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初中校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学会使用直尺和秒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导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米(m)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
直尺的使用直尺是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物体的直线距离。
使用直尺时,需要将直尺的一端对齐物体的起始位置,然后读取直尺另一端的标尺值。
直尺的读取精度一般为毫米(mm)。
粉笔盒的长度测量实验1.准备一个粉笔盒和一个直尺;2.将直尺的一端放在粉笔盒的起始位置;3.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粉笔盒的长度;4.记录测得的长度值。
2. 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度量。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和小时(h)。
秒表的使用秒表是时间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事件的持续时间。
使用秒表时,需要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按钮停止计时,并读取显示屏上的时间值。
秒表的读取精度一般为0.01秒。
预估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1.准备一个秒表;2.观察一名运动员进行百米跑;3.在运动员起跑时,按下秒表的开始按钮;4.在运动员跑完百米后,按下秒表的停止按钮;5.读取秒表上显示的时间值。
学习反思•你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掌握了直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吗?•你的实验结果和预估成绩相符吗?拓展练习1.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教室长宽的实验步骤,并记录测得的教室面积。
2.使用秒表测量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并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1.测量教室长宽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直尺和一个笔记本;–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另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宽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另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长度× 宽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二、进行新课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①中外历史上的长度单位“一拃”:叉开手指,大拇指尖与小拇指间的距离。
“一步”:正常走路时,两足尖之间的距离。
“一庹”:两臂左右伸平,两手中指端的距离。
②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③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④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m=0.001m=10-3k m1m=10dm=101dm1m=100cm=102cm1m=1000mm=103mm1m=1000000μm=106μm1m=1000000000nm=109n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示出各种不同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三角板、塑料直尺、木直尺、钢直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播放动画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进行讲解。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使用,从某一整数刻度量起。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正确使用刻度尺播放动画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进行练习。
2、时间的测量(1)测量时间的工具播放多媒体图片,介绍从古到今时间的工具的演变过程。
1太阳钟:日晷②沙钟(沙漏)③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示出当今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
④近代机械钟和机械表⑤电子表、石英钟(2)时间的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3)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1ms=10-3s1μm=10-6s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1015m(4)秒表的使用对秒表的使用进行正确的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感觉新知识并不那么生疏,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承受新知识。
对长度单位系统的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练习,有利于学生
掌握知识点。
二、长度的测量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认
PPT播放刻度尺的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1〕它的单位是什么?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Ppt播放教科书第十页的两个图片。
PPT演示:AB=CD,两个圆大小相等
在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拟间隔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上下…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创造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展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记录
板书设计
利用PPT,演示秒表的使用、读数。
PPT播放刘翔110米栏的视频。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出时间的单位:时〔h〕、分〔min〕、秒〔s〕,1h=60min,1min=60s
观察
学生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才能。通过分组实验,纯熟地掌握停表的使用
四、误差
引出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学生观察比拟AB与CD的长短,两个圆的大小,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判断AB比CD短,上面的圆小于下面的圆。
观察
通过直观视觉和ppt的比拟,使学生得出结论:仅凭感觉判断不准确。
新课教学
一、长度的单位
凭感觉不准,那么我们需要借助工具进展测量,测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他的单位。
人教版八上物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设计

5米?如果没有单位我们就不知道到它所表示的意义,所以我们所测量的物理量不仅有数值,还得有单位。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用的单位不同,例如长度的单位:我国的“尺”,一些欧美国家的“英寸”等,这就造成同一物体用不同的单位表示,给国际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
鉴于这种情况,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
2.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国际单位符号:m。
辅助单位:光年、km、m、dm、cm、mm、μm、nm。
单位换算:3.长度的估测让学生拿出刻度尺并观察,使学生对1mm、1cm、1m等长度有个感官上的认识。
总结第7题的解题方法:对于我们我熟悉的单位,我们首先将它转换成我们较为熟悉的单位,然后再去完成习题。
4.长度的测量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步骤如下:(1)观察:①零刻度线在那里?②量程是多少?③分度值是多少?(2)放置:刻度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4)记录:要有数值和单位,数值要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
让学生用木制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
学生练习学案知识点一:第1、2题学生首先观察刻度尺,然后完成学案知识点二:第3—6题。
学生练习第7题,并回答解题方法。
学生观察木制刻度尺,并回答问题。
学生用木制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
学生练习学案知识点三:第8、9题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一般的长度测量方法,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测量出细铜丝和1元硬币的直径呢?7.时间测量符号:t国际单位:秒;单位符号:s。
常见辅助单位:小时(h)、分(min)。
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
测量工具:日晷、沙漏、石英钟、秒表等。
利用所做秒表表盘示意图,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
学生练习学案知识点六:第18、19题学生练习学案知识点七:第20题,并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提问学生学案中知识结构空格部分内容。
课后作业学案:课堂达标训练板书设计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长度1、符号:L2、单位:3、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4、长度的测量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以及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测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以及对测量原理的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究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尺子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使用秒表计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长度测量的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测量原理。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合适的单位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测量。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换算方法。
