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单一货币欧元的来历

合集下载

欧元介绍

欧元介绍

欧元的诞生过程
1969年,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 的构想 。 1989年,通过创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德洛尔 报告”。 1992年12月10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欧共 体改名为欧盟。 1994年12月15号日,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 元”。 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 正式登场。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各国货 币开始退响
• • • •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 500欧元纸币 的图案象征 当代建筑艺 术风格,这 个时期建筑 艺术强调形 式与功能的 统一
汇率( 2012年9月10日)
1欧元=8.1103人民币元 1欧元=1.2776美 1欧元=0.8006英镑 1欧元=1442.8261韩元 1欧元=100日元 1欧元=6.5596法国法郎
欧元兑换人民币历史走势图
10 Euro
• 10欧元纸币 的正面,正 面的门系罗 马式,即中 世纪早期风 格,是当时 教堂建筑的 典型风格
20 Euro
• 20欧元纸币 的正面图案, 正面的尖拱 窗系哥特式 建筑风格, 流行于 1250—1500 年间
50 Euro

50欧元纸币 正面图案。 正面的建筑 风格系从中 世纪到新时 代(约为 1420—1650 年)的文艺 复兴式 。
罗伯特· 蒙代尔 罗伯特· 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 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 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 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 父”。

欧元的诞生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欧元的诞生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欧元的诞生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欧元的诞生——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正文】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共同货币,欧元不仅为欧洲国家带来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

本文将从欧元的历史背景、影响因素以及欧元带来的好处和挑战等方面,对欧元的诞生进行探讨。

一、欧元的历史背景欧元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当时,六个欧洲国家为了实现共同繁荣与和平稳定,开始逐步加深经济一体化进程。

然而,由于货币政策的分散以及货币汇率的波动,限制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为此,欧盟成员国决定推动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并在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建立欧洲货币联盟。

二、欧元的影响因素1. 经济一体化: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通过共同货币的采用,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得到了促进,市场的统一度提高,经济发展更加稳定。

2. 政治稳定:欧元的引入使得欧洲国家间政治关系更加紧密。

共同的货币意味着成员国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因此更加注重政治和经济的协调与合作,提高了欧盟的政治稳定性。

3. 国际地位:欧元的诞生将欧洲引入了国际金融舞台的中心。

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促进了欧元区的国际交易以及各国对欧洲的投资,增强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三、欧元的好处1. 贸易便利:欧元的引入简化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活动,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升了欧洲内部市场的竞争力。

2. 通货膨胀控制:欧洲央行作为欧元区的货币发行机构,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区域的通货膨胀水平,维护货币的稳定。

3. 投资吸引力:欧元区统一了货币和货币政策,减少了汇率风险,提高了欧洲国家的投资吸引力。

四、欧元的挑战1. 经济差异:欧元区内部国家各自的经济状况和竞争力存在差异,欧元的引入对经济较弱的国家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

2. 主权问题:成员国的货币政策被欧洲央行统一管理,这可能限制了国家自主性,引发主权争议。

背景资料:欧元的由来

背景资料:欧元的由来

背景资料:欧元的由来●1979年3月13日,在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但与德国总理施密特的创意下,欧洲货币体系(EMS)宣告诞生。

●1989年6月26日—27日,欧共体马德里首脑会议通过了德洛尔的报告。

该报告建议分三个阶段来达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

●1990年7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开始进入第一阶段,欧共体内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强化欧共体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取代了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协调各国内政与司法事务。

●1992年9月,首次欧盟货币危机,英镑与里拉分别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1994年1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各国经济政策根据“趋同标准”相互靠拢,各国中央银行均获独立地位,设立欧洲货币局。

●1995年12月15日—16日,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确定“欧元”为欧盟未来的统一货币,并确定了日程表。

会议确定1999年1月1日正式进入欧元体系,最迟于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

●1996年12月13日—14日,在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上,欧盟15国就《稳定与增长公约》达成一致。

该公约要求各国严厉限制公共赤字,违者将受制裁。

该会议还确立了欧元的法律地位及票面的图案。

●1997年6月16日—17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通过了都柏林协定,通过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决议。

