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课精品
导言课

导言课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一)什么是历史?——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历史,学生一般都认为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少部分同学能总结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对今天有重大意义影响的事”、“历史就是人类为了进步而记载下来的过去的重大的事件、人物活动和制度”。
教师引导学生用名人名言解读历史:“历史”一词最起码有两种解释: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我们现在用它们来构造的叙述和说明。
(沃尔什)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我们承认有两种历史:一种是一度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一系列事件,另一种是我所肯定的并且保持在记忆中的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
第一种是绝对的和不变的,第二种是相对的,老是随着知识的增加或精练而变化的。
”(贝克1935)教师可设问:我们要提取过去哪些事情来作为人类活动的借鉴?贝克所说的“一系列事件”是指哪些事件?你能举例吗?由此而引出“历史科学”是通过历史上主要人物、重大事件、制度等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为什么学习历史?——学习历史的价值和功能。
对于学习历史的作用,可以先让学生畅谈,然后教师点拨提高。
1、从个人的方面而言:历史有着丰富的娱乐价值,沉迷其中,思接千载,纵贯古今,神游中外,有什么娱乐项目能给人这样的乐趣呢?历史有陶冶情操的价值,观史如观棋局,观史如观人生,爱恨之间,我们总要接受良知、情感的考验;历史有训练思维的价值,具有大的时间观念的人是具有历史感的人,具有历史感的人是厚重的人,这种厚重,会转化成力量。
简单地说即知道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通过历史学习“见贤而思齐”“知做人得失之道理”,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高一历史导言课(第一课堂)高中一年级历史精品计划课件PPT

高中(2020年修订)
知道甲骨文是已 必修: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
知最早的汉字。 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 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人类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国家管理: 内外服制
其他佐证判断依据? 即丰收。
如何理解这一记录? 卜辞:大(王)令众人曰【:唯物史观】 中国历史发展地位? 协田。其受年?十一月。
中华文明的体现 【家国情怀】
早期国家的特征
点
线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面
经济 政治 文化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知识点 经济
政治
文化
夏
线商
索西 周
青铜器发展 木石农具
青铜器繁荣 仍木石农具 井田渐普及
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神话
神巫 礼制 人文
生产力水平低 国家治理体制 神化王权到 需要协作劳动 逐步形成发展 重人文礼制
早期国家的整体面貌
夏朝——商朝——西周 青铜时代
知识点 经济
政治
文化
夏
线商
索西 周
青铜器发展 木石农具
青铜器繁荣 仍木石农具 井田渐普及
分栏笔记
阅读:从纲目开始
统一多民族国家 建立和巩固 发展
壮大
统一多民族国家 更趋稳固
近代社会和 国家转型
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终结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转折
向社会主义过渡和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走进历史的天空)

小寄语:
1
历史课,我们 站在同一起跑 线上!
2 过程决定结果!
3 相信自己!
4
我能行!
让我们共同努 力,开始历史 的旅程!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 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 非的能力。他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为 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 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讨论:历史=故事?
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笔直书”);故事可虚构
也可以这样拆分:可以分成为his 和story两个英文单词, 它们意思就是“他的故事”。 “我的故事”一般不用“历史”表述,而称“自述”、 “回忆录”或“履历”。 所以history可能是真实历史,也可以是真实故事、真实报 道,但也不能避免是真实的谎言。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 —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唐太宗“三鉴说”----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 没,朕亡一镜矣!”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
怎样学历史?
1. 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y how
When
Where
Who
2. 基本思路
历史 规律 ——灵魂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4、方法建议(要求)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记: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4)写:做好课堂笔记
九年级上学期导言课课件

九年级上学期导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学期导言课,涉及教材的章节为《数学导言》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的运算规则,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函数与图形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认识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规则、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与图形的关系、概率与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数的认识与运算:介绍有理数的概念,讲解数的运算规则。
(2)方程与不等式: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函数与图形: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讲解一次函数与图形的关系。
(4)概率与统计: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方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上学期导言课2. 内容:(1)数的认识与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与图形(4)概率与统计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15。
(2)解答题: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610。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数的认识与运算:了解无理数的概念,探索数的运算规律。
(2)方程与不等式: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导言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学科导论》导言课二、授课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帮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4.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1. 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XX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难点:1. 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
2. 掌握XX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相关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好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XX学科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XX学科?(二)课程概述(10分钟)1. 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
2.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方法指导(10分钟)1. 阐述XX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 分享学习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 完成课后阅读材料,撰写读书笔记。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预习和课后阅读的完成情况。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各小组的讨论质量和汇报效果。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导言课完整版