二、知识点回顾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情况。
那么,长度和时间是什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程度,它是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一维度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除了米以外,我们还常用千米(km)、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等单位对长度进行测量和表达。
2. 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或持续的长度,它是物体运动和变化的基本参照物。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除了秒以外,我们还常用分钟(min)、小时(h)和天(d)等单位对时间进行测量和表达。
三、实例探究试想一下,如果要测量一段道路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呢?如果要测量一个事件的持续时间,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例来探究这些问题。
1. 长度的测量方法实例一:测量桌子的长度假设我们要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卷尺来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找到一把卷尺,并将卷尺的一端固定在桌子的一侧。
2.沿着桌子的一侧轻轻拉出卷尺,直到卷尺伸展到桌子的另一侧。
3.读取卷尺上桌子的长度数值,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记录。
实例二:测量房间的面积假设我们要测量一个房间的面积,我们可以使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长尺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记录。
2.使用测量的长度和宽度,应用面积公式(面积 = 长度× 宽度)进行计算。
3.得到房间的面积数值,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记录。
2. 时间的测量方法实例一:测量一个事件的持续时间假设我们要测量一场足球比赛的持续时间,我们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找到一个计时器,并将它设定为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2)能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能选择适当的刻度尺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熟悉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掌握正确使用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二、预习交流: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2、使用刻度尺应该注意些什么?三、互动突破:学生活动一: 比较物体的长短1、目测课桌的长和宽,比较它们的长短。
2 、目测黑板上两线段的长短,并交流所用的方法。
(不用尺)(同学们有的选择用拃,有的用一本书的长作为标准量去与所测长度比较,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标准量去比较,这就是最粗略的测量。
)3、俩同学各自用手(拃)来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汇报结果。
发现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不相同,为什么?(为了便于交流,科学测量时应选择一个公认的标准量。
)(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进行比较,这个就是单位。
(二)长度的主单位及其单位换算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 .常用单位: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3、学生自我感受一下1m有多长(交流一下身体哪个部位长约1m),再了解1dm,1cm,1mm有多长。
学生活动二: 观察刻度尺取出刻度尺,介绍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读出手边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活动三: 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1、学生自学书中知识,并测一测物理课本的宽度。
提问:(1)在刚刚的活动过程中,你认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该注意什么?(2)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知识你不理解?2 、交流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结束后并记录好测量结果,其他同学寻找错误———交流讨论———自我纠正。
3、交流评估预习作业中三个所测的长度是否正确?4、学生讨论测量教室的长度选择哪个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呢?(出示一些刻度尺)5、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全过程(三)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测量前,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孟祥瑞 上课日期: 授课人:
【学习目标】1.学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学习重点】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误差、测量值准确值的区别
【自主学习】
一. 国际单位(阅读课本第10页及11页前两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
下图中,经过测量后可知,左图的答案是_______,右图中答案是________.
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吗 线AB 比CD 长吗?
二. 长度的测量(阅读11页到13页,完成下面问题)
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
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km=_______m=_____dm=______cm=______mm=_____m μ=_____nm .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三峡大坝下游大坝刚修建的西陵长江大桥全长是4853m=______km
(2) 一节1号干电池高约6cm=_________m
(3) 70mm=________cm=_________m km m ______1094
=⨯
3.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 张三的身高172______ (2)课桌桌面长60.0________,高度约为8.54_______
(3) 成人正常行走时一步约为80______ (4)一棵小树的高度约为0.83_______
(5) 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________
4.一直未使用过的2B 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A.选: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教材图1.1-1中的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_。
B.放:刻度尺要放正,___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使有刻度线的一端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北侧边保持_______,不能________。
C.读:视线要正对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
D.记:测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6.请指出图中同学测量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甲图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乙图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木块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乙_____cm,丙_______cm
8. 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
三.时间的测量(阅读13页)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
2.1h=_____min 1min=______s 1h=______s
3.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四.误差(阅读课本第14页最后两段及15页,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1._______与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
误差不能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但不能_______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_________,读数时_______造成的,是不该_______的,是能够________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择精密的______,改进____________,多次测量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实验中误差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5. 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_.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尺紧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_____不正确。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来测量时间间隔,如图是
小刚在一次长跑比赛到达终点时停表的位置示意图,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_min_____s,合___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