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肩关节稳定性

合集下载

肩关节运动学

肩关节运动学
10
▪ (5)肩胛胸廓关节
功能上可视为肩胛骨与胸廓结合的机能关节, 位置为第2肋至第7肋骨。 此间隙被前锯肌分为前后二部。 肩胛骨平面:肩关节外展的生理平面
11
▪ (5)肩胛胸廓关节
前间隙①为腋窝的延续部,含有疏松结缔组织, 肩胛下动静脉、肩胛下神经及胸背神经干均在此 间隙内通过。
悬吊肱骨头,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
38
▪ (5)肱二头肌长腱
前臂旋后及肘关节屈曲时,腱的紧张力增加,但 并不沿结节间沟滑动。肩关节活动时长腱沿结节 间沟上下滑动。
二头肌腱鞘发炎时,由于肌腱腱鞘肿胀,外展及 内外旋均受累,且活动时局部疼痛。
肱二头肌除了有屈肘功能外,对于肩肱关节前屈 也起一定作用。
60
▪ (2)组成RI的结构
喙肱韧带
止于肱骨大小结节 跨越肱二头肌长头腱 被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夹持 其宽度即冠状面上 的上下径较为恒定
61
RI由于结构组成的不同,其矢状面自上而 下的厚度存在差异。
最上方为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关节内部分, 位于SGHL上方,紧贴关节囊行走并形成明 显的关节囊压迹。
的下部,成为肱骨头外展的支点。 喙肩弓下部的滑囊和附近疏松结缔组织,有利于浅深两
层肌肉的滑动。切除此韧带后对肩关节活动影响不大。
22
▪ 2.肩关节的韧带
(2)盂肱韧带(glenohumeral ligaments)
盂肱韧带为关节囊前壁的增厚部 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 向上、内止于关节盂上结节和关节盂唇 分为盂肱上、中、下三个韧带 该三条韧带处于关节囊的内面
8
▪ (3)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t)

肩关节复合体6个运动学原则

肩关节复合体6个运动学原则

肩关节复合体6个运动学原则引言肩关节是人体上肢的一个重要部位,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窝组成。

肩关节具有广泛的活动范围和高度的灵活性,其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复合体的协调工作来实现。

肩关节复合体是由肩胛骨、锁骨、胸骨和肱骨组成的一个动力链条,通过肩胛肌、旋肩肌等肌肉的收缩来产生肩关节的运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肩关节复合体的六个运动学原则,包括稳定性、协调性、健康性、灵活性、均衡性和效益性。

稳定性稳定性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稳定的肩关节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肩关节受力和损伤的风险。

稳定性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肩胛骨的稳定性和肩胛肌的协调收缩。

以下是实现肩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1.肩胛骨的稳定性–肩胛骨的准确位置:肩胛骨应正确靠近胸壁,保持正常的位置和角度。

–肩胛骨的肌肉平衡:肩胛骨周围的肌肉群应保持均衡,避免某一侧肌肉过度紧张或过度松弛。

2.肩胛肌的协调收缩–上斜肌和小圆肌的收缩:上斜肌和小圆肌的协调收缩能够稳定肩胛骨并提供正确的姿势。

–中斜肌的功能:中斜肌的收缩协助肩胛骨的外旋和后缩,从而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协调性协调性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肩关节的顺畅运动需要肩胛骨、锁骨和肱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肌肉群的协同收缩。

以下是实现肩关节协调性的关键因素:1.肩胛骨和锁骨的协调–锁骨的稳定:锁骨与胸骨的连接稳定,能够提供肩关节的基础稳定性。

–肩胛骨的准确运动:肩胛骨应在不受限地移动,以适应肩关节各种运动。

2.肌肉的协同收缩–肩关节肌肉的协调:肩胛肌、旋肩肌和肱三头肌等肌肉的协同收缩,保证肩关节的稳定和灵活性。

–肩胛肌的平衡:肩胛肌群的平衡收缩能够帮助肩关节保持稳定的姿势和运动。

健康性健康性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的保证。

良好的肩关节健康能够提供持久、优质的运动体验,并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以下是实现肩关节健康性的关键因素:1.适度的负荷–适应性训练:逐渐增加负荷、控制训练强度,使肩关节适应运动的要求。

