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单元测试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单元测试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单元测试题(总1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三章海洋与陆地一.选择题1.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大洲是()A. 北美洲、南美洲B. 北美洲、非洲 C. 欧洲、北美洲 D. 大洋洲、南极洲【答案】A【解析】【分析】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大洲是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各大洲的半球位置掌握清楚。

本题还可以考查各大洲的分界线、特征等知识。

2.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发生在()A. 板块的中间B.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C. 大陆的中间 D. 大陆与大陆的交界处【答案】B【解析】【分析】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两大火山地震带、日本多火山地震、红海扩大、地中海缩小、太平洋缩小、喜马拉雅山增高的原因。

3.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B.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C.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山.故选:A.【点评】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4.世界四大洋中,其范围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是()A. 北冰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故选:C.【点评】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其中太平洋和大西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北冰洋完全位于北半球,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5.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A. 南极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亚洲【答案】A【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读南、北半球图(图2-1),回答1~2题。

1.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可以算出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约为()A.2 ∶8 B.3 ∶7 C.4 ∶6 D.5 ∶5 2.图中大洲中,未被赤道穿过的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3.图2-2为全球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由赤道向两极陆地面积逐渐增大B.由赤道向两极海洋面积逐渐增大C.全球海陆比例趋于平衡D.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图2-3),回答4~5题。

4.图中的西洋指的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没有经过()A.亚洲B.非洲C.世界上最大的半岛D.欧洲6.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图2-4),下列关于各大洲名称及其位置特点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乙—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C.丙—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D.丁—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7.关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①大洋B.②大洲和③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④大洲D.赤道穿过的大洲只有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8.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首次进行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环形线路图(图2-7),完成9~10题。

9.考察船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10.考察途中经过的大洲分界线是()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非洲好望角D.巴拿马运河11.图2-8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某大洋是指()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2.图2-9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图,柱上横线部分代表曾被火山灰覆盖部分,小黑点部分代表被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这说明()A.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B.地球面貌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C.这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这是地壳变动的结果13.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图2-11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阿尔卑斯山脉是褶皱山脉吗

阿尔卑斯山脉是褶皱山脉吗

是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早在8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北大西洋扩张,南面的非洲板块向北面推进,古地中海下面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山系。

什么是褶皱山脉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许多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脉。

它们是由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欧洲的芬兰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靠近北极圈的罗瓦涅米是欣赏北极光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罗瓦涅米气温和降水资料1.与极光相关性最高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2.罗瓦涅米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日珥D.太阳风B.温带海洋性气候D.冰原气候3.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5.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无法判断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A.冰川作用B.岩浆活动C.风力作用D.板块运动6 .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 .沙丘 B .火山锥 C .冲积扇D .风蚀蘑菇7 .据下图A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可以推断,其位于8 .智利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是 A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9 .智利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 A .增温增湿 C .增温减湿下图左为某地地貌景观与地质剖面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A .板块碰撞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B .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C .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D .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智利是地震多发国家,继2016年7月26日发生6.3级地震后,1112月12日又分别发生6.4级和5.2级地震。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海洋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半球是()A.东半球B.南半球C.西半球D.北半球2.我国所在的大洲和濒临的大洋分别是()A.欧洲、大西洋B.亚洲、太平洋C.非洲、印度洋D.亚洲、印度洋3.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的结果B.海平面上升C.大陆上升D.人类活动4.有关苏伊士运河的叙述,正确有是()A.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B.位于巴拿马境内C.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D.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5.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大洋是()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地球的岩石圈是一个整体B.全球共分为七个板块C.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岛弧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7.下列可证明海陆变迁的是()①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煤、铁资源②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③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④在我国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⑤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A.①和③B.②和④C.④和⑤D.①和②8.红海处在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9.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壳张裂运动形成的是()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②不断扩张的大西洋③青藏高原的形成④台湾海峡的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我们生活的星球被称为地球,是因为()A.陆地面积占绝大部分B.从古至今一直这样称呼C.人类生活在陆地上D.没有原因11.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最终结果是()A.两个板块合并成一个板块B.一定有一个板块俯冲向下成为海洋C.会在大陆上形成岛弧链或海岸山脉D.形成巨大山脉12.下列关于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大洋正在逐渐缩小B.各大洋正在逐渐扩大C.各大洋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D.各大洋的面积都不会变13.不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形是()A.黄土高原B.埃塞俄比亚高原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14.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读图,回答15、16题。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The Alps Mountains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最大、最雄伟的山脉。