●1997年12月12日—13日,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决定设立欧元理事会,该会由各欧元国的财政部长组成,讨论对欧元的管理。

●1998年5月2日—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定了1999年1月1日进入欧元体系的国家名单,包括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等11国为欧元创始国,并公布欧元与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钞将正式流通,欧元区的所有现行流通货币将从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

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

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

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旨在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并提高欧洲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从欧洲单一货币的历史背景、制定过程和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当时六个欧洲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创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日后统一货币的时机奠定了基础。

然而,欧洲单一货币的真正奠基是在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

条约规定了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并规定了实施欧洲单一货币的时间表和条件。

在此之后,经过几轮艰苦的谈判和准备工作,欧洲中央银行于1999年发行了欧元,成为了欧洲各国公认的统一货币。

二、制定过程欧洲单一货币的制定过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制定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重要步骤:货币准备阶段、货币宣布阶段和货币实施阶段。

货币准备阶段是为了确保欧洲各国在货币政策和经济方面具备一定的一致性。

各国需满足一系列的加入条件,如符合稳定的价格水平、低通胀率、健康的财政状况等。

此外,还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确保各国可以在统一的制度下运行,为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打下基础。

货币宣布阶段是欧洲单一货币的正式宣布阶段。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作为虚拟货币引入市场,取代了各国国内货币的使用。

欧洲中央银行代表欧洲各国的央行开始全面负责欧元的发行和调控。

货币实施阶段是欧洲单一货币的全面实施阶段。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的法定货币,实现了欧洲单一货币的最终目标。

此后,欧洲各国逐步淘汰本国货币,推行统一的欧元体系。

三、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欧洲单一货币的诞生对欧洲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欧元的引入消除了欧洲国家之间的汇率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提高了欧洲市场的整体效率。

欧元的前身今世

欧元的前身今世

欧元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1999年1月1日,已酝酿了近半个世纪的欧元,作为欧洲统一货币,率先在欧盟11国启动。

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11国中央银行及银行间交易正式启用欧元。

欧元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它的诞生是国际金融史上的创举,同时也是欧洲崛起与美元抗衡的象征。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前奏曲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始。

所谓货币一体化(Monetary Integration),它是指将共同体成员国的货币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货币联盟(Complete Monetary Union)就是货币一体化的最后完成阶段。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有二:一是稳定币值和汇价,便利关税同盟与农业一体化;二是对付美元贬值,打击美元的霸权地位。

1952年8月,由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6个创始成员国创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其基本宗旨是通过建立煤钢共同市场来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1958年1月1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个成员国又同时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总部均设在布鲁塞尔。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6国签署了欧洲货币协定以代替欧洲支付同盟。

这促进了西欧国家货币自由兑换的发展。

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导致伦敦市场金价暴涨。

这不仅对美元压力很大,而且使欧洲各国外汇市场也受到极大威胁。

1961年3月,为了减缓外汇投机活动对欧洲主要货币的压力,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的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8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达成一项不成文的君子协定。

它规定当某国货币发生危机时,其他各国中央银行应在外汇市场上合作,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

1967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布合并,同时以单一的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取代原来三个共同体的相应机构,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The Europea n Communities),简称欧共体。

欧元的产生

欧元的产生

欧元的产生1970年,卢森堡首相维尔纳就提出了统一货币的思想,并出台了第一个单一货币计划。

但接下去却花了整整十年来消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所造成的影响;在此期间,建立了欧洲汇率蛇形浮动机制(ERM)。

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并引入了欧洲货币单位(ECU)。

德洛尔计划1987年产生并在两年后被采用,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该计划明确提出,EMU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单一货币。

1990, July 致力於单一市场的完成并寻求会员国间对经济货币政策的合作以及共识。

1991, Dec 欧洲十二国首脑于马斯特赫特通过了「关於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的协定。

1992, Feb 欧盟条约于马斯特赫特签署,主要的经济目标是要在21世纪结束前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

