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

这使得原子整体上是电中性的,因为质子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相互抵消。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可以解释电子在原子中的行为。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能只沿着特定的轨道运动,而是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

能级是原子中电子能量的离散值。

每个能级都有一个最大容纳的电子数。

最内层最接近原子核的能级容纳最多的电子数为2,其次是8,以此类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元素的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比较稳定。

原子中的电子可以通过吸收或放出特定能量的光子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

当电子吸收能量时,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当电子释放能量时,跃迁到较低的能级。

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能够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即光谱现象。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在分子中,原子通过成键共享电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存在多种类型的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键,它涉及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具体取决于共享的电子数。

共价键形成后,形成的分子在空间中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而负离子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

离子键是离子晶体的基础,如氯化钠(NaCl)。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原子是以海绵状排列,它们的外层电子被共享,并围绕整个金属结构中的正离子运动。

这解释了金属的特殊性质,如导电性和可塑性。

总结起来,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能级。

分子是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性质至关重要。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从原子和分子的组成以及结构的角度来探讨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都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2. 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很小。

电子围绕原子核以轨道运动,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的轨道可以分为不同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二、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包括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化学键的类型和角度。

1. 原子排列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和性质。

不同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三键等,共享的电子越多,化学键越强。

-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正负离子化合物中。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键的特点是电子自由移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三、原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原子和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瞬时或短时极化而产生的。

范德华力对于非极性分子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分子的状态、相变和溶解度等性质。

2.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是由于分子中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吸引作用形成的。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间相互作用是来自带电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排斥力。

离子间相互作用决定了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也影响了溶液的电导性和溶解度等。

分子与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与原子及原子的结构

分子与原子及原子的结构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讨论分子和原子之前,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由三种亚原子粒子组成,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聚集在原子的中心,形成了原子核,而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而电子具有负电荷。

原子内部的质子数目和电子数目是相等的,因此原子整体呈现出电中性。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较大,约为1.67×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9.11×10^-31千克。

原子的大小通常以原子半径来衡量,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核外层电子的分布有关。

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壳层中运动,每个壳层都有其特定的能级。

原子外层的电子接近原子核,原子半径较小,而原子外层电子远离原子核,原子半径较大。

原子分为不同的元素,元素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

质子数也叫做元素的原子序数,用符号Z表示,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属性。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当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结构。

分子内部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实现。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如氧气(O₂)或氮气(N₂),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如水(H₂O)或二氧化碳(CO₂)。

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式来表示。

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数量,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₂O,表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分子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分子模型来表示。

分子模型是通过球和棒等形状的模型来展示分子内原子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

总之,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通过形成化学键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子。

分子可以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通过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形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合而成的物质。

理解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实验等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它们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从原子结构开始。

原子是化学中最小的粒子,由细胞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细胞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细胞核质量几乎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绕核电子围绕着细胞核运动。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很小。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来自质子和中子,而原子的体积主要由电子决定。

原子按照电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种元素。

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以符号表示,比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数目和性质编制的表格。

原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原子壳层模型。

原子的电子分布在壳层中。

第一个壳层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第二个壳层最多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三个壳层最多可以容纳18个电子。

原子最稳定的状态是壳层填满。

对于大多数元素,原子通过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的方式来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这种化学键在分子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来讨论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分子中的原子可以来自同一元素(例如O2表示两个氧原子形成的氧分子)或不同元素(例如H2O表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形成的水分子)。

分子的化学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共价键是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当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时,形成单共价键。

当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时,形成双共价键。

共价键非常稳定,原因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来填满最外层壳层。

共价键决定了分子的形状和化学性质。

离子键是通过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一个离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变为正离子,一个离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变为负离子。

量子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量子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量子物理学原子和分子的结构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它揭示了原子和分子的奇妙结构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并解释其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构建单元,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量级中存在,这些能级被称为电子壳层。

电子壳层由能量不同的电子轨道组成,分别表示为K、L、M、N 等。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K壳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 壳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电子填充壳层的规则遵循"能级最低、容量最大"的原则。

