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领悟的道理
《落花生》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篇

《落花生》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篇《落花生》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篇《落花生》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人还要做:真才实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落花生》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落花生》的文章,主要写了姐弟三人与父母一起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中父亲说的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句话表面是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炫耀自己的果实,实际上是指社会上有的人能说会道,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就自以为了不起,整天到处炫耀。
而有的人,虽然不善于言谈,却一心扑在事业上苦干、实干。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而要做不图名利,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城市美容师——清洁工。
有一次,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一看钟还不到六点,正想再睡一会儿,外面一阵“唰唰”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我到窗前一看原来是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用汗水与辛劳挥舞着手中笨拙的扫帚,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给城市一个整洁的容貌,给街道一个干净的衣着。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像花生一样不求虚荣,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
《落花生》读后感范文二在今天,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一课,我从中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中,作者许地山的父亲用落花生来教育子女:要做一个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做人不能只讲体面,对整个社会却没有用,做人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一个人,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我们生活中就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清洁工阿姨、交警叔叔、警察叔叔……有一次,我就遇到了这样有着落花生品质的一位清洁工叔叔。
落花生读后感(20)

落花生读后感(20)
《落花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复
杂和社会的残酷。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家庭成员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在困境中的奋斗和挣扎。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刻画了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命运,让人们
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特别是主人公小明,他在生活中
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他依然坚韧不拔,努力奋斗,最终取得
了成功。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现实,揭露了一些不公平和不
公正的现象。
在这个社会中,贫富差距巨大,弱势群体的权益常常
被侵犯,这让人感到心痛和愤慨。
但是,小说也告诉我们,只要我
们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通过阅读《落花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也更
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能
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我会
将其中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前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读《落花生》有感优秀8篇

读《落花生》有感优秀8篇读《落花生》有感篇一前些天,我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文中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只顾及外表的美丽,却将内心的美置之不理。
我曾经见过一位盘着头发,穿着连衣裙,打扮得很时髦阿姨。
她拿着香蕉皮随手扔到路边,若无其事地走了。
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相貌平平的路人看见了,毫不犹豫地拾起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
我觉得,比起那位打扮漂亮却失去了美丽内心的阿姨,不起眼的路人更值得我们赞赏。
他们那些只讲体面但对社会无益甚至有害的人,难道不是一些只供观赏的花瓶而已吗?你们总听说过包青天吧?他是个家喻户晓的人。
他的脸黑漆漆的,一点都不好看。
可是,他帮助过多少人,破了多少生死疑案,还了多少人的清白!他就像《落花生》里所说的那样,是个外表不好看,但对人民有贡献的人!人有美丽的外表固然好,但外表美绝对不能与心灵美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奉献的品格更为可贵,更了不起,更让人敬佩。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不求外表美丽,只求内心纯洁和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作文读《落花生》有感篇二不过我们有的住三楼,有的住四楼,不能一起玩;350字作文“老爷爷你,您怎么了。
不,我再上会儿网,看看我种的菜熟了没,别东辉儿给偷了。
我会种绿色天然的食品?曼提斯这么大的身躯,我知道小小的萤火虫是不够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零食。
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
文中有一名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事:当我们还在熟睡时,那些衣着朴素的环卫工人早已经在那臭气熏天的垃圾站里清理那些生活垃圾和清扫路边的落叶了,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整洁美丽的城市。
相反那些衣着华丽的人,却没有这么好的思想品德,举个例子: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路边在吵架,于是我问了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一辆了小轿车擦了一辆越野车,衣着华丽的越野车司机走下来就指着小轿车司机破口大骂,小车司机连忙下车赔不是,那个司机还不罢休,打电话叫来了几个人吵起了架。
《落花生》读后感(精选11篇)