1994, Jan 建立欧洲货币机构(European Monetary Insititute)(EMI),拟定单一货币政策所之经济政策程式以及法规。

EMI为欧洲央行(ECB)的前身。

1995,Dec 欧洲部长理事会对新货币名称(Euro)以及其之运作安排达成协定。

1998, May 宣布符合欧元创始之会员国名单。

共十一个国家,包括:德、法、荷、比、卢、爱、西、葡、意、奥、芬。

1998, Jan.4(1).根据12月底市场的汇率,宣布不可撤销的锁定各成员国通货与欧元之汇率。

(2).ECB开始运行,掌管欧元的货币、汇率及利率政策。

(3).ECU与欧元的兑换以1:1计算。

(4).新发行的政府债券以欧元计值,流通中的政府债券亦改以欧元计值。

(5).从1999——2001三年的缓冲期间,所有欧元的交易皆以非现金交易为主。

(而以怠行、支票、信用卡为主……)2002, Jan 欧元的七种纸钞及八种硬币正式於市面上流通,与其他会员国的货币并行使用。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欧元的产生是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联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欧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

1957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公约》,统称《罗马条约》,奠定了欧洲经济联合的基础。

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确立了实现共同体内商品、劳动力和资金自由流动的目标。

同时,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加强了货币联合。

1969年,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1979年3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创立了统一的记账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CU)。

欧元的产生,正是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样板经过长期发展、完善而实现的。

这也是欧洲实施货币联盟的尝试。

1989年4月,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获得通过。

报告中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必须如期实现所有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和固定汇率。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后来常说的《马约》,《马约》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正式确定了在欧洲货币联盟内时间统一中央银行、统一货币、统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欧元启动后由过渡期到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表。

单一货币欧元的实现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90年7月1日,根据著名的德洛尔报告的要求,欧盟成员国之间实现广泛的资本流动自由,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现货币及财政政策时进行密切合作。

此外,1993年12月31日前,所有成员国必须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但由于1992年及1993年的汇率危机,该计划不得不被放弃。

1994年1月1日起,货币联盟进程进入第二个阶段,各成员国致力于加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

各国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是另一个目标,已得到实现。

本阶段的最重要的步骤则是成立了欧洲货币局,它是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的胚胎。

欧元由来

欧元由来

欧元的发展历程总纵观欧元发展之路,其间充满了各国之间经济政治的博弈与均衡,而在整个博弈中,德国、法国、英国无疑是急先锋。

这三个国家在一次一次的较量中相互制约但又相互依赖,在欧元发展之路上,更是英镑、马克、法郎的不断较量与博弈。

1948年,美国决定对欧洲进行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其中有一条便要求欧洲建立一个效仿美国的全大陆范围内德经济市场。

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初外部动力,也是后期十分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同年,德国马克诞生,西德联邦银行成立。

这两件事将在今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首屈一指的巨大作用。

1957年,签订了《罗马条约》,其中条约规定,要求建立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这一系列的经济一体化促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与此同时,在欧洲经济恢复的时候,欧洲美元市场慢慢形成,欧洲各国央行开始经营美元业务。

而援助欧洲的大量欧洲债券都是以美元计价。

这样,欧洲各国就通过美元货币将其经济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60年代,货币联盟初露端倪1961年,德国马克和荷兰盾升值给欧盟内部敲响了警钟。

他们的升值直接打破了欧洲货币平价不变体系(即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固定),德国马克的升值给欧洲货币的造成了不小的动荡,此时便有人提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来避免各国之间由于货币的升值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害。

当然这条路在当时看来还是遥遥无期的。

在60年代,是一个货币动荡的年代。

由于之前法郎两度贬值,法国慢慢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基本都是英镑和美元储备。

在戴高乐执政时期,他推崇强势法郎政策,一心想带领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在欧洲,他不断压制着德国马克,在国际上,他挑战着美元和英镑。

戴高乐要求其财政部长将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刚开始还在暗地里进行,后来步伐越来越急促。

加上美国当时陷入越战,财政赤字、贸易赤字高企,美元面临着挤兑的惨景。

布雷森林体系遭到的强烈的动摇,美元陷入第一次美元危机。

在1967年,戴高乐又将在英国的储备兑换成黄金运会法国,由于英国本身在战后竞争力下降,法国这次行动让英镑大幅贬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5:
单一货币欧元的来历
新华网布鲁塞尔12月31日电(记者郑甦春) 经过3年的过渡期,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将伴随2002年元旦钟声,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12个欧元国共发行500亿枚欧元硬币和150亿张欧元纸币,欧元国三亿多“欧洲公民”从此将使这一共同货币,并在2个月后最终放弃他们世代使用的本国货币。