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至维也纳盆地。

它呈弧形贯穿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绵延1200公里。

阿尔卑斯山陡峭,平均海拔约30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

勃朗峰是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主峰,海拔4807米。

它因终年积雪而得名,是欧洲最高峰。

欧洲巨龙具有“欧洲巨龙”之称的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阿尔卑斯山西起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至意大利和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是山系最窄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

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就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中阿尔卑斯山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

这一地区有著名的山峰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4634米)。

东阿尔卑斯山位于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阿尔卑斯山。

古老的山脉大约1.5亿年前,现在的阿尔卑斯山是古代地中海的一部分。

然后陆地逐渐上升,形成了高高的阿尔卑斯山。

整个山区的地壳还不稳定,地震频繁。

阿尔卑斯构造既年轻又复杂。

它的形成与1.8亿年前北大西洋的扩张和非洲与欧洲的相对运动密切相关。

白垩纪,从非洲分裂出来的小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在一起。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温暖海域出现了一系列岛屿。

小盘子继续向北移动,从始新世晚期开始与欧洲板块复合,在平衡的推动下形成阿尔卑斯系。

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形成了具有褶皱和断层的大型构造推覆体。

其成因是地质板块剧烈碰撞过程中多次形成逆冲断层,一些巨大的岩体被抬升移动数十公里覆盖其他岩体,形成大型水平平卧褶皱。

这种推覆构造在西阿尔卑斯山最为典型。

更新世时,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

山区被厚达1000米的冰盖所覆盖。

这里除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外,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并有许多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冰碛地貌分布也很广泛。

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勃朗峰(MontBlanc)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海拔4808.73米。勃朗峰于1786年8 月8日首次被人类征服。包括顶峰在内大部分在法国境内。整个山体自小圣伯纳德山口向北延伸约48千米,最宽 处16千米,包括塔古尔勃朗、莫迪、艾吉耶、多伦、米迪、韦尔特等9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山体主要由结 晶岩组成。勃朗峰附近最有名的两个城镇是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的库马约尔与法国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 省的霞慕尼,这里也是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区。低坡森林茂密,2400米以上有现代冰川。西北坡法国一侧 有著名的梅德冰川。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运动设施,为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霞慕尼是通往勃朗峰的登山 基地。
第四纪期间,阿尔卑斯山曾经受数次的冰川作用,公认的是贡兹、民德、里斯、玉木四次冰期。最末一次玉 木冰期范围最大,强度最高。冰川极盛时期,阿尔卑斯山地70%以上的地区被冰川覆盖,在中央阿尔卑斯山地山 谷中,冰川厚达3000余米。巨大的山谷冰川涌入平原和山麓,留下了道道终啧。
阿尔卑斯山山地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自下而上可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基带,山脉南坡800米以 下)、针阔混交林带(800~2200米)、高山草甸带(2200~3200米)、裸岩和终年积雪带(3200米以上)。由海 岸松、棕榈、龙舌兰、稀疏的林地等构成的基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反映了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阿尔卑斯山脉分为西、中、东三段。西阿尔卑斯山是山脉最窄、高峰最集中的山段,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 在法、意边境。中阿尔卑斯山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东阿尔卑斯山海拔相对较低。山脉 主干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形成演变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导语:阿尔卑斯山脉(英语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阿尔卑斯山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但仅有瑞士和奥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尔卑斯型国家。

由于欧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故阿尔卑斯山脉沿线又成为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著名的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阿尔卑斯山在哪?阿尔卑斯山又称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

其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长约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阿尔卑斯山景色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

阿尔卑斯山四季游览春季:阿尔卑斯山的春天的积雪开始融化,百花齐放的草地、山间的清泉成了健行者的天堂,是登山的好去处。

夏季:阿尔卑斯山的夏季是从6月至9月初,气候适宜、空气清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佳时节。

秋季:阿尔卑斯山的金秋十月吸引着各地游客,大部分的滑雪胜地会在10月、11月开张。

冬季: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季于圣诞节前至次年4月底。

阿尔卑斯山旅游资源阿尔卑斯山以其挺拔壮丽装点着欧洲大陆,它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山区覆盖着厚达1千米的冰盖。

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

只有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

许多山峰角峰锐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并有许多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崖、角峰、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川堆积作用的冰碛地貌。

山地冰川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胜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

汇聚型边界,又称消亡边界,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可以理解为凡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两板块间碰撞的就叫消亡边界,消亡板块易形成海沟,造山带。

相当于海沟或地缝合线。

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的结果
B.海平面上升
C.大陆上升
D.人类活动
答案A。

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

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B、地垒成山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答案C.根据课本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板块消亡边界对地貌的影响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