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1.短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小路娃娃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小路娃娃永远开心地笑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08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06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07
古诗大意
白日( ),日照香炉生紫烟,黄河( )。 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目,
飞流直下三千尺,更上( )。 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登鹳雀楼》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 入——( ) 生——( )前——( )
落——( ) 有——(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第1课时一课三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第1课时一课三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学习单
任务一:我来说
分享收集的有关鹳雀楼的相关信息。

任务二:我会认
学习提示:给汉字加拼音,并组词。

(评出组内小达人并获得奖章。


出示:
1.交流展示组内学习成果。

2.组内还有哪些字词问题?
任务三:我会记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依、尽、欲、层、黄”五个字的识记方法。

(评选出最强大脑组)
任务四:我会写
*火眼金睛看位置。

(观察)
*一语道破关键笔。

(交流)
*稳如泰山下笔练。

(书写)
*比比花落在谁家。

(评议)
任务五:我能悟
1.观察插图,说说诗人在不同楼层所见景物有何不同?
2.组内表演“诗人登楼”,说说站在不同高度所见景象有何不同?
3.你从诗歌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目的及依据(细化)
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但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而读诗看图,感受诗意;画一画诗,解读诗意;组内表演,感悟道理的任务设计,能让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从而更好理解诗意感悟道理。

注:1.每位教师提前准备好课标和相应的教材。

2.上表根据内容确定页数,可根据内容增添页数。

【主题教研】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题教研】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题教研】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烟、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丽。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上节课我们随王之涣学习了《登鹳雀楼》,知道古诗的学习是有小窍门的(板书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跟随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游山赏景学古诗。

1.知诗人:他就是享誉千古的诗仙——李白。

李白,唐朝诗人,字太白。

李白一生喜欢旅游。

足迹遍布18个省,攀过80余座名山,涉60多条江河川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有一千多篇诗作流传。

李白五次登庐山,写下了数十首描写庐山的诗作,最脍炙人口就是《望庐山瀑布》了。

2.释诗题:和《登鹳雀楼》一样,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题目都由“动作+景”组成。

注意停顿,读好题目。

(生读:望庐山瀑布)〖设计意图〗:《望庐山瀑布》顺承《登鹳雀楼》同为写景诗,复习《登鹳雀楼》学到的古诗学习方法引出《望庐山瀑布》,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信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通过“知诗人”、“释诗题”两个环节,用轻松的语调跟学生聊聊诗人李白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他性情豪爽,好交友、爱旅游的个性,能加强学生对李白的认知,也为引出庐山瀑布做好铺垫。

二、朗读古诗,读出韵味1.勾连旧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拍手歌》。

带着拍子读,可以让我们把诗歌读得更流利。

2.拍手读诗:让我们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读这首古诗吧!3.教师范读:拍手的节奏可以让我们很容易记住诗歌的内容。

但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韵律,请大家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4.学生练习:哪位同学也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行读一读,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8课学习《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将深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孩子们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详细过程:(1)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楼的特点。

(2)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瀑布的壮观景象。

2. 学习《登鹳雀楼》详细过程:(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3. 学习《望庐山瀑布》详细过程:(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展开想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语文二上第21课《古诗二首》(夜雪、梅花)ppt课件(1)

语文二上第21课《古诗二首》(夜雪、梅花)ppt课件(1)

王安石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 / 数枝梅, 凌寒 / 独自开。 遥知 / 不是雪, 为有 / 暗香来。
翻译古诗的方法:
把诗中的字、词语变成现 在说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改写 成一句通顺的话。为使句子通顺, 可根据意思加上一些字,或者调 整一些词的顺序。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 几枝 梅花 冒着严寒 独自 开放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
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 什么?
指的是佳子对奶奶的爱,这爱像 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
阳光
花朵 太阳
( )光芒 ( )舞蹈 ( )想法
( )草坪 ( )花朵 ( )小鸟
( )大自然 ( )头发 ( )阳光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爱你的爸爸妈妈和 爷爷奶奶的!

1、被子枕头的寒冷已经让我 很惊讶了,
2、又看见窗户特别的明亮, 是被雪泛出的光照亮了。
3、夜深的时候才知道雪下得 很大,
4、不时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 的声音。
思考:
1.诗人为什么,晚了还不睡? 2.诗人知道雪下得大吗? 3.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呢?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外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朗读课文1——11小节
为什么佳子要送阳光给奶奶? 佳子怎么给奶奶送阳光?
为什么佳子要送阳光给奶奶?
佳子的奶奶腿不方便, 不能出门。她总念叨:“要 是能晒晒太阳,该多好哇!”
佳子怎么给奶奶送阳光?
佳子小心地把阳光包在裙子 里,带回家去。
“奶奶,奶奶,我给您带 来了最好的礼物!您瞧,多 好的阳光!”
墙角数枝梅
数枝:几枝 句意:墙角有几枝梅花。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件

感知内容
sù sì
夜宿山寺
唐·李白 xiǔ (住一宿) xiù (星宿)
认读生字
wěi chén kǒng jīnɡ
危辰恐惊
认读生字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 楼//高/ 百 尺, 手 可//摘/ 星 辰。 不 敢//高 声/ 语, 恐 惊//天 上/ 人。
•1、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5:36:22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 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 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称。
作品主要有:《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 布》、 《古朗月行》……
导入新课 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赏析: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 的高耸云霄,给人旷阔感。
品读诗文
不敢高声语 语:说话。 高声语:大声说话。
译文:(他)不敢大声说话。 赏析:“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 “危楼”时的心理状态。
品读诗文
恐惊天上人
恐:害怕。 惊:惊动。 天上人:神仙。
译文:害怕惊动了天上的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42021/10/24October 24,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42021/10/242021/10/242021/10/24

二年级语文《1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1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1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1.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谜底( 瀑布 )
lóu



jìn



qiónɡ 穷
cénɡ 层
pù bù 瀑布

yān


yáo
chuān


小 猴 子 摘 桃 子
左窄右宽 一尺多两点
高楼
依偎
层级
外框方正 内部小!
一竖撇 ,二竖 短,三 竖长。
四点底的四个 点不一样哦!
火的捺变点, 户的撇伸出!
两个土。
lóu 登鹳雀楼
yī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yùqiónɡ 欲 穷 千 里 目,
cénɡ 更 上 一 层 楼。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白日 傍晚的太阳
黄河 滔滔黄河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代表作有《 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三叠泉
三叠泉
三叠泉
三叠泉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 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你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 诗人登楼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吧,他号称“诗 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 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的《望庐山瀑布 》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练、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练、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一)背诵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二)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一)观察插图,分享图意。

(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二)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一)猜诗意。

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二)逐句理解。

1.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

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二)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三)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
儿童————放纸鸢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二)提出学习要求。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

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

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一)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二)汇报自学情况。

1.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问: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2.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

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一)想象画面。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2.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3.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二)小结意境。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问: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二)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书空跟老师一起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三)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一)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二)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