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合集下载

横纹肌肉瘤案例

横纹肌肉瘤案例

横纹肌肉瘤案例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肌肉组织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它通常起源于横纹肌肉,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四肢和躯干等处。

横纹肌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和环境因素有关。

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出血、发热等。

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

对于横纹肌肉瘤的治疗,常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有时也会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横纹肌肉瘤的临床案例:患者小明,男,8岁,因右侧颈部肿块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部肿块,无疼痛、压迫症状,无发热。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全身情况良好,颈部可见一直径约3cm的肿块,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均正常。

颈部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颈部可见一个大小约3.5cm×2.0cm的混合回声肿块,边界不清。

颈部CT检查显示,右侧颈部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

经颈部肿块活检术,病理学检查提示,横纹肌肉瘤。

根据临床分期,患者被诊断为Ⅱ期横纹肌肉瘤。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因素,制定了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后,患者接受了多周期的化疗和放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经过一年的治疗,患者的颈部肿块明显缩小,肿瘤生长受到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目前患者正在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生活状态良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横纹肌肉瘤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疼痛、压迫症状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日发现和治疗横纹肌肉瘤。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加强对横纹肌肉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华南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病例

华南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病例

予以销毁 , 以防止造成新的污染和传播 。
生石 灰 水 对 猪 舍 内外 进 行 消 毒 。定 期 灭 鼠 , 对 猪 场 的 粪 便 进 行 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 6 . 2 除要 做好 常 规 定 期 消 毒 外 , 要 特 别 注 意 手 术 器 械 及 注
射器和针头的消毒 , 防止交叉感染 。
见 图 1。
种 差 异 。横 纹 肌 肉瘤 是 恶性 度 高 的 肿 瘤 , 根 据 组 织 结 构 可 分 为胚胎型 、 腺 泡 型 和 多 形 型 三型 。人 类 的 多 形 性 横 纹 肌 肉瘤
疾 病 主 要 发 生 在 成 年人 , 好 发 部 位 为 躯 干 及 四肢 。本 次 患 病 华 南 虎 的肿 瘤 发 生 在前 肢 , 与 人 类 的好 发 部 位 相 同 。 3 . 2 恶 性 肿 瘤 疾 病 的治 疗 原 则 应 当是 手 术 切 除 肿 瘤 , 并 进 行放疗和化疗 , 本 次 患 病 虎 未 施 行 手 术 治 疗 主 要 基 于 以下 原 因: 此类 肿瘤对放疗不敏感 ; 用化疗 药物会产 生食欲 下降、 贫 血、 容易感染 等副作用 ; 按 照 人 类 治 疗 该 类 肿 瘤 的 方 法 应 当
1 病 史及 症状
患病 华南虎 1 9 9 2年 出 生 于 我 园 , 雌性 , 体 况 一般 , 2 0 0 8
年 1 O月 起 后 肢 站 立 不 稳 , 几 乎 不 活 动 。2 0 0 9 年 4月 初 , 观 察
发 现 该 虎 右前 肢 肘 部 内 侧 出 现 异 常 , 被毛直 立 , 但 是食欲 、 行 为 等 未 表 现 明 显 异 常 。4月 下 旬 发 现 一 肿 块 且 逐 渐 增 大 并
控、 检疫 、 宣传 、 防治 和无 害 化处 理 是 消 灭 弓形 虫 病 必 不 可 少

膀胱横纹肌肉瘤影像学及病理分析

膀胱横纹肌肉瘤影像学及病理分析

膀胱横纹肌肉瘤影像学及病理分析
林黎娟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4
【摘要】1临床资料患儿男,2个月,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排尿、排便时哭闹,伴便条变细,生长发育停滞。