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轨道中,电子以波粒二象性展现出粒子特性和波动特性。

量子力学方程描述了电子的波函数,它用于计算电子在不同轨道的概率分布。

原子的结构还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带中性。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质量数等。

二、原子间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和化合物。

在传统的描述中,化学键被理解为共用、脱质子和离子键等几种类型。

然而,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轨道叠加和电子配对。

共用键是由两个原子的轨道重叠和电子共享形成的,它们共享的电子使得原子之间形成更为稳定的结构。

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一个原子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给另一个原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这种电子转移导致形成离子结晶。

三、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的结构取决于化学键的类型和原子的排列方式。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我们可以通过分子轨道理论来描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代表了电子在整个分子中的分布。

分子轨道理论提供了对分子键长、键角和分子能级等性质的定量解释。

通过计算和实验技术,我们可以获得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密度分布。

四、量子力学的应用量子物理学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更是实际应用的基础。

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

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

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物质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物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实体。

而所有物质都由基本单元——分子和原子组成。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指具有独立存在能力的最小化学单位,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1.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没有电荷的中子构成。

质子数量不同的元素即为不同的元素,如氧气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因此它属于氧元素。

2.电子云电子云由一种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它们绕着原子核运动。

根据波尔理论,电子存在于离核不同距离的不同电子层上。

在一个原子中,最外层电子的位移决定了这个原子的化学性质。

二、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之一。

正因为分子的共价键结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间的电子分布决定。

1.共价键通常情况下,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分子。

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

分子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形成的几何形状称为分子的空间结构。

2.极性分子的极性与它的电子密度相关。

电子密度越大的区域,就越可能出现负电荷,电子密度小的区域则出现正电荷。

如果分子中电子分布不均匀,分子极性就会产生。

举个例子,水分子就是极性分子,因为氧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较高,水分子中氧原子负电性较强,而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因此形成了水分子分子极性。

三、物质性质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变化的性质,比如:密度、颜色、硬度和熔点等等。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组成结构的改变,包括化学反应和能量相互转化等过程。

分子和原子结构直接影响分子之间的互相关系和物质的化学性质。

结论分子和原子结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则环绕原子核运动,同时分子的性质又由原子间的电子分布掌控。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征,才能更好地掌握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在实践应用中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它们。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核能是指原子核中储存的能量。

在物理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性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是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而保持稳定的。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体积。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性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

电子以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电子的质量和质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电子的数量和质子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中性。

二、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的,它们分别存在于原子核的质子子壳和中子子壳中。

质子具有正电荷,而中性子不带电荷。

质子子壳和中子子壳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原子核。

原子核的结构可以由核子的排列组成。

核子是指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它们以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原子核。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原子核结构,这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原子核的结构可以通过核素符号来表示,核素符号由元素符号和质子数、中子数组成。

三、原子的稳定性原子的稳定性与核子的排列和核力的平衡有关。

在原子核中,质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很大,但是核内却能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原子核中的核力能够抵抗质子之间的排斥力,使得原子核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子和质子的比例,以及核子的总数。

在大部分情况下,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的比例是接近1:1的。

这是由于中子的存在能够增加原子核内部的力量,使其更加稳定。

原子核的总数也会影响到其稳定性,过多或过少的核子都会导致原子核的不稳定,进而发生放射性衰变。

四、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它使得原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第三单元_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三单元_课题2《原子的结构》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 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关系。
4、离子的形成:
Na Cl
Na+
Cl-
NaCl
钠在氯气中点 燃生成氯化钠 的形成过程:
钠 + 氯气
点燃
氯化钠
Na
Cl2
NaCl
NaCl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其中:带正 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Na+、K+、Mg2+、Al3+)。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S2-、 F- 、Cl-)。 (2)、离子化合物:像氯化钠由阴、阳离子靠 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3)、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符号,然后 将电 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 在前、符号在后,“1”省略不写。离子所带电 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金原子不为实心球体, 中间有个核。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带正电) 每个质子带一个 原子核
(不带电) 原 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 (带负电) 电 子 单位负电荷
单位正电荷
思考1:请结合表3-1,以氧原子 思考2:原子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 为例说明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那么原子显电性?为什么?
3、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 很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
200 m 蚂蚁 5 mm
观察表格(表3-1 ) ,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P53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复 习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 分子 分解为氧 原子 和氢 原子 ,每两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一个 氧 分子 ,每 两 个氢原子重新组合一个氢 分子 。 由此可知: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反 应中可以再分成 原子 ,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却 不可再分,即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与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 分子1、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就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就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2、分子的定义: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与体积都很小,肉眼就是无法瞧到的 ②分子总就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可分三种情形: 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b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高中学习) 4、分子理论的应用:(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知识点二原子1、定义: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2、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体积与质量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

