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管理技术方案.doc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技术和措施旨在优化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密植,适时定苗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时定苗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稳定,提高产量。
除了以上几点,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灌溉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方面。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还需要具有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高温、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良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而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其品质特性。
优质的小麦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质,还能增加小麦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科学施肥,合理用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二)小麦各生育期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
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4月上中旬)
(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 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 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扬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 花药散粉时。(5月上中旬,3-4天)
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 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 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 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 阶段性特征: 茎基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 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纹枯病
防治:
• 相对而言,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 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 病比较严重。 •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 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 2、病后防治:亩用12.5%特谱唑(速保利、禾果利)1530g+50%多菌灵80-100g;20%三唑酮50ml+50%多菌灵80100g;5%井冈霉素100-150g;40%杜邦福星4ml+50%多菌灵 80-100g
根腐病
防治
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 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 连作。 ③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 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有 25%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压青苗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
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2.化学除草防除阔叶杂草可在3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900ml,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每公顷10.05g~19.5g,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二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750ml,或10%骠吟乳油每公顷525ml,或65%野燕枯每公顷1.5kg,兑水喷施。
3.防治病虫小麦田每平方米有粘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ml~450ml兑水喷施。
防治赤霉病时,每公顷用50%多菌灵或50%多福合剂1.5kg~2.25kg,兑水喷施。
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g~40g,兑水30kg~60kg喷雾处理。
4.追肥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尿素5kg,加50%多福合剂2kg,对水喷施。
若生产富硒面粉,每公顷可用硒肥1.5kg,兑水100kg喷施。
为了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硒肥混合后兑水喷施。
5.生育期灌水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1次。
每亩从总肥量中拿出0.5kg尿素随水灌施效果更佳。
- 1 -。
小麦出苗后怎样管理,小麦苗期管理技术.doc

小麦出苗后怎样管理,小麦苗期管理技术
冬小麦出苗怎样管理呢?冬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来年小麦的产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小麦出苗后怎样管理,小麦苗期管理技术。
小麦苗期管理技术:
1、查苗补种、疏苗补缺、破除板结。
小麦齐苗后,进行田间苗情检查工作,对于因机播时排种管堵塞而造成较大面积漏播的空行、空地。
应进行催芽补种。
如小范围缺苗断垄,要进行疏密补缺,增加群体中个体的均匀度。
对于补缺的移栽麦苗应适当浇水,以利缓苗。
在小麦播种后至出苗期间,如遇到降雨,待地面干燥后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种子及早萌发、出苗。
2、灌冻水。
越冬前灌水是无公害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措施。
浇灌冻水,具有平抑地温,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作用,还能够冬水春用,提高春季麦田土壤水分含量,为早春小麦植株生长及推迟第一肥水使用时期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浇冻水的时间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时进行,此时正值昼消夜冻时节,所灌水分下渗。
灌水时间忌过早或过晚,如过早,气温较高,水分蒸发增多,所起作用减少,
反之,如过晚地表形成冻层,所灌水分易积水结冰,造成窒息死苗。
因此,应掌握好适宜的灌水时间。
小麦出苗后怎样管理,小麦苗期管理技术就介绍到这里,冬季耙压。
入冬后,对于田间有裂缝的地块,应适时耙压,以防冬季低温期间分蘖节外露导致死苗,耙压措施也具有弥合裂缝、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储水量的作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则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一、优质种子的选择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必须从选种开始。
优质种子是高产的基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耐旱、抗病的小麦品种非常重要。
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活力,避免使用劣质种子影响产量。