足月剖宫产第一胎,无窒息史。

体征:上腹平软,下腹部明显突出包块,偏右占据整个下腹部,下界至耻骨联合上缘,约
7cm×6cm大小,质硬界清,不活动,无触痛,无血管鸣。

【总页数】2页(P645-646)
【作者】林黎娟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辽东,118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J], 林明友;曾巨浪;唐震
2.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 [J], 广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3.小儿葡萄状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观察 [J], 张美德;陈峥嵘;王凤华;牛会林;刘立炜
4.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文献复习及五例报告) [J], 刘明娟;方昆豪;邓星河
5.四肢原发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 [J], 马珑;徐越;唐海泳;蔡卓威;唐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及感觉障碍,肿瘤生长过快而未及时治疗时,可见 到皮肤水中及破溃。有些病例早期即出现淋巴结转移、 血性转移至肺等处,肿块质地似橡皮擦硬度,除血性转移 外,常伴有淋巴结转移,
肿瘤界限不清,多数病例死于1年以内。
多形型横纹肌肉瘤: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易在人体肌肉较多部位生长,因 此下肢及躯干部常见,尤其以大腿深部肌肉内多见,肿块大 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多形型横纹肌肉瘤常为 血性转移,肿瘤常浸润至假包膜外,在肌肉间隔较远的地方 形成多个结节,病程长短不一,多在1年内得以诊断和治疗。 但个别老年人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可达20年以上,肿块有疼 或无痛性,肿瘤位于肌肉内,边界多不清楚,肌肉放松时边
疗副作用包括"药物特异性的"(仅见于该种或该二种药)和"常规的"
(见于大多数药)。下列药物为美国及欧洲常用的治疗横纹肌肉瘤的药
物:长春新碱、放线菌素、环磷酰胺、拓扑替康、伊立替康、依托泊
苷、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卡铂
治疗横纹肌肉瘤的化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

包括脱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劳,口疮以及 血象下降。血象下降是化疗的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通常 也是影响化疗进行的最重要的因素。血细胞主要有3种: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典型的血象下降会出现在化疗 "周期"的第7-8天,降低后可能会持续5-10天。 • 药物性肝炎虽然并不常见,但发生时比较严重,尤其在 年幼儿童中可能致命。因此往往需要加强监护并在化疗 后马上检查肝功能。
化疗药引起的副作用:
横纹肌肉瘤治疗的后期影响?
• 治疗的后期并发症包括: (1) 不育; (2) 膀胱功能障碍; (3) 头颈部的放疗损伤; (4) 继发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的如何护理?

横纹肌肉瘤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横纹肌肉瘤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横纹肌肉瘤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横纹肌肉瘤是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该病起源于横纹肌肉细胞或像横纹肌肉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专家告诫患者:横纹肌肉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黄金法则,确诊疾病后,无论病情进展到哪个时期,都不要放弃治疗,及时选择恰当疗法进行治疗,抑制病情进展还是不成问题的。

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横纹肌肉瘤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胚胎型:瘤细胞主要由未分化的梭形和小圆形细胞组成,相当于胚胎发育早期(7~10周)的横纹肌母细胞,以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伴粘液样基质为特征。

2、多形细胞型:有典型的肉瘤图像,瘤细胞极为丰富,主要是相当于发育后期的横纹肌母细胞,呈高度异型性,大而异型的梭形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多形性极为突出,常见带状细胞,嗜酸性大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相。

3、腺泡型:主要由未分化的圆形瘤细胞组成,有腺泡状排列倾向与胚胎期(10~20周)的横纹肌相似,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少数瘤细胞较大,呈上皮细胞样,胞浆较丰富,红染,核偏位,核仁不显。

以上就是横纹肌肉瘤可以分成的类型,希望对大家能带来帮助。

另外,编者提醒大家:无论治疗何种疾病,越早诊断且治疗,就越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给患者赢得一个良好的预后。

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PPT

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PPT

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体重下降
03
横纹肌肉瘤诊断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状、颜色等
病理学检查:活检或穿刺,确 定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 等,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 范围等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组 织等,了解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甲苯 等
避免过度暴露于紫外线、电离辐射等环 境中
避免过度使用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 激素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接触有害物 质,如辐射、化 学物质等
05横纹肌肉瘤康复Fra bibliotek护理康复训练
康复目标:提高 生活质量,恢复 身体功能
康复计划:根据 患者病情制定个 性化康复计划
康复内容:包括 物理治疗、言语 治疗、心理治疗 等
康复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训练, 注意休息和营养 补充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 乐观,积极面
对疾病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恐惧等
定期复查与随访
复查时间:根据 医生建议,定期 进行复查
复查内容:包括 肿瘤标志物、影 像学检查等
随访目的:了解 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复发或 转移
随访方式:电话 、邮件、门诊等 方式进行随访
06
预防横纹肌肉瘤的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成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成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Ab ta t P r o e T t d h l io ah lgc 1fau e ,i s r c : u p s o s y t ec i c p too ia e tr s mmu 0 h n tp n i e e t ld a n ss o pn l e l h b o o u n n p e oy e a d d f r n i ig o i fs i de c l r a d my ・ f a
和 M A 分别为6例和7 , S( 例)均不表达 S1 、D 4C - 0 C 3 、K和 H B 5 0 M - 。术后随访 6个月 ~ 4 4年, 发生于睾丸患者有腹腔静脉旁
转移 , 发生于小腿者有肝转移。4例复发 , 2例死亡 。结论
侵 袭 性 行 为 。形 态 学上 应 与 多 种 梭 形 细 胞肿 瘤 相 鉴 别 。