欧洲单一货币从最初构想到成为现实,经历了30多年的漫长岁月。

1969年3月,当时的欧共体6国领导人聚会荷兰海牙,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

1971年3月,被后人称作“维尔纳计划”的方案得以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维尔纳计划”主张在10年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确定货币固定汇率,最终以单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

但是,随后发生的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致使“维尔纳计划”搁浅。

1979年3月,在法国和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

1989年6月,欧共体12国在马德里召开的首脑会议,通过了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提交的“德洛尔报告”。

与“维尔纳计划”类似,报告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第一步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和实施经济和货币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包括《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同时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

《马约》确定了加入经济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

《马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

1995年11月,欧盟扩大到15个成员国。

12月15日,在马德里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埃居,并一致同意单一货币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为了进入欧元国行列,欧盟国家几年来一直在经济上努力向趋同标准靠拢。

1998年5月,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排定欧元创始国名单。

欧盟15个成员国中,英国、丹麦和瑞典因政治原因暂不加入欧元区,希腊因经济不达标而落选,其余11国均成为首批欧元国。

希腊在努力达标后,于2001年1月1日正式进入欧元区。

(完)
欧元启用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历史上国际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和牙买加体系。

国际金本位形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盛行了约30年后,于一战爆发时崩溃。

国际金本位下,黄金既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又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起到了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国际支付完全依赖黄金使得许多缺金国无法维系金本位,国际经济发展要求更多国际货币,然而黄金产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一战结束后,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了世界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一种节约黄金的国际货币制,即1925年建立起来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英、法、美等国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通过这些国家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这暂时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矛盾,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时崩溃了。

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格局发生了变化,英国衰落,美国崛起。

英美两国在1943年4月分别抛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来争夺世界金融主导权。

后来经过双方妥协和三十多个国家的协商,于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Bretton Woods City)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规定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实行可调整的办法。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迎合了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贸易发展。

但由于该体系无法克服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发现的“特里芬两难困境”:为满足世界经贸发展,美元供应须不断增长,然而这又使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加剧,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难以维系。

终于在1960年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随后又在1968年和1971年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在1973年2月崩溃。

此后由于在1973年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浮动汇率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75年末主要工业国要求IMF考虑浮动汇率制。

IMF于是在1976年1月修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第四条款,允许各成员国选择自己偏好的汇率制度,但不能“操纵汇率……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间接支持了浮动汇率制。

后来将此后的体系称为牙买加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主,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日元等多种货币鼎立之势。

实际上,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欧共体就在探索成立欧洲货币体系(EMS)以增强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真正统一大市场。

在1969年12月,欧共体在荷兰的海牙商讨成立欧洲经货联盟。

1979年,欧共体创造了记账单位“埃居”(ECU),此乃欧元前身。

1979年3月,法、德、意、荷、比、卢、丹麦和爱尔兰正式加入EMS。

1989年4月,欧共体明确了发行统一货币的目标,建议分三个阶段实现。

1995年12月马德里会议上,“Euro”被选为欧洲未来货币名称。

1997年6月,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通过了《阿姆斯特丹条约》,正式批准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3个文件。

1998年5月1日—3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特别会议确认比利时、德国等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流通,并进入外汇交易市场。

次年6月,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将开始在欧元区12国流通,3月
1日,欧元区12国的原有本国货币将停止流通。

欧元的创立与流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元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缩小了与美元的差距,拉大了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差距,有力地提升了欧元区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但在10至15年内,欧元尚难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因为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根本上取决于该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而欧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已经落后于美国,虽然欧元有助于欧洲追赶美国,但欧美争锋,也要等到下一次科技革命了。

不管欧美角逐如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欧元的创立与流通,都增加了国际结算手段,方便了国际贸易、国际筹资;阻滞了美国利用强大的美元随心所欲干预国际经济、谋取国际金融霸权的进程,分散了国际金融风险。

(来源:《北京青年报》12月31日/顾红杰)
思考题:为什么欧元货币的出现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有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