《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读后感(精选1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读后感(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落花生》读后感1昨天,我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主旨。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完这句话,我想到社会上也有不少这种只讲体面的人,他们一味地追求更高级的物质享受却不曾对社会有过贡献。
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拥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就拿我们最辛勤的,最可敬的老师来说吧,他们大多都是从大学毕业的,他们本可以去做更有前途,工作环境更好的工作,但他们却选择了当老师。
为了祖国的未来的希望,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精力啊!当别人在台上领奖,在受赞扬时,人们却不曾想过培育他的老师。
老师们没有什么权利没有什么官位,但他们不断为祖国培育下一代,人们却往往忽略他们,他们这种“落花生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社会中不仅是老师,警察,清洁工人等,他们在平常的岗位,勤勤恳恳,他们都具有落花生这种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落花生启示这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落花生精神”这样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落花生》读后感2我喜欢花生,当我读了《落花生》这篇短小的课文后,我对花生这种平凡的食物多了几分敬慕之情。
确实,花生的外表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在苹果面前,它显得那么老土;如果把几个晶莹剔透的西红柿放在它旁边,那么它就显得更土里土气。
花生不像桃子、和西红柿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可不一样,它置生于土壤之中,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营养。
这朴实的花生给了我一个启示:做人要具备花生的品格。
落花生读后感(精选15篇)

落花生读后感(精选15篇)落花生读后感1父亲写了花生的品质,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又比较了色彩样子和生长的位置,说明了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体面,又再现了花生藏而不露、朴实无华的内在品质,这是花生的可贵之处。
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虽然外表不美,但却能象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努力,就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只有内在美的品性,才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
那些只讲究体面,追求外表华丽、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对人民没有用的人。
我们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落花生读后感2《落花生》这篇课文讲了“我们”种在后花园的花生收获了,“我们”再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并在谈花生时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学生也应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用的人。
生活如此,学习更是如此。
在获得成绩时,同学们不要沾沾自喜,而是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不能因为自己有了一点成绩而停止努力,那就成了“不进则退”。
有的同学没有比谁学习好,而是在比谁吃的好,谁穿的好。
这样的'人,只注重外表,不充实自己的内心。
就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他人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3苹果桃子总会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挂在枝头,而和那看上去不起眼的花生相比,的确优越很多,但向内发现,花生却有着朴实无华的内在美。
在听完父亲对花生的一番评价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幅熟悉的画面:在一个下午,当我在路上散步时,突然看到一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来到路旁,对着开不了锁的小黄车,一边埋怨,一边踢车,只见他把自行车猛地一撇,周围的小黄车就像“多诺米骨牌”一样倒去,最后他扬长而去。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老人,慢悠悠的走上前,吃力的扶起一辆辆小黄车,直到所有车都摆好后,他才心满意足的离开……我心里暗暗想到:“一个人的外表再光鲜亮丽,也比不上一颗朴实无华的心。
我们要学习花生,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的去努力,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好处,这才是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300字(通用11篇)

《落花生》读后感300字(通用11篇)《落花生》读后感1《落花生》这篇__现在仍然使我记忆犹新,这篇__主要讲了"我“和兄弟姐妹一起在后花园种花生、收花生,在过收获节时议花生得到做人道理的事。
我觉得他们说的道理太好了。
是啊,生活就是这样啊。
在古代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七年不洗澡,但那些时间他用来玩了吗?没有。
他是相国,那些时间他都用来处理政事与读书,百姓都笑称他为”乞丐",但谁不敬佩他?欧阳修他小时候无钱,母亲用芦杆教他写字,他后来不一样也成为了相国,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吗?这些人就是虽然不体面却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人,他们都是“花生"。
现在那些大官们的子女都狗仗人势,酒驾时把证据全都毁掉,还逼着路人说没看见,这种人就是毒蘑菇,中看不中用,反而可能伤到自己。
这就是我读完《落花生》的感受。
《落花生》读后感2说起《落花生》很熟悉,因为它是我们书中的一篇课文。
《落花生》讲的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__的重点,在父亲的引导下,作者及兄弟姐妹说出了花生的很多好处,而其中最宝贵的却是“把果子埋在地里,等到成熟,”才容许人们把它挖出来。
父亲借此教育子女们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教诲对许地山的影响非常深远的,让他一生受用。
这篇__也可以说是作者在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人要向花生那样,做一个朴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不要做像苹果、桃子、石榴,一样只讲体面,而做一个对社会没有一点帮助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3“落花生”即我们常说的花生。
花生可煮可炸,可炒可焖,而且它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所以很多人爱吃。
同时,它可以榨油,而且还很便宜,所以花生是一种最佳补品。
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花生有不图虚名、默默奉献与朴实无华的精神!“花生精神”正像文中的一句话: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落花生》读后感范文10篇