二、科学施肥技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适当的施肥技术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求。
还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生长不良或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合理的灌溉管理针对不同的生长期,制定合理的灌溉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旱季要做好保墒工作,及时补充土壤的水分;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因为水浸造成的小麦逝去或减产。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并在发现病虫害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情扩大影响产量。
五、合理密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合理的密植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合理的株行距和穗行距,增加单株穗数和有效穗数,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六、留种管理在收获之后,合理的留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收获后及时选种,挑选具有良好生长状况和较高产量的植株作为下一年的种子,从而保证下一年的小麦能够继续高产。
总结回顾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不仅需要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优质种子的选择、科学施肥技术、合理的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技术和留种管理都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只有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下,小麦的高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农业专家,我深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小麦的高产。
小麦早期田间管理方案

小麦早期田间管理方案小麦的早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关系到其生长和产量。
下面是一份针对小麦早期田间管理的方案: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土壤种植小麦,翻耕土壤并除去杂草和残留物。
在翻耕前,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根据测试结果施肥。
2.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在小麦生长季节开始前的合适时间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春季适合播种春小麦,秋季适合播种冬小麦。
3. 播种方法:选择适合的播种方法,可以采用直播或者秧盘育苗。
直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整个田地上,然后用翻土机或覆土机将种子埋入土壤中。
4.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在播种前施入基肥,以提供小麦营养所需的养分。
在小麦苗期结束后,进行追肥,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5. 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的水需求,在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溉。
一般来说,小麦在生长季节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要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影响根部的通气和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并处理小麦的病虫害问题,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者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7. 杂草管理:定期除草,保持田地的清洁。
可以手工除草或者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的生长,以减少对小麦的竞争。
8. 茎秆管理:在小麦收获后,及时处理茎秆和其他残余物。
可以将其还田或者进行堆肥处理,以改善土壤质量。
9. 田间观察: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监测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0. 定期修剪: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定期修剪植株,保持植株的适宜高度和分枝形态。
通过执行以上田间管理方案,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同时,定期监测和处理问题,可以及早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病虫害问题,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小麦播后管理技术.doc

小麦播后管理技术
小麦于播种过晚、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耕作粗放等多种原因,造成很多类型的弱苗。
针对不同类型的弱苗,针对不同是小麦病害情况,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小麦播后管理技术。
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
症状: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
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可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播种过浅怎么办
症状: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浅(不足3厘米),麦苗匍匐生长,分蘖节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冻和早衰。
对策:出苗前及时镇压几遍,播种后除土壤湿度过大的地块外,都需要镇压。
在耕作粗放的情况下,土壤中坷垃较多,很可能会使种子被架空,对此可用重型农机具顺垄镇压,压碎坷垃。
除此之外,镇压还能把地下墒提到播种层,从而有利于出苗。
出苗后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必要时在越冬期采用客土覆盖或盖施“蒙头粪”,防止越冬受冻。
播种过深怎么办
症状:小麦播种过深(超过5厘米),出苗缓慢,叫片细长,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麦苗黄瘦。
对策:及时进行扒土清棵。
方法是:用竹筢或铁筢从畦面中央开始,顺垄横搂,当清到最后一行时,把余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对于适期播种的小麦,冬前清棵一般从二叶期开始,到“小雪”时结束。
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凡断垄在10厘米以上的均需补种。
补种的种子要在播前浸泡4--6小时,以促其早日出苗,补种时间越早越好。
不能补种的地块,可疏稠补稀。
小麦播后管理技术就介绍到这里,小麦在越冬期也极易遭受冻害。
遇到上述情况,最好是用同一品种的种子重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管理技术方案