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不?答:不一定!金属单质(如:Fe 、Cu 、Al、Hg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固态单质(如:C、P、S、Si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6、原子的构成:带正电荷)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不带电)原子带负电荷)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 ,但所占质量很大 ,电子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7、原子的分类:以核电荷数(质子数)为标准可分为100多类原子及100种元素。

8、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才有原子的相对质量。

国际上以碳12原子(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与 6 个中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可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2112/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比值 ,不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量≈质子数+ 种子数知识点三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就是因为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导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为第一层时,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核外电子总就是从最内层开始依次向外排布。

(从内到外依次用K、L、M、N、P、Q来表示电子层)补充: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1、各层电子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就是2n2;2、最外层不超过8个;3、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①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就是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更加密切。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知识点四离子及离子的形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1)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与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应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Cl-、Mg2+、O2-。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①数字的意义:3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3个镁离子②符号的意义:3Mg2+表示3个镁离子5、原子与离子的比较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相同点都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规律: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原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与原子、离子课堂习题精练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就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如______ 、______、等构成,水就是由______构成的,氧气就是由______构成的,铁就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就是由构成的、而分子又就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水分子就是由_____ 与_____ 构成的。

2.决定元素种类的就是_______,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就是_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就是_______。

(2)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就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3、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所以______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__________.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与氧气),发生改变的粒子就是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就是___________,新产生的粒子就是__________;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间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5、有的物质就是由构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蔗糖,还有的物质就是由直接构成的;例如:稀有气体、金属等。

6、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符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分子就是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 ,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1)水在百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2)水受热变成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 ;(3)糖水通过滤纸,说明 ;(4)湿衣服晒一会儿会变干,说明 ;(5)可将大量氧气圧入钢瓶中,说明 ;(6)很多物质在氧气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有的物质在氧气中不反应,说明 ;(7)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7、原子就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注意:氢原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8.下图就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与“○”6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就是______________,可能表示氧化物的就是______________,表示单质的就是______________.8、下图就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1)一个甲烷分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您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有: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而与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 。

9、右图就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核外具有___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电子10、最外层具有______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_____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容易________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_______4个,容易______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________个,氦为_____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1、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

例如:表示2Mg2+表示12、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13、、已知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内有8个中子),则一个水分子含有的质子数就是_____个,中子数为_____个,电子数为_____个。

14、写出下列式子中数字“3”的含义。

3Cu ,O3H2 ;+3Fe ,+23Fe。

二、选择题:(有些为多选)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就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2、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就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就是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与氧气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与氧气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D、氧气就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6、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就是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就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就是运动的,原子就是静止的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就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就是A.分子很小B.分子就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9.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就是其中的一种B.绝对纯净的物质就是不存在的C.二氧化碳就是由氧气与碳混合而成的,所以就是混合物D.物质受热膨胀,就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10.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就是A、海水、雨水B、新鲜空气、硫粉C、氧气、优质矿泉水 D.氧化镁、氧气1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A.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C.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12.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就是A.混合物有固定组成B.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C.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D.红磷与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就是混合物13.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就是A.液态氧B.空气C.氯酸钾D.高锰酸钾受热产生的气体14、原子与分子的根本区别就是A、大小与质量不同B、就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A、氧分子就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氮气与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氮分子就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6、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就是A、氧化汞制氧气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与氮气D、碘升华为碘蒸汽17、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就是A、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都就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分子都就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18.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分子就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纯净物D.纯净物就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19、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