《落花生》读后感范文10篇《落花生》主要讲的是姐弟们在荒地里种花生,他们翻地、买种、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收获了,他们一家人过了一个收获节,在凉亭里议论花生,说花生的好处。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落花生》读后感我读了《落花生》这一课,我懂得了人是不能光看表面的,重要的看的还是内心,例如:地里的农民、里的军人、养猪场的工人、警察局里的警察。
学了这一课我懂得了长大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
做人也不一定要做高强、伟大的人。
例如:地里的农民们,成天不怕苦吃的给人们奉献粮食。
例如:里的军人,一天到晚地守卫着城市的安全。
我一定要向这些人学习。
《落花生》读后感当我看到了《落花生》书名,就联想到语文课本中的《落花生》,再一看都是许地山写的,就把这本书借了。
其实《落花生》不过是‘许地山专集’中一篇散文,本书包括了18篇的‘散文’和8篇的‘小说’,是许地山的代表作。
我喜欢植物,我也写过很多的植物日记,看了书中‘梨花’后,我又学会了一种写法,用不同的人对待同一植物的态度,也可以把一种植物写得那么动情。
我记得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我也像‘梨花’中的妹妹一样,喜欢摇一摇桂花树的树干,即刻千万朵的小桂花像雨一样地露在地上,非常壮观,非常好玩。
可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们是花儿的泪,我更没有想到落下的花朵归向何处?春天时候我到过数不清的林野,可是看了书中‘春的林野’后,我才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保护了地上花草不受太阳的烫伤;我才知道草儿在倾听着鸟和风的歌声会大醉;桃花听的入神了后会流泪;我才知道捡桃花的落瓣可以有这么多的游戏,如果把这些东西经过消化后,去写春游的话,我想我的春游作文肯定可以得个A+。
看了书中的‘我的童年’,从作者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中,又让我想到远方的妈妈,妈妈啊!我多么想回到你的身边!书中的‘牛津书虫’中,作者的话:‘读书到死,是我所乐为,假使我的财力,事业能容允我,我诚愿在牛津做一辈子的书虫。
《落花生》读后感(合集15篇)

《落花生》读后感(合集15篇)《落花生》读后感1在语文课本中读过许地山的作品《落花生》一文,感受颇深。
全文由种花生、过收获节两部分组成,情感真挚,详略得当。
__的重点部分是放在“过收获节"。
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于是哥、姐三人由花生的好处,譬如:“味美”、“能榨油"、“价格便宜"等特点进而深入到对于花生更深层次的领悟。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之下,作者逐渐感悟到落花生的价值。
它,不追求外表华美而重在实用,不是那种外表好看而对社会无用的东两,这便是全文的主旨。
在当今,物欲横流,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不择手段地去索取和敲诈钱财,最后将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
因此,我们要学习落花生的品格,要想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就要从小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安分守己干好本职工作。
许地山爷爷之所以将笔名取名为“落华生”,可见他从小就鞭策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有如一座高峰,没有平坦的路。
有的是悬崖峭壁,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到最后自然会征服一切困难、奋发向上。
《落花生》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落花生》,心里很高兴。
这篇课文写得很好,对我很有帮助。
《落花生》是著名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
文中通过全家人吃花生前的谈话,告诉我们要像花生那样,不要一味讲究外表,要讲究实际。
做人要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用花生来说明应该怎样做人,内容浅显易懂,但却生动地说明了道理,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富有教育意义。
当前,确实有一些青少年,喜欢讲排场,摆阔气,表面穿得很“洋气”,似乎很“美”,但却不求上进,不愿好好学习和劳动,这是非常不好的。
大多数青少年不是这样,他们能够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立志取进,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准备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我想,我自己以前有一段时间总是爱跟别人比吃穿,有时好表现自己,有些华而不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的身边的事物中领会到了什么请试着是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解答】
蜡烛是什么?
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
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