界首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技术实施方案为了扎实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巩固界首小麦超千斤市成果,根据农业部《关于在全国开展粮食、油料高产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界首市具体情况,特制定《界首市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依靠科技、主攻单产,通过提高产量、提升效益、树立典型,充分展示小麦高产创建的技术,发挥典型带动和技术辐射作用,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全市小麦产业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一)产量指标:示范区小麦亩产600公斤;百亩核心示范片产量指标650公斤/亩;十亩高产攻关田产量指标700公斤/亩。
(二)效益指标:示范区较非示范区小麦亩增产6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5%以上,辐射带动全市小麦均衡增产5%以上。
(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指标:1、小麦良种良法配套技术100%。
2、深耕、深松、镇压技术应用100%
3、小麦科学播种技术应用100%。
4、化学调控技术应用100%
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100%。
6、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及专业化统防统治100%。
7、小麦适期机械收获100%。
(四)专业化服务组织及服务能力、服务面积:每个高产创建示范片都要成立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专业化农机服务队和一个专业化的植保专业服务队,为示范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物质支持,服务面积覆盖全示范区。
三、实施技术内容及进度安排(一)实施地点及面积界首市万亩示范区建立在沙河南的砖集镇1.2万亩、田营镇1.05万亩和沙河以北的光武镇刘桥1.3万亩、光武镇大卢1.1万亩等。
全市总合计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10.25万亩。
界首市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基本情况乡镇示范片面积(万亩)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备注砖集姜洼1.2刘玉建、吕森、肖殿中谢兰光、李春林光武大卢1.3李磊、尹其岗、苑光辉王留柱、孙刘义田营姜楼1.05刘博、吕森、李军冀向阳、李振民光武刘桥1.1王建、尹其岗、李奎姜兴顺、于中仁芦村程楼1.1刘博、尹其岗、刘伟周林、申云峰陶庙陈平营1.1刘博、吕森、李建华李华、李永胜陶庙赵庄1.05刘博、吕森、汪向阳王慧、刘奇泉阳张楼1.25王建、马兴贵、秦玉超柳听海、张金榜泉阳王烈桥1.1王建、马兴贵、刘正太孙兰香、张洪奇(二)主推技术1、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优良品种具有较好的优良特征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增产潜力。
在品种布局上,扩大冬性、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
品种可选用淮麦22、周麦22、新麦26、济麦22、洛麦23等,
同时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编制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2、提高整地质量技术。
推广机械先耕(或深松)后旋,旋后镇压,加深耕层(逐年加深),一般要在施用),推广应用商用有机肥、腐殖酸生态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
②追肥:3月中、下旬适墒普遍追施拔节肥,追尿素7~15公斤/亩。
氮肥提倡深施,杜绝撒施。
中后期叶面喷施稼福乐、或美洲星、或庄福星等活性生态肥2~4次。
提高抗性,防治早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4、化学调控技术。
冬前亩茎蘖大于90万、单株超7片叶、或株高大于30㎝的田块,可进行适当化控,可亩用10%的多效唑·甲哌鎓10g,加水30㎏喷雾,控旺转壮,使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期-起身期,旺苗田块可亩用10%的多效唑·甲哌鎓30g加水45㎏喷雾控旺转壮,确保稳健生长。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前期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和种子包衣(或拌种);小麦三叶期化学除草,可亩用使它隆30ml加6.9%的驃马乳油40ml,加水30㎏田间喷雾除草;在起身期亩用井岗霉素8~10克,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60克,兑水50~60千克,喷施麦苗基部防治小
麦纹枯病,7天后再喷一次。
后期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即在小麦后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抗旱剂等)”的混合液,一次喷施可达到防病治虫、防止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数和粒重的目的。
在小麦扬花初期亩用高浓度多菌灵(75%)可湿性粉剂100克、80%敌敌畏乳油50ml、磷酸二氢钾100g、尿素0.5公斤对水50公斤喷雾。
在灌浆期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10%吡虫啉50ml、磷酸二氢钾100g或活性叶面肥对水50公斤喷雾。
6、自然灾害防御技术。
重点是冬春冻害和干旱、后期倒伏和西南干旱风的防御。
采用灌冬水、熏烟等防御冻害;前期对旺苗镇压,中期化学调控防倒伏;中后期喷施稼福乐、美洲星等活性叶面肥防御后期早衰和西南干热风等,提高千粒重。
7、小麦适期机械收获。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适宜时期为完熟初期,此时植株枯死、变脆,籽粒变硬,并呈现品种固有特征,籽粒含水量小于后春季田管技术方案。
6、3月-4月初:追施拔节肥;化学调控,控旺防倒。
7、4月中旬—5月中旬,开展“一喷三防”活动。
8、5月底—6月初,夏收、夏种准备,确保颗粒归仓。
四、保障措施1、成立技术专家组,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
由市农业委员会牵头,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办公室,农委副主任马兴贵任办公室主任,从有关单位抽出精兵强将,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同时成立专家技术组,建立健全专家会商制度,定期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会诊,研究具体管理方案。
实行农业技术人员包点制,每个示范区确定两名技术人员,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
专家技术指导组组成人员表姓名单位职务职称专家组王树剑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组长谢兰光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副组长姜西市气象局局长工程师成员朱淼市水务局副局长成员刘民市农业试验站站长农艺师成员冀向阳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成员姜兴顺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成员王峰市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成员李华市农技推广中心粮油站站长农艺师成员谢兰亭市农机局业务股长工程师成员2、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综合配套增产技术。
按照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六个以高、中级农业科技人员为骨干的技术培训团,深入乡、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继续完善“三级技术培训”的方式,即市培训到技术骨干,乡培训到村,村培训到户。
基本上实现村村办班,户户受训,人人受益,使广大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
同时,市农委组织度考核内容。
主办: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BR>CopyRight©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美菱大道421号邮编:230001联系电话:0551-*******Email:[emailprotected]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