动实践的过程;D、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11、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则缺乏这样的程序。

按照加涅的分类,这意味着专家教师具有(B):A、高度组织化和精制化的陈述性知识;B、自动化的基本技能;C、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D、诊断专长。

第二章一、填空1、个体发展包括A、生理发展B、人格发展,C、社会性发展,D、认识的发展等四个方面。

2、据加涅素质观,学生素质包括不受教育影响的先天的素质,素质和不易受教育影响的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3、学生习得的素质包括如下5个成分: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E、动作技能。

4、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主要指A能力 B 人格特质。

5、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6、皮亚杰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等四个阶段。

7、可以将自我概念分为一般的、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和具体行为三个层次。

8、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常包括儿童社会化、青年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9、人格是指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一种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综合心理特征。

10、对自我概念积极的情感反应被称为自尊,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自卑。

二、选择题1、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是(C):A、爱玩电子游戏机;B、做数学题时常看错D、写文章错别字很多。

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C):A、幼儿期;B D、青年初期。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B):A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个体主动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和选择榜样,属于(B):A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

5、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的现实,主要通过(AB、严格要求;C、潜移默化;D、学生的主动学习。

6、判断下列哪种特征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特征(B)。

A、动作化表现B、可逆C、单维D、系统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b)。

A、超出儿童现有水平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儿童最新获得的能力D、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儿童要掌握的能力8、有位青年高考失利,参加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后又参加公务员考试,顺利过关,谋得一份满意工作。

接着挑战“天下第一考”——律师资格考试,考完后再考雅思。

等他全部考完,已35岁,独身一人。

依据同一性理论,该青年的自我同一性处于(b)。

A、同一性混乱B、同一性延迟C、同一性拒斥D、同一性成功第三章一、填空1.人格又称个性,人格差异主要包括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等方面的差异。

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推孟多次修订,现称斯坦福—比奈-量表。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

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语言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操作方面的能力。

4.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的IQ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

5至0。

6。

5.先天和后天学习是影响人格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

6、卡特尔将人格特征分为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两部分。

7、阿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二、选择题1.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D)。

A.物理学C.数学2.指出下述各点中错误的说法是(B)。

A.IQ分数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相关分数可以预测个人的性格特征C.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对智力测验分数没有影响D.一个人的IQ保持相对稳定3.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且能被测量的个人特征是(A)。

B、动作的灵活性C.社交能力D。

学习成绩4.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最稳定影响的因素是(A)。

B。

性格特征C.学习态度D。

认知方式5.程序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原因是(A)。

B。

系统组织C.用教学机器呈现D。

给学生个别阅读6.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的相同点是(C)。

A.资料贮存B。

教材程序化D。

能分析学生的错误7.(A)不属于特殊儿童。

B。

交往障碍儿童C.弱智儿童D。

学习困难儿童第四章1、学习定义中的三个限制条件是:(1)发生某种变化,(2)后天习得的变化,(3)变化能够相对持久地保持。

2、人们把孔子关于学习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3、杜威提出反省思维5个阶段:(1)暗示(2)疑难和困惑理智化(3)假设(4)推敲(5) 检验假设。

这5个阶段也称问题解决的5个阶段4、学习的科学研究以艾宾浩斯1885 年发表的《论记忆》书为标志。

5、早期学习研究大概可以归纳为3种范型:(1)人类联想学习研究(2)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3)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6、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行为主义观点之后,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是认知观点。

7、加涅的专著《学习条件》对学习结果分类与条件作了系统阐述,该书自1965——1985共分了3版。

8、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分类是于1960 年代提出的,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9、加涅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成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0、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二、选择题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C)A、每天早晨做广播操;B D、成人用筷子吃饭。

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2)(1)记住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样的事实;book”;(3)能说出圆周率是“3.1416……”;(4)婴儿背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2)是对应的。

(13)体(4)美4、按加涅和奥苏伯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2)。

(1(3)知识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

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伯尔学习分类中的(2)。

(1)机械3)符号表征学习中的对象(4)命题学习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2):(1成分,(3)有一系列程序,(4)不易遗忘。

第五章一、填空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构成学生认知能力的三类学习结果是:A、言语信息,B 、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

2、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含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知识。

3、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达1分钟以上的记忆。

4、加涅认为,学习作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加工系统、监控系统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广义知识学习必须经历新知识习得、知识巩固与转化和知识运用与迁移三个阶段。

知识分流出现在第二阶段。

6、奥苏伯尔认为,同化学习有三种形式,它们是:上位,下位,并列结合,其中下位学习又有两种形式,它们是派生和相关。

7、许多研究表明,人在短时内记住的孤立信息项目是7±2。

这个数字又叫记忆广度。

8、加涅将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分成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

9、具体概念的学习较适宜于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

10、有研究表明,儿童认知策略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早期、过渡、后期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C):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B用知识来解释;D、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