5 ・ 6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杂 志
JCi EpP to 2 1 a ;6 1 l x ahl 0 0Jn2 ( ) n
成人 梭形 细胞 横 纹 肌 肉瘤 9 临床病 理 学 分析 例
吴海波 , 陈
摘要 : 目的 方法
柯 , 晓秋 王
探讨成人梭形细胞 横纹肌 肉瘤 (pn l clradm oacm ,R ) si e e hb o ysr a S MS 的临床病 理学特征 、 d l o 免疫表型 和鉴 别诊断。 9例患 者中 7例男性 , 2例女
a u t. s l Nie c s so RMS i d l r ere e r m h ah lgc la c ie o i h s i 1 a e e e mae a d 2 d l Re u t s s n a e fS n a ut we e rt v d fo t e p t oo ia rh v ft s o p t .7 c s s w r l n s i h a

20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20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关键词] 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 R73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047-03
Clinical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20 cases of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2012 年 10 月第 9 卷第 30 期
· 临床研究 ·
20 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分析
池欣欣 辽宁省妇婴医院儿内科,辽宁沈阳 110007
[摘要] 目的 对 20 例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08 年 2 月~2010 年 2月
收治的 20 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均由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儿童横纹肌肉瘤,对所有病例的病理类型、症状特
CHI Xinx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20 cases of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0 children with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from February 2008 to February 2010 in our hos 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0 cases of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were diagnosed by histopathology. The patho logical ty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ptoms and treatment study of all pati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Among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age from 2-13 years, the average of 7.5 years. Clinical stage: 2 cases were in stage Ⅰ, 8 cases were stage Ⅱ, 5 cases were in stage Ⅲ, 5 cases were stage Ⅳ; embryonal of 11 cases, 7 cases of alveolar, pleomorphic type of 2 cases. The primary tumor of 3 cases were sited in the trunk, 8 cases in the limbs, and 4 cases in head and neck, 5 cases in thegenitourinary system.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the tumor wa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 ent primary sites. All patients were carried two or more way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CR 9 cases, PR 5 cases, SD 4 cases and PD 2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to 4 yea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90.0%,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75.0%, 3-year survival rate was 65.0%. Conclusion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is an extremely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r. To achieve early diagnosis, we should choose the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Combined treatments can avoid multiple metastases of advanced cancer, thereb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cure of children with tumors. [Key words] Children rhabdomyosarcoma; Clinical features; Trea的疗效评价为:CR 9 例,PR 5 例,SD 4 例,PD 2 例。 对所有患者连续随访 2~4 年,1 年生存率为 90.0%,2 年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堡!凶理’兰:苤!盘;塑!笙!』!鳖壑鳖笙!型垡地!』坠竖生坠型生!垡!:∑丛丝!堕!!:j
位年龄为54~56岁,年龄范嗣为9个月~87岁,多见于男性‘㈧。

本组中.95.5%的病例发生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其rfl40岁以上者占70%,男:女为3:1。

尽管在学者巾尚存有一定的争议,原AFIP的材料显示PRMS偶可发生于婴幼儿。

4I,本组中也有2例婴儿PRMS,分别发生于2岁女婴和3岁男婴。

值得指出的是,早期文献上所报道的一些儿童PRMS其本质为问变性横纹肌肉瘤b。

1…。

从发病部位来看,PRMS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为常见,尤其是大腿,其次为躯干(包括躯干壁和深部体腔),如胸壁、腹壁、腰背部、臀部、腹膜后、腹腔等,少数可发生于实质脏器和头颈部,如睾丸、子宫、膀胱、眼眶、口腔¨“等。