初中语文导言课完整版一、课程介绍初中语文导言课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的阅读理解、文化背景了解以及写作训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不同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学生将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堂训练和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语言表达到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阅读理解训练: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材料和相关的习题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2.文化背景了解: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3.写作训练:通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和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互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评估方式1.日常作业:通过每堂课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期中考试: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目的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3.期末作品展示: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一篇独立的写作作品,并进行展示,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课程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加强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导言课

“二十五史”: +《清史稿》
必 修 1 必 修 2 必 修 3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原因与结果
(2)、继承与发展
(3)、现象与本质
(4)、主观与客观
你来纠错:
一、在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法” 使国富兵强。 二、战国时期的曹操……
三、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 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高考作文搞笑版
四、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返回
一、喜欢历史——旅游:探询历史的踪迹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返回
(二)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en
Why
Where
how
Who
返回
历史规律 ——灵魂
感悟 理解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概念
背熟 识记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
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2.国家、民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3.人类: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 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 —— 列 宁
想像力。
——
马克•布洛赫
返回
• 台湾当红艺人————杨丞琳 • 在一次直播的电视节目里,在谈到抗日战争的时 候,吴宗宪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几年。杨丞琳说, 好像11年吧,吴宗宪告诉她了8年,她居然说:哇! 才打了8年耶!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看8年的,一个 人又有几个8年……
初中历史_七年级上册:历史导言课精品PPT课件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杨振宁先生所研究 的“对称与物理学”课 题,在很大程度上基于 他对中国古代冶金、建 筑、文学、思想观念的 了解。他浓厚的中国古 代文化底蕴对于他发现 物理学科要解决的理论 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我不是布什,我是我!
乔治·W·布什是前总统布什之子。 1946年7月6日生于德克萨斯州米德兰
毛 泽 东 见 红 卫 兵
华沙一跪使德国与欧洲各国实现了和解,日本首相坚持拜鬼使 日本与亚洲各国关系紧张。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 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狼再 次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霸道汽车广告事件
照片背后隐藏的历史
中国国家足球队的可耻一幕!
赵薇军旗装事件
广义上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政治、经济、文化) 狭义上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
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 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合作探究一:谈谈我们身边的历史(家乡的风土
人情、文物古迹 、历史名人等等?
文化古迹: 上坪.岩上古牌坊 金饶山报国寺 客坊白云寺 建宁县民俗馆 闽江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距离就等于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 带着对自己思考后肯定的回答,我安稳的睡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国家民族而言,历史是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民 族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 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 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马克思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毛泽东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 ★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连横 ★ 感受历史是一种愉悦~王家范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读史可以明智~[英]弗·培根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英]阿克顿…… ★历史是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英] 雪莱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 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
这是历史吗?
1878清朝邮票
这是历史吗?
这是历史吗?
这这是历史吗? 是 历 史 吗?
这是历史吗?
高中历史导言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什么是历史?
“历者,经历也;史者,记录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传说、史实、文献、文物、遗址、文艺、 等等……
历史是逝去的昨天
历史 自然史 人类社会史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模块
第三:怎样学好历史?
时序、变迁、因果、证据、记述、神入
方法建议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记: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4)写:做好课堂笔记 5)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提问)
把握课堂 40分钟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What
历史学: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
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
学。
英语中“历史学”和“历史”
是同一个词:History
• 历史就是现实的昨天,今天在明 天看来就是历史。正是历史的发 展性、动态性,才体现了历史学 科对现实的价值,就是人们常说 的“以古鉴今”的借鉴作用。
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生于终南山麓蓝田,学于周秦汉唐长安, 临苏元山下,得南粤英才教之,人生之大乐 也。知人非生而知之,闻道先后,术业专攻 而已,故亦师亦友乃余之所求。
一、历史是什么?
这 是 历 史 吗?
这 是 历 史 吗?
这是历史吗?
这是历史吗?
这是历史吗?
这是历史吗?
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渡江作战
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必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修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1
重要内容
必
修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2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
修 3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模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看看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 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
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 行任何合理的考察;
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 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 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 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When
Why
Where
how
Who
历史学习 基本思路
历史
规律 ——灵魂
历史线索——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4.85英尺 =1.47828米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