肩关节稳定因素及功能失调

肩关节稳定因素及功能失调

精选ppt
29
4.后缩:斜方肌、菱形肌
精选ppt
30
5.上回旋:上下斜方肌、前锯肌下部
精选ppt
31
6.下回旋:胸小肌、菱形肌
精选ppt
32
精选ppt
33
动态因素-肩胛旋肌-肩带无力
1.肩带无力引起的姿势的异常 常常会在一些老年人及肩部疾患比如冰冻肩、脑卒中 患者出现错误的头部前倾、胸廓后凸,造成肩胛骨向 前倾斜并且向下转动肩带的姿势,肱骨相对外展内收。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师沙龙
2017.4.5
精选ppt
1
肩关节的稳定因素及功能 失调

精选ppt
余杭区一院 包登
2
肩关节的构成
• 自由骨 肱骨 • 广义的肩关节包括四个关节: 盂肱关节 肩胛胸壁关节 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
精选ppt
3
对肩关节的第一印象?
全身关节活动度 屈曲: 伸展:0-60º 外展: 内收:0-75º 水平内收:0-45º 水平外展:0-90º 内旋:0-70º 外旋:0-90º
精选ppt
34
动态因素-肩胛旋肌-肩带无力
精选ppt
11
肩关节的稳定因素
静态因素(被动): 关节倾斜度 关节吻合度 盂唇
关节囊 韧带结构 喙肩弓
动态因素(主动): 肩袖结构 肩胛旋肌 肱二头肌长头 本体感觉
精选ppt
12
静态因素-关节腔内负压
产生原因:肩关节关节囊内致密的空间和粘稠的关节液的粘附效应,肱 骨头在重力的拉伸下,关节内产 生负压。 只在小负荷有效
静态因素(被动): 关节倾斜度 关节吻合度 盂唇 关节腔内负压 关节囊 韧带结构
动态因素(主动): 肩袖结构 肩胛旋肌 肱二头肌长头 本体感觉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动范围等
肩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力学特性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肩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周围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关节面的形状、关节囊的紧张度和肌肉的力量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受到年龄、性别、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肩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肩关节的运动形式
肩关节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在临 床中的应用
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肩关节疾病的分类: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等 诊断方法:X光片、MRI、超声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康复训练: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肩关节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术后康复
术前评估: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评估肩关节功能,确定手术方案 术后康复: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目标: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运动,遵循康复计划,定期复查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 肩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关系 肩关节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
肩关节的组成
肩关节由肩胛骨、肱骨和锁骨组成 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 肩关节的肌肉和肌腱 肩关节的神经和血管
肩关节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的相互作用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 性:包括关节面的形 状、关节囊的紧张度、 肌肉的力量和长度等
运动学的影响:肩关 节的运动学特性包括 关节的活动范围、运 动轨迹、运动速度等
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的 相互作用:生物力学 特性影响运动学特性 ,如肌肉力量影响关 节的活动范围
运动学对生物力学的 影响:运动学特性影 响生物力学特性,如 运动轨迹影响关节面 的磨损程度

肩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肩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前锯肌 胸小肌是前锯肌的直接拮抗 肌 前锯肌瘫痪时肩胛骨可 能会出现明显的向下旅转、 些许的前倾、内旋。这个姿 势会导致胸小肌适应性缩短
肩胛胸廓关节的向上旋转肌 前锯肌和斜方肌的互动
肩外展过程中,肩胛骨的内 缩和锁骨的内缩是同样重要 的。(锁骨 后缩肩外展第三 原则) 当我们手臂抬高,前锯肌会 在肩胛骨产生一个相当大的 向上旋转的力矩,这个力矩 必须大过中三角肌和冈上肌 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向下旋 转力矩。
肩胛胸廓关节后缩肌群
中斜方肌:主要 菱形肌:次要 下斜方肌:次要 大动作后缩时,菱形 肌向,上提高肩胛骨 的力量会被下斜方肌 的下压力量所抵消, 因此这两条肌肉的动 力线总和后,会进行 单纯的后缩动作.
肩胛胸廓关节向上旋转的肌肉
前锯肌 上斜方肌 下斜方肌 肩胛胸廓关节的向上旋转肌 前锯肌和斜方肌的互动
肩旋转肌群 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在肱骨头产生向下移动的力 冈下肌和小圆肌 外旋肱骨
冈上肌: 带动肱骨头向上滚动 将肱骨头压向肩关节盂
在肱骨头上方形成一个半坚硬的垫片,以限 制肱骨头的向上位移