临床症状因肿瘤所处的部位而异,但多缺乏特异性。

发生于四肢和躯干壁者多表现为局部生长迅速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肢体麻木,常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发生于体腔如腹腔或腹膜后者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腹部不适或疼痛;发生于脏器者,多见于泌尿生殖道,发生于子宫者,常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或绝经后出血,部分患者表现为腹部坠胀或疼痛¨引,发生于睾丸者,多表现为睾丸肿胀或肿块¨9】。

少数病例为患者偶然发现或体检时发现。

2.病理学特征:组织学上,PRMS呈多形性肉瘤形态,常南异型性显著的大圆形细胞、多边形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组成。

多数病例中可见胞质深嗜伊红色的PRMB,对PRMS具有诊断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PRMB在不同病例中分布不同、数量不等,大多数病例中呈灶性或散在分布,容易被忽视,少数病例中难以找见或甚至缺如。

因此,仔细寻找特征性的PRMB非常关键。

部分PRMS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梭形细胞呈长条束状或席纹状排列,于梭形细胞背景之中可见散在分布的PRMB,类似于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恶性蝾螈瘤。

根据PRMS中的瘤细胞组成,Furlong等。

¨曾提出PRMS的3种形态学变型:(1)经典型,由成片的多形性PRMB组成,常见瘤巨细胞和多核性瘤细胞;(2)圆细胞型,以成簇的大圆形或大多边形PRMB为主,背景中含有轻度多形的中等大圆形横纹肌母细胞;(3)梭形细胞型,瘤细胞主要由异型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条束状或席纹状排列,可见少量散在的大细胞性PRMB,部分区域可见瘤巨细胞或多核巨细胞。

本组中4例伴有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成分,且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区域与PRMS之间存在明显的移行过渡,提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可进展为高度恶性的PRMS。

3.免疫表型:PRMS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蛋白和MSA,但肌生成素和MyoDl多为局灶阳性,有时阳性细胞可以非常稀少,但只要有肯定的阳性表达,即支持PRMS的诊断,但部分病例可不表达肌生成素和(或)MvoDl。

Furlong等’1J的报道中肌生成素和MyoDl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53%。

本组病例中肌生成素和MyoDl的阳性率分别为56.3%和47.6%,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肌生成素和(或)MyoDl阳性并不是诊断PRMS的必要条件,结蛋白在PRMS的诊断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当肌生成素和MyoDl,以及象征平滑肌分化的标志物如仅一SMA和h—CALD均为阴性时。

我们认为,如结蛋白在一个多形性肉瘤中的表达为2+或3+,在排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后,则要考虑有PRMS的可能性。

少数PRMS病例可表达Or_一SMA,多为部分或局灶性阳性,对PRMS的诊断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少数PRMS可灶性或部分表达上皮性标志物,包括AEl/AE3、CAM5.2和EMA。

2o,此时应结合形态学和其他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等综合判断,以免将其误诊为未分化癌或肉瘤样癌等。

4.鉴别诊断:PRMS需要和多种多形性肉瘤和具有多形性肉瘤样形态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组织学上,PRMS易误诊为UPS/MFH。

两者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重叠,UPS中也可含有大的嗜伊红色细胞,但胞质多呈细的空泡状,有别于PRMS中的粗空泡状“蜘蛛网’’状横纹肌母细胞。

此外,UPS中常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破骨样巨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PRMS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蛋白,MyoDl和肌生成素多为局灶阳性;UPS中瘤细胞虽可表达结蛋白,但多为灶性或弱阳性,且MyoDl和肌生成素均阴性。

必要时可行电镜检查,寻找原始肌小节,亦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需要指出的是,UPS或MFH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病理学类型,成为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MFH这一名称提出质疑和挑战蛸。

1川,MFH的诊断呈减少趋势。

目前的观点认为MFH更多的代表了一种组织形态学结构而非真正的病理学类型,MFH可能是多种类型肉瘤(包括纤维肉瘤、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等)的终末分化阶段或类似MFH的癌(如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未分化癌等)和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等∽0。

因此,对一个在形态上呈多形性肉瘤样的肿瘤,需全面仔细的取材,并进行细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喻林, 王坚, YU Lin, WANG Jian
作者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刊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年,卷(期):2013,42(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blx20130300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