1.外伤后不稳; 摔倒冲撞
2.无创伤性不稳 ①骨发育不艮。 ②异常肩胛骨运动学。 ③GH关节或肩胛骨 肌肉的弱化、难以控 制或增加的易疲劳性。 ④通常较大的旋转肌 间隔。 ⑤囊的多余褶皱。 ⑥神经肌肉的扰乱。 ⑦结缔组织增大的松
(二)完全外展时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配合
(三)外展动力学原则是:在完全肩外展时,锁 骨在SC关节缩回。在解剖位置,锁骨几乎是平 行的,大约在额状面后方20。在肩外展时, 锁骨以大约15°角缩回
第4条外展运动学原则是: 在完全外展时,肩胛骨向后倾斜并向外旋转。
第5条外展原 则是:锁骨围 绕自己的长轴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一)选择题.应变人体机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第三类杠杆属于C.速度杠杆.第一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4.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方式B.运动疗法(二)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2.功能解剖学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为功能解剖学。

3.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题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4.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运动生物力学。

5.应力指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N/C㎡)。

6.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7.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8.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9.阻力点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称为阻力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力、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的抗牵张力等所造成的阻力。

他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

10.力偶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11.梅脱能量代谢单量。

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

12.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

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在人体上最为普遍,如肱二头肌屈起前臂的动作,支点在肘关节中心,力点(肱二头肌在桡骨粗隆上的止点)在支点和阻力点(手及所持重物的重心)的中间。

运动肩关节的肌肉口诀

运动肩关节的肌肉口诀

运动肩关节的肌肉口诀:
前束外肩小,中束前抬手;
后束内旋臂,菱形四周围;
肩胛提肩稳,小圆在上头。

解读:
-前束外肩小:指前锯肌(前束)和三角肌(外侧束)。

这两个肌肉协同作用可以使肩关节前提和外展手臂。

-中束前抬手:指冈上肌(中束),它主要参与抬起手臂的动作。

-后束内旋臂:指斜方肌(后束),它主要参与内旋手臂的动作。

-菱形四周围:指菱形肌和胸大肌等肩胛带周围的肌肉,它们协同作用可以稳定肩关节。

-肩胛提肩稳:强调肩胛骨(肩胛)的提起,以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

-小圆在上头:指小圆肌位于肩胛骨的上方,参与肩关节的外旋动作。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肩部主要肌肉的名称和功能,便于运动时正确地训练和使用肩关节的肌肉群。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训练的研究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训练的研究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训练的研究作者:陆杨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7期摘要:本文研究分析当前游泳教学训练中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的技术特点,制定快速有效的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法,制定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计划。

设计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测试动作,通过使用重庆长阳科技有限公司的CY-I型体能量化训练器,对游泳运动员进行肩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效果的测试,得出结论。

关键词:游泳肩关节训练研究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51-03在竞技游泳运动项目中,运动员上肢的技术动作是游泳前进的主要推动力,不仅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具有强大的上肢和躯干肌肉力量。

然而,肌肉力量和技术动作的发挥,都需要骨骼和关节的支撑,尤其是肩关节,不仅起到技术动作的“支点”作用,还起到了游泳运动中上肢划水过程中“轴”的作用。

游泳运动中,上肢的技术动作在不同的运动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上肢和躯干的肌肉运用也有张有弛,唯独肩关节在整个游泳过程中都处在一个高度的运动环节中。

因此,游泳运动中对肩关节的利用非常的频繁,可以说是从始至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在竞技游泳运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研究内容旨在分析当前游泳教学训练中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的技术特点,制定快速有效的加强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法,运用CY-I型体能量化训练器对进行训练效果分析,使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从中获取启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天津体育学院2012级游泳专项学生,男3人,女5人,共8人,二级以上水平,年龄19~21岁。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对比法。

1.3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为10周,第一周训练四次课,每次90min,周三、六、日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肌肉分布
–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前面的)
• 4.关节囊
(三)肩锁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 1.骨骼的形态:平面形状 • 2.软骨的形状 – 关节盘纤维软骨
• 3.韧带张力: – 关节上方的肩锁韧带; – 关节下方的肩锁韧带; – 喙锁韧带:圆锥韧带和斜方韧带;
• 4.肌肉分布 – 三角肌 – 斜方肌 • 5.关节囊
• 运动平面:矢状面 • 旋转轴:通过肱骨头的中心的横轴
• 骨运动
– 运动范围(ROM)
• 盂肱关节:肩关节屈曲0-90º和0-45º或60º肩外展
– 闭链运动
• 拉(引体向上) • 划船 • 上肢上骑测功自行车
• 关节面运动
– 伴随肩关节前屈,肱骨头在关节盂上向后外侧滑动; – 伴随肩关节外展,肱骨头在关节盂上向前内侧滑动;
–盂肱韧带上部 • 肩部:完全内收,肩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 肱骨头:向下或向前滑动,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盂肱韧带中部 • 肩部:外旋,肩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 肱骨头:向前滑动,肱骨头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盂肱韧带下部 • 前段 –外展和外旋,肩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 后段 – 外展和内旋,肩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 限制肩关节前屈因素
– 盂肱韧带下部(最重要) – 后部关节囊的气密性(负压)
• 限制肩部伸因素
– 上,中部盂肱韧带(最重要的)
• 动力学 • 主动肌
– 胸大肌锁骨部、三角肌前束、喙肱肌、肱二头 肌
• 拮抗肌
– 背阔肌、三角肌后部肌束、冈下肌、小圆肌、 大圆肌和肱三头肌
肩袖间隙的解剖特点和力学功能
• (2)喙肱韧带 • 肩部:极度屈、伸、外旋,肩运动到韧带完 全拉紧; • 肱骨头:向下滑动,运动到韧带完全拉紧
• 3.肌肉分布:肩袖:通过被动肌张力和动态 收缩起到稳定盂肱关节(股骨头)的作用;
– 冈上肌:
• 主动:外展肩关节,肱骨头向下; • 被动:对抗内圆肌使肱骨外旋;肱骨头向前 • 被动:对抗内旋等、
• 限制肩周炎各项活动度的结构
– CHL:中立位外旋 • 喙肱韧带 – MGHL:上抬一半外旋 • 盂肱韧带中部 – AIGHL:外展90°外旋 • 盂肱韧带下部前束 – ICS:内旋下外展 • 下方关节囊 – PIC: 内旋 • 关节囊后下方 – PSC:外展90°内旋 • 限制:关节囊后上方
Thanks!
– 肩胛下肌:
• 肩胛下肌使肱骨内旋,肩胛下肌连同盂肱中、下韧 带在维持盂肱关节前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 臂外展45°时。
• 4.关节囊:并不重要
(二)胸锁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 1.骨骼形状:鞍形状
– 软骨的形状 – 关节盘增加适应不规则的关节面
• 2.韧带张力
– 肋锁韧带(最重要的) – 前面的胸锁韧带 – 后面的胸锁韧带 – 肋骨间韧带
• 组成 RI 的结构包括:喙肱韧带、盂肱上韧 带和肩前方关节囊的一部分。其中有肱二 头肌长头腱和喙突穿行。
• RI与喙突的动态关系 • 在 肩 关 节 0° ~ 90° 的 外 展 活 动 中 , 喙 肱 韧 带 (CHL)逐渐由下方向喙突尖的后方移动。当肩外 展在60°至90°范围时,内旋肩关节,CHL前缘自 外向内、由后向前与喙突尖部产生撞击,接触的 程度随内旋度数增加而加大。
肩复合体稳定性
一、肩复合体的稳定性
1. 盂肱关节(GHJ)稳定 2. 胸锁关节(SCJ) 稳定 3. 肩锁关节(ACJ)稳定
(一)盂肱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 1.骨的形态:并不重要
– 关节盂向上倾斜5°(向上翘起) • 2.软骨的形状 – 盂唇:关节窝深度增加50%。
• 3.韧带的张力 • (1)盂肱韧带
二、肩关节损伤的机制
• 直接压力 – 直接应力--------肩锁关节(AC)分离 – 前面应力----------肱骨头向前下脱位 • 反复的压力 – 肩关节在90°外展位置时,反复肩旋转运动, 致肩袖反复拉应力致肩袖肌腱发炎。
测验----肩屈伸
• 参与关节
– 盂肱关节(主要关节) – 胸锁关节 – 肩锁关节 – 肩胸关节
• 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之间,被喙突和肱二头肌 长头腱穿越,形成肩袖间隙( rotator interval RI),其中有喙肱韧带加强。
• RI的位置和形态 • RI是冈上肌肌腱前缘与肩胛下肌腱上缘在肩关节 前方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其前方为喙肩韧带和喙 突的钩部所遮挡。切除喙肩韧带和喙突钩部,即 可暴露其